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三十

關燈
子等同俱至後世。

    共生一處。

    我今甯可更修增上慈。

    修增上慈已。

    命終得生晃昱天中。

     昙彌。

    彼時善眼大師則于後時更修增上慈。

    修增上慈已。

    命終得生晃昱天中。

    昙彌。

    善眼大師及諸弟子學道不虛。

    得大果報。

    如善眼大師。

    如是牟犁破群那.阿羅那遮婆羅門.瞿陀梨舍哆.害提婆羅摩納.儲提摩麗橋鞞陀邏。

    及薩哆富樓奚哆。

     昙彌。

    七富樓奚哆師亦有無量百千弟子。

    昙彌。

    七富樓奚哆師為諸弟子說梵世法。

    若七富樓奚哆師為說梵世法時。

    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

    彼命終已。

    或生四王天。

    或生三十三天。

    或生[火*僉]磨天。

    或生兜率哆天。

    或生化樂天。

    或生他化樂天。

    若七富樓奚哆師為說梵世法時。

    諸弟子等設有具足奉行法者。

    彼修四梵室。

    舍離于欲。

    彼命終已。

    得生梵天。

    昙彌。

    七富樓奚哆師而作是念。

    我不應與弟子等同俱至後世。

    共生一處。

    我今甯可更修增上慈。

    修增上慈已。

    命終得生晃昱天中。

     昙彌。

    彼時七富樓奚哆師則于後時更修增上慈。

    修增上慈已。

    命終得生晃昱天中。

    昙彌。

    七富樓奚哆師及諸弟子學道不虛。

    得大果報。

    昙彌。

    若有罵彼七師及無量百千眷屬。

    打破嗔恚責數者。

    必受無量罪。

    若有一成就正見佛弟子比丘得小果。

    罵詈打破嗔恚責數者。

    此受罪多于彼。

    是故。

    昙彌。

    汝等各各更疊相護。

    所以者何。

    離此過已。

    更無有失。

     于是。

    世尊說此偈曰。

     須涅.牟梨破群那. 阿邏那遮婆羅門. 瞿陀梨舍哆. 害提婆羅摩納. 儲提摩麗橋鞞陀邏. 薩哆富樓奚哆 此在過去世七師有名德 無愛縛樂悲欲結盡過去 彼有諸弟子無量百千數 彼亦離欲結須臾不究竟 若彼外仙人善護行苦行 心中懷憎嫉罵者受罪多 若一得正見佛子住小果 罵詈責打破受罪多于彼 是故汝昙彌各各更相護 所以更相護重罪無過是 如是甚重苦亦為聖所惡 必得受惡色橫取邪見處 此是最下人聖法之所說 謂未離淫欲得微妙五根 信精進念處正定及正觀 如是得此苦前所受其殃 自受其殃已于後便害他 若能自護者彼為能護外 是故當自護慧者無央樂 佛說如是。

    尊者昙彌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教昙彌經第十四竟(二千四百二十四字)。

     (一三一)中阿含大品降魔經第十五(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婆奇瘦。

    在鼍山怖林鹿野園中。

     爾時。

    尊者大目犍連教授為佛而作禅屋。

    露地經行。

    彼時。

    魔王化作細形。

    入尊者大目揵連腹中。

    于是。

    尊者大目犍連即作是念。

    我今腹中猶如食豆。

    我甯可入如其像定。

    以如其像定自觀其腹。

    是時。

    尊者大目犍連至經行道頭。

    敷尼師檀。

    結跏趺坐。

    入如其像定。

    以如其像定自觀其腹。

    尊者大目犍連便知魔王在其腹中。

     尊者大目犍連即從定寤。

    語魔王曰。

    汝波旬出。

    汝波旬出。

    莫觸娆如來。

    亦莫觸娆如來弟子。

    莫于長夜無義無饒益。

    必生惡處。

    受無量苦。

     彼時。

    魔王便作是念。

    此沙門不見不知而作是說。

    汝波旬出。

    汝波旬出。

    莫觸娆如來。

    亦莫觸娆如來弟子。

    莫于長夜無義無饒益。

    必生惡處。

    受無量苦。

    汝之尊師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彼猶不能速知速見。

    況複弟子能知見耶。

     尊者大目揵連複語魔王。

    我複知汝意。

    汝作是念。

    此沙門不知不見而作是說。

    汝波旬出。

    汝波旬出。

    莫觸娆如來。

    亦莫觸娆如來弟子。

    莫于長夜無義無饒益。

    必生惡處。

    受無量苦。

    汝之尊師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彼猶不能如是速知速見。

    況複弟子能知見耶。

     彼魔波旬複作是念。

    今此沙門知見我故。

    而作是說耳。

    于是。

    魔波旬化作細形。

    從口中出。

    在尊者大目犍連前立。

     尊者大目揵連告曰。

    波旬。

    昔有如來名覺礫拘荀大無所著.等正覺。

    我時作魔。

    名曰惡。

    我有妹。

    名黑。

    汝是彼子。

    波旬。

    因此事故。

    汝是我[外*男]甥。

    波旬。

    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有二大弟子。

    一者名音。

    二者名想。

    波旬。

    以何義故。

    尊者音名音耶。

    波旬。

    尊者音住梵天上。

    以常音聲滿千世界。

    更無有弟子音聲與彼等者.相似者.勝者。

    波旬。

    以是義故。

    尊者音名音也。

     波旬。

    複以何義尊者想名想耶。

    波旬。

    尊者想所依遊行村邑。

    過夜平旦。

    著衣持缽。

    入村乞食。

    善護其身。

    善攝諸根。

    立于正念。

    彼乞食已。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師檀著于肩上。

    至無事處。

    或至山林樹下。

    或至閑居靜處。

    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速入想知滅定。

    彼時。

    若有放牛羊人.取樵草人。

    或行路人。

    入彼山林。

    見入想知滅定。

    便作是念。

    今此沙門于無事處坐而命終。

    我等甯可以燥樵.草拾已。

    積聚覆其身上而耶維之。

    即拾樵.草積覆其身。

    以火然之。

    便舍而去。

    彼尊者想過夜平旦。

    從定寤起。

    抖擻衣服。

    所依村邑遊行。

    如常著衣。

    持缽入村乞食。

    善護其身。

    善攝諸根。

    立于正念。

    彼放牛羊人.取樵草人。

    或行路人。

    入彼山林人先見者。

    便作是念。

    今此沙門在無事處坐坐而命終。

    我等昨已拾燥樵.草積覆其身。

    以火燒之。

    然已而去。

    然此賢者更複想也。

    波旬。

    以是義故。

    尊者想名想也。

     波旬。

    彼時惡魔便作是念。

    此秃沙門以黑所縛。

    斷種無子。

    彼學禅。

    伺.增伺.數數伺。

    猶若如驢。

    竟日負重。

    系在枥上。

    不得麥食。

    為彼麥故。

    伺.增伺.數數伺。

    如是。

    此秃沙門為黑所縛。

    斷種無子。

    學禅。

    伺.增伺.數數伺。

    猶如貓子在鼠穴邊。

    欲捕鼠故。

    伺.增伺.數數伺。

    如是。

    此秃沙門為黑所縛。

    斷種無子。

    彼學禅。

    伺.增伺.數數伺。

    猶如鸺狐在燥樵積間。

    為捕鼠故。

    伺.增伺.數數伺。

    如是。

    此秃沙門為黑所縛。

    斷種無子。

    學禅。

    伺.增伺.數數伺。

    猶如鶴鳥在水岸邊。

    為捕魚故。

    伺.增伺.數數伺。

    如是。

    此秃沙門為黑所縛。

    斷種無子。

    學禅。

    伺.增伺.數數伺。

     彼何所伺。

    為何義伺。

    求何等伺。

    彼調亂狂發敗壞。

    我不知彼何所從來。

    亦不知彼何所從去。

    亦不知住止。

    不知死不知生。

    我甯可教敕梵志.居士。

    汝等共來罵詈精進沙門。

    打破責數。

    所以者何。

    或罵打破責數時。

    傥能起惡心。

    令我得其便。

    波旬。

    彼時惡魔便教敕梵志.居士。

    彼梵志.居士罵詈精進沙門。

    打破責數。

    彼梵志.居士或以木打。

    或以石擲。

    或以杖撾。

    或傷精進沙門頭。

    或裂壞衣。

    或破應器。

    爾時。

    梵志.居士若有死者。

    因此緣此。

    身壞命終。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彼生已。

    作是念。

    我應受此苦。

    當複更受極苦過是。

    所以者何。

    以我等向精進沙門行惡行故。

     波旬。

    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