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離邪淫.斷邪淫。
彼或有父所護。
或母所護。
或父母所護。
或兄弟所護。
或姊妹所護。
或婦父母所護。
或親親所護。
或同姓所護。
或為他婦女。
有鞭罰恐怖。
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
不犯如是女。
彼于邪淫淨除其心。
白衣聖弟子善護行。
此第三法。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
真谛言。
樂真谛。
住真谛不移動。
一切可信。
不欺世間。
彼于妄言淨除其心。
白衣聖弟子善護行。
此第四法。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離酒.斷酒。
彼于飲酒淨除其心。
白衣聖弟子善護行。
此第五法。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雲何得四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白衣聖弟子念如來。
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如是念如來已。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如來。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得第一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念法。
世尊善說法。
必至究竟。
無煩無熱。
常有不移動。
如是觀.如是覺.如是知.如是念法已。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法。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得此第二增上心。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念衆。
如來聖衆善趣正趣。
向法次法。
順行如法。
彼衆實有阿羅诃.趣阿羅诃。
有阿那含.趣阿那含。
有斯陀含.趣斯陀含。
有須陀洹.趣須陀洹。
是謂四雙八輩。
謂如來衆成就屍賴。
成就三昧。
成就般若。
成就解脫。
成就解脫知見。
可敬可重。
可奉可供。
世良福田。
彼如是念如來衆。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如來衆。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是謂得第三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自念屍賴。
此屍賴不缺不穿。
無穢無濁。
住如地不虛妄。
聖所稱譽。
具善受持。
彼如是自念屍賴。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屍賴。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是謂得第四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舍梨子。
若汝知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五法。
得此四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者。
舍梨子。
汝記别白衣聖弟子地獄盡。
畜生.餓鬼及諸惡處亦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邊。
于是。
世尊說此頌曰。
慧者住在家見地獄恐怖 因受持聖法除去一切惡 不殺害衆生知而能舍離 真谛不妄言不盜他财物 自有婦知足不樂他人妻 舍離斷飲酒心亂狂癡本 常當念正覺思惟諸善法 念衆觀屍賴從是得歡喜 欲行其布施當以望其福 先施于息心如是成果報 我今說息心舍梨當善聽 若有黑及白赤色之與黃 尨色愛樂色牛及諸鴿鳥 随彼所生處良禦牛在前 身力成具足善速往來快 取彼之所能莫以色為非 如是此人間若有所生處 刹帝麗梵志居士本工師 随彼所生處長老淨持戒 世無著善逝施彼得大果 愚癡無所知無慧無所聞 施彼得果少無光無所照 若光有所照有慧佛弟子 信向善逝者根生善堅住 彼是生善處如意往人家 最後得涅槃如是各有緣 佛說如是。
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給孤獨居士.五百優婆塞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優婆塞經第十二竟(千五百四十九字)。
(一二九)中阿含大品怨家經第十三(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雲何為七。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有好色。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有好色。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雖好沐浴。
名香塗身。
然色故惡。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一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安隐眠。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安隐眠。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雖卧以禦床。
敷以氍氀.毾[毯-炎+登]。
覆以錦绮羅縠。
有儭體被。
兩頭安枕。
加陵伽波和邏波遮悉多羅那。
然故憂苦眠。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二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得大利。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得大利。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應得利而不得利。
應不得利而得利。
彼此二法更互相違。
大得不利。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三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有朋友。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有朋友。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若有親朋友。
舍離避去。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四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有稱譽。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有名稱。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惡名醜聲周聞諸方。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五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極大富。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極大富。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作如是身.口.意行。
使彼大失财物。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六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往至善處。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身.口.意惡行。
彼身.口.意惡行已。
身壞命終。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七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此七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于是。
世尊說此頌曰。
嗔者得惡色眠卧苦不安 應獲得大财反更得不利 親親善朋友遠離嗔恚人 數數習嗔恚惡名流諸方 嗔作身口業恚纏行意業 人為恚所覆失一切财物 嗔恚生不利嗔恚生心穢
彼或有父所護。
或母所護。
或父母所護。
或兄弟所護。
或姊妹所護。
或婦父母所護。
或親親所護。
或同姓所護。
或為他婦女。
有鞭罰恐怖。
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
不犯如是女。
彼于邪淫淨除其心。
白衣聖弟子善護行。
此第三法。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
真谛言。
樂真谛。
住真谛不移動。
一切可信。
不欺世間。
彼于妄言淨除其心。
白衣聖弟子善護行。
此第四法。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離酒.斷酒。
彼于飲酒淨除其心。
白衣聖弟子善護行。
此第五法。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雲何得四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白衣聖弟子念如來。
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如是念如來已。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如來。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得第一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念法。
世尊善說法。
必至究竟。
無煩無熱。
常有不移動。
如是觀.如是覺.如是知.如是念法已。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法。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得此第二增上心。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念衆。
如來聖衆善趣正趣。
向法次法。
順行如法。
彼衆實有阿羅诃.趣阿羅诃。
有阿那含.趣阿那含。
有斯陀含.趣斯陀含。
有須陀洹.趣須陀洹。
是謂四雙八輩。
謂如來衆成就屍賴。
成就三昧。
成就般若。
成就解脫。
成就解脫知見。
可敬可重。
可奉可供。
世良福田。
彼如是念如來衆。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如來衆。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是謂得第三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複次。
舍梨子。
白衣聖弟子自念屍賴。
此屍賴不缺不穿。
無穢無濁。
住如地不虛妄。
聖所稱譽。
具善受持。
彼如是自念屍賴。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攀緣屍賴。
心靖得喜。
若有惡欲即便得滅。
心中有不善.穢污.愁苦.憂戚亦複得滅。
白衣聖弟子是謂得第四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
舍梨子。
若汝知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五法。
得此四增上心。
現法樂居。
易不難得者。
舍梨子。
汝記别白衣聖弟子地獄盡。
畜生.餓鬼及諸惡處亦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邊。
于是。
世尊說此頌曰。
慧者住在家見地獄恐怖 因受持聖法除去一切惡 不殺害衆生知而能舍離 真谛不妄言不盜他财物 自有婦知足不樂他人妻 舍離斷飲酒心亂狂癡本 常當念正覺思惟諸善法 念衆觀屍賴從是得歡喜 欲行其布施當以望其福 先施于息心如是成果報 我今說息心舍梨當善聽 若有黑及白赤色之與黃 尨色愛樂色牛及諸鴿鳥 随彼所生處良禦牛在前 身力成具足善速往來快 取彼之所能莫以色為非 如是此人間若有所生處 刹帝麗梵志居士本工師 随彼所生處長老淨持戒 世無著善逝施彼得大果 愚癡無所知無慧無所聞 施彼得果少無光無所照 若光有所照有慧佛弟子 信向善逝者根生善堅住 彼是生善處如意往人家 最後得涅槃如是各有緣 佛說如是。
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給孤獨居士.五百優婆塞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優婆塞經第十二竟(千五百四十九字)。
(一二九)中阿含大品怨家經第十三(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雲何為七。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有好色。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有好色。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雖好沐浴。
名香塗身。
然色故惡。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一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安隐眠。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安隐眠。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雖卧以禦床。
敷以氍氀.毾[毯-炎+登]。
覆以錦绮羅縠。
有儭體被。
兩頭安枕。
加陵伽波和邏波遮悉多羅那。
然故憂苦眠。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二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得大利。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得大利。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應得利而不得利。
應不得利而得利。
彼此二法更互相違。
大得不利。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三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有朋友。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有朋友。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若有親朋友。
舍離避去。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四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有稱譽。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有名稱。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惡名醜聲周聞諸方。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五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極大富。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極大富。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彼作如是身.口.意行。
使彼大失财物。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六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複次。
怨家者。
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所以者何。
怨家者。
不樂怨家往至善處。
人有嗔恚。
習嗔恚。
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
身.口.意惡行。
彼身.口.意惡行已。
身壞命終。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所以者何。
因嗔恚所覆。
心不舍嗔恚故。
是謂第七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此七怨家法而作怨家。
謂男女輩嗔恚時來。
于是。
世尊說此頌曰。
嗔者得惡色眠卧苦不安 應獲得大财反更得不利 親親善朋友遠離嗔恚人 數數習嗔恚惡名流諸方 嗔作身口業恚纏行意業 人為恚所覆失一切财物 嗔恚生不利嗔恚生心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