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此等豈不是背覺合塵從他求覓不能返照耶。
且如從上來乃佛乃祖。
以無量百千言句方便。
且道。
明個什麼邊事。
隻被爾起見起念起思量作聰明作計校。
惑卻本來自己。
了卻立能立所立現立智立是立非。
擾擾紛紛不能得脫。
所以祖佛出世。
隻要教爾歇卻知見打并教絲毫盡淨。
且道。
作麼生歇。
直下如懸崖撒手。
放身舍命。
舍卻見聞覺知。
舍卻菩提涅槃真如解脫。
若淨若穢一時舍卻。
令教淨裸裸赤灑灑。
自然一聞千悟。
從此直下承當。
卻來返觀佛祖用處。
與自己無二無别。
乃至鬧市之中。
四民浩浩經商貿易。
以至于風鳴鳥噪。
皆與自己無别。
然後佛與衆生為一。
煩惱與菩提為一。
心與境為一。
明與暗為一。
是與非為一。
乃至千差萬别悉皆為一。
方可攪長河為酥酪。
變大地作黃金。
都盧混成一片。
而一亦不立。
然後行是行坐是坐。
著衣是著衣。
吃飯是吃飯。
如明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初不作計校。
而随處見成。
所以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
千難殊對而不幹其慮。
此豈世間粗淺知見所能測度。
此乃至妙因緣。
學道之士。
或十年或二十年。
專心一意。
尚透不能得。
或有才聞便解。
或有無師自悟。
既自不能便悟。
亦障他人不得就中土大夫尤難。
以其從事世務勤勞家國。
所以悟入稍難。
然得底人。
于己分上本無殊别。
若是未能了底人。
須要根性穎利。
向自己腳跟下觑著。
一聞便了。
如李附馬留意祖道。
與楊文公為友。
日夕切磋。
後見石門慈照禅師。
因為舉。
唐房孺相公問徑山國一禅師雲。
祖師大道畢竟意旨如何。
徑山雲此大丈夫事。
非将相之所能為。
李聞之大悟。
遂作頌雲。
學道須是鐵漢。
著手心頭便判。
直趣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
道得不妨奇特。
且如出将入相安邦定業剪除暴亂。
豈非丈夫耶。
而徑山何故卻道。
此大丈夫事。
非将相之所能為。
須知向上一路。
毫發不容。
所以洞山道。
見佛見祖如生冤家。
始有參學分。
隻如佛祖。
為一切人師。
作一切人依止。
為甚卻道。
如生冤家。
爾且道。
如何是大丈夫事。
直須是不取人處分。
不受人羅籠。
不聽人系綴。
脫略窠臼。
獨一無侶。
巍巍堂堂。
獨步三界。
通明透脫。
無欲無依。
得大自在。
都無絲毫佛法情解。
如愚如癡如木如石。
不分南北不辨寒溫。
昏昏默默。
似個百不能百不解底相似。
然而肚裡直是峭措。
動著則眼目卓朔。
無有不明底事。
乃至千差萬别古人言句。
一時透徹。
如或不是到此田地底人。
須得向骨董袋裡平高就下為他去也。
如昔日于迪相公出鎮襄陽。
酷刑慘毒。
忤者皆殺之。
因讀觀音經有疑處。
一日訪紫玉山道通禅師。
乃問曰。
如何是黑風吹其船舫飄堕羅刹鬼國。
玉乃抗聲雲。
于迪客作漢。
問恁麼事作麼。
于聞之大怒。
玉乃雲。
隻這便是黑風吹其船舫飄堕羅刹鬼國。
于迪有省。
爾且道。
他恁麼問紫玉。
何故恁麼答他。
此乃發他根本無明。
現前随手為伊指出。
不妨好手。
然不若當時不消著後語。
從他斫作兩段。
卻有些衲僧氣息。
及乎為他點破。
也是順手摩挲。
大凡接人有三種機。
若是第一機為人。
隻消向他道于迪客作漢。
爾問與麼事作麼。
更無方便。
隻是沒義理難話會。
若于此直下承當去。
更不拟議。
則與柏樹子麻三斤一口吸盡西江水。
更無差别。
所以道。
舉不顧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隻要教爾當頭領解去。
若是第二機為人。
即易也。
隻是發起問端。
如道于迪客作漢。
爾問與麼事作麼。
此乃發他根本無明。
令他無明現前。
随手點破。
若是第三機為人。
不免入泥入水重下個注腳。
如雲于迪客作漢。
便是放卻黑風吹其船舫。
于迪或作怒。
便是羅刹現前。
玉雲。
正是黑風吹其船舫。
豈不是觀音出現。
此是落草注解。
瞎人眼目。
破滅胡種。
若是真正衲僧。
直須撥卻。
豈不見道。
他參活句。
不參死句。
活句上薦得。
與祖佛為師。
如李萬卷問歸宗和尚。
須彌納芥子則不問。
如何是芥子納須彌。
宗雲。
爾身如椰子大。
萬卷書著在甚處。
歸宗老漢尋常一條白棒。
打佛打祖。
及乎李萬卷問著。
不免曲順人情放開一線。
然他用處也隻教爾當頭截去。
後來衆中無識者。
便道。
芥子是心。
須彌是萬卷。
納之于心何所不可。
佛法若隻如此。
争到今日也。
又如龐居士問馬大師。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馬大師雲。
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即向汝道。
居士乃大悟。
作頌雲。
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
此頌與一口吸盡西江水題目。
豈曾相副。
既不說口。
又不說水。
隻道心空及第歸。
且道。
作麼生是心空。
隻教爾是非得失明暗色空森羅萬象一時融會歸于一理。
和理一時空卻。
然後有些趣向。
山僧今夜不惜眉毛。
為爾一時吐卻了也。
更為諸人說個小偈。
祖佛單傳向上機。
電光石火構不徹。
獨許諸根穎脫人金剛寶劍當頭截。
師雲。
道由悟達。
法離見聞直下便承當。
更無第二個。
此猶是就今時曲為垂手處。
若是本分事。
又且不然。
所以道。
爾未跨船舷時。
好與三十棒。
如此則千裡萬裡一時坐斷。
何故。
須知當人分上。
各有水灑不著風吹不入。
清寥寥白滴滴。
祖佛不能到。
魔外不能入。
坐斷要津不通凡聖。
設使盡大地草木叢林。
盡化為衲僧。
各各置百千問難。
不消一劄。
盡教吞聲飲氣目瞪口呿。
而今事不獲已
且如從上來乃佛乃祖。
以無量百千言句方便。
且道。
明個什麼邊事。
隻被爾起見起念起思量作聰明作計校。
惑卻本來自己。
了卻立能立所立現立智立是立非。
擾擾紛紛不能得脫。
所以祖佛出世。
隻要教爾歇卻知見打并教絲毫盡淨。
且道。
作麼生歇。
直下如懸崖撒手。
放身舍命。
舍卻見聞覺知。
舍卻菩提涅槃真如解脫。
若淨若穢一時舍卻。
令教淨裸裸赤灑灑。
自然一聞千悟。
從此直下承當。
卻來返觀佛祖用處。
與自己無二無别。
乃至鬧市之中。
四民浩浩經商貿易。
以至于風鳴鳥噪。
皆與自己無别。
然後佛與衆生為一。
煩惱與菩提為一。
心與境為一。
明與暗為一。
是與非為一。
乃至千差萬别悉皆為一。
方可攪長河為酥酪。
變大地作黃金。
都盧混成一片。
而一亦不立。
然後行是行坐是坐。
著衣是著衣。
吃飯是吃飯。
如明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初不作計校。
而随處見成。
所以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
千難殊對而不幹其慮。
此豈世間粗淺知見所能測度。
此乃至妙因緣。
學道之士。
或十年或二十年。
專心一意。
尚透不能得。
或有才聞便解。
或有無師自悟。
既自不能便悟。
亦障他人不得就中土大夫尤難。
以其從事世務勤勞家國。
所以悟入稍難。
然得底人。
于己分上本無殊别。
若是未能了底人。
須要根性穎利。
向自己腳跟下觑著。
一聞便了。
如李附馬留意祖道。
與楊文公為友。
日夕切磋。
後見石門慈照禅師。
因為舉。
唐房孺相公問徑山國一禅師雲。
祖師大道畢竟意旨如何。
徑山雲此大丈夫事。
非将相之所能為。
李聞之大悟。
遂作頌雲。
學道須是鐵漢。
著手心頭便判。
直趣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
道得不妨奇特。
且如出将入相安邦定業剪除暴亂。
豈非丈夫耶。
而徑山何故卻道。
此大丈夫事。
非将相之所能為。
須知向上一路。
毫發不容。
所以洞山道。
見佛見祖如生冤家。
始有參學分。
隻如佛祖。
為一切人師。
作一切人依止。
為甚卻道。
如生冤家。
爾且道。
如何是大丈夫事。
直須是不取人處分。
不受人羅籠。
不聽人系綴。
脫略窠臼。
獨一無侶。
巍巍堂堂。
獨步三界。
通明透脫。
無欲無依。
得大自在。
都無絲毫佛法情解。
如愚如癡如木如石。
不分南北不辨寒溫。
昏昏默默。
似個百不能百不解底相似。
然而肚裡直是峭措。
動著則眼目卓朔。
無有不明底事。
乃至千差萬别古人言句。
一時透徹。
如或不是到此田地底人。
須得向骨董袋裡平高就下為他去也。
如昔日于迪相公出鎮襄陽。
酷刑慘毒。
忤者皆殺之。
因讀觀音經有疑處。
一日訪紫玉山道通禅師。
乃問曰。
如何是黑風吹其船舫飄堕羅刹鬼國。
玉乃抗聲雲。
于迪客作漢。
問恁麼事作麼。
于聞之大怒。
玉乃雲。
隻這便是黑風吹其船舫飄堕羅刹鬼國。
于迪有省。
爾且道。
他恁麼問紫玉。
何故恁麼答他。
此乃發他根本無明。
現前随手為伊指出。
不妨好手。
然不若當時不消著後語。
從他斫作兩段。
卻有些衲僧氣息。
及乎為他點破。
也是順手摩挲。
大凡接人有三種機。
若是第一機為人。
隻消向他道于迪客作漢。
爾問與麼事作麼。
更無方便。
隻是沒義理難話會。
若于此直下承當去。
更不拟議。
則與柏樹子麻三斤一口吸盡西江水。
更無差别。
所以道。
舉不顧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隻要教爾當頭領解去。
若是第二機為人。
即易也。
隻是發起問端。
如道于迪客作漢。
爾問與麼事作麼。
此乃發他根本無明。
令他無明現前。
随手點破。
若是第三機為人。
不免入泥入水重下個注腳。
如雲于迪客作漢。
便是放卻黑風吹其船舫。
于迪或作怒。
便是羅刹現前。
玉雲。
正是黑風吹其船舫。
豈不是觀音出現。
此是落草注解。
瞎人眼目。
破滅胡種。
若是真正衲僧。
直須撥卻。
豈不見道。
他參活句。
不參死句。
活句上薦得。
與祖佛為師。
如李萬卷問歸宗和尚。
須彌納芥子則不問。
如何是芥子納須彌。
宗雲。
爾身如椰子大。
萬卷書著在甚處。
歸宗老漢尋常一條白棒。
打佛打祖。
及乎李萬卷問著。
不免曲順人情放開一線。
然他用處也隻教爾當頭截去。
後來衆中無識者。
便道。
芥子是心。
須彌是萬卷。
納之于心何所不可。
佛法若隻如此。
争到今日也。
又如龐居士問馬大師。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馬大師雲。
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即向汝道。
居士乃大悟。
作頌雲。
十方同聚會。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
心空及第歸。
此頌與一口吸盡西江水題目。
豈曾相副。
既不說口。
又不說水。
隻道心空及第歸。
且道。
作麼生是心空。
隻教爾是非得失明暗色空森羅萬象一時融會歸于一理。
和理一時空卻。
然後有些趣向。
山僧今夜不惜眉毛。
為爾一時吐卻了也。
更為諸人說個小偈。
祖佛單傳向上機。
電光石火構不徹。
獨許諸根穎脫人金剛寶劍當頭截。
師雲。
道由悟達。
法離見聞直下便承當。
更無第二個。
此猶是就今時曲為垂手處。
若是本分事。
又且不然。
所以道。
爾未跨船舷時。
好與三十棒。
如此則千裡萬裡一時坐斷。
何故。
須知當人分上。
各有水灑不著風吹不入。
清寥寥白滴滴。
祖佛不能到。
魔外不能入。
坐斷要津不通凡聖。
設使盡大地草木叢林。
盡化為衲僧。
各各置百千問難。
不消一劄。
盡教吞聲飲氣目瞪口呿。
而今事不獲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