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

關燈
求其便。

    必能得也。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

    猶如力士。

    以大重石擲淖泥中。

    于比丘意雲何。

    泥為受不。

     比丘答曰。

    受也。

    世尊。

     所以者何。

    泥淖石重。

    是故必受。

    如是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必能得也。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

     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終不能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猶如力士。

    以輕毛鞠擲平戶扇。

    于比丘意雲何。

    彼為受不。

     比丘答曰。

    不也。

    世尊。

     所以者何。

    毛鞠輕闡。

    戶扇平立。

    是故不受。

    如是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終不能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必能得也。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

    猶人求火。

    以槁木為母。

    以燥鑽鑽。

    于比丘意雲何。

    彼人如是。

    為得火不。

     比丘答曰。

    得也。

    世尊。

     所以者何。

    彼以燥鑽鑽于槁木。

    是故必得。

    如是若有沙門.梵志不正立念身.遊行少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必能得也。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空無念身故。

     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終不能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猶人求火。

    以濕木為母。

    以濕鑽鑽。

    于比丘意雲何。

    彼人如是。

    為得火不。

     比丘答曰。

    不也。

    世尊。

     所以者何。

    彼以濕鑽鑽于濕木。

    是故不得。

    如是若有沙門.梵志正立念身.遊行無量心者。

    彼為魔波旬伺求其便。

    終不能得。

    所以者何。

    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當知有十八德。

    雲何十八。

    比丘者。

    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

    惡聲.捶杖亦能忍之。

    身遇諸疾。

    極為苦痛。

    至命欲絕。

    諸不可樂。

    皆能堪耐。

    如是修習念身。

    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一德。

    複次。

    比丘堪耐不樂。

    若生不樂。

    心終不著。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二德。

    複次。

    比丘堪耐恐怖。

    若生恐怖。

    心終不著。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三德。

     複次。

    比丘生三惡念欲念.恚念.害念。

    若生三惡念。

    心終不著。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四五六七德。

    複次。

    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八德。

     複次。

    比丘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九德。

    複次。

    比丘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天上人間。

    一往來已而得苦際。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十德。

    複次。

    比丘五下分結盡。

    生于彼間。

    便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十一德。

     複次。

    比丘若有息解脫。

    離色得無色。

    如其像定身作證成就遊。

    而以慧觀知漏.斷漏。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德。

     複次。

    比丘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

    諸漏已盡。

    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是謂第十八德。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

    當知有此十八功德。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念身經第十竟(四千二百二十五字)。

     十八德内關六七八并十三至十七者應在第五第十八德内也。

    南本結在第四第十二中理猶難曉。

     (八二)中阿含長壽王品支離彌梨經第十一(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王舍城。

    在竹林加蘭哆園。

     爾時。

    衆多比丘于中食後少有所為。

    集坐講堂。

    欲斷诤事。

    謂論此法.律。

    此佛之教。

    彼時。

    質多羅象子比丘亦在衆中。

    于是。

    質多羅象子比丘。

    衆多比丘論此法.律。

    此佛教時。

    于其中間競有所說。

    不待諸比丘說法訖竟。

    又不以恭敬.不以善觀問諸上尊長老比丘。

     是時。

    尊者大拘絺羅在彼衆中。

    于是。

    尊者大拘絺羅告質多羅象子比丘曰。

    賢者。

    當知衆多比丘說此法.律。

    此佛教時。

    汝莫于中競有所說。

    若諸比丘所說訖已。

    然後可說。

    汝當以恭敬.當以善觀問諸上尊長老比丘。

    莫不恭敬.莫不善觀問諸上尊長老比丘。

     爾時。

    質多羅象子比丘諸親朋友悉在衆中。

    于是。

    質多羅象子比丘諸親朋友語尊者大拘絺羅曰。

    賢者大拘絺羅。

    汝莫大責數質多羅象子比丘。

    所以者何。

    質多羅象子比丘戒德多聞。

    似如懈怠。

    然不貢高。

    賢者大拘絺羅。

    質多羅象子比丘。

    諸比丘随所為時而能佐助。

     于是。

    尊者大拘絺羅語質多羅象子比丘諸親朋友曰。

    諸賢。

    不知他心者。

    不得妄說稱不稱。

    所以者何。

    或有一人在世尊前時。

    及諸上尊長老梵行可慚可愧.可愛可敬前。

    彼便善守善護。

    若于後時離世尊前。

    及離諸上尊長老梵行可慚可愧.可愛可敬前。

    彼便數與白衣共會。

    調笑貢高。

    種種談嘩。

    彼數與白衣共會。

    調笑貢高。

    種種談嘩已。

    心便生欲。

    彼心生欲已。

    便身熱心熱。

    彼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