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受用中。
要且不然。
隻如衲僧家自受用處。
還有人明得麼。
若明不得。
佛法無靈驗。
若明得。
平欺一切人去。
今夜不妨向荒草裡合水和泥。
和泥合水與諸人商量。
豈不見南泉道。
祖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卻知有。
又道爾當哆哆和和。
何不自家究取。
直待多知多解。
卻來與老和尚作頭抵。
又道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
今時人直得向異類中行。
又道學道者如癡似兀難得。
趙州道。
我見千百億個漢子。
盡是覓作佛底人。
中間求個無心道人不可得。
雲門大師道。
和尚子莫妄想。
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
見拄杖子但喚作拄杖子。
見燈籠但喚作燈籠。
此謂之觌體全真。
隻如恁麼處。
還容人作得失解會麼。
灼然論實不論虛。
直得如狸奴白牯相似。
直得如枯木朽株絕氣息。
憨憨癡癡瞢瞢懂懂。
千佛出世他也不知。
目睹瞿昙如黃葉相似。
方始是生鐵鑄就。
千人萬人羅籠他不住。
隻如獨脫一句作麼生道。
莫謂無心雲是道。
無心猶隔一重關。
檀越請小參。
師雲。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頭頭物物皆證入無邊刹海如來藏。
綿綿密密悉包容。
舉處峭巍巍。
用時淨裸裸。
譬如猛火聚近之則燎卻面門。
又如大阿劍拟之則神驚膽戰。
若是知有恁麼。
徹骨徹髓承當。
不勞鹐啄。
其或尚留觀。
聽猶滞皮膚。
須是透出金剛圈。
吞卻栗棘蓬。
若透得一圈。
則百千億圈一時透過。
若吞得一蓬。
則無數億蓬一時吞得。
可以作奇特因。
可以現殊勝相。
無罪可忏而罪垢消除。
無冤可解而冤家解釋。
顯現一切難思議。
作為無邊殊勝業。
隻消個一道清虛。
更不用周由者也。
正當恁麼時。
當機一句作麼生道。
聲前突出金剛眼。
彈指圓成八萬門。
頌雲。
忏罪滌垢解冤釋結。
似日镕霜如湯沃雪。
雲散長空一輪皎潔。
感應道交綿。
綿瓜瓞。
鄧朝議請小參雲。
宏機獨唱千聖潛蹤。
一句當陽十方坐斷。
有亦不管無亦不拘。
聖亦不收凡亦不立。
明明無覆藏。
明明無滲漏頂門眼照。
山河大地全彰。
肘後符開。
萬象森羅頓現。
有如是奇特相。
有如是殊勝門。
隻求向上作家要接大乘根器。
所以道。
垂鈎四海隻釣獰龍。
格外玄機為尋知識。
若是利根種智。
具大解脫性。
一聞一切聞。
一了一切了。
一見一切見。
一證一切證。
淨裸裸赤灑灑。
隻如今還有道得底麼。
試出衆露個消息看。
若道未得山僧這裡八字打開去也。
還委息得麼。
利根上智須圓證。
十聖三賢一念超。
複頌雲。
無對毗耶彼上人。
頂門有眼耀乾坤。
隻憑一個無言說。
遍界全開不二門。
滁州太平寺知山請小參雲。
祖佛提掇不起處。
正好作工夫。
魔外潛觑不見處。
猶宜猛著力。
直得通身是眼。
也照他未了。
直得通身是口。
也說他不著。
深深處有回互。
密密處有誵訛。
到這裡德山有棒。
不論佛來祖來。
一例行遣。
臨濟有喝。
不論佛來祖來。
一例施呈。
若向棒下見。
未免瞞肝。
若向喝下薦。
更是漏逗。
須知向上人有換骨換髓透色透聲透聖透凡透開透見底肘後符子。
所以道。
爾若坐我則立。
爾若立我則坐。
若也同坐同立。
二俱瞎漢。
到這裡還說心說性得麼。
說玄說妙得麼。
說理說事得麼。
說得說失得麼。
若有恁麼。
盡是依草附木精靈。
且獨脫一句作麼生道。
須彌頂上翻身處。
百尺竿頭撒手時。
複頌雲。
昔歲依投蒙重顧。
今春還沐渡江來同。
風更話同風事。
千手通身正眼開。
文倫二上人。
薦安華嚴請小參。
僧問。
如何是理法界。
師雲。
不動一絲毫。
進雲。
如何是事法界。
師雲。
縱橫十字。
進雲。
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
師雲。
銅頭鐵額鐵額銅頭。
進雲。
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
師雲。
重重無有盡。
處處現真身。
師乃雲。
言發非聲。
高高峰頂立。
色前不物。
深深海底行。
全機轉處沒承當。
觌面呈時絕回互。
離心意識非見聞覺知。
須明徹法慧目離念明智。
然後一塵才舉大地全收。
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
直得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大中現小。
寬同法界細入鄰虛。
無處不周無處不備。
毗盧遮那大法性海中。
不論聖不論凡。
不論有情不論無情。
一一把斷不漏絲毫。
處處常光現前。
一一壁立千仞。
若說理法界事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正是沒交涉。
直饒棒頭取證喝下承當。
向空劫那畔識破根塵。
威音已前洞然明白。
尚未免在窠窟裡。
隻如出窠窟一句作麼生道。
千峰勢到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結夏小參。
僧問馬師。
離四句絕百非。
請和尚答祖師
要且不然。
隻如衲僧家自受用處。
還有人明得麼。
若明不得。
佛法無靈驗。
若明得。
平欺一切人去。
今夜不妨向荒草裡合水和泥。
和泥合水與諸人商量。
豈不見南泉道。
祖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卻知有。
又道爾當哆哆和和。
何不自家究取。
直待多知多解。
卻來與老和尚作頭抵。
又道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
今時人直得向異類中行。
又道學道者如癡似兀難得。
趙州道。
我見千百億個漢子。
盡是覓作佛底人。
中間求個無心道人不可得。
雲門大師道。
和尚子莫妄想。
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
見拄杖子但喚作拄杖子。
見燈籠但喚作燈籠。
此謂之觌體全真。
隻如恁麼處。
還容人作得失解會麼。
灼然論實不論虛。
直得如狸奴白牯相似。
直得如枯木朽株絕氣息。
憨憨癡癡瞢瞢懂懂。
千佛出世他也不知。
目睹瞿昙如黃葉相似。
方始是生鐵鑄就。
千人萬人羅籠他不住。
隻如獨脫一句作麼生道。
莫謂無心雲是道。
無心猶隔一重關。
檀越請小參。
師雲。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頭頭物物皆證入無邊刹海如來藏。
綿綿密密悉包容。
舉處峭巍巍。
用時淨裸裸。
譬如猛火聚近之則燎卻面門。
又如大阿劍拟之則神驚膽戰。
若是知有恁麼。
徹骨徹髓承當。
不勞鹐啄。
其或尚留觀。
聽猶滞皮膚。
須是透出金剛圈。
吞卻栗棘蓬。
若透得一圈。
則百千億圈一時透過。
若吞得一蓬。
則無數億蓬一時吞得。
可以作奇特因。
可以現殊勝相。
無罪可忏而罪垢消除。
無冤可解而冤家解釋。
顯現一切難思議。
作為無邊殊勝業。
隻消個一道清虛。
更不用周由者也。
正當恁麼時。
當機一句作麼生道。
聲前突出金剛眼。
彈指圓成八萬門。
頌雲。
忏罪滌垢解冤釋結。
似日镕霜如湯沃雪。
雲散長空一輪皎潔。
感應道交綿。
綿瓜瓞。
鄧朝議請小參雲。
宏機獨唱千聖潛蹤。
一句當陽十方坐斷。
有亦不管無亦不拘。
聖亦不收凡亦不立。
明明無覆藏。
明明無滲漏頂門眼照。
山河大地全彰。
肘後符開。
萬象森羅頓現。
有如是奇特相。
有如是殊勝門。
隻求向上作家要接大乘根器。
所以道。
垂鈎四海隻釣獰龍。
格外玄機為尋知識。
若是利根種智。
具大解脫性。
一聞一切聞。
一了一切了。
一見一切見。
一證一切證。
淨裸裸赤灑灑。
隻如今還有道得底麼。
試出衆露個消息看。
若道未得山僧這裡八字打開去也。
還委息得麼。
利根上智須圓證。
十聖三賢一念超。
複頌雲。
無對毗耶彼上人。
頂門有眼耀乾坤。
隻憑一個無言說。
遍界全開不二門。
滁州太平寺知山請小參雲。
祖佛提掇不起處。
正好作工夫。
魔外潛觑不見處。
猶宜猛著力。
直得通身是眼。
也照他未了。
直得通身是口。
也說他不著。
深深處有回互。
密密處有誵訛。
到這裡德山有棒。
不論佛來祖來。
一例行遣。
臨濟有喝。
不論佛來祖來。
一例施呈。
若向棒下見。
未免瞞肝。
若向喝下薦。
更是漏逗。
須知向上人有換骨換髓透色透聲透聖透凡透開透見底肘後符子。
所以道。
爾若坐我則立。
爾若立我則坐。
若也同坐同立。
二俱瞎漢。
到這裡還說心說性得麼。
說玄說妙得麼。
說理說事得麼。
說得說失得麼。
若有恁麼。
盡是依草附木精靈。
且獨脫一句作麼生道。
須彌頂上翻身處。
百尺竿頭撒手時。
複頌雲。
昔歲依投蒙重顧。
今春還沐渡江來同。
風更話同風事。
千手通身正眼開。
文倫二上人。
薦安華嚴請小參。
僧問。
如何是理法界。
師雲。
不動一絲毫。
進雲。
如何是事法界。
師雲。
縱橫十字。
進雲。
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
師雲。
銅頭鐵額鐵額銅頭。
進雲。
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
師雲。
重重無有盡。
處處現真身。
師乃雲。
言發非聲。
高高峰頂立。
色前不物。
深深海底行。
全機轉處沒承當。
觌面呈時絕回互。
離心意識非見聞覺知。
須明徹法慧目離念明智。
然後一塵才舉大地全收。
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
直得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大中現小。
寬同法界細入鄰虛。
無處不周無處不備。
毗盧遮那大法性海中。
不論聖不論凡。
不論有情不論無情。
一一把斷不漏絲毫。
處處常光現前。
一一壁立千仞。
若說理法界事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正是沒交涉。
直饒棒頭取證喝下承當。
向空劫那畔識破根塵。
威音已前洞然明白。
尚未免在窠窟裡。
隻如出窠窟一句作麼生道。
千峰勢到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結夏小參。
僧問馬師。
離四句絕百非。
請和尚答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