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五

關燈
照破斷割不留眹迹。

    及至死生之際。

    結角羅紋不相參雜。

    湛然不動翛然出離。

    此臘月三十日涅槃堂裡禅也。

     示裕書記 踏著實地到安穩處。

    時中無虛棄底工夫。

    綿綿不漏絲毫。

    湛寂凝然。

    佛祖莫能知。

    魔外無捉摸。

    是自住無所住大解脫。

    雖曆無窮劫。

    亦隻如如地。

    況複諸緣邪安住。

    是中方可建立。

    與人抽釘拔楔。

    亦隻令渠無住著去。

    此謂之大事因緣。

     如來有密語。

    迦葉不覆藏。

    迦葉不覆藏。

    乃如來真密語也。

    當不覆藏即密。

    當密即不覆藏。

    此豈可與系情量立得失存窠窟作解會者舉耶。

    透脫到實證之地。

    向出格超宗頂[寧*頁]上領始得。

    既已領略。

    應當将護。

    遇上根大器。

    方可印受也。

     秉拂據位稱宗師。

    若無本分作家手段。

    未免賺誤。

    方來引他入草窠裡打骨董去也。

    若具金剛正眼。

    須灑灑落落。

    唯以本分事接之。

    直饒見與佛齊。

    猶有佛地障在。

    是故從上來行棒行喝。

    一機一境一言一句。

    意在鈎頭。

    隻貴獨脫。

    勿使依草附木。

    所謂驅耕夫之牛。

    奪饑人之食。

    若不如是。

    盡是弄泥團漢。

     方來衲子。

    有夙根作工夫。

    蓦地得入者。

    不遇真正宗師。

    返引他作露布。

    堕在機境中。

    無繩自縛半前落後。

    似是不是最難整理。

    要須識其病脈辯其落著。

    征其所偏墜。

    而發起之。

    俾舍執著住滞。

    然後示以本分正宗。

    使無疑惑。

    了然得大解脫。

    居大寶宅自然趁亦不去。

    可以洪濟大法傳續祖燈。

    堪報不報之恩也。

     黃龍老南禅師。

    昔未見石霜。

    會一肚皮禅。

    翠岩憫之勸谒慈明。

    隻窮究玄沙語靈雲未徹處。

    應時瓦解冰消。

    遂受印可。

    三十年隻以此印。

    拈諸方解路瘥病。

    不假驢駝藥。

    緊要處豈有如許多佛法也。

    大宗師為人。

    雖不立窠臼露布。

    久之學徒妄認亦成窠臼露布也。

    蓋以無窠臼為窠臼。

    無露布作露布。

    應須及之令盡。

    無令守株待兔認指為月。

    鑒在機先。

    風塵草動亦照其端倪。

    況應酬擾擾哉。

    非胸次虛靜。

    無一法當情。

    安能圓應無差先機照物耶。

    此皆那伽在定之效也。

     臨濟金剛王寶劍。

    德山末後句。

    藥峤一句子。

    秘魔杈俱胝指。

    雪峰輥毬。

    禾山打鼓。

    趙州吃茶。

    楊岐栗棘蓬金剛圈。

    皆一緻爾。

    契證得直下省力。

    一切祖師言教無不通達。

    唯在當人善自護持爾。

     佛智裕公。

    久參遍曆。

    一言相契。

    從前證解并脫去。

    卓然超絕。

    遂分座訓徒。

    傳持流通此大法印。

    因書法語以贈。

     示粲禅人 趙州和尚見僧喚雲。

    近前來。

    僧近前。

    州雲。

    去多少省力。

    若薦得乃是十成完全。

    若作如之若何。

    則知見生也。

     唐朝古德英禅師微時。

    事田運槌擊塊。

    見一大塊戲。

    以槌猛擊之。

    應時粉碎。

    蓦地大悟。

    自此散誕為不測人。

    頗彰神異。

    有老宿拈雲。

    山河大地。

    被這僧一擊百雜碎。

    獻佛不假香多。

    誠哉是言。

     示泉禅人 參問要見性悟理。

    直下忘情絕照。

    胸襟蕩然如癡似兀。

    不校得失不争勝劣。

    凡有順違悉皆截斷令不相續。

    悠久自然到無為無事處。

    才毫發要無事。

    早是事生也。

    一波才動萬波随。

    豈有了期。

    他時生死到來。

    腳忙手亂。

    隻為不脫灑。

    但以此為确實。

    自然鬧市裡亦淨如水。

    豈有己事不辦耶。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直這一句驚動多少人。

    做計較。

    若承當得。

    坐得斷。

    透出威音王那畔。

    若随此語轉。

    特地紛然。

    自回光返照始得。

    如來禅祖師禅豈有兩種。

    未免谙含各分皂白。

    特地乖張。

    事理機鋒一時坐斷。

    是打淨潔毬子。

    還知谛當著實處麼。

    放下看取。

     示傑禅人 行腳參請。

    既依附知識于大叢林。

    陪清高雅衆久矣。

    一旦親緣須著落歸。

    動是個千裡遠行。

    要須以自己力量不忘踐履。

    直須行處不生塵。

    況此段事不道在。

    善知識邊便有。

    居鄉井時便無也。

    所謂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正當在時。

    亦不起模畫樣。

    雖則平常。

    而滴水滴凍卓然絕識。

    成個無為無事無心事業。

    表裡洞然無際。

    不與萬法為侶。

    不與千聖同途。

    深根固蒂隻守閑閑地。

    養來養去不憂不徹。

    但盡凡情作自己工夫。

    勿管外緣。

    勿逐名利起我見競勝負。

    是故古德道。

    任運猶如癡兀人。

    他家自有通人。

    愛傑知莊倏來告别求警策。

    因書此語授之。

     示成修造 蔣山門下。

    無禅可說無道可傳。

    雖聚半千衲子。

    唯以個金剛圈栗棘蓬。

    跳者著力跳。

    吞者用意吞。

    莫怪無滋味太險峻。

    或若蓦地體得。

    如晝錦還鄉。

    千人萬人隻仰羨得。

    要且覓他所從來不得。

    所謂人人本分事也。

    才生心動念承當擔荷。

    早不本分了也。

    直得萬機休罷千聖不攜。

    亦猶有依倚在。

    快須擺撥透脫那邊去始得。

    所以道。

    但有纖毫即是塵。

    舉意便遭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