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世谛佛法。
一樣平持日久歲深。
自然腳跟下實确确地。
隻是個良上座。
直下契證。
如水入水。
如金博金。
平等一如。
湛然真純。
是解作活計。
但一念不生。
放教玲珑。
才有是非。
彼我得失。
勿随他去。
乃是終日竟夜。
親參自家真善知識。
何憂此事不辦。
切須自看。
示諧知浴 此個大法。
三世諸佛同證。
六代祖師共傳。
一印印定。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語句。
謂之教外别行單傳心印。
若涉言诠露布。
立階立梯。
論量格内格外。
則失卻本宗。
辜負先聖。
要須最初入作。
便遇本分人。
直截根源。
退步就已。
以鐵石心。
将從前妄想見解世智辯聰彼我得失。
到底一時放卻。
直下如枯木死灰。
情盡見除到淨裸裸赤灑灑處。
豁然契證。
與從上諸聖不移易一絲毫許。
谛信得及明見得徹。
此始為入理之門。
更須教一念萬年萬年一念。
二六時中純一無雜。
才有纖塵起滅。
則落二十五有無出離之期。
抵死謾生咬教斷。
然後田地穩密。
聖凡位中收攝不得。
始是如鳥出籠。
自休自了處。
得座披衣。
真金百煉。
舉動施為。
等閑蕩蕩地。
根塵生死境智玄妙。
如湯沃雪。
遂自知時。
更無分外底。
名為無心道人。
以此自修。
轉開未悟。
令如是履踐。
豈不為要道哉。
示印禅人 道由悟達。
立志為先。
自博地具縛凡夫。
便欲跂步超證直入聖域。
豈小因緣哉。
固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承當本來正性。
不見纖塵中外有法。
使胸次蕩然了無挂礙。
施為作用悉根本中出。
根本既牢實。
能轉一切物。
是謂金剛正體。
一得永得豈假外求。
是故古德雲。
此宗難得其妙。
當須子細用心。
可中頓悟正因。
便是出塵階塹。
古德隔江搖扇吹布毛。
便有發機處。
至于蓦口[祝/土]劈背棒。
亦解桶底子脫。
蓋緣專一久之一日瞥地。
此豈外得之。
皆由自證自悟。
示信侍者 學道之要。
在深根固蒂。
于二六時中照了自己根腳。
當未起念百不幹懷時。
圓融無際脫體虛凝。
一切所為曾無疑間。
謂之現成本分事。
及至才起一毫頭見解。
欲承當作主宰。
便落在陰界裡。
被見聞覺知得失是非籠罩。
半醉半醒打疊不辦。
約實而論。
但于鬧哄哄處管帶得行。
如無一事相似。
透頂透底直下圓成。
了無形相。
不廢功用。
不妨作為語默起倒。
終不是别人。
稍覺纖毫滞礙悉是妄想。
直教灑灑落落。
如太虛空。
如明鏡當台。
如杲日麗天。
一動一靜一去一來。
不從外得。
放教自由自在。
不被法縛不求法脫。
盡始盡終打成一片。
何處離佛法外。
别有世法。
離世法外。
别有佛法。
是故祖師直指人心。
金剛般若貴人離相。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不借他力。
如此省要。
好長時自退步體究。
令有個落著谛實證悟之地。
即是念念遍參無邊無量大善知識也。
切切谛信。
勉力作工夫。
乃善也。
示材知莊 俱胝凡見僧來及答問。
唯豎一指。
蓋通上徹下契證無疑。
差病不假驢駝藥也。
後代不谙來脈。
随例豎個指頭。
謾人不分皂白。
大似将醍醐作毒藥。
良可憐愍。
若是真的見透底。
始知鄭重。
終不将作等閑。
所謂千鈞之弩。
不為鼷鼠而發機。
是故須具頂[寧*頁]上眼方可入作。
後來玄沙拈曰。
俱胝承當處。
莽鹵隻認得一機一境。
有般拍盲底。
随語生解。
便抑屈俱胝。
以謂實然。
殊不知。
焦磚打著連底凍。
到這裡直須子細。
切忌颟顸。
隻如俱胝臨遷化去自雲。
得天龍一指頭禅。
一生受用不盡。
豈徒然哉。
曹溪大鑒微時。
新州一樵夫也。
碌碌無所發明。
已數十載。
一旦聞客誦經。
激其本願。
遂緻母出鄉。
谒黃梅大滿。
才見數語間投機。
隐确坊八個月。
既聞秀偈。
始露鋒铓。
五祖舉衣缽授之。
是時群衆競趁。
逐欲奪取。
而蒙山道人。
最先及之。
于大庾嶺頭知不勝。
始悟此衣非可以力争。
稽首求法。
大鑒以不思善惡本初面目。
斂念知歸。
盧老以時緣未穩。
複遁迹四會縣獵人中久之。
尋抵番禺。
吐風幡不動動自于心之語。
印宗伸弟子之禮。
為之削發登具。
由是開大法要。
總二千餘衆。
聲徹九重。
遣貴近降紫泥召之。
确然不應度龍象。
若讓師清源永嘉南陽荷澤司空數十人。
皆大宗師。
何其韪欤。
唯聖賢示化。
進退存亡。
了然先照。
然考其步驟。
從微至著。
不斷世緣。
而示妙規百世之下。
無與為等。
到今數百載。
充遍寰海。
列刹相望。
皆其法孫。
欽仰洪範。
欲拟其毫末。
竭誠罄力。
終莫仿佛。
惟望後昆有力量者勉旃。
聊述梗概爾。
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四
一樣平持日久歲深。
自然腳跟下實确确地。
隻是個良上座。
直下契證。
如水入水。
如金博金。
平等一如。
湛然真純。
是解作活計。
但一念不生。
放教玲珑。
才有是非。
彼我得失。
勿随他去。
乃是終日竟夜。
親參自家真善知識。
何憂此事不辦。
切須自看。
示諧知浴 此個大法。
三世諸佛同證。
六代祖師共傳。
一印印定。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語句。
謂之教外别行單傳心印。
若涉言诠露布。
立階立梯。
論量格内格外。
則失卻本宗。
辜負先聖。
要須最初入作。
便遇本分人。
直截根源。
退步就已。
以鐵石心。
将從前妄想見解世智辯聰彼我得失。
到底一時放卻。
直下如枯木死灰。
情盡見除到淨裸裸赤灑灑處。
豁然契證。
與從上諸聖不移易一絲毫許。
谛信得及明見得徹。
此始為入理之門。
更須教一念萬年萬年一念。
二六時中純一無雜。
才有纖塵起滅。
則落二十五有無出離之期。
抵死謾生咬教斷。
然後田地穩密。
聖凡位中收攝不得。
始是如鳥出籠。
自休自了處。
得座披衣。
真金百煉。
舉動施為。
等閑蕩蕩地。
根塵生死境智玄妙。
如湯沃雪。
遂自知時。
更無分外底。
名為無心道人。
以此自修。
轉開未悟。
令如是履踐。
豈不為要道哉。
示印禅人 道由悟達。
立志為先。
自博地具縛凡夫。
便欲跂步超證直入聖域。
豈小因緣哉。
固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承當本來正性。
不見纖塵中外有法。
使胸次蕩然了無挂礙。
施為作用悉根本中出。
根本既牢實。
能轉一切物。
是謂金剛正體。
一得永得豈假外求。
是故古德雲。
此宗難得其妙。
當須子細用心。
可中頓悟正因。
便是出塵階塹。
古德隔江搖扇吹布毛。
便有發機處。
至于蓦口[祝/土]劈背棒。
亦解桶底子脫。
蓋緣專一久之一日瞥地。
此豈外得之。
皆由自證自悟。
示信侍者 學道之要。
在深根固蒂。
于二六時中照了自己根腳。
當未起念百不幹懷時。
圓融無際脫體虛凝。
一切所為曾無疑間。
謂之現成本分事。
及至才起一毫頭見解。
欲承當作主宰。
便落在陰界裡。
被見聞覺知得失是非籠罩。
半醉半醒打疊不辦。
約實而論。
但于鬧哄哄處管帶得行。
如無一事相似。
透頂透底直下圓成。
了無形相。
不廢功用。
不妨作為語默起倒。
終不是别人。
稍覺纖毫滞礙悉是妄想。
直教灑灑落落。
如太虛空。
如明鏡當台。
如杲日麗天。
一動一靜一去一來。
不從外得。
放教自由自在。
不被法縛不求法脫。
盡始盡終打成一片。
何處離佛法外。
别有世法。
離世法外。
别有佛法。
是故祖師直指人心。
金剛般若貴人離相。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不借他力。
如此省要。
好長時自退步體究。
令有個落著谛實證悟之地。
即是念念遍參無邊無量大善知識也。
切切谛信。
勉力作工夫。
乃善也。
示材知莊 俱胝凡見僧來及答問。
唯豎一指。
蓋通上徹下契證無疑。
差病不假驢駝藥也。
後代不谙來脈。
随例豎個指頭。
謾人不分皂白。
大似将醍醐作毒藥。
良可憐愍。
若是真的見透底。
始知鄭重。
終不将作等閑。
所謂千鈞之弩。
不為鼷鼠而發機。
是故須具頂[寧*頁]上眼方可入作。
後來玄沙拈曰。
俱胝承當處。
莽鹵隻認得一機一境。
有般拍盲底。
随語生解。
便抑屈俱胝。
以謂實然。
殊不知。
焦磚打著連底凍。
到這裡直須子細。
切忌颟顸。
隻如俱胝臨遷化去自雲。
得天龍一指頭禅。
一生受用不盡。
豈徒然哉。
曹溪大鑒微時。
新州一樵夫也。
碌碌無所發明。
已數十載。
一旦聞客誦經。
激其本願。
遂緻母出鄉。
谒黃梅大滿。
才見數語間投機。
隐确坊八個月。
既聞秀偈。
始露鋒铓。
五祖舉衣缽授之。
是時群衆競趁。
逐欲奪取。
而蒙山道人。
最先及之。
于大庾嶺頭知不勝。
始悟此衣非可以力争。
稽首求法。
大鑒以不思善惡本初面目。
斂念知歸。
盧老以時緣未穩。
複遁迹四會縣獵人中久之。
尋抵番禺。
吐風幡不動動自于心之語。
印宗伸弟子之禮。
為之削發登具。
由是開大法要。
總二千餘衆。
聲徹九重。
遣貴近降紫泥召之。
确然不應度龍象。
若讓師清源永嘉南陽荷澤司空數十人。
皆大宗師。
何其韪欤。
唯聖賢示化。
進退存亡。
了然先照。
然考其步驟。
從微至著。
不斷世緣。
而示妙規百世之下。
無與為等。
到今數百載。
充遍寰海。
列刹相望。
皆其法孫。
欽仰洪範。
欲拟其毫末。
竭誠罄力。
終莫仿佛。
惟望後昆有力量者勉旃。
聊述梗概爾。
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