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第九文句
關燈
小
中
大
魔所成事。
初言候得其便者。
謂得此行人貪想之間隙而可乘也。
飛精附人者。
以此行人受陰虛妙。
魔不能附。
所以轉附他人也。
其人者。
卽魔附之人。
雖被魔附。
彼不自覺。
乘于魔力。
至此行人之前。
現諸善巧。
以逗其所貪求也。
次是人者。
指修定之行人。
惑彼魔附之人以為菩薩。
故信其教化而濳行貪欲也。
三口中好言者。
仍是魔附之人。
不惟惑亂此一行人。
亦複徧惑一切也。
四此名怪鬼者。
出其魔鬼之名。
意令行人先覺而罵破之也。
弟子。
指修定行人。
師。
卽指魔附人。
魔業旣熾。
故魔去每先遭于王難。
然後堕無間也。
汝當先覺二句。
勸其覺則成得。
迷惑不知二句。
誡其迷則成失。
所雲先覺者。
或防檢其心。
令不起貪。
或貪心初起。
便能覺破。
或魔人現巧。
不受其惑。
此皆可免輪回。
倘一信其教化。
破佛律儀。
縱令從此覺知是魔。
亦已悔之晚矣。
下文并同。
不複更釋。
可以例知。
(辛)二貪經曆想 阿難。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遊蕩。
飛其精思。
貪求經曆。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亦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遊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自形無變。
其聽法者。
忽自見身坐寶蓮華。
全體化成紫金光聚。
一衆聽人。
各各如是。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淫逸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
某處某人。
當是某佛化身來此。
某人卽是某菩薩等。
來化人間。
其人見故。
心生傾渴。
邪見密興。
種智銷滅。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三貪契合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緜[湆立+勿]。
澄其精思。
貪求契合。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實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合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
外無遷變。
令其聽者。
未聞法前。
心自開悟。
念念移易。
或得宿命。
或有他心。
或見地獄。
或知人間好惡諸事。
或口說偈。
或自誦經。
各各歡娛。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緜愛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
某佛先佛。
某佛後佛。
其中亦有真佛假佛。
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
其人見故。
洗滌本心。
易入邪悟。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緜者。
遠也。
纏也。
續也。
緜[湆立+勿]。
猶言懸合。
緜愛。
猶言纏愛。
洗滌本心。
言移蕩其正知正見。
易入邪悟。
謂改正為邪也。
(辛)四貪辨析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根本。
窮覽物化性之終始。
精爽其心。
貪求辨析。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先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元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雖未聞法。
自然心伏。
是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卽是現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
遞代相生。
卽是法身常住不絕。
都指現在卽為佛國。
無别淨居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歸依。
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
惑為菩薩。
推究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
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
卽是菩提涅槃真處。
彼無知者。
信是穢言。
此名蠱毒魇勝惡鬼。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恒沙界外一滴之雨。
尚知頭數。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鹄白烏玄。
皆了元由。
此所謂窮物性之終始。
析其根元者也。
證十力智。
自能如圓鏡之普照。
豈可妄貪求耶。
求元。
卽求物性根本也。
問曰。
眼耳鼻舌皆為淨土。
與台宗觀心釋山城等。
及六祖直指人心道理。
不相侔耶。
答曰。
台宗禅宗。
俱是卽事明理。
未嘗撥事相也。
今言無别淨居等。
旣欲執理廢事。
又豈成真理乎。
末世禅門。
故有類此者矣。
(辛)五貪冥感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懸應。
周流精研。
貪求冥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元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應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能令聽衆暫見其身。
如百千歲。
心生愛染。
不能舍離。
身為奴仆。
四事供養。
不覺疲勞。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
知是先師本善知識。
别生法愛。
黏如膠漆。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
于某生中。
先度某人。
當時是我妻妾兄弟。
今來相度。
與汝相随歸某世界。
供養某佛。
或言别有大光明天。
佛于中住。
一切如來所休居地。
彼無知者。
信是虛诳。
遺失本心。
此名厲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問曰。
前雲無别淨居。
旣是魔說。
今雲别有大光明天。
何亦非耶。
答曰。
一人成佛時。
法界皆為此佛之依正。
而雲别有所休居地。
則有分劑。
有方隅矣。
故知未了四土橫豎之義。
則說有說無。
皆戲論耳。
(辛)六貪靜谧想(應作貪宿命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深入(應作心愛知見)。
克己辛勤。
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應作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本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陰(應作求知)。
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令其聽人。
各知本業。
或于其處。
語一人言。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勑使一人于後蹋尾。
頓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衆傾心欽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儀外。
重加精苦。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
及至其時。
毫發無失。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比與下節标章相易。
則文理俱順。
恐是錯簡也。
(辛)七貪宿命想(應作貪靜谧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知見(應作心愛深入)。
勤苦研尋。
貪求宿命(應作克己辛勤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
谧甯定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殊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知(應作求陰)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
得大寶珠。
其魔或時化為畜生。
口銜其珠。
及雜珍寶簡冊符牍。
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
後著其體。
或(欲诳)誘聽人。
(先以珠寶)藏于地下。
(使彼聽人各見)有明月珠。
照耀其處。
是諸聽者。
得未曾有。
多食藥草。
不餐嘉馔。
或時日餐一麻一麥。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
(及)十方聖賢濳匿之處。
随其後者。
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與承事者。
濳行五欲。
或有精進。
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八貪神通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
研究化元。
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通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或複手執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聽四衆頭上。
是諸聽人。
頂上火光皆長數尺。
亦無熱性。
曾不焚燒。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動。
或入瓶内。
或處囊中。
越牖透垣。
曾無障礙。
唯于刀兵。
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禮。
诽謗禅律。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
或複令人傍見佛土。
(當知但是)鬼力惑人。
非有真實(也)。
贊歎行淫。
不毀粗行。
将諸猥媟。
以為傳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
海精。
風精。
河精。
土精。
一切草木積劫精魅。
或複龍魅。
或壽終仙。
再活為魅。
或仙期終。
計年應死。
其形不化。
他怪所附。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九貪深空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入滅。
研究化性。
貪求深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終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于大衆内。
其形忽空。
衆無所見。
還從虛空。
突然而出。
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
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
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
诽謗戒律。
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
一死永滅。
無複後身及諸凡聖。
雖得空寂。
濳行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麟鳳龜鶴。
經千萬年不死為靈。
出生國土。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十貪長壽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長壽。
辛苦研幾。
貪求永歲。
(便欲)棄分段生。
頓希(彼法性土中之)變易細相(以為)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生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滞。
或經萬裡。
瞬息再來。
皆于彼方取得其物。
或于一處。
在一宅中。
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西壁。
是人急行。
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
皆是吾子。
我生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屬。
如遮文茶。
及四天王毗舍童子。
未發心者。
利其(修定人之)虛明。
(乘此)食彼精氣。
或不因(魔附之)師。
其修行人。
親自觀見。
稱執金剛與汝長命。
現美女身。
盛行貪欲。
未逾年歲。
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
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
(其為魔)多(與之俱)陷王難。
未及遇刑。
先已幹死。
惱亂彼人。
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住世自在天魔。
卽第六天上大魔王也。
遮文茶。
舊雲嫉妒女。
又雲奴神。
毗舍。
此雲啖精氣。
此等亦有已發心者。
便不惱亂行人。
未發心者。
每思啖人精氣。
況此修定男子。
受陰虛妙。
則精氣虛明。
倍為諸鬼所利。
今功夫至此。
若不加害。
倘令想陰一盡。
超煩惱濁。
永出三界。
更于何處候得其便。
故須乘此親自現身而破壞之。
噫。
魔心若此。
亦太毒矣。
所幸彼塵勞内。
汝妙覺中。
當處禅那覺悟無惑。
則彼魔事無奈汝何耳。
(庚)三結過勸示二。
初結十魔過惡。
二結想陰所招。
(辛)今初。
阿難當知。
是十種魔。
于末世時。
在我法中。
出家修道。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徧知覺。
贊歎淫欲。
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與魔弟子。
淫淫相傳。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
近則九生。
多逾百世。
令真修行。
總為魔眷。
命終之後。
必為魔民。
失正徧知。
堕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
縱得無學。
留願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衆生。
令不著魔。
得正知見。
我今度汝。
已出生死。
汝遵佛語。
名報佛恩。
近則九生者。
百年為一生。
九百年後。
正法将滅時也。
多逾百世者。
三十年為一世。
三千年後。
正屬末法時也。
嗚呼。
讀經至此。
而不痛哭流涕。
撫昔傷今。
思一振其頹風者。
其真魔家眷屬也已。
(辛)二結想陰所招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現境。
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事。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
迷不自識。
謂言登聖。
大妄語成堕無間獄。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徧令衆生開悟斯義。
無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護。
成無上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文句。
初言候得其便者。
謂得此行人貪想之間隙而可乘也。
飛精附人者。
以此行人受陰虛妙。
魔不能附。
所以轉附他人也。
其人者。
卽魔附之人。
雖被魔附。
彼不自覺。
乘于魔力。
至此行人之前。
現諸善巧。
以逗其所貪求也。
次是人者。
指修定之行人。
惑彼魔附之人以為菩薩。
故信其教化而濳行貪欲也。
三口中好言者。
仍是魔附之人。
不惟惑亂此一行人。
亦複徧惑一切也。
四此名怪鬼者。
出其魔鬼之名。
意令行人先覺而罵破之也。
弟子。
指修定行人。
師。
卽指魔附人。
魔業旣熾。
故魔去每先遭于王難。
然後堕無間也。
汝當先覺二句。
勸其覺則成得。
迷惑不知二句。
誡其迷則成失。
所雲先覺者。
或防檢其心。
令不起貪。
或貪心初起。
便能覺破。
或魔人現巧。
不受其惑。
此皆可免輪回。
倘一信其教化。
破佛律儀。
縱令從此覺知是魔。
亦已悔之晚矣。
下文并同。
不複更釋。
可以例知。
(辛)二貪經曆想 阿難。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遊蕩。
飛其精思。
貪求經曆。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亦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遊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自形無變。
其聽法者。
忽自見身坐寶蓮華。
全體化成紫金光聚。
一衆聽人。
各各如是。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淫逸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
某處某人。
當是某佛化身來此。
某人卽是某菩薩等。
來化人間。
其人見故。
心生傾渴。
邪見密興。
種智銷滅。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三貪契合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緜[湆立+勿]。
澄其精思。
貪求契合。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實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合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
外無遷變。
令其聽者。
未聞法前。
心自開悟。
念念移易。
或得宿命。
或有他心。
或見地獄。
或知人間好惡諸事。
或口說偈。
或自誦經。
各各歡娛。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緜愛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
某佛先佛。
某佛後佛。
其中亦有真佛假佛。
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
其人見故。
洗滌本心。
易入邪悟。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緜者。
遠也。
纏也。
續也。
緜[湆立+勿]。
猶言懸合。
緜愛。
猶言纏愛。
洗滌本心。
言移蕩其正知正見。
易入邪悟。
謂改正為邪也。
(辛)四貪辨析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根本。
窮覽物化性之終始。
精爽其心。
貪求辨析。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先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元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雖未聞法。
自然心伏。
是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卽是現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
遞代相生。
卽是法身常住不絕。
都指現在卽為佛國。
無别淨居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歸依。
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
惑為菩薩。
推究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
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
卽是菩提涅槃真處。
彼無知者。
信是穢言。
此名蠱毒魇勝惡鬼。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恒沙界外一滴之雨。
尚知頭數。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鹄白烏玄。
皆了元由。
此所謂窮物性之終始。
析其根元者也。
證十力智。
自能如圓鏡之普照。
豈可妄貪求耶。
求元。
卽求物性根本也。
問曰。
眼耳鼻舌皆為淨土。
與台宗觀心釋山城等。
及六祖直指人心道理。
不相侔耶。
答曰。
台宗禅宗。
俱是卽事明理。
未嘗撥事相也。
今言無别淨居等。
旣欲執理廢事。
又豈成真理乎。
末世禅門。
故有類此者矣。
(辛)五貪冥感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懸應。
周流精研。
貪求冥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元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應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能令聽衆暫見其身。
如百千歲。
心生愛染。
不能舍離。
身為奴仆。
四事供養。
不覺疲勞。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
知是先師本善知識。
别生法愛。
黏如膠漆。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
破佛律儀。
濳行貪欲。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
于某生中。
先度某人。
當時是我妻妾兄弟。
今來相度。
與汝相随歸某世界。
供養某佛。
或言别有大光明天。
佛于中住。
一切如來所休居地。
彼無知者。
信是虛诳。
遺失本心。
此名厲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問曰。
前雲無别淨居。
旣是魔說。
今雲别有大光明天。
何亦非耶。
答曰。
一人成佛時。
法界皆為此佛之依正。
而雲别有所休居地。
則有分劑。
有方隅矣。
故知未了四土橫豎之義。
則說有說無。
皆戲論耳。
(辛)六貪靜谧想(應作貪宿命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深入(應作心愛知見)。
克己辛勤。
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應作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本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陰(應作求知)。
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令其聽人。
各知本業。
或于其處。
語一人言。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勑使一人于後蹋尾。
頓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衆傾心欽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儀外。
重加精苦。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
及至其時。
毫發無失。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比與下節标章相易。
則文理俱順。
恐是錯簡也。
(辛)七貪宿命想(應作貪靜谧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知見(應作心愛深入)。
勤苦研尋。
貪求宿命(應作克己辛勤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
谧甯定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殊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知(應作求陰)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
得大寶珠。
其魔或時化為畜生。
口銜其珠。
及雜珍寶簡冊符牍。
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
後著其體。
或(欲诳)誘聽人。
(先以珠寶)藏于地下。
(使彼聽人各見)有明月珠。
照耀其處。
是諸聽者。
得未曾有。
多食藥草。
不餐嘉馔。
或時日餐一麻一麥。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
(及)十方聖賢濳匿之處。
随其後者。
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與承事者。
濳行五欲。
或有精進。
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八貪神通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
研究化元。
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通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或複手執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聽四衆頭上。
是諸聽人。
頂上火光皆長數尺。
亦無熱性。
曾不焚燒。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動。
或入瓶内。
或處囊中。
越牖透垣。
曾無障礙。
唯于刀兵。
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禮。
诽謗禅律。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
或複令人傍見佛土。
(當知但是)鬼力惑人。
非有真實(也)。
贊歎行淫。
不毀粗行。
将諸猥媟。
以為傳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
海精。
風精。
河精。
土精。
一切草木積劫精魅。
或複龍魅。
或壽終仙。
再活為魅。
或仙期終。
計年應死。
其形不化。
他怪所附。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九貪深空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入滅。
研究化性。
貪求深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終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于大衆内。
其形忽空。
衆無所見。
還從虛空。
突然而出。
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
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
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
诽謗戒律。
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
一死永滅。
無複後身及諸凡聖。
雖得空寂。
濳行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麟鳳龜鶴。
經千萬年不死為靈。
出生國土。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辛)十貪長壽想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長壽。
辛苦研幾。
貪求永歲。
(便欲)棄分段生。
頓希(彼法性土中之)變易細相(以為)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生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滞。
或經萬裡。
瞬息再來。
皆于彼方取得其物。
或于一處。
在一宅中。
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西壁。
是人急行。
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
皆是吾子。
我生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屬。
如遮文茶。
及四天王毗舍童子。
未發心者。
利其(修定人之)虛明。
(乘此)食彼精氣。
或不因(魔附之)師。
其修行人。
親自觀見。
稱執金剛與汝長命。
現美女身。
盛行貪欲。
未逾年歲。
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
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
(其為魔)多(與之俱)陷王難。
未及遇刑。
先已幹死。
惱亂彼人。
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住世自在天魔。
卽第六天上大魔王也。
遮文茶。
舊雲嫉妒女。
又雲奴神。
毗舍。
此雲啖精氣。
此等亦有已發心者。
便不惱亂行人。
未發心者。
每思啖人精氣。
況此修定男子。
受陰虛妙。
則精氣虛明。
倍為諸鬼所利。
今功夫至此。
若不加害。
倘令想陰一盡。
超煩惱濁。
永出三界。
更于何處候得其便。
故須乘此親自現身而破壞之。
噫。
魔心若此。
亦太毒矣。
所幸彼塵勞内。
汝妙覺中。
當處禅那覺悟無惑。
則彼魔事無奈汝何耳。
(庚)三結過勸示二。
初結十魔過惡。
二結想陰所招。
(辛)今初。
阿難當知。
是十種魔。
于末世時。
在我法中。
出家修道。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徧知覺。
贊歎淫欲。
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與魔弟子。
淫淫相傳。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
近則九生。
多逾百世。
令真修行。
總為魔眷。
命終之後。
必為魔民。
失正徧知。
堕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
縱得無學。
留願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衆生。
令不著魔。
得正知見。
我今度汝。
已出生死。
汝遵佛語。
名報佛恩。
近則九生者。
百年為一生。
九百年後。
正法将滅時也。
多逾百世者。
三十年為一世。
三千年後。
正屬末法時也。
嗚呼。
讀經至此。
而不痛哭流涕。
撫昔傷今。
思一振其頹風者。
其真魔家眷屬也已。
(辛)二結想陰所招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現境。
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事。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
迷不自識。
謂言登聖。
大妄語成堕無間獄。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徧令衆生開悟斯義。
無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護。
成無上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