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為升上。
嗔結.谀谄.欺诳.無慚.無愧者。
以慚愧為升上。
慢者。
以不慢為升上。
增慢者。
以不增慢為升上。
不多聞者。
以多聞為升上。
不觀諸善法者。
以觀諸善法為升上。
行非法惡行者。
以行是法妙行為升上。
妄言.兩舌.粗言.绮語.惡戒者。
以善戒為升上。
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
以善慧為升上。
周那。
若有不自調禦。
他不調禦欲調禦者。
終無是處。
自沒溺。
他沒溺欲拔出者。
終無是處。
自不般涅槃。
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
終無是處。
周那。
若有自調禦。
他不調禦欲調禦者。
必有是處。
自不沒溺。
他沒溺欲拔出者。
必有是處。
自般涅槃。
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
必有是處。
如是。
周那。
惡欲者。
以非惡欲為般涅槃。
害意嗔者。
以不害意嗔為般涅槃。
殺生.不與取.非梵行者。
以梵行為般涅槃。
增伺.诤意.睡眠.調.貢高.疑惑者。
以不疑惑為般涅槃。
嗔結.谀谄.欺诳.無慚.無愧者。
以慚愧為般涅槃。
慢者。
以不慢為般涅槃。
增慢者。
以不增慢為般涅槃。
不多聞者。
以多聞為般涅槃。
不觀諸善法者。
以觀諸善法為般涅槃。
行非法惡行者。
以行是法妙行為般涅槃。
妄言.兩舌.粗言.绮語.惡戒者。
以善戒為般涅槃。
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
以善慧為般涅槃。
是為。
周那。
我已為汝說漸損法。
已說發心法。
已說對法。
已說升上法。
已說般涅槃法。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亦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
坐禅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莫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尊者大周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周那問見經第五竟(千五百七十五字)。
(九二)中阿含穢品青白蓮華喻經第六(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或有法從身滅。
不從口滅。
或有法從口滅。
不從身滅。
或有法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雲何法從身滅。
不從口滅。
比丘者。
有不善身行充滿.具足受持著身。
諸比丘見已。
诃彼比丘。
賢者。
不善身行充滿.具足受持。
何為著身。
賢者。
可舍不善身行。
修習善身行。
彼于後時。
舍不善身行。
修習善身行。
是謂法從身滅。
不從口滅。
雲何法從口滅。
不從身滅。
比丘者。
不善口行充滿具足受持著口。
諸比丘見已呵彼比丘。
賢者。
不善口行充滿.具足受持。
何為著口。
賢者。
可舍不善口行。
修習善口行。
彼于後時。
舍不善口行。
修習善口行。
是謂法從口滅。
不從身滅。
雲何法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增伺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如是诤訟.恚恨.嗔纏.不語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
惡欲.惡見。
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是謂法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如來或有觀。
觀他人心。
知此人不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滅增伺。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生惡增伺而住。
如是诤訟.恚恨.嗔纏.不語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
得滅惡欲.惡見。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生惡欲.惡見而住。
知此人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得滅增伺。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不生惡增伺而住。
如是诤訟.恚恨.嗔纏.不語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
得滅惡欲.惡見。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不生惡欲.惡見而住。
猶如青蓮華。
紅.赤.白蓮花。
水生水長。
出水上。
不著水。
如是。
如來世間生.世間長。
出世間行。
不著世間法。
所以者何。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出一切世間。
爾時。
尊者阿難執拂侍佛。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此經當名何。
雲何受持。
于是。
世尊告曰。
阿難。
此經名為青白蓮華喻。
汝當如是善受持誦。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共受此青白蓮花喻經。
誦習守持。
所以者何。
此青白蓮華喻經如法有義。
是梵行本。
緻通.緻覺。
亦緻涅槃。
若族姓子。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應當受此青白蓮華喻經。
善諷誦持。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青白蓮華喻經第六竟(七百三字)。
(九三)中阿含穢品水淨梵志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郁鞞羅尼連然河岸。
在阿耶和羅尼拘類樹下。
初得道時。
于是。
有一水淨梵志。
中後仿佯往詣佛所。
世尊遙見水淨梵志來。
因水淨梵志故。
告諸比丘。
若有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慢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猶垢膩衣持與染家。
彼染家得。
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
令淨此垢膩衣。
染家雖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
然此污衣故有穢色。
如是。
若有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慢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若有二十一穢不污心者。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心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
嗔結.谀谄.欺诳.無慚.無愧者。
以慚愧為升上。
慢者。
以不慢為升上。
增慢者。
以不增慢為升上。
不多聞者。
以多聞為升上。
不觀諸善法者。
以觀諸善法為升上。
行非法惡行者。
以行是法妙行為升上。
妄言.兩舌.粗言.绮語.惡戒者。
以善戒為升上。
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
以善慧為升上。
周那。
若有不自調禦。
他不調禦欲調禦者。
終無是處。
自沒溺。
他沒溺欲拔出者。
終無是處。
自不般涅槃。
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
終無是處。
周那。
若有自調禦。
他不調禦欲調禦者。
必有是處。
自不沒溺。
他沒溺欲拔出者。
必有是處。
自般涅槃。
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
必有是處。
如是。
周那。
惡欲者。
以非惡欲為般涅槃。
害意嗔者。
以不害意嗔為般涅槃。
殺生.不與取.非梵行者。
以梵行為般涅槃。
增伺.诤意.睡眠.調.貢高.疑惑者。
以不疑惑為般涅槃。
嗔結.谀谄.欺诳.無慚.無愧者。
以慚愧為般涅槃。
慢者。
以不慢為般涅槃。
增慢者。
以不增慢為般涅槃。
不多聞者。
以多聞為般涅槃。
不觀諸善法者。
以觀諸善法為般涅槃。
行非法惡行者。
以行是法妙行為般涅槃。
妄言.兩舌.粗言.绮語.惡戒者。
以善戒為般涅槃。
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
以善慧為般涅槃。
是為。
周那。
我已為汝說漸損法。
已說發心法。
已說對法。
已說升上法。
已說般涅槃法。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亦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
坐禅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莫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尊者大周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周那問見經第五竟(千五百七十五字)。
(九二)中阿含穢品青白蓮華喻經第六(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或有法從身滅。
不從口滅。
或有法從口滅。
不從身滅。
或有法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雲何法從身滅。
不從口滅。
比丘者。
有不善身行充滿.具足受持著身。
諸比丘見已。
诃彼比丘。
賢者。
不善身行充滿.具足受持。
何為著身。
賢者。
可舍不善身行。
修習善身行。
彼于後時。
舍不善身行。
修習善身行。
是謂法從身滅。
不從口滅。
雲何法從口滅。
不從身滅。
比丘者。
不善口行充滿具足受持著口。
諸比丘見已呵彼比丘。
賢者。
不善口行充滿.具足受持。
何為著口。
賢者。
可舍不善口行。
修習善口行。
彼于後時。
舍不善口行。
修習善口行。
是謂法從口滅。
不從身滅。
雲何法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增伺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如是诤訟.恚恨.嗔纏.不語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
惡欲.惡見。
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是謂法不從身口滅。
但以慧見滅。
如來或有觀。
觀他人心。
知此人不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滅增伺。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生惡增伺而住。
如是诤訟.恚恨.嗔纏.不語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
得滅惡欲.惡見。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生惡欲.惡見而住。
知此人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如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得滅增伺。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不生惡增伺而住。
如是诤訟.恚恨.嗔纏.不語結.悭.嫉.欺诳.谀谄.無慚.無愧。
得滅惡欲.惡見。
所以者何。
以此人心不生惡欲.惡見而住。
猶如青蓮華。
紅.赤.白蓮花。
水生水長。
出水上。
不著水。
如是。
如來世間生.世間長。
出世間行。
不著世間法。
所以者何。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出一切世間。
爾時。
尊者阿難執拂侍佛。
于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
白曰。
世尊。
此經當名何。
雲何受持。
于是。
世尊告曰。
阿難。
此經名為青白蓮華喻。
汝當如是善受持誦。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共受此青白蓮花喻經。
誦習守持。
所以者何。
此青白蓮華喻經如法有義。
是梵行本。
緻通.緻覺。
亦緻涅槃。
若族姓子。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應當受此青白蓮華喻經。
善諷誦持。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青白蓮華喻經第六竟(七百三字)。
(九三)中阿含穢品水淨梵志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郁鞞羅尼連然河岸。
在阿耶和羅尼拘類樹下。
初得道時。
于是。
有一水淨梵志。
中後仿佯往詣佛所。
世尊遙見水淨梵志來。
因水淨梵志故。
告諸比丘。
若有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慢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猶垢膩衣持與染家。
彼染家得。
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
令淨此垢膩衣。
染家雖治或以淳灰.或以澡豆.或以土漬極浣令淨。
然此污衣故有穢色。
如是。
若有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結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慢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污于心者。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若有二十一穢不污心者。
必至善處。
生于天上。
雲何二十一穢。
邪見心穢.非法欲心穢.惡貪心穢.邪法心穢.貪心穢.恚心穢.睡眠心穢.調悔心穢.疑惑心穢.嗔纏心穢.不語心心穢.悭心穢.嫉心穢.欺诳心穢.谀谄心穢.無慚心穢.無愧心穢.慢心穢.大慢心穢.憍慠心穢.放逸心穢。
若有此二十一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