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八

關燈
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

    如來非為趣為人說。

    亦不欺诳人。

    亦不欲得人歡樂故。

    弟子命終。

    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阿那律陀。

    如來但為清信族姓男.族姓女。

    極信極愛。

    極生喜悅。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故弟子命終。

    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若比丘聞某尊者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得究竟智。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或自見彼尊者。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比丘聞某尊者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五下分結已盡。

    生于彼間而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或自見彼尊者。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慧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比丘聞某尊者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天上人間。

    一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尊者。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比丘聞某尊者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尊者。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若比丘尼聞某比丘尼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得究竟智。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或自見彼比丘尼。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比丘尼聞某比丘尼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五下分結已盡。

    生于彼間而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生。

    或自見彼比丘尼。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比丘尼聞某比丘尼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天上人間。

    一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比丘尼。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比丘尼聞某比丘尼于某處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比丘尼。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若優婆塞聞某優婆塞于某村命終。

    彼為佛所記。

    五下分結已盡。

    生于彼間而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或自見彼優婆塞。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優婆塞聞某優婆塞于某村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天上人間。

    一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優婆塞。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彼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優婆塞聞某優婆塞于某村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優婆塞。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若優婆私聞某優婆私于某村命終。

    彼為佛所記。

    五下分結已盡。

    生于彼間而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或自見彼優婆私。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優婆私聞某優婆私于某村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天上人間。

    一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優婆私。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複次。

    優婆私聞某優婆私于某村命終。

    彼為佛所記。

    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趣。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

    或自見彼優婆私。

    或複從他數數聞之。

    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

    其人聞已。

    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

    聞此正法.律已。

    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

    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如來以此義故。

    弟子命終。

    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佛說如是。

    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竟(三千四百六字)。

     中阿含經卷第十八(萬一百二十七字)(第二小土城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