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藕益大師宗論卷第一

關燈
二十萬零三千五百九十六。

    又持一字大輪真言七日。

    佛菩薩名七百一十五萬。

    禮佛三萬拜。

    俱不錄)以此薦父鐘之鳳。

    母金大蓮。

    伏願決生淨土。

    速證無生。

    蒙授記于十方。

    度含靈于五濁。

    又香三炷。

    轉為缁素善友。

    乞恩三寶。

    伏願比丘某痛念正法之衰。

    某克證真實之法。

    某等(列名者四人)圓修定慧之業。

    沙彌某某發深固志。

    成忍辱力。

    某等(列名者四人)戒德日懋慧性開朗。

    優婆塞某離諸障緣。

    成就二利。

    某某了悟塵緣。

    增長信力。

    舍惡住善。

    堅固菩提。

    又願智旭病消障淨。

    所有誓願。

    無不圓成。

    所有著述。

    允可佛意。

    所有佛事。

    速辦無難。

    所有開化。

    悉皆領悟。

    興釋迦正法于支那。

    作彌陀輔弼于樂土。

    紹地藏家業。

    入普賢行門。

    以勢至念佛三昧。

    自度度他。

    以迦葉結集深心。

    護法護衆。

    俾邪魔外道。

    遁影藏蹤。

    使教戒禅那。

    日昭月朗。

    恭唯三寶垂慈。

    滿菩提願。

     【持呪文】 智旭夙生業重。

    現世罪深。

    豈但不能尅期取果。

    普報四恩。

    亦且不能傳修聖道。

    弘範三界。

    悠悠歲月。

    放恣因循。

    緻使他緣逼迫。

    惡疾纏身。

    眩累缁素。

    供養護持。

    反躬内忖。

    何德堪消。

    靜言思之。

    實增慚懼。

    爰屏他緣。

    結壇專誦二總持。

    奉報外護。

    九炷臂香。

    供養三寶。

    及地藏自在愍衆生者。

    願比丘某正見卓然。

    能轉時流。

    不被流轉。

    沙彌某某内外一如。

    始終一緻。

    山房某等(列名者十人)于世法中。

    增長信根。

    優婆塞某身心永安。

    智慧如海。

    某了知恩愛。

    猶如桎梏。

    自然伏斷煩惱罪根。

    某某卽求子之凡心。

    成真善之聖行。

    沙門某等(列名者三十六人)慧命堅固。

    成就道果。

    優婆塞某(十人)及信女某等(列名者五人)欲行惡法皆不成。

    欲修善業速成就。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

    開闡人天涅槃正路。

    又願智旭。

    病苦消除。

    福德生長。

    速完閱藏之阄。

    早遂斷惑之志。

    著述開人天眼目。

    字字皆懸契佛心。

    與諸缁素。

    同生樂邦。

    世世生生。

    為影響衆。

    直至道場。

    永無隔礙。

    又決疑拈阄。

    供香一炷。

    願所拈阄。

    決定靈應。

    從此一意行持。

    無疑無悔。

    自利利他。

    功無虛棄。

    滿菩提願。

    廣度衆生。

     【閱藏願文】 歸命法界大醫王。

    種種應病妙法藥。

    觀音地藏看病母。

    願賜慈悲同哀護。

    智旭與衆生。

    背一真性。

    起諸幻疾。

    三惑為衆罪根元。

    四大為百病窟宅。

    保妄念而塵劫不肎舍離。

    受毒身而輪回無有窮絕。

    幸獲人倫。

    仍嬰衆苦。

    叨成僧相。

    尚纏惑根。

    禅那教觀。

    徒有虛名。

    戒律總持。

    鹹無實義。

    緻使魔軍得便。

    障難頻侵。

    身則衆病交煎。

    心則他緣逼迫。

    欲行善事。

    每不能成。

    是以深生慚愧。

    谛信因緣。

    歸命觀音地藏二大慈尊。

    求哀忏悔。

    懇賜護持。

    為療惡瘧。

    持完大悲章句二百七十堂。

    而瘧漸愈。

    然香三炷。

    供養三寶。

    願與衆生。

    離病因緣。

    斷病苦報。

    身心安樂。

    真性現前。

    發起大心。

    行諸妙行。

    複然三炷。

    今日為始。

    暫減恒課。

    續閱藏經。

    願此番決無障緣。

    從始至終。

    字字明解。

    外則事事豐饒。

    行人和順。

    毫無片節擾心。

    内則精義入神。

    随聞入證。

    決得聞持勝力。

    普與衆生。

    開頓悟門。

    成正修路。

    摧魔外邪幢。

    奪權小僻執。

    沈疴立起。

    枯槁旋生。

    恭唯慈覆。

     【完梵網告文(丁醜)】 歸命華台盧舍那。

    千華上佛千百億。

    梵網契經心地藏。

    玄通華光大智明。

    亦禮彌陀大願王。

    觀音勢至大海衆。

    及我地藏勝慈尊。

    同賜哀憐垂拔濟。

    菩薩戒沙彌智旭。

    竊念梵網尊經。

    久秘龍藏。

    下卷雖有義疏。

    古略多含。

    人罕妙解。

    上卷則兩家草創。

    皆隔門牆。

    緻使修證要塗。

    千秋貿貿。

    旭以宿因微善。

    得遇靈文。

    再四潛心。

    宛如故寶。

    不辭鄙拙。

    合注斯成。

    敬然臂香二十一炷。

    回向真乘。

    一二三奉供三身一體盧舍那佛。

    梵網心地教行理經。

    玄通華光主。

    華光王大智明。

    及文殊。

    普賢。

    藥王。

    藥上。

    金剛藏。

    虛空藏。

    彌勒。

    金剛手等。

    盡梵網海中發趣長養金剛十地菩薩摩诃薩。

    伏願智旭。

    無始至今。

    身口意不善業。

    謗毀僻謬種種罪惡。

    皆得消除。

    一切善根。

    皆得堅固。

    四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依正宣揚。

    二侍衆海。

    伏願智旭。

    舍此幻身。

    定生極樂。

    華開見佛。

    滿大願輪。

    五供地藏慈尊。

    伏願智旭。

    大智開明。

    大悲增上。

    離諸煩惱。

    廣度衆生。

    滅諸罪障。

    廣代群苦。

    六供靈峰藏經。

    願早莊嚴。

    七八為父母亡屬。

    及請主先亡供三寶。

    願仗良因。

    同生淨土。

    九為剃度十戒兩師。

    道友某等(五人)供三寶。

    願滅除罪垢。

    得宅九蓮。

    十為在俗邪正兩師供三寶。

    願邪舍邪見。

    不受邪報。

    正增正信。

    成就正修。

    十一為請主道昉比丘供三寶。

    願成千古真品。

    作末世藥樹。

    十二十三為比丘(四人)沙彌某等(列名者七人)供三寶。

    願令破除習氣。

    成就剛骨。

    十四為一切随喜結緣衆供三寶。

    願深植善根。

    永為道種。

    脫離塵網。

    趣向菩提。

    十五至十七為菩薩戒優婆塞(二人)居士某等(列名者七人)供三寶。

    願令轉父母親族之邪心。

    離盜賊奸雄之害意。

    十八奉為虛空法界一切曾受菩薩戒者供三寶。

    願令戒品堅牢。

    細過無犯。

    定共道共以同彰。

    攝善攝生而圓證。

    由三十心。

    登體性地。

    速成正覺。

    滿足法身。

    十九奉為虛空法界一切受菩薩戒有毀犯者供三寶。

    願令罪障消除。

    戒品複淨。

    重輕故誤。

    一切蠲除。

    二十奉為法界含識雖未受戒曾聞梵網名者供三寶。

    願仗良因。

    同生覺悟。

    發心秉受如法修持。

    二十一奉為法界含識雖具梵網真常佛性從不聞此名者供三寶。

    願以大慈悲力。

    不思議力。

    同體法性真實威力。

    令從今去。

    鹹聞此微妙法門。

    正信正解。

    離三塗。

    超八難。

    決登戒品。

    并事真修。

    展轉誘化。

    同證菩提。

    若惡障所纏。

    不能自拔。

    昏迷倒惑不能覺悟者。

    願三寶究竟大功德智慧慈悲力。

    阿彌陀佛無邊願力。

    地藏菩薩勇猛誓力。

    令速覺悟。

    盡拔苦輪。

    設其定業。

    決應受報。

    願智旭早生淨土。

    随乘願輪。

    普于十方。

    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海。

    阿鼻等獄中。

    代其受苦。

    令彼衆生。

    先證菩提。

    假使法界。

    唯一衆生。

    未成正覺。

    智旭甘于無量獄。

    代受楚毒。

    盡一切劫。

    無厭無疲。

    智旭今日誓願。

    悉同三世佛菩薩所發。

    悉是一切佛菩薩所加。

    若智旭無始惡業應堕大苦趣中。

    神識昏迷。

    違今日大心大願大行者。

    仰望舍那慈父釋迦本師。

    彌陀願王。

    地藏悲母。

    哀我護我。

    覺悟于我。

    令于苦中憶今本願。

    不舍于苦。

    而度衆生。

    又願以今然香發願功德因緣。

    令正法重昭于震旦。

    邪風絕扇于恒沙。

    持律者洞明持犯。

    善識開遮。

    習教者深知義理。

    了達性修。

    坐禅者擴悟心源。

    不遭魔外。

    念佛者事理圓融。

    自他不隔。

    又願一切法門。

    人皆通達。

    永無鬬诤堅固之愆。

    盡革門庭施設之見。

    念念紹佛祖心燈。

    法法彙梵網性海。

    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

     【滅定業呪壇忏願文】 稽首業性如虛空。

    滿分解脫滅障者。

    我今持誦秘伽陀。

    願滅自他諸定業。

    無邊福慧互莊嚴。

    成就稀有勝功德。

    見聞随喜發菩提。

    心地性藏同圓證。

     婆伽婆佛陀(妙覺者無上地)。

    摩诃一和沙(無相無垢地)。

    阿诃羅弗(明行足法雲地)。

    阿那诃(慧光妙善地)。

    阿尼羅漢(變化生不動地)。

    阿羅漢(過三有遠行地)。

    阿那含(薄流現前地)。

    斯陀含(度障難勝地)。

    須陀洹(觀明焰地)。

    須陀迦(流照明地)。

    須阿伽一波(道流離垢地)。

    鸠摩羅伽(逆流歡喜地)。

    達磨邊伽。

    波羅提弗陀。

    波诃谛。

    師羅叉伽。

    羅叉必。

    佛度阿。

    法必陀。

    必白伽。

    羅昙沙。

    羅羅谛流沙。

    度叉一婆。

    度佛阿。

    度阿诃。

    度沙必。

    度生婆谛。

    度利他。

    度和差。

    度隻羅。

    度安爾。

    度伽阿。

    流山迦。

    必阿羅。

    必叉伽。

    阿毗跋。

    毗跋緻。

    安婆沙。

    流摩阿。

    流羅伽。

    流谛伽度。

    流伽度。

    信念進定慧戒向護舍願。

    一切菩薩摩诃薩。

    唯願末乘三寶。

    若聖若凡。

    同加護念。

    同作證明。

    聽智旭今日至心忏悔。

    滿今日廣大願輪。

    胡跪合掌。

    瀝膽刳肝。

    作如是白。

    智旭自迷真性。

    枉入妄流。

    随逐無明。

    增長惡業。

    無始至今。

    曾未覺悟。

    所積罪障。

    無量無邊。

    賴遇地藏菩薩滅定業呪。

    旣勸同仁共持十萬萬。

    兼複自勵專持五百萬。

    十日方便。

    百日正修。

    結如法淨壇。

    受一食勝行。

    仍于道場将畢。

    默課行法助成。

    恭然臂香三炷。

    供法界三寶。

    仰祈占察壇法。

    早獲流通。

    又念種種定業。

    由身口意三。

    廣造十惡。

    惡法旣成。

    如弦發箭。

    勢須遠到。

    理無中止。

    雖大士悲心。

    真言神力不可思議。

    亦須新殃永斷。

    方可故愆俱亡。

    而撫躬内省。

    慚悚彌增。

    我實淫機盜意殺習未除。

    雲何使人永除身三惡業。

    我實妄言绮語惡口兩舌種現未消。

    雲何使人永消口四惡業。

    我實貪嗔癡起現不停。

    雲何使人永停意三惡毒。

    嗚呼。

    檢點一身渾是短。

    驚惶半世已成虛。

    扼腕痛心。

    号天恸地。

    更然三炷。

    深自悔責。

    亦為法界衆生求哀悔過。

    伏願從今已後。

    十惡消。

    三業淨。

    不造因。

    不受果。

    又香一炷。

    供五台妙峰老師。

    及雲栖和尚。

    憨山師祖。

    紫柏大師。

    密藏尊者。

    一切真善知識。

    願以福慧力。

    同加覆護。

    令我九華銅殿之願。

    速得滿足。

    又香五炷。

    一為九華二寮持二十萬。

    二為藏櫥普塔及助成缁素持二十萬。

    三為聽法及結緣衆持十萬。

    四為往來流寓持十萬。

    五為某某舊持五十萬。

    及每日大悲呪十四遍。

    今加持真言十萬。

    上五臂香。

    供養三寶。

    悉代彼地藏真子。

    皆紹我地藏願王。

    又為沙彌某舊持百萬。

    今加五萬。

    供香一炷。

    願令培福壽基。

    離作辍習。

    立躬如泰山喬嶽。

    矢志必函幹蓋坤。

    又為沙彌(三人)各持五萬。

    供香一炷。

    願令從事入理。

    成就五根。

    發明五力。

    向為比丘某每日持三百。

    十夏為期。

    及别持悲呪。

    每日七遍。

    成器為期。

    曾為某某各持五十萬。

    今共加持十萬。

    供香一炷。

    願某舍攀尋枝葉之習。

    悟直捷根蒂之功。

    析義如庖丁解牛。

    得理如鵝王擇乳。

    某專求己過。

    毋責人非。

    知将就苟且難出生死牢關。

    信驽骀颠蹶不可橫超淨土。

    猛策新猷。

    莫仍故轍。

    某慎思明辨。

    沉細精微。

    痛革浮氣粗心。

    未會先會。

    專求深造自得。

    若無若虛。

    悟文字三昧。

    似獨繭以抽絲。

    能入理深談。

    必敲骨而取髓。

    又為沙彌某舊持百萬。

    某今持十萬。

    某每日别持悲呪七遍。

    成器為期。

    今共加真言五萬。

    供香一柱。

    願某折伏貢高。

    斷除我慢。

    深培福壽。

    專務思修。

    省己之短。

    慕人之長。

    下學上達。

    卽事煉心。

    某戒根永固。

    某籓垣頓剖。

    又為比丘某某持十萬。

    供香一炷。

    願某莊嚴大藏。

    速得圓成。

    某名心霧散。

    覺意日明。

    莫念鼻孔撩天。

    但顧腳跟著地。

    又為比丘(二十人)持二十萬。

    供香二炷。

    願某等煩習永斷。

    荷擔正法。

    某等勤修出要。

    永離妄因。

    又為一切禅者。

    學者。

    持律者。

    念佛者。

    瑜伽者。

    及邪命雲遊務農者。

    絓是著如來衣。

    現僧伽相。

    踐伽藍地。

    冒出家名。

    盡三天下所有缁流。

    共持三十萬。

    供香三炷。

    伏願狂誕狐禅。

    盡轉而為宗說俱通之龍象。

    鑽紙蠅學。

    盡轉而為随文入觀之獅猊。

    羺羊戒子。

    盡轉而為定共道共之律麟。

    狼狽蓮宗。

    盡轉而為猛智慧行之角虎。

    優倡瑜伽。

    盡轉而為三昧授受之神僧。

    秃頭商賈。

    盡轉而為六度萬行之導主。

    雲遊賊住。

    盡轉而為頭陀勝行之芳标。

    農事僧民。

    盡轉而為法界園田之靈種。

    又為菩薩優婆塞某日持悲呪七遍。

    脫難為期。

    今加真言五萬。

    為某某舊持二十萬。

    某等(列名者五人)今持十萬。

    共供香二炷。

    願各增正信。

    長悔心。

    乳不與毒同食。

    福不與罪并行。

    永作金湯。

    進趨覺路。

    又香一炷。

    供地藏慈尊。

    将此持呪然香功德。

    幷向為父母。

    及法界有情。

    共持三千萬。

    為一切師友。

    同學弟子。

    檀護怨親知識等。

    所持若九十萬。

    三百二十萬。

    四十八萬等。

    乃至延生薦亡。

    悔過除災。

    若自為。

    若為他。

    所持若多若少。

    至心散心。

    又普化缁素持十萬萬。

    若化未化。

    完未完。

    過現未來。

    一切功德。

    今皆攝取現前。

    普同回向。

    深心信解。

    真言威力。

    不可思議。

    一一字圓具法界無邊功德。

    一切字亦如是。

    以此重重無盡不可思議功德威神。

    令我一切得如所願。

    滿菩提願。

    又香四炷。

    供法界三寶。

    及地藏大士。

    求占第三輪相。

    或依占察法。

    先悔罪障。

    或住阿蘭若。

    先修禅定。

    或著述弘經。

    先修觀智。

    或植諸善本。

    行衆三昧。

    懇乞大慈分明指示。

    令我此生。

    不緻浪死。

    又三炷供淨土三寶。

    以此功德。

    悉皆回施法界衆生。

    願共舍此一期報身。

    決定同生極樂世界。

    永離苦因苦果。

    速證菩提涅槃。

     【陳罪求哀疏(戊寅)】 稽首大孝能仁父。

    孝順為宗梵網經。

    地藏目連達孝尊。

    修證孝慈諸聖衆。

    今然香炷忏前愆。

    願賜慈悲哀拔濟。

    假名菩薩戒。

    污道沙彌智旭。

    泣血稽颡。

    敬白常寂光土。

    一體三寶。

    專懇大慈大悲。

    俯垂感應。

    言念罪旭。

    少年主張理學。

    妄诋三寶。

    過犯彌天。

    應堕無閑。

    然世閑忠孝。

    根于至性。

    罔敢或忘。

    後蒙三寶密加。

    返邪歸正。

    頓發出世心。

    圖其遠者大者。

    祈究竟報我君親。

    意謂尅期取證。

    決定無疑。

    讵料于今十六年。

    竟成虛度。

    修行至道。

    仰彌高而鑽彌堅。

    翦除惑業。

    根益深而枝益茂。

    死期将至。

    初志何成。

    扼腕撫心。

    厥罪曷罄。

    始願出家後。

    卽能度脫歴劫親緣。

    今母逝十二年。

    父亡二十載。

    而天眼未開。

    茫然不知生處。

    是第一大負。

    負我生恩也。

    始願出家後。

    卽能戒律永淨。

    定慧圓明。

    今根本戒外。

    違犯多端。

    襍亂散心。

    全無正定。

    名字聞慧。

    不登五品。

    是第二大負。

    負我性靈也。

    始見假善知識。

    亂宗門正印。

    願出家後。

    福慧莊嚴。

    徧降魔外。

    今但能自識邪正。

    而孱無道力。

    空言何補是第三大負。

    負我宗門也。

    始見末運。

    僧體日卑。

    願以一身。

    力振其頹。

    今德薄行荒。

    不足為人天表率。

    是第四大負。

    負我僧相也。

    始見末運。

    僧無律行。

    願以一身為其倡始。

    今自檢律行。

    缺誤尤甚。

    不足為他師範。

    是第五大負。

    負此名位也。

    始閱律時。

    稔知末世種種非法。

    誓集同志五人。

    若過五人。

    如法共住。

    令如來正法複興。

    而自旣障深業重。

    不克與比丘列。

    複失方便。

    乖我良朋。

    是第六大負。

    負正法輪也。

    始見外寇猖獗。

    饑疫洊臻。

    國政乖張。

    元氣侵蝕。

    願修成道力。

    興隆正法。

    默扶皇運。

    今自救不了。

    坐視内寇邪魔。

    付之莫可如何。

    是第七大負。

    上負帝主弘護深恩。

    下負普為衆生所發菩提心願也。

    鳴呼。

    負茲莫大七罪。

    複淹淹殘喘。

    九死一生。

    半體酸楚。

    已經十有餘年。

    三日惡瘧。

    更纏三年之外。

    傥地獄前茅邪。

    抑過惡雖重。

    而一線菩提願力。

    護法苦心。

    稍感寂光悲智。

    令轉重報于生前。

    俾輕受邪。

    展轉慚惶。

    未知攸底。

    悲形夢寐。

    歎徹庭闱。

    僅賴一線心願未忘。

    而杯水欲救焚車。

    益增恐懼。

    然諸佛誠言。

    菩提心寶。

    不可思議。

    如少金剛。

    能穿大地。

    少獅乳。

    能徹海乳。

    一息苟存。

    敢不痛自努力。

    今值先嚴諱日。

    敬捐衣鉢微資。

    營供常住三寶。

    然香七炷。

    忏七大負。

    複四炷。

    啟請菩薩比丘沙彌(四人)同心修禮慈悲水忏。

    以此功德專申回向。

    伏祈鐘之鳳。

    暨大蓮優婆夷金氏。

    早敷淨土之華。

    頓悟惟心之旨。

    惑業冰消于片念。

    苦輪永斷于未來。

    次祈比丘某深信微塵中之法界經卷。

    笃志專心求剖出。

    斷除識田内之沉細愛見。

    剛毅敏達建法幢。

    某直信觀心法門。

    真發菩提大願。

    沙彌某于一切事中。

    悉見第一義谛。

    一切時中。

    不忘無上道心。

    某入無邊無底之法海。

    超久習久染之凡情。

    次祈災亂冰消邪說鼠竄。

    皇仁蕩蕩。

    佛化旸旸。

    次祈智旭。

    病苦消除。

    戒身清淨。

    福德成就。

    止觀圓明。

    襄盛世皇猷。

    護如來正法。

    又複以此功德。

    普施一切衆生。

    願盡除一切煩惑罪根。

    斷一切有漏襍業。

    舍一切生死苦報。

    離一切惡魔惡友。

    歸一切大乘三寶。

    見一切諸佛世尊。

    生一切莊嚴淨土。

    開般若一切種智。

    證不可思議解脫。

    成無上清淨法身。

    如是法界衆生。

    畢獲如是究竟勝利益已。

    智旭乃當克證無上菩提。

     【為如是師六七禮忏疏(己卯)】 菩薩戒沙彌智旭。

    一心歸命釋迦慈父。

    三世千佛。

    極樂導師阿彌陀佛。

    梵網經菩薩心地品。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棱嚴經。

    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清淨大海衆菩薩。

    二十五圓通諸大菩薩。

    大阿羅漢。

    文殊師利菩薩。

    金剛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摩诃薩。

    及十方三世無窮無盡一切三寶。

    願展慈光。

    同垂哀鑒。

    伏為菩薩戒比丘道昉身故。

    雖正念分明。

    往生可蔔。

    而福慧未滿。

    華開未期。

    敬邀同行。

    禮三千佛。

    恭然臂香六炷。

    供養千佛。

    及法界三寶。

    一者以此禮佛功德。

    回向道昉。

    願乘此心開。

    于一念中悉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得一切時中不忘念法門。

    二者以今著述大佛頂經。

    及前合注梵網心地功德。

    回向道昉。

    願無始諸罪悉銷镕。

    所有善根悉圓滿。

    斷微細愛根。

    破人我嗔習。

    決增上慢水。

    豁暗鈍癡雲。

    戒體圓成。

    性業與遮業皆淨。

    定力深遠。

    昏昧與掉舉并亡。

    慧性開明。

    實智與權智齊顯。

    護心善巧。

    未學與有學等觀。

    乃至得記不越一生。

    華開不移當念。

    三者合上功德。

    代道昉資一切覺靈。

    (列名三代)願同登淨土。

    四為孝徒某等頂禮三寶。

    願永無乖诤之心。

    不犯獅蟲之誡。

    五為湛然寮中一切檀信頂禮三寶。

    願于剃發者作導師想。

    于染衣者作賢聖想。

    乃至于諸行童凡足履伽藍地者。

    一切皆作未來佛想。

    确遵十輪嚴訓。

    長為三寶金湯。

    六者代道昉轉伸酬謝同行某等。

    願因忏過而頓顯無過之體。

    因度他而密悟無他之宗。

    恭惟兩土法界聖賢。

    證明攝受。

     【盂蘭盆大齋報恩普度道場總别合疏(己卯)】 智窮實相。

    冥法界而融絕千如。

    悲極無緣。

    稱同體而普攝十界。

    惟能所之俱寂。

    乃感應以圓彰。

    智旭歸命祇園教主。

    大孝大慈之世雄。

    貝葉傳持。

    卽事卽理之妙典。

    啟教目連尊者。

    三乘十聖衆僧。

    願展慈光。

    同垂昭鑒。

    某等建盂蘭盆道場。

    (叙晝夜經忏等不錄)普供大齋。

    用飨十方三寶一切僧伽。

    以此功勳。

    專伸奉薦。

    各各七世父母。

    歴代親緣。

    若在三塗八難。

    永脫苦輪。

    人道天仙。

    倍增福樂。

    已育蓮台。

    當下花開見佛。

    曾奉聖主。

    速蒙授記度生。

    又複以此功德。

    普施法界含識。

    伏願豎窮橫徧一切衆生。

    若怨親。

    若非怨親。

    若見聞。

    若不見聞。

    以同體法性力故。

    無緣慈悲誓故。

    令其皆得妙益。

    地獄息苦。

    餓鬼離饑。

    畜生無驚。

    修羅舍鬬。

    人免八苦。

    天脫五衰。

    二乘出枯寂坑。

    菩薩拔無明箭。

    又複以此功德。

    莊嚴無上菩提。

    伏願豎窮橫徧法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