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關燈
不污心者。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猶如白淨波羅奈衣持與染家。

    彼染家得。

    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

    此白淨波羅奈衣。

    染家雖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

    然此白淨波羅奈衣本已淨而複淨。

    如是若有二十一穢不污心者。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不污心者。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若知邪見是心穢者。

    知已便斷。

    如是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慠心穢。

    若知放逸是心穢者。

    知已便斷。

    彼心與慈俱。

    遍滿十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

    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梵志。

    是謂洗浴内心。

    非浴外身。

     爾時。

    梵志語世尊曰。

    瞿昙。

    可詣多水河浴。

     世尊問曰。

    梵志。

    若詣多水河浴者。

    彼得何等。

     梵志答曰。

    瞿昙。

    彼多水河者。

    此是世間齋潔之相.度相.福相。

    瞿昙。

    若詣多水河浴者。

    彼則淨除于一切惡。

     爾時。

    世尊為彼梵志而說頌曰。

     妙好首梵志若入多水河 是愚常遊戲不能淨黑業 好首何往泉何義多水河 人作不善業清水何所益 淨者無垢穢淨者常說戒 淨者清白業常得清淨行 若汝不殺生常不與不取 真谛不妄語常正念正知 梵志如是學一切衆生安 梵志何還家家泉無所淨 梵志汝當學淨洗以善法 何須弊惡水但去身體垢 梵志白佛曰我亦作是念 淨洗以善法何須弊惡水 梵志聞佛教心中大歡喜 即時禮佛足歸命佛法衆 梵志白曰。

    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我今自歸佛.法及比丘衆。

    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

    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

    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

    好首水淨梵志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水淨梵志經第七竟(一千二百一十字)。

     (九四)中阿含穢品黑比丘經第八(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東園鹿母堂。

     是時。

    黑比丘鹿母子常喜鬥诤。

    往詣佛所。

    世尊遙見黑比丘來。

    因黑比丘故。

    告諸比丘。

    或有一人常喜鬥诤。

    不稱止诤。

    若有一人常喜鬥诤。

    不稱止诤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

    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惡欲。

    不稱止惡欲。

    若有一人惡欲。

    不稱止惡欲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

    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

    不稱持戒。

    若有一人犯戒.越戒.缺戒.穿戒.污戒.不稱持戒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有嗔纏.有不語結.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無慚無愧。

    不稱慚愧。

    若有一人有嗔纏.有不語結.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無慚無愧.不稱慚愧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

    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經勞諸梵行。

    不稱經勞諸梵行。

    若有一人不經勞諸梵行。

    不稱經勞諸梵行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

    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觀諸法。

    不稱觀諸法。

    若有一人不觀諸法。

    不稱觀諸法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

    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宴坐。

    不稱宴坐。

    若有一人不宴坐。

    不稱宴坐者。

    此法不可樂。

    不可愛喜。

    不能令愛念。

    不能令敬重。

    不能令修習。

    不能令攝持。

    不能令得沙門。

    不能令得一意。

    不能令得涅槃。

    此人雖作是念。

    令諸梵行者供養.恭敬.禮事于我。

    然諸梵行者不供養.恭敬.禮事于彼。

    所以者何。

    彼人有此無量惡法。

    因彼有此無量惡法故。

    令諸梵行者不供養.恭敬.禮事于彼。

    猶如惡馬系在枥養。

    雖作是念。

    令人系我著安隐處。

    與我好飲食.好看視我。

    然人不系著安隐處。

    不與好飲食.不好看視。

    所以者何。

    彼馬有惡法。

    謂極粗弊.不溫良故。

    令人不系著安隐處。

    不與好飲食.不好看視。

    如是。

    此人雖作是念。

    令諸梵行者供養.恭敬.禮事于我。

    然諸梵行者不供養.恭敬.禮事于彼。

    所以者何。

    彼人有此無量惡法。

    因彼有此無量惡法故。

    令諸梵行者不供養.恭敬.禮事于彼。

     或有一人不喜鬥诤。

    稱譽止诤。

    若有一人不喜鬥诤。

    稱譽止诤者。

    此法可樂.可愛.可喜。

    能令愛念。

    能令敬重。

    能令修習。

    能令攝持。

    能令得沙門。

    能令得一意。

    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惡欲。

    稱譽止惡欲。

    若有一人不惡欲。

    稱譽止惡欲者。

    此法可樂.可愛.可喜。

    能令愛念。

    能令敬重。

    能令修習。

    能令攝持。

    能令得沙門。

    能令得一意。

    能令得涅槃。

     或有一人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

    稱譽持戒。

    若有一人不犯戒.不越戒.不缺戒.不穿戒.不污戒。

    稱譽持戒者。

    此法可樂.可愛.可喜。

    能令愛念。

    能令敬重。

    能令修習。

    能令攝持。

    能令得沙門.能令得一意。

    能令得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