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
長者後自當知。
長者白曰。
尊者阿難。
為是誰語。
尊者阿難答曰。
長者。
我宣比丘衆語。
長者白曰。
若尊者阿難宣比丘衆語者。
無所複論。
若自語者。
或能緻大不喜。
尊者阿難。
若我如是舍與。
如是惠施。
一切财物皆悉竭盡。
但使我願滿。
如轉輪王願。
尊者阿難問曰。
長者雲何轉輪王願。
長者答曰。
尊者阿難。
村中貧人作是念。
令我于村中最富。
即是彼願。
村中富人作是念。
令我於邑中最富。
即是彼願。
邑中富人作是念。
令我于城中最富。
即是彼願。
城中富人作是念。
令我于城中作宗正。
即是彼願。
城中宗正作是念。
令我作國相。
即是彼願。
國相作是念。
令我作小王。
即是彼願。
小王作是念。
令我作轉輪王。
即是彼願。
轉輪王作是念。
令我如族姓子所為。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謂無上梵行訖。
令我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即是彼願。
尊者阿難。
若我如是舍與。
如是惠施。
一切财物皆悉竭盡。
但使我願滿。
如轉輪王願。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持。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詣僧園時。
若初見一比丘。
便為作禮。
若彼比丘經行者。
我亦随經行。
若彼坐者。
我亦于一面坐。
坐已聽法。
彼尊為我說法。
我亦為彼尊說法。
彼尊問我事。
我亦問彼尊事。
彼尊答我事。
我亦答彼尊事。
尊者阿難。
我未曾憶輕慢上中下長老上尊比丘。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持。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在比丘衆行布施時。
天住虛空而告我曰。
長者。
此是阿羅诃。
此是向阿羅诃。
此是阿那含。
此是向阿那含。
此是斯陀含。
此是向斯陀含。
此是須陀洹。
此是向須陀洹。
此是精進。
此不精進。
尊者阿難。
我施比丘衆時未曾憶有分别意。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特。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在比丘衆行布施時。
天住虛空而告我曰。
長者。
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說法。
如來聖衆善趣向。
我不從彼天信。
不從彼欲樂。
不從彼所聞。
但我自有淨智。
知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說法。
如來聖衆善趣向。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特。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特。
于是。
郁伽長者白曰。
尊者阿難。
願在此食。
尊者阿難為郁伽長者故。
默然受請。
郁伽長者知尊者阿難默然受已。
即從坐起。
自行澡水。
以極淨美種種豐饒食啖含消。
自手斟酌。
令得飽滿。
食訖收器。
行澡水已。
取一小床。
别坐聽法。
尊者阿難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從坐起去。
尊者阿難所說如是。
郁伽長者聞尊者阿難所說。
歡喜奉行。
郁伽長者經第八竟(一千七百四十八字)。
(四○)中阿含未曾有法品手長者經第九(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阿邏鞞伽邏。
在和林中。
爾時。
手長者與五百大長者俱。
往詣佛所。
稽首禮足。
卻坐一面。
五百長者亦禮佛足。
卻坐一面。
世尊告曰。
手長者。
汝今有此極大衆。
長者。
汝以何法攝此大衆。
彼時手長者白曰。
世尊。
謂有四事攝。
如世尊說。
一者惠施。
二者愛言。
三者以利。
四者等利。
世尊。
我以此攝于大衆。
或以惠施。
或以愛言。
或以利。
或以等利。
世尊歎曰。
善哉。
善哉。
手長者。
汝能以如法攝于大衆。
又以如門攝于大衆。
以如因緣攝于大衆。
手長者。
若過去有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
彼一切即此四事攝于中或有餘。
手長者。
若有未來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
彼一切即此四事攝。
于中或有餘。
手長者。
若有現在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
彼一切即此四事攝于中或有餘。
于是。
世尊為手長者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默然而住。
于是。
手長者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
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跏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爾時。
三十三天集在法堂。
咨嗟稱歎手長者。
諸賢。
手長者有大善利。
有大功德。
所以者何。
彼手長者。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加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于是。
毗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
光耀暐晔。
夜将向旦。
往詣手長者家。
告曰。
長者。
汝有善利。
有大功德。
所以者何。
今三十三天為長者集在法堂。
咨嗟稱歎。
手長者有大善利。
有大功德。
所以者何。
諸賢。
彼手長者。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加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是時。
手長者默然不語。
不觀.不視毗沙門大天王。
所以者何。
以尊重定。
守護定故。
爾時。
世尊于無量百千衆中。
咨嗟稱歎手長者。
手長者有七未曾有法。
彼手長者。
我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我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加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長者後自當知。
長者白曰。
尊者阿難。
為是誰語。
尊者阿難答曰。
長者。
我宣比丘衆語。
長者白曰。
若尊者阿難宣比丘衆語者。
無所複論。
若自語者。
或能緻大不喜。
尊者阿難。
若我如是舍與。
如是惠施。
一切财物皆悉竭盡。
但使我願滿。
如轉輪王願。
尊者阿難問曰。
長者雲何轉輪王願。
長者答曰。
尊者阿難。
村中貧人作是念。
令我于村中最富。
即是彼願。
村中富人作是念。
令我於邑中最富。
即是彼願。
邑中富人作是念。
令我于城中最富。
即是彼願。
城中富人作是念。
令我于城中作宗正。
即是彼願。
城中宗正作是念。
令我作國相。
即是彼願。
國相作是念。
令我作小王。
即是彼願。
小王作是念。
令我作轉輪王。
即是彼願。
轉輪王作是念。
令我如族姓子所為。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謂無上梵行訖。
令我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即是彼願。
尊者阿難。
若我如是舍與。
如是惠施。
一切财物皆悉竭盡。
但使我願滿。
如轉輪王願。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持。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詣僧園時。
若初見一比丘。
便為作禮。
若彼比丘經行者。
我亦随經行。
若彼坐者。
我亦于一面坐。
坐已聽法。
彼尊為我說法。
我亦為彼尊說法。
彼尊問我事。
我亦問彼尊事。
彼尊答我事。
我亦答彼尊事。
尊者阿難。
我未曾憶輕慢上中下長老上尊比丘。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持。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在比丘衆行布施時。
天住虛空而告我曰。
長者。
此是阿羅诃。
此是向阿羅诃。
此是阿那含。
此是向阿那含。
此是斯陀含。
此是向斯陀含。
此是須陀洹。
此是向須陀洹。
此是精進。
此不精進。
尊者阿難。
我施比丘衆時未曾憶有分别意。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特。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在比丘衆行布施時。
天住虛空而告我曰。
長者。
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說法。
如來聖衆善趣向。
我不從彼天信。
不從彼欲樂。
不從彼所聞。
但我自有淨智。
知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說法。
如來聖衆善趣向。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特。
複次。
尊者阿難。
我不但有是法。
尊者阿難。
我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尊者阿難。
我有是法。
尊者阿難歎曰。
長者。
若有是法。
甚奇。
甚特。
于是。
郁伽長者白曰。
尊者阿難。
願在此食。
尊者阿難為郁伽長者故。
默然受請。
郁伽長者知尊者阿難默然受已。
即從坐起。
自行澡水。
以極淨美種種豐饒食啖含消。
自手斟酌。
令得飽滿。
食訖收器。
行澡水已。
取一小床。
别坐聽法。
尊者阿難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從坐起去。
尊者阿難所說如是。
郁伽長者聞尊者阿難所說。
歡喜奉行。
郁伽長者經第八竟(一千七百四十八字)。
(四○)中阿含未曾有法品手長者經第九(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阿邏鞞伽邏。
在和林中。
爾時。
手長者與五百大長者俱。
往詣佛所。
稽首禮足。
卻坐一面。
五百長者亦禮佛足。
卻坐一面。
世尊告曰。
手長者。
汝今有此極大衆。
長者。
汝以何法攝此大衆。
彼時手長者白曰。
世尊。
謂有四事攝。
如世尊說。
一者惠施。
二者愛言。
三者以利。
四者等利。
世尊。
我以此攝于大衆。
或以惠施。
或以愛言。
或以利。
或以等利。
世尊歎曰。
善哉。
善哉。
手長者。
汝能以如法攝于大衆。
又以如門攝于大衆。
以如因緣攝于大衆。
手長者。
若過去有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
彼一切即此四事攝于中或有餘。
手長者。
若有未來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
彼一切即此四事攝。
于中或有餘。
手長者。
若有現在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
彼一切即此四事攝于中或有餘。
于是。
世尊為手長者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默然而住。
于是。
手長者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
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跏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爾時。
三十三天集在法堂。
咨嗟稱歎手長者。
諸賢。
手長者有大善利。
有大功德。
所以者何。
彼手長者。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加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于是。
毗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
光耀暐晔。
夜将向旦。
往詣手長者家。
告曰。
長者。
汝有善利。
有大功德。
所以者何。
今三十三天為長者集在法堂。
咨嗟稱歎。
手長者有大善利。
有大功德。
所以者何。
諸賢。
彼手長者。
佛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加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舍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诤。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是時。
手長者默然不語。
不觀.不視毗沙門大天王。
所以者何。
以尊重定。
守護定故。
爾時。
世尊于無量百千衆中。
咨嗟稱歎手長者。
手長者有七未曾有法。
彼手長者。
我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為我作禮。
繞三匝而去。
還歸其家。
到外門已。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為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升堂敷床。
結加趺坐。
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