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
謂非有想非無想處天。
若有比丘知彼處.知彼處習。
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
阿難。
此比丘甯可樂彼處。
計著住彼處耶。
答曰。
不也。
阿難。
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
心不染著。
得解脫者。
是謂比丘阿羅诃。
名慧解脫。
複次。
阿難。
有八解脫。
雲何為八。
色觀色。
是謂第一解脫。
複次。
内無色想外觀色。
是謂第二解脫。
複次。
淨解脫身作證成就遊。
是謂第三解脫。
複次。
度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念若幹想。
無量空處。
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是謂第四解脫。
複次。
度一切無量空處。
無量識處。
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是謂第五解脫。
複次。
度一切無量識處。
無所有處。
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是謂第六解脫。
複次。
度一切無所有處。
非有想非無想處。
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
是謂第七解脫。
複次。
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
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
及慧觀諸漏盡知。
是謂第八解脫。
阿難。
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
心不染著。
得解脫。
及此八解脫。
順逆身作證成就遊。
亦慧觀諸漏盡者。
是謂比丘阿羅诃。
名俱解脫。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大因經第一竟(五千四百七十二字)。
(九八)中阿含因品念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拘樓瘦。
在劍磨瑟昙拘樓都邑。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有一道淨衆生。
度憂畏。
滅苦惱。
斷啼哭。
得正法。
謂四念處。
若有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于四念處。
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于四念處。
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我亦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于四念處。
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雲何為四。
觀身如身念處。
如是觀覺心法如法念處。
雲何觀身如身念處。
比丘者。
行則知行。
住則知住。
坐則知坐。
卧則知卧。
眠則知眠。
寤則知寤。
眠寤則知眠寤。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正知出入。
善觀分别。
屈伸低昂。
儀容庠序。
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
行住坐卧。
眠寤語默皆正知之。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生惡不善念。
以善法念治斷滅止。
猶木工師.木工弟子。
彼持墨繩。
用拼于木。
則以利斧斫治令直。
如是比丘生惡不善念。
以善法念治斷滅止。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治心。
治斷滅止。
猶二力士捉一羸人。
處處旋捉。
自在打鍛。
如是比丘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治心。
治斷滅止。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念入息即知念入息。
念出息即知念出息。
入息長即知入息長。
出息長即知出息長。
入息短即知入息短。
出息短即知出息短。
學一切身息入。
學一切身息出。
學止身行息入。
學止口行息出。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離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離生喜樂無處不遍。
猶工浴人器盛澡豆。
水和成抟。
水漬潤澤。
普遍充滿無處不周。
如是比丘離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離生喜樂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定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定生喜樂無處不遍。
猶如山泉。
清淨不濁。
充滿流溢。
四方水來。
無緣得入。
即彼泉底。
水自湧出。
流溢于外。
漬山潤澤。
普遍充滿無處不周。
如是比丘定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定生喜樂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無喜生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無喜生樂無處不遍。
猶青蓮華。
紅.赤.白蓮。
水生水長。
在于水底。
彼根莖華葉悉漬潤澤。
普遍充滿無處不周。
如是比丘無喜生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無喜生樂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于此身中。
以清淨心意解遍滿成就遊。
于此身中。
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猶有一人。
被七肘衣或八肘衣。
從頭至足。
于其身體無處不覆。
如是比丘于此身中。
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念光明想。
善受善持。
善憶所念。
如前後亦然。
如後前亦然。
如晝夜亦然。
如夜晝亦然。
如下上亦然。
如上下亦然。
如是不颠倒。
心無有纏。
修光明心。
心終不為闇之所覆。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善受觀相。
善憶所念。
猶如有人。
坐觀卧人。
卧觀坐人。
如是比丘善受觀相。
善憶所念。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此身随住。
随其好惡。
從頭至足。
觀見種種不淨充滿。
我此身中有發.髦.
謂非有想非無想處天。
若有比丘知彼處.知彼處習。
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
阿難。
此比丘甯可樂彼處。
計著住彼處耶。
答曰。
不也。
阿難。
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
心不染著。
得解脫者。
是謂比丘阿羅诃。
名慧解脫。
複次。
阿難。
有八解脫。
雲何為八。
色觀色。
是謂第一解脫。
複次。
内無色想外觀色。
是謂第二解脫。
複次。
淨解脫身作證成就遊。
是謂第三解脫。
複次。
度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念若幹想。
無量空處。
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是謂第四解脫。
複次。
度一切無量空處。
無量識處。
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是謂第五解脫。
複次。
度一切無量識處。
無所有處。
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是謂第六解脫。
複次。
度一切無所有處。
非有想非無想處。
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
是謂第七解脫。
複次。
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
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
及慧觀諸漏盡知。
是謂第八解脫。
阿難。
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
心不染著。
得解脫。
及此八解脫。
順逆身作證成就遊。
亦慧觀諸漏盡者。
是謂比丘阿羅诃。
名俱解脫。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大因經第一竟(五千四百七十二字)。
(九八)中阿含因品念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拘樓瘦。
在劍磨瑟昙拘樓都邑。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有一道淨衆生。
度憂畏。
滅苦惱。
斷啼哭。
得正法。
謂四念處。
若有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于四念處。
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于四念處。
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我亦斷五蓋.心穢.慧羸。
立心正住于四念處。
修七覺支。
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雲何為四。
觀身如身念處。
如是觀覺心法如法念處。
雲何觀身如身念處。
比丘者。
行則知行。
住則知住。
坐則知坐。
卧則知卧。
眠則知眠。
寤則知寤。
眠寤則知眠寤。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正知出入。
善觀分别。
屈伸低昂。
儀容庠序。
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
行住坐卧。
眠寤語默皆正知之。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生惡不善念。
以善法念治斷滅止。
猶木工師.木工弟子。
彼持墨繩。
用拼于木。
則以利斧斫治令直。
如是比丘生惡不善念。
以善法念治斷滅止。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治心。
治斷滅止。
猶二力士捉一羸人。
處處旋捉。
自在打鍛。
如是比丘齒齒相著。
舌逼上腭。
以心治心。
治斷滅止。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念入息即知念入息。
念出息即知念出息。
入息長即知入息長。
出息長即知出息長。
入息短即知入息短。
出息短即知出息短。
學一切身息入。
學一切身息出。
學止身行息入。
學止口行息出。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離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離生喜樂無處不遍。
猶工浴人器盛澡豆。
水和成抟。
水漬潤澤。
普遍充滿無處不周。
如是比丘離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離生喜樂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定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定生喜樂無處不遍。
猶如山泉。
清淨不濁。
充滿流溢。
四方水來。
無緣得入。
即彼泉底。
水自湧出。
流溢于外。
漬山潤澤。
普遍充滿無處不周。
如是比丘定生喜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定生喜樂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無喜生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無喜生樂無處不遍。
猶青蓮華。
紅.赤.白蓮。
水生水長。
在于水底。
彼根莖華葉悉漬潤澤。
普遍充滿無處不周。
如是比丘無喜生樂。
漬身潤澤。
普遍充滿于此身中。
無喜生樂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于此身中。
以清淨心意解遍滿成就遊。
于此身中。
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猶有一人。
被七肘衣或八肘衣。
從頭至足。
于其身體無處不覆。
如是比丘于此身中。
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念光明想。
善受善持。
善憶所念。
如前後亦然。
如後前亦然。
如晝夜亦然。
如夜晝亦然。
如下上亦然。
如上下亦然。
如是不颠倒。
心無有纏。
修光明心。
心終不為闇之所覆。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善受觀相。
善憶所念。
猶如有人。
坐觀卧人。
卧觀坐人。
如是比丘善受觀相。
善憶所念。
如是比丘觀内身如身。
觀外身如身。
立念在身。
有知有見。
有明有達。
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複次。
比丘觀身如身。
比丘者。
此身随住。
随其好惡。
從頭至足。
觀見種種不淨充滿。
我此身中有發.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