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一

關燈
中。

    須彌山王上近于南邊猶如大雲耶。

    諸臣對曰。

    見也。

    天王。

    王複告曰。

    卿等知不。

    是三十三天正法之堂。

    三十三天于此堂中。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為天為人。

    思法思義。

    阿難。

    彼頂生王即到三十三天。

    彼頂生王到三十三天已。

    即入法堂。

    于是。

    天帝釋便與頂生王半座令坐。

    彼頂生王即坐天帝釋半座。

    于是。

    頂生王及天帝釋都無差别。

    光光無異。

    色色無異。

    形形無異。

    威儀禮節及其衣服亦無有異。

    唯眼眴異。

     阿難。

    彼頂生王而于後時極大久遠。

    複作是念。

    我有閻浮洲。

    極大富樂。

    多有人民。

    我有七寶。

    千子具足。

    及于宮中雨寶七日。

    積至于膝。

    我亦複有瞿陀尼洲。

    亦有弗婆鞞陀提洲。

    亦有郁單曰洲。

    我又已見三十三天雲集大會。

    我已得入諸天法堂。

    又天帝釋與我半座。

    我已得坐帝釋半座。

    我與帝釋都無差别。

    光光無異。

    色色無異。

    形形無異。

    威儀禮節及其衣服亦無有異。

    唯眼眴異。

    我今甯可驅帝釋去。

    奪取半座。

    作天人王。

    由己自在。

     阿難。

    彼頂生王适發此念。

    不覺已下在閻浮洲。

    便失如意足。

    生極重病。

    命将終時。

    諸臣往詣頂生王所白曰。

    天王。

    若有梵志.居士及臣人民。

    來問我等。

    頂生王臨命終時說何等事。

    天王。

    我等當雲何答梵志.居士及臣人民。

     時。

    頂生王告諸臣曰。

    若梵志.居士及臣人民。

    來問卿等。

    頂生王臨命終時說何等事。

    卿等應當如是答之。

    頂生王得閻浮洲。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得七寶。

    意不滿足而命終。

    千子具足。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七日雨寶。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得瞿陀尼洲。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得弗婆鞞陀提洲。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得郁單曰洲。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見諸天集會。

    意不滿足而命終。

    頂生王具足五欲功德色.聲.香.味.觸。

    意不滿足而命終。

    若梵志.居士及臣人民。

    來問卿等。

    頂生王臨命終時說何等事。

    卿等應當如是答之。

     于是。

    世尊而說頌曰。

     天雨妙珍寶欲者無厭足 欲苦無有樂慧者應當知 若有得金積猶如大雪山 一一無有足慧者作是念 得天妙五欲不以此五樂 斷愛不著欲等正覺弟子 于是。

    世尊告曰。

    阿難。

    昔頂生王。

    汝謂異人耶。

    莫作斯念。

    當知即是我也。

    阿難。

    我于爾時為自饒益。

    亦饒益他。

    饒益多人。

    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爾時說法不至究竟。

    不究竟白淨。

    不究竟梵行。

    不究竟梵行訖。

    爾時不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戚。

    亦未能得脫一切苦。

    阿難。

    我今出世。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衆祐。

    我今自饒益。

    亦饒益他。

    饒益多人。

    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

    我今說法得至究竟。

    究竟白淨。

    究竟梵行。

    究竟梵行訖。

    我今得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戚。

    我今已得脫一切苦。

     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四洲經第三竟(二千三百五十三字)。

     (六一)中阿含王相應品牛糞喻經第四(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有一比丘在安靜處。

    燕坐思惟而作是念。

    頗複有色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耶。

    頗有覺.想.行.識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耶。

     彼一比丘則于晡時從燕坐起。

    往詣佛所。

    稽首作禮。

    卻坐一面。

    白曰。

    世尊。

    我今在安靜處燕坐思惟而作是念。

    頗複有色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耶。

    頗有覺.想.行.識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耶。

     佛告比丘。

    無有一色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者。

    無有覺.想.行.識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者。

     于是。

    世尊以手指爪抄少牛糞。

    告曰。

    比丘。

    汝今見我以手指爪抄少牛糞耶。

     比丘白曰。

    見也。

    世尊。

     佛複告曰比丘。

    如是無有少色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也。

    如是無有少覺.想.行.識常住不變。

    而一向樂。

    恒久存也。

    所以者何。

    比丘。

    我憶昔時長夜作福。

    長作福已。

    長受樂報。

    比丘。

    我在昔時七年行慈。

    七反成敗。

    不來此世。

    世敗壞時。

    生晃昱天。

    世成立時。

    來下生空梵宮殿中。

    于彼梵中作大梵天。

    餘處千反。

    作自在天王。

    三十六反。

    作天帝釋。

    複無量反。

    作刹利頂生王。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大象。

    被好乘具。

    衆寶校飾。

    白珠珞覆。

    于娑賀象王為首。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馬。

    被好乘具。

    衆寶莊飾。

    金銀珓珞。

    [馬*毛]馬王為首。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車。

    四種校飾。

    莊以衆好.師子.虎豹斑文之皮。

    織成雜色。

    種種莊飾。

    極利疾。

    名樂聲車為首。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大城。

    極大富樂。

    多有人民。

    拘舍和堤王城為首。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樓。

    四種寶樓。

    金.銀.琉璃及水精。

    正法殿為首。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禦座。

    四種寶座。

    金.銀.琉璃及水精。

    敷以氍氀.毾[毯-炎+登]。

    覆以錦绮羅縠。

    有襯體被。

    兩頭安枕。

    加陵伽波和邏波遮悉多羅那。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雙衣。

    初摩衣.錦衣.缯衣.劫貝衣.加陵伽波和邏衣。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女。

    身體光澤。

    皎潔明淨。

    美色過人。

    小不及天。

    姿容端正。

    睹者歡悅。

    衆寶璎珞嚴飾具足。

    盡刹利種女。

    餘族無量。

    比丘。

    我作刹利頂生王時。

    有八萬四千種食。

    晝夜常供。

    為我故設。

    欲令我食。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