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藕益大師宗論卷第一

關燈
淨土莊嚴之券。

     稽首毗柰邪。

    無漏清淨藏。

    建立及宏通。

    幷如說行者。

    我今為自身。

    亦為諸含識。

    彚釋成集要。

    唯垂哀攝受。

    智旭與法界衆生。

    無始至今。

    迷寂滅性。

    開有漏門。

    背解脫城。

    造三業罪。

    或不知聖戒。

    或受已不持。

    辜負佛恩。

    折損福慧。

    緻使身多病苦。

    心繞昏愚。

    生逢末運。

    世徧魔軍。

    幸荷深慈。

    獲覩正教。

    複承微善。

    稍達義塗。

    由是發護法心。

    立宏通願。

    又以業重障深。

    德涼解淺。

    切懷慚愧。

    哀望加持。

    然香三炷。

    普為國王宰輔。

    父母親緣。

    信施檀護。

    供十方法界。

    無盡三寶。

    又二十五炷。

    供本師釋尊。

    願正法久住。

    過去七佛。

    願戒法流傳。

    阿彌導師。

    願同生淨土。

    璢璃光佛。

    願圓滿屍羅。

    逸多慈氏。

    願常來教授。

    三十五佛願遮障消除。

    及供觀虛空藏經。

    願戒身成就。

    毗尼法藏。

    願過犯永清。

    及供虛空藏菩薩。

    願滅除重罪。

    地藏本尊。

    願轉我定業。

    文殊普賢諸大士。

    願智行圓滿。

    觀音勢至諸大士。

    願攝歸極樂。

    藥王藥上諸大士。

    願修法供養。

    金剛藏準提總持王等諸大士。

    願得大陀羅尼。

    優波離大師。

    願得最上律儀。

    迦葉阿難尊者。

    及翻譯受持諸大法師。

    願遊化無礙。

    兼供達觀可大師。

    報刊行大藏。

    重振僧風之德。

    蓮池宏和尚。

    報遺規私淑之恩。

    憨山清師祖。

    報初緣發心。

    夢中攝受之德。

    雪嶺峻師。

    報剃度之恩。

    古德賢法師。

    報證明學戒之德。

    無異舣禅師。

    報勸贊付梓之緣。

    壁如鎬兄。

    歸一籌兄。

    報參訂商确之力。

    及現在六師。

    未來一切同行善友。

    願并扶法運。

    季賢獻師。

    淨空妙師。

    外護知識等。

    願同入法流。

    伏願一切衆生。

    悟圓通門。

    證王三昧。

    破二十五有輪。

    顯二十五我性。

    共入蓮邦。

    齊成佛道。

     【安居論律告文】 稽首真如清淨性。

    具足圓滿無減修。

    學無學地諸功德。

    及我同欣梵行人。

    願興同體大悲心。

    愍此沉淪迷倒世。

    直昭正法善毗尼。

    徧破衆生惑業苦。

    弟子智旭。

    普為法界衆生。

    求于諸佛無上菩提正法輪故。

    專心披閱毗尼藏。

    彚輯要诠。

    便諸學習。

    又以業重福輕。

    障深慧淺。

    染心易熾。

    淨德難成。

    性罪僅持。

    遮罪多犯。

    言之似易。

    行之實難。

    自淑未遑。

    利人奚望。

    是以專自慚愧。

    徹底策新。

    然香四炷。

    供三寶善友。

    發十種增上誓願。

    盡法界衆生。

    有一未舍淫業。

    未忘淫法。

    未絕淫緣。

    未斷淫因。

    我終不取正覺。

    有一未舍殺盜業。

    未忘法。

    未絕緣。

    未斷因。

    我終不取正覺。

    有一未舍妄言兩舌惡口绮語業。

    未忘法。

    未絕緣。

    未斷因。

    我終不取正覺。

    有一未舍貪嗔邪見業。

    未忘法。

    未絕緣。

    未斷因。

    我終不取正覺。

    唯願法界三寶。

    以本誓願力。

    證知哀憫。

    令我黑業永除。

    善法增長。

    克偕善友。

    淨滿圓成。

     【為母四周願文】 稽首大孝尊。

    孝順至道法。

    及一切三乘。

    同修孝道者。

    我以哀懇心。

    為母重發願。

    願法界師友。

    鹹垂哀護持。

    智旭。

    自惟居家多染。

    世孝非真。

    舍慈母以披缁。

    拟克果而廣濟。

    無柰惑業障深。

    慧行福淺。

    未盡三心。

    罔遵二利。

    旣虧就養無方。

    複恣負債受用。

    是以重增慚愧。

    再瀝丹忱。

    因慈母棄世四周。

    修稱性無作四誓。

    啟善友同體之悲。

    作淨土增上之行。

    (列比丘沙彌淨人十五人。

    共持諸經部卷三百三十六。

    呪品二萬三千四百十四。

    佛名五十一萬六千。

    禮千佛名經一部。

    其文悉不錄。

    )智旭仍向十方三寶。

    及一切善友。

    然香九炷。

    要九界以同歸。

    以此功勳。

    悉回向我父母。

    及無始親緣。

    并證寂光。

    速跻正覺。

    又願現前十大比丘。

    圓行輪。

    明戒體。

    離僞因。

    破俗見。

    滋慧命。

    普慈心。

    遠魔事。

    脫情染。

    邪正了辨。

    戒乘俱急。

    三沙彌。

    戒身早複。

    折慢幢。

    祛邪見。

    二淨人。

    護威儀。

    離惡友。

    又願諸友。

    生身父母。

    歴劫親緣。

    同遊四德之城。

    悉入二嚴之地。

    又願智旭。

    恒與諸友為影響衆。

    諸友成佛。

    請轉法輪。

    請久住世。

    滅後護持正法。

    末季重使昭明。

    乃至一切未發心者令發。

    已發心者令熟。

    已成熟者令證。

    盡衆生界成正覺。

    我始自取般涅槃。

    仰願三寶。

    證明攝受。

     【為父十二周年求薦拔啟】 智旭。

    泣血稽颡。

    同修淨業。

    上善勝友座下。

    伏為先嚴捐世。

    已十有二年。

    負債出家。

    方自救不了。

    十一月初五日。

    爰屬諱日。

    預于六月二十九日。

    對三寶前。

    然臂香三炷。

    供善友知識。

    啟請廣運慈悲。

    同垂濟拔。

    佛名神呪。

    經律忏悔。

    随意樂為。

    悉資淨業。

    功沾沙界。

    果極法身。

    無任哀祈。

    肅茲徧叩。

     【結壇水齋持大悲呪願文(十一月初五日)】 智旭。

    自惟障緣深厚。

    慧力衰微。

    行濁言清。

    始勤終惰。

    負生我重恩。

    背慈尊明誨。

    四十八願。

    僅托空言。

    一十二求。

    罔希實果。

    悠悠歲月。

    病與業俱增。

    罔罔胸懷。

    志與形并邁。

    扪心扼腕。

    驚慮凄神。

    重策舊圖。

    思收新益。

    言念智旭。

    七歲斷肉。

    未知出世正因。

    十二學儒。

    乃造謗法重業。

    賴善根未絕。

    每潛轉默移。

    一觸念于自知之序。

    次旋意于寂感之譚。

    禮藥師妙典。

    知佛與神殊。

    聞地藏昔因。

    知道從孝積。

    旣懷喪父之哀。

    複切延慈之想。

    書慈悲忏法。

    矢志屍羅。

    聽大佛頂經。

    決思離俗。

    舍母披缁。

    尅期取果。

    無柰夙因力弱。

    現行惑強。

    觸境多乖。

    反躬無似。

    又複喜談人過。

    鮮克已非。

    每忽人長。

    不知己短。

    雖時時發願。

    亦數數廢忘。

    或猛厲自诃。

    複纡回自弛。

    身汨浮沉之浪。

    雲何度他。

    心纏愛見之絲。

    雲何脫彼。

    是以再瀝丹忱。

    追補昔願。

    自己巳春。

    已立誦持之誓。

    及仲冬月。

    又新懲創之功。

    于今呪數雖完。

    心仍未淨。

    豈不愈堪慚愧。

    更可悲哀。

    敬對三寶大悲菩薩。

    然香十炷。

    結七七壇。

    謹服水齋。

    至心持大悲圓滿神呪十萬八千。

    以此功德。

    必求加被。

    願從今去。

    戒根永淨。

    遮性無虧。

    定慧齊彰。

    寂用自在。

    三塗息苦。

    九品蓮敷。

    共睹須彌毫相。

    同圓法界藏身。

     【為父回向文(日月同上)】 歸命無上尊。

    及以寂滅法。

    解脫衆僧海。

    同垂哀護持。

    智旭。

    二十喪父。

    已萌孝感之懷。

    廿四出家。

    未纡男女之業。

    本期普利塵沙。

    奚止願超九世。

    所憾業障深纏。

    克果莫就。

    追思罔極。

    遺憾終天。

    今集自他經呪。

    (列諸佛菩薩名七十八萬八千。

    諸經部卷一千四百九十一。

    呪品十三萬八千五百二十。

    忏一部。

    自持諸經七部。

    呪品七萬。

    佛名諸菩薩名二十三萬。

    文不錄。

    )然香三炷。

    供法界三寶。

    伏願鐘之鳳。

    速升淨界。

    早悟寂光。

    又願過去父母親緣。

    永離妄緣。

    鹹會常樂。

    現前善友同行。

    共報慈恩。

    同合悲仰。

    恭惟三寶。

    證明攝受。

     【棱嚴壇起呪及回向二偈(辛未)】 稽首大慈悲。

    救護末劫者。

    我念末劫苦。

    破戒為第一。

    我思救苦方。

    無越毗尼藏。

    毗尼若住世。

    正法永不滅。

    行成果斯尅。

    教不屬空言。

    或因持戒力。

    速成淨滿尊。

    或因淨屍羅。

    嚴淨諸佛土。

    或因别解脫。

    作獨覺聲聞。

    或因善戒力。

    生禅及天道。

    亦作人中勝。

    福樂好名稱。

    如是差别果。

    皆由戒所得。

    近果說差别。

    究竟歸一乘。

    如是勝妙法。

    願為我昭明。

    普度長夜中。

    無依無怙衆。

    故以一百日。

    栖身清淨壇。

    持于圓滿呪。

    具足十萬輪。

    又增持一萬。

    滅定業五萬。

    共回向菩提。

    同生極樂國。

    唯冀三寶尊。

    證明哀攝受。

     歸命明行足。

    顯密清淨輪。

    種種勝修持。

    學無學功德。

    我慚愧發心。

    入壇持神呪。

    數足心尚襍。

    威儀亦未淨。

    内倍懷憂懼。

    願發事難濟。

    故然香十炷。

    忏我十惡根。

    其增持一萬。

    滅定業五萬。

    亦然臂六炷。

    加被願如心。

    又為十一友。

    持滅定業呪。

    共計九十萬。

    供臂香七炷。

    又為報恩繼志心。

    追薦已往度脫心。

    勸請轉法随喜心。

    代除邪謬悲救心。

    為諸友朋宏濟心。

    為諸檀護宏法心。

    從來緣會慈念心。

    欲持三百二十萬。

    故然臂香複七炷。

    令我七心皆得成。

     【續持回向偈】 稽首善逝尊。

    無上顯密藏。

    三乘賢聖衆。

    地藏滅業呪。

    我以大菩提。

    最初清淨心。

    續為善友衆。

    持四十八萬。

    若有禅思士。

    善入諸三昧。

    不起增上慢。

    恒修勝法忍。

    持經者達義。

    如說得修行。

    營福者随心。

    畏罪嚴佛乘。

    住戒者增明。

    已污速歸真。

    未住秉威儀。

    尊重正法教。

    或有毀重禁。

    願令發深慚。

    拔除罪犯根。

    速達無生理。

    今我然香炷。

    供養三寶尊。

    願我及含識。

    滅除一切業。

    又然香三炷。

    悔三業諸惡。

    從今誓永斷。

    起無作善根。

    敬依占察經。

    擲輪決疑惑。

    亦以此妙法。

    流通益世閑。

    我誓以身心。

    奉上地藏主。

    随于刹塵劫。

    永處衆苦中。

    普代衆生苦。

    令得先成佛。

    劫石或可移。

    此願終不改。

    我所修福業。

    忏悔發宏願。

    種種勝善根。

    體性同法界。

    一一皆回向。

    普施諸含識。

    悉願證真常。

    同歸寂光土。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二 【龍居禮大悲忏文(壬申)】 【結壇持大悲呪偈】 【結壇持往生呪偈】 【結壇念佛回向文】 【結壇禮大悲忏文】 【補總持疏】 【為父母普求拯拔啟】 【再禮金光明忏文】 【結壇禮忏幷回向補持呪文】 【禮大悲忏願文】 【禮淨土忏文(癸酉)】 【西湖寺安居疏】 【前安居日供阄文】 【自恣日拈阄文】 【禮淨土忏文】 【禮金光明忏文(甲戌)】 【講金光明忏告文(乙亥)】 願文二 【龍居禮大悲忏文(壬申)】 歸命勝威德。

    勇猛人師子。

    不共力無畏。

    大悲救世者。

    歸命照世燈。

    真實出要法。

    顯密不思議。

    破愛見網者。

    歸命衆生父。

    慈願無比尊。

    帶果示行因。

    住不思議者。

    歸命降魔外。

    忿怒大明王。

    真實勝慈悲。

    調伏難調者。

    我今發宏願。

    誓斷惡修善。

    然頂香四炷。

    陳白自深心。

    弟子智旭。

    自惟障緣深重。

    過罪多端。

    惑染旣殷。

    業累斯積。

    未歸信前。

    已造無邊邪謗。

    雖學道後。

    尚纏無量愆尤。

    四誓秉懷。

    固欲并乎往哲。

    七支身口。

    每負堕于前賢。

    内因力微。

    外感複亂。

    野犴争鳴于大地。

    羺羊徧處于域中。

    不唯乳襍水而飲者增疴。

    方且毒為食而嘗者喪命。

    是以痛心疾首。

    哀告慈尊。

    一期方便。

    三七熏修。

    願钖群盲。

    速圓福慧。

    勿壞如來正教。

    勿摧出世寶幢。

    願我同行。

    以及檀那。

    外護諸賢。

    見聞大衆。

    各秉深志。

    共策玄猷。

    清性遮而畢淨。

    嚴篇聚以無虧。

    悟無诤之真源。

    除微細之法執。

    作師子吼。

    滅戲論愚。

    又願現前衆等。

    徧及含靈。

    資生衆具。

    學道因緣。

    罔不随心。

    悉能滿願。

    化三毒為三脫。

    轉六道為六通。

    觐淨土于目前。

    證菩提于當念。

    性修不二。

    具種種行門。

    事理交融。

    興重重法化。

    印彌陀之願玺。

    滿自在之悲心。

     【結壇持大悲呪偈】 歸命施無畏。

    大悲救世尊。

    神妙秘密輪。

    及一切三寶。

    我業深如海。

    努力勤禅定。

    半身感楚酸。

    實由三毒根。

    今慚愧尅責。

    然臂香三炷。

    結一七淨壇。

    持大悲一萬。

    誓當勤精進。

    護佛法正輪。

    不惜身命财。

    唯宣一乘教。

    我今以身心。

    奉上三寶尊。

    唯願平等悲。

    究竟垂加護。

     【結壇持往生呪偈】 稽首無量壽。

    拔業障根本。

    觀世音勢至。

    海衆菩薩僧。

    我迷本智光。

    妄堕輪回苦。

    曠劫不暫停。

    無救無歸趣。

    劣得此人身。

    仍遭劫濁亂。

    雖獲預僧倫。

    未入法流水。

    目擊法輪壞。

    欲挽力未能。

    良由無始世。

    不植勝善根。

    今以決定心。

    求生極樂土。

    乘我本誓船。

    廣度沉淪衆。

    我若不往生。

    不能滿所願。

    是故于娑婆。

    畢定應舍離。

    猶如被溺人。

    先求疾到岸。

    乃以方便力。

    悉拯瀑流人。

    我以至誠心。

    深心回向心。

    然臂香三炷。

    結一七淨壇。

    專持往生呪。

    唯除食睡時。

    以此功德力。

    求決生安養。

    我若退初心。

    不向西方者。

    寕卽堕泥犁。

    令疾生改悔。

    誓不戀人天。

    及以無為處。

    仰願大威神。

    力無畏不共。

    三寶無邊德。

    加被智旭等。

    折伏使不退。

    攝受令增長。

     【結壇念佛回向文】 稽首阿彌陀。

    諸佛護念法。

    淨土諸聖賢。

    唯垂哀護持。

    智旭無始。

    來迷常住理。

    失智慧明。

    背自性而枉受輪回。

    取妄心而永違真境。

    善根雖發。

    投正教以舍家。

    宿習偏濃。

    熏三昧而罔就。

    矢心淨域。

    誓出苦輪。

    機感不專。

    聖應莫顯。

    悠悠歲月。

    罔罔襟期。

    可痛可悲。

    無洲無渚。

    今依釋迦誠訓。

    七日持名。

    用投無量慈光。

    一生求度。

    栖身淨壇。

    專稱洪号。

    若定若散。

    有記無記。

    仗佛悲輪。

    功無唐棄。

    願以功德。

    及諸善根。

    悉共衆生。

    回向安養。

    所冀現生魔障消除。

    舍報正念決定。

    一刹那頃。

    生如來前。

    受菩提記。

    滿本願輪。

     【結壇禮大悲忏文】 智旭。

    與衆生自迷覺性。

    恒處昏蒙。

    眼隔圓常。

    耳違微妙。

    未知出要時。

    枉役聽聞之用。

    旣思求道後。

    反虧聰利之功。

    聆法語則乍憶還忘。

    展經典則遺前失後。

    遂使無上醍醐。

    莫由染識。

    圓明珠體。

    弗克映心。

    觀行難于奏功。

    豈能自利。

    辯才短于章句。

    安望利他。

    是以扪躬知過。

    稽颡求哀。

    谛信大士悲心。

    歸命總持神力。

    然頂香三炷。

    供大悲三寶。

    願以智慧光。

    灌我頂門。

    以聞持水。

    洗我心垢。

    使速離暗鈍。

    蚤獲開明。

    遙聞諸佛轉妙法輪。

    永無遺失。

    常讀三乘甚深法藏。

    過目不忘。

    等與衆生。

    同開佛慧。

    性修交徹。

    頓證圓常。

     【補總持疏】 敬禮慈尊地藏王。

    神呪善能滅定業。

    普救無邊五濁苦。

    紹隆三寶種不斷。

    智旭與法界衆生。

    迷本淨心。

    已造定業。

    無明所覆。

    不自覺知。

    故于今日。

    同嬰苦報。

    遠隔正法。

    遭遇魔邪。

    倒說大乘。

    誣毀了義。

    逐後世微績。

    忘教主典型。

    設宣實道。

    反被譏诃。

    雖解真乘。

    仍虧智斷。

    歎同修之落落。

    嗟外護之冥冥。

    果豈他尤。

    因原自造。

    惟扪心内悔。

    悲仰求哀。

    恭念地藏大士。

    無上醫王。

    滅業真言。

    無邊神力。

    定能拔三障苦。

    施三德樂是以專心持誦。

    速望冥加。

    向持三百二十萬。

    一百萬。

    四十八萬竟。

    今複為某等。

    (廣列比丘沙彌居士等不錄)各各有差。

    至心共持一百四十萬。

    伏願一切比丘。

    增長福慧。

    成就聖根。

    斷世愛網。

    摧我見山。

    一切沙彌。

    志慕大僧。

    克臻淨行。

    增修戒慧。

    棄舍幻緣。

    期許誓同先哲。

    舉止不類時流。

    一切檀護。

    明識是非。

    了達邪正。

    以願作衆生之眼。

    将身為佛法之城。

    又願各信淨土玄猷。

    共勖樂邦妙行。

    具諸戒品。

    讀誦大乘。

    深信因果。

    解第一義。

    常為人說法藏遠因。

    彌陀現果。

    令諸有情。

    鹹脫苦輪。

    畢獲安樂。

    又願智旭。

    與諸知識。

    互為主伴。

    恒轉法輪。

    誓滅三塗定業。

    妙暢安養真诠。

    恭幹三寶聖尊。

    同體攝受。

     【為父母普求拯拔啟】 不肖智旭。

    生于萬曆己亥。

    是時嚴慈。

    并年四十。

    止一子。

    撫育倍殷。

    旭年二十。

    先嚴捐館。

    未展一日孝養。

    徒切終天痛憾。

    嗣聞佛法。

    稔知世孝非真。

    廿四舍母逃逝。

    本期尅時取果。

    總報四恩。

    讵謂業重障深。

    久滞凡地。

    至廿八慈母複棄。

    而旭于出世大孝。

    反躬無似。

    倍嬰罔極之悲。

    終墜憂虞之網。

    出家十夏。

    白業無成。

    扼腕扪心。

    可慚可懼。

    明歲六月一日。

    為先慈金大蓮七周。

    十一月五日。

    為先嚴鐘之鳳十五周之期。

    自力旣微。

    應乞恩于師友。

    法施為最。

    豈秘吝于庸愚。

    藉同體大悲。

    作無緣與拔。

    智旭。

    傥此生解脫。

    誓處處同為影響。

    或今身沉淪。

    願永永代受衆苦。

    又自持滅定業真言二千萬。

    金光明空品二千。

    梵網上卷一千。

    為我父母。

    專懇同仁。

    互為增上勝因。

    并入彌陀願海。

     【再禮金光明忏文】 歸命能仁福慧尊。

    最勝金光明性海。

    信相功德大吉祥。

    同賜慈悲垂攝護。

    智旭等。

    (列六人不錄)普為衆生。

    求滅罪障。

    轉正法輪。

    如法建金光明經吉祥妙忏。

    至誠咨請。

    十方三寶。

    功德大天。

    普願圓慈。

    速垂妙應。

    伏念自迷金光明性。

    僃起貪嗔癡業。

    著我我所。

    橫生是非。

    障智慧之真源。

    妄求世智。

    喪聖财之法樂。

    妄愛俗财。

    緻使瞞因昧果。

    藐法欺心。

    感報堕三塗劇苦。

    餘殃使百務無赀。

    今始覺悟。

    痛改前非。

    翹五體以投誠。

    瀝一心而悔罪。

    願我等無始至今。

    三業六根。

    所作重障。

    煩惱惡業。

    花果報殃。

    以金光明海三寶功德。

    及吉祥大天本願威神。

    于一念閑。

    悉皆消滅。

    顯發自性慧輪。

    成就本來福聚。

    紹隆三寶。

    普利塵沙。

    又願智旭身無衆病。

    心悟總持。

    自證法門。

    清淨演說。

    某痛念娑婆。

    深求大法。

    身心一緻。

    福慧并修。

    某明了正法。

    剖斷狐疑。

    懲流俗心。

    希先哲行。

    某猛省無常。

    力除嗔慢。

    反躬自勵。

    不念人非。

    某廣發大願。

    善學古人。

    某永離掉舉。

    成就深因。

    某開發蒙愦。

    增長信根。

    又願執勞運力。

    随喜見聞。

    同植勝因。

    等沾殊利。

    乃至法界含識。

    均藉經威。

    仰資忏力。

    頓空二死。

    并證三身。

    恭惟金海聖天。

    見知證攝。

     【結壇禮忏幷回向補持呪文】 智旭及衆生。

    于同體法。

    幻成十界之殊。

    向真常境。

    謬作三世之異。

    旣隔遮那妙體。

    罔知正法要津。

    正轉像。

    像轉末。

    誰思砥柱中流。

    輕成重。

    重成定。

    誰達緣生無性。

    我今仰藉觀音大聖。

    地藏慈尊。

    真實圓悲。

    始蒙覺悟。

    信三無差别之理。

    十界不離一心。

    解佛性常住之宗。

    三世不移當念。

    由是發廣大心。

    修真言行。

    誓滅自他定業。

    重興正法毗尼。

    曾持大悲呪十萬八千。

    加被毗尼集要。

    流通益世。

    今複六時行道。

    一七熏修。

    然香三炷。

    回向佛乘。

    唯願千手千眼。

    真實勝慈。

    專憫剛強。

    速垂折攝。

    使如來正法。

    再顯支那。

    末運迷津。

    重歸至化。

    污道生慚愧之心。

    不淪空見。

    羺羊獲聞思之慧。

    不囿凡愚。

    又為缁素等。

    補持滅定業真言一百四十萬已竟。

    幷然香三炷。

    總申回向。

    伏願三塗息苦。

    八難除災。

    竭業海之波濤。

    摧惑林之根蒂。

    五住圓消。

    三輪同淨。

    悟戒體而果極法身。

    達性遮而行同淨滿。

    泯大小偏圓之執。

    普會一乘。

    深浮囊草系之思。

    範圍法界。

    證宗說二通。

    禅教不二。

    修事理一緻。

    因果同符。

    觐彌陀于安養。

    輔彌勒于龍華。

    情與無情。

    鹹臻常樂。

     【禮大悲忏願文】 頂禮無邊際。

    三寶威德尊。

    觀世音地藏。

    同垂哀護持。

    智旭與衆生。

    自迷性德。

    恒造業緣。

    障于覺體。

    不了法因。

    能所熾然。

    自他橫隔。

    沉淪六道。

    困頓三塗。

    乃至劣得人身。

    仍遭諸障。

    投躬正教。

    未識妙津。

    良由業重。

    緻此坎坷。

    複念生死根株。

    愛染第一。

    潛伏藏識。

    難斷難除。

    我雖密承大士三寶加持。

    有生不習無慚穢行。

    而無始惡習。

    時與念俱。

    身貪諸觸。

    口喜惡言。

    三業六根。

    罪實無量。

    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