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名僧輯略
關燈
小
中
大
頌古
世尊初降王宮
瞿昙生下便驚群。
争似雲門一棒親。
盡道五更侵早起。
誰知更有夜行人。
勘辯 大都安講主來參。
師問講主講甚麼經。
答雲。
金剛經。
曾于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處得個省處。
師曰。
既是無來無去。
因甚得到這裡。
答雲。
便是無來無去底。
師雲。
即今在甚麼處。
答一喝。
師雲。
下喝行拳都且止。
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
答雲。
盡大地那裡不是自己。
師雲。
忽遇劫火洞然。
大千俱壞時如何。
答雲。
我到這裡卻不會。
師雲。
六祖不會破柴踏碓。
達摩不識九年面壁。
你不會。
見個甚麼。
答雲。
我隻是不會。
師雲。
瞎漢。
請坐吃茶。
跋虛谷和尚法語 徑山虛谷和尚示慶禅人法語。
舉趙州訪一庵主。
入門便問有麼有麼。
庵主豎起拳。
州雲。
水淺。
不是泊船處。
又訪一庵主。
問有麼有麼。
庵主亦豎起拳。
州雲。
能縱能奪。
能殺能活。
便禮拜。
庵主既然一般豎拳。
因甚麼肯一不肯一。
若從這裡分辯得出。
許你具衲僧正眼。
師雲。
山僧有六十棒。
前庵主豎起拳。
有殺人刀。
無活人劍。
好與二十棒。
後庵主豎起拳。
有活人劍。
無殺人刀。
也好與二十棒。
趙州因甚不肯前庵主肯後庵主。
也好與二十棒。
虛谷和尚教他自領出去。
楚山琦禅師 解期 選佛場開定祖機。
辨明邪正在鉗錘。
禹門浪暖風雷動。
正是魚龍變化時。
即今衆中莫有沖波激浪者麼。
問答不錄。
師以拂子打一圓相雲。
機前一著。
觌面全提。
複擊禅床一下雲。
句外一言。
和聲揭露。
個裡不許停思顧慮。
豈容開口分疏。
隻饒眨得眼來。
劍去久矣。
縱是佛祖到此。
也隻得攢眉有分。
何也。
蓋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識所測。
若是個英俊衲僧。
向未舉以前自當點首一笑。
是故祖師門下法應如是。
嗟觀近世以來。
人心不古。
禅學之者。
不務真參實悟。
惟是接響承虛。
以覺識依通為悟明。
穿鑿機緣為參究。
破壞律儀為解脫。
夤緣據位為出世。
以緻祖風雕弊。
魔說熾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傳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覺釋尊。
于二千年外。
已識盡衆生心病。
預設多種奇方。
于無漸次法中曲垂修證規則。
不過隻要誘引當人一個入路。
故經雲。
末世衆生。
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
惟益多聞。
增長我見。
又雲衆生未悟。
作何方便。
普令開悟。
佛令結制安居。
克期取證。
過三期日。
随往無礙。
故知結解之有時也。
且如即今諸大德。
于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
已悟之者置之勿論。
如其未悟之者。
則此一冬不免又是虛喪了也。
若是個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為個圓覺期堂。
也莫論長期短期。
百日千日。
結制解制。
但以舉起話頭為始。
若一年不悟參一年。
十年不悟參十年。
二十年不悟參二十年。
盡平生不悟。
決定不移此志。
直須要見個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也。
故先哲所謂一念萬年豈虛語哉。
遂舉起拂子召衆雲。
還知這九十日内參究的消息落處麼。
不見世尊道。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不辨真實。
個裡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訛處。
要證圓覺不為難矣。
設或未能見徹。
切忌依語生解。
幻叟今日不辭饒舌。
試為諸人頌出。
猛火鑄成金彈子。
當機捏碎又渾囵。
等閑失得俱拈過。
風送潮音出海門。
示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當知佛即是心。
未審心是何物。
須要看這一念佛心。
從何處念起。
複又要看破這看的人畢竟是誰。
這裡有個入處。
便知圓悟禅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麼。
故祖師雲。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緣慮之心。
乃虛明圓湛廣大無相之心也。
三世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衆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衆生因迷而昧。
故曰煩惱。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
得之不有。
失之不無。
迷則業緣。
悟名佛性。
蓋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當知此心曠劫至今。
本無生滅。
原非染淨。
孤光皎皎。
脫體無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無形狀可見。
無聲響可聞。
雖然無相。
無相不宗。
雖曰無聲。
無聲不應。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聲響之谷。
色空不二。
動靜一如。
法法虛融。
塵塵解脫。
是知心有則法有。
心空則法空。
心邪則一切邪。
心正則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無。
則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則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與當人自性心佛觌體混融。
了無隔礙。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則與從上佛祖所證所得更無差别。
複何凡聖迷悟得失之可論哉。
設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厭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蘊一切智見掃蕩幹淨。
單單提起一句阿彌陀佛。
置之懷抱。
默然體究。
常時鞭起疑情。
這個念佛的畢竟是誰。
返複參究。
不可作有無蔔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塵許妄念存心。
皆為障礙。
直須打并教胸中空蕩蕩無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靜鬧閑忙之處。
都不用分别計較。
但要念念相續。
心心無間。
久久工夫純一。
自然寂靜輕安。
便有禅定現前。
傥正念不得純一。
昏散起時。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話頭輕輕放下。
回光返照。
看這妄想昏沉從甚麼處起。
隻此一照。
則妄想昏沉當下自然頓息。
日久堅持此念。
果無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覺不知一拶疑團粉碎。
曆劫塵勞當下冰消瓦解。
隻個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這不可得處豁開頂門正眼。
洞徹性空源底。
自當點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穢土淨邦俱為剩語。
到此始信山僧未嘗有所說也。
更須向真正鉗錘下摟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後證入廣大甚深無礙自在不思議解脫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國澤民。
則可以垂拱無為而坐緻太平者矣。
以此超脫死生。
則應用施為而無可無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示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機。
難容湊泊。
初參之士。
必假筌蹄。
所謂梵語阿彌陀佛。
此雲無量壽。
佛者覺也覺即當人之自心。
心即本來之佛性。
是故念佛者。
乃念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馳求。
馬大師所雲即心即佛是也。
或謂即心是佛。
何勞更念佛乎。
隻為當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執相循名。
妄生倒惑。
橫見生死。
枉入迷流。
故勞先聖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觀心。
要信自心是佛。
則知念佛念心。
念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無間。
忽爾念到心思路絕處。
當下根塵穎脫。
當體空寂。
始知無念無心。
無心無念。
心念既無。
佛亦不可得矣。
故雲從有念而至無念。
因無念而證無心。
無心之心始是真心。
無念之念方名正念。
無佛之佛可謂無量壽佛者矣。
到此覓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聖凡迷悟之有哉。
隻這不可得處。
即識心達本之要門。
乃超生脫死之捷徑。
居士果能于此洞徹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為西方安養。
舉足動足無非古佛道場。
溪光山色頭頭章紫磨金容。
谷韻風聲曆曆展紅蓮舌相。
塵塵契妙。
法法該宗。
不即不離。
心心解脫。
于斯領旨。
管取一笑而無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機緣法語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參扣曰。
昨蒙和尚開示濟川首座蒙山三關話。
弟子雖獲與聞。
心猶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師雲。
照前問将來。
空雲。
蟭螟蟲吸幹滄海。
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長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飛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裡作舞。
因甚不見。
師雲。
五鳳樓前鐵馬嘶。
曰蓮湖橋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師雲。
明月照見夜行人。
曰請師一頌以為究竟。
師雲。
好與痛棒。
曰棒則弟子甘領領。
則望和尚垂慈。
師乃呵呵一笑而為頌曰。
當機把斷聖凡津。
拟議知伊屈未伸。
欲識蒙山端的旨。
垂鈎意在釣金鱗。
師雲。
會麼。
空遂作禮而退。
僧寶金山者。
入室參禮次。
師乃問雲。
面南觀北鬥。
低首看青天。
此語明甚麼邊事。
曰和尚合卻口好。
師雲。
未在。
曰瞞别人即得。
師雲。
差别用處。
非智眼不能無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須具透關正眼。
未審如何是透關正眼。
山振聲一喝。
師雲。
具得正眼。
當明向上一機。
如何是向上一機。
曰青天日當午。
師雲。
猶未夢見在。
曰木人拈玉線。
石女度金針。
師雲。
從上佛祖不傳之妙。
子作麼生領會。
山近前禮一拜。
師雲。
轉身一句速道将來。
曰雨添山色秀。
風來竹影移。
師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師雲。
放子二十棒。
山複回身近前合掌曰。
謝和尚垂慈。
深錐痛劄。
師雲。
子雖有滔天之浪。
且無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師雲。
如是如是。
山遂作禮。
僧問有佛處不得住時如何。
師舉起手中拂子。
僧雲。
無佛處急走過又作麼生。
師放下手中拂子。
雲。
會麼。
僧雲不會。
師雲。
兩頭不著。
千聖難窺。
這個且置。
隻如古人道藏身處沒蹤迹。
沒蹤迹處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雲不即不離。
師雲。
不即。
不即個甚麼。
不離。
不離個甚麼。
僧拟對。
師打一拂子雲。
這虛頭漢。
僧無語。
師宴坐室中。
有勝上座者從外入來。
師雲。
是誰。
勝雲。
某甲。
師雲。
作麼。
勝雲。
佛殿裡拜佛來。
師雲。
佛向你道甚麼。
勝雲。
不曾道。
師雲。
你頭不曾點地那。
勝雲。
下下點地。
師雲。
又謂不曾道。
勝雲。
某甲會也。
師雲。
你會個甚麼。
勝雲。
吐露太分明。
師便喝。
勝拟對。
師雲。
拄杖不在手。
放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來參。
師雲。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親切道一句看。
凝雲。
千聖觑不著。
師雲。
觑不著的是甚麼。
凝雲。
父母未生前。
師雲。
為甚麼觑不著。
凝雲。
為無蹤迹。
師雲。
既謂無蹤迹。
說甚麼觑不著。
你在無蹤迹處窠臼。
這個且置。
隻如燒了撒了。
你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凝雲。
青山重疊疊。
澗水響潺潺。
師雲。
我不問你青山疊疊。
澗水潺潺。
畢竟燒了撒了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凝雲。
日用分明常顯露。
師雲。
這虛頭漢。
腳跟尚未點地在。
說甚麼顯露不顯露。
凝乃觸禮一拜。
師雲亦未在。
凝又拟開口。
師咄雲。
你再亂道。
辟破你口門。
凝禮謝而退。
有僧扣師雲。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畢竟是個甚麼。
師與僧一掌雲。
你道是個甚麼。
僧拟開口。
師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師因消遣。
至韶古音關房。
以拄杖扣門三下曰。
關主在麼。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誰雲在不在。
即開門見師。
乃觸禮一拜。
師曰。
此猶是奴兒婢子之事。
請關中主相見。
韶乃叉手默然。
師曰。
此則沉寂默去也。
韶曰。
師适來問甚麼。
師曰。
問汝關中主。
韶曰。
喚作寂默得麼。
韶遂呈偈曰。
隻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絕。
渠侬目面已呈師。
動靜何曾有區别。
師曰。
恁麼則子不在關内耶。
韶曰。
弟子見師亦不在關外。
師以手拍關門一下曰。
怎奈這個何。
韶拟對。
師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隻個門戶亦無所有。
門戶既非。
則誰在關内誰在關外耶。
雖然理則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規矩。
尤不可違其自己志願。
正好向這無分别無内外處。
豎立脊梁。
全機坐斷。
徹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模範後學。
抑不負其己靈也。
子其勉而進之。
三載出關之日。
拄杖子再為汝勘過。
韶遂作禮。
行實 師諱紹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歲出家。
初從玄極和尚。
最後谒東普無際和尚得法。
正統六年。
再見東普。
普問子數年來住在何處。
曰我所住廓然無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無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學得來者。
曰一法不有。
學自何來。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誰落誰空。
普曰。
畢竟事若何。
曰水。
淺石出。
雨霁雲收。
普曰。
莫亂道。
隻如佛祖來也不許。
縱爾橫吞藏教。
現百千神通。
到這裡更是不許。
曰和尚雖是把斷要津。
其奈勞神不易。
普曰。
克家須是破家兒。
恁麼幹蠱也省力。
既退。
至晚。
複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發明處告我。
楚山悉具以對。
普曰。
還我無字意來。
曰這僧問處偏多事。
趙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處。
曰青山綠水。
燕語莺啼。
曆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頭頂虛空。
腳踏實地。
普召弟子鳴鐘集衆。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祩宏曰。
所雲以提起話頭之日為始事。
一年不悟參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盡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罷參。
至哉言也。
性原明禅師 小參 靈隐入院至晚小參。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是故達摩大師十萬裡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謂之教外别傳。
于是二祖求個安心法門。
師雲将心來與汝安。
祖雲覓心了不可得。
師雲與汝安心竟。
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
然師資契會。
千載難逢。
山僧今夜小參。
禅客問話。
現前一衆。
坐立俨然。
豈不是時節因緣。
時節因緣既爾。
畢竟佛性義在什麼處。
莫是在覓心了不可得處麼。
莫是在與汝安心竟處麼。
若道在覓心了不可得處。
是埋沒二祖。
若道與汝安心竟處。
是辜負大師。
到這裡不可容易。
直須明自本心。
見自本性。
未明明取。
未見見取。
若也明見不了。
缁素不分。
一生隻成得個颟顸佛性。
儱侗真如。
這般漢。
臘月三十日到來。
手忙腳亂。
如個落湯螃蟹相似。
無人替汝。
光陰迅速。
各自勉旃。
複說偈曰。
年登六十一春秋。
隻合投間待死休。
不料業風吹到此。
又同衲子結冤仇。
浴佛上堂。
舉藥山俨禅師因遵布衲作殿主。
浴佛次。
山問汝隻浴得這個。
還浴得那個麼。
遵雲把将那個來。
山休去。
師雲。
者一個。
那一個。
一一從頭都浴過。
藥山布衲謾商量。
仔細看來成話堕。
成話堕。
轉誵訛。
拍禅床雲。
武林春已老。
台榭綠陰多。
佛誕上堂。
舉世尊才生下。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雲。
天上天下。
唯吾獨尊。
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兒嬉。
雲門雲。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死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要作老胡種族。
直須恁麼始得。
法昌雲。
好一棒。
太遲生。
未離兜率。
腳根下便與一錐。
豈到今日。
雖然如是。
大似賊過後張弓。
将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黃面老子故是末上賣俏。
似乎旁若無人。
雲門法昌雖則見義勇為。
争奈劍去久矣。
爾方刻舟。
以主杖畫一畫召衆雲。
還會麼。
一把柳絲收不得。
和煙搭在玉欄杆。
碧峰和尚阇維。
奠茶。
五台山拾得來。
誠非凡種。
關西子沒頭腦。
卻是靈根。
惟茲一味清茶。
蕩滌衆生熱惱。
隻如 川抛下茶籃。
仰山撼動茶樹。
畢竟明甚麼邊事。
度盞雲。
踏翻生死海。
靠倒涅槃城。
龍山次韻 龍山吾兄瘦無肉。
度量汪汪
争似雲門一棒親。
盡道五更侵早起。
誰知更有夜行人。
勘辯 大都安講主來參。
師問講主講甚麼經。
答雲。
金剛經。
曾于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處得個省處。
師曰。
既是無來無去。
因甚得到這裡。
答雲。
便是無來無去底。
師雲。
即今在甚麼處。
答一喝。
師雲。
下喝行拳都且止。
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
答雲。
盡大地那裡不是自己。
師雲。
忽遇劫火洞然。
大千俱壞時如何。
答雲。
我到這裡卻不會。
師雲。
六祖不會破柴踏碓。
達摩不識九年面壁。
你不會。
見個甚麼。
答雲。
我隻是不會。
師雲。
瞎漢。
請坐吃茶。
跋虛谷和尚法語 徑山虛谷和尚示慶禅人法語。
舉趙州訪一庵主。
入門便問有麼有麼。
庵主豎起拳。
州雲。
水淺。
不是泊船處。
又訪一庵主。
問有麼有麼。
庵主亦豎起拳。
州雲。
能縱能奪。
能殺能活。
便禮拜。
庵主既然一般豎拳。
因甚麼肯一不肯一。
若從這裡分辯得出。
許你具衲僧正眼。
師雲。
山僧有六十棒。
前庵主豎起拳。
有殺人刀。
無活人劍。
好與二十棒。
後庵主豎起拳。
有活人劍。
無殺人刀。
也好與二十棒。
趙州因甚不肯前庵主肯後庵主。
也好與二十棒。
虛谷和尚教他自領出去。
楚山琦禅師 解期 選佛場開定祖機。
辨明邪正在鉗錘。
禹門浪暖風雷動。
正是魚龍變化時。
即今衆中莫有沖波激浪者麼。
問答不錄。
師以拂子打一圓相雲。
機前一著。
觌面全提。
複擊禅床一下雲。
句外一言。
和聲揭露。
個裡不許停思顧慮。
豈容開口分疏。
隻饒眨得眼來。
劍去久矣。
縱是佛祖到此。
也隻得攢眉有分。
何也。
蓋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識所測。
若是個英俊衲僧。
向未舉以前自當點首一笑。
是故祖師門下法應如是。
嗟觀近世以來。
人心不古。
禅學之者。
不務真參實悟。
惟是接響承虛。
以覺識依通為悟明。
穿鑿機緣為參究。
破壞律儀為解脫。
夤緣據位為出世。
以緻祖風雕弊。
魔說熾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傳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覺釋尊。
于二千年外。
已識盡衆生心病。
預設多種奇方。
于無漸次法中曲垂修證規則。
不過隻要誘引當人一個入路。
故經雲。
末世衆生。
希望成道。
無令求悟。
惟益多聞。
增長我見。
又雲衆生未悟。
作何方便。
普令開悟。
佛令結制安居。
克期取證。
過三期日。
随往無礙。
故知結解之有時也。
且如即今諸大德。
于九十日中還曾證悟也無。
已悟之者置之勿論。
如其未悟之者。
則此一冬不免又是虛喪了也。
若是個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為個圓覺期堂。
也莫論長期短期。
百日千日。
結制解制。
但以舉起話頭為始。
若一年不悟參一年。
十年不悟參十年。
二十年不悟參二十年。
盡平生不悟。
決定不移此志。
直須要見個真實究竟處方是放參之日也。
故先哲所謂一念萬年豈虛語哉。
遂舉起拂子召衆雲。
還知這九十日内參究的消息落處麼。
不見世尊道。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無了知不辨真實。
個裡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訛處。
要證圓覺不為難矣。
設或未能見徹。
切忌依語生解。
幻叟今日不辭饒舌。
試為諸人頌出。
猛火鑄成金彈子。
當機捏碎又渾囵。
等閑失得俱拈過。
風送潮音出海門。
示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當知佛即是心。
未審心是何物。
須要看這一念佛心。
從何處念起。
複又要看破這看的人畢竟是誰。
這裡有個入處。
便知圓悟禅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麼。
故祖師雲。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緣慮之心。
乃虛明圓湛廣大無相之心也。
三世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衆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衆生因迷而昧。
故曰煩惱。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
得之不有。
失之不無。
迷則業緣。
悟名佛性。
蓋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當知此心曠劫至今。
本無生滅。
原非染淨。
孤光皎皎。
脫體無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無形狀可見。
無聲響可聞。
雖然無相。
無相不宗。
雖曰無聲。
無聲不應。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聲響之谷。
色空不二。
動靜一如。
法法虛融。
塵塵解脫。
是知心有則法有。
心空則法空。
心邪則一切邪。
心正則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無。
則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則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與當人自性心佛觌體混融。
了無隔礙。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則與從上佛祖所證所得更無差别。
複何凡聖迷悟得失之可論哉。
設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厭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蘊一切智見掃蕩幹淨。
單單提起一句阿彌陀佛。
置之懷抱。
默然體究。
常時鞭起疑情。
這個念佛的畢竟是誰。
返複參究。
不可作有無蔔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塵許妄念存心。
皆為障礙。
直須打并教胸中空蕩蕩無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靜鬧閑忙之處。
都不用分别計較。
但要念念相續。
心心無間。
久久工夫純一。
自然寂靜輕安。
便有禅定現前。
傥正念不得純一。
昏散起時。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話頭輕輕放下。
回光返照。
看這妄想昏沉從甚麼處起。
隻此一照。
則妄想昏沉當下自然頓息。
日久堅持此念。
果無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覺不知一拶疑團粉碎。
曆劫塵勞當下冰消瓦解。
隻個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這不可得處豁開頂門正眼。
洞徹性空源底。
自當點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穢土淨邦俱為剩語。
到此始信山僧未嘗有所說也。
更須向真正鉗錘下摟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後證入廣大甚深無礙自在不思議解脫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國澤民。
則可以垂拱無為而坐緻太平者矣。
以此超脫死生。
則應用施為而無可無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示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機。
難容湊泊。
初參之士。
必假筌蹄。
所謂梵語阿彌陀佛。
此雲無量壽。
佛者覺也覺即當人之自心。
心即本來之佛性。
是故念佛者。
乃念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馳求。
馬大師所雲即心即佛是也。
或謂即心是佛。
何勞更念佛乎。
隻為當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執相循名。
妄生倒惑。
橫見生死。
枉入迷流。
故勞先聖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觀心。
要信自心是佛。
則知念佛念心。
念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無間。
忽爾念到心思路絕處。
當下根塵穎脫。
當體空寂。
始知無念無心。
無心無念。
心念既無。
佛亦不可得矣。
故雲從有念而至無念。
因無念而證無心。
無心之心始是真心。
無念之念方名正念。
無佛之佛可謂無量壽佛者矣。
到此覓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聖凡迷悟之有哉。
隻這不可得處。
即識心達本之要門。
乃超生脫死之捷徑。
居士果能于此洞徹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為西方安養。
舉足動足無非古佛道場。
溪光山色頭頭章紫磨金容。
谷韻風聲曆曆展紅蓮舌相。
塵塵契妙。
法法該宗。
不即不離。
心心解脫。
于斯領旨。
管取一笑而無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機緣法語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參扣曰。
昨蒙和尚開示濟川首座蒙山三關話。
弟子雖獲與聞。
心猶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師雲。
照前問将來。
空雲。
蟭螟蟲吸幹滄海。
魚龍蝦蟹向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長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飛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裡作舞。
因甚不見。
師雲。
五鳳樓前鐵馬嘶。
曰蓮湖橋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師雲。
明月照見夜行人。
曰請師一頌以為究竟。
師雲。
好與痛棒。
曰棒則弟子甘領領。
則望和尚垂慈。
師乃呵呵一笑而為頌曰。
當機把斷聖凡津。
拟議知伊屈未伸。
欲識蒙山端的旨。
垂鈎意在釣金鱗。
師雲。
會麼。
空遂作禮而退。
僧寶金山者。
入室參禮次。
師乃問雲。
面南觀北鬥。
低首看青天。
此語明甚麼邊事。
曰和尚合卻口好。
師雲。
未在。
曰瞞别人即得。
師雲。
差别用處。
非智眼不能無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須具透關正眼。
未審如何是透關正眼。
山振聲一喝。
師雲。
具得正眼。
當明向上一機。
如何是向上一機。
曰青天日當午。
師雲。
猶未夢見在。
曰木人拈玉線。
石女度金針。
師雲。
從上佛祖不傳之妙。
子作麼生領會。
山近前禮一拜。
師雲。
轉身一句速道将來。
曰雨添山色秀。
風來竹影移。
師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師雲。
放子二十棒。
山複回身近前合掌曰。
謝和尚垂慈。
深錐痛劄。
師雲。
子雖有滔天之浪。
且無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師雲。
如是如是。
山遂作禮。
僧問有佛處不得住時如何。
師舉起手中拂子。
僧雲。
無佛處急走過又作麼生。
師放下手中拂子。
雲。
會麼。
僧雲不會。
師雲。
兩頭不著。
千聖難窺。
這個且置。
隻如古人道藏身處沒蹤迹。
沒蹤迹處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雲不即不離。
師雲。
不即。
不即個甚麼。
不離。
不離個甚麼。
僧拟對。
師打一拂子雲。
這虛頭漢。
僧無語。
師宴坐室中。
有勝上座者從外入來。
師雲。
是誰。
勝雲。
某甲。
師雲。
作麼。
勝雲。
佛殿裡拜佛來。
師雲。
佛向你道甚麼。
勝雲。
不曾道。
師雲。
你頭不曾點地那。
勝雲。
下下點地。
師雲。
又謂不曾道。
勝雲。
某甲會也。
師雲。
你會個甚麼。
勝雲。
吐露太分明。
師便喝。
勝拟對。
師雲。
拄杖不在手。
放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來參。
師雲。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親切道一句看。
凝雲。
千聖觑不著。
師雲。
觑不著的是甚麼。
凝雲。
父母未生前。
師雲。
為甚麼觑不著。
凝雲。
為無蹤迹。
師雲。
既謂無蹤迹。
說甚麼觑不著。
你在無蹤迹處窠臼。
這個且置。
隻如燒了撒了。
你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凝雲。
青山重疊疊。
澗水響潺潺。
師雲。
我不問你青山疊疊。
澗水潺潺。
畢竟燒了撒了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凝雲。
日用分明常顯露。
師雲。
這虛頭漢。
腳跟尚未點地在。
說甚麼顯露不顯露。
凝乃觸禮一拜。
師雲亦未在。
凝又拟開口。
師咄雲。
你再亂道。
辟破你口門。
凝禮謝而退。
有僧扣師雲。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畢竟是個甚麼。
師與僧一掌雲。
你道是個甚麼。
僧拟開口。
師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師因消遣。
至韶古音關房。
以拄杖扣門三下曰。
關主在麼。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誰雲在不在。
即開門見師。
乃觸禮一拜。
師曰。
此猶是奴兒婢子之事。
請關中主相見。
韶乃叉手默然。
師曰。
此則沉寂默去也。
韶曰。
師适來問甚麼。
師曰。
問汝關中主。
韶曰。
喚作寂默得麼。
韶遂呈偈曰。
隻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絕。
渠侬目面已呈師。
動靜何曾有區别。
師曰。
恁麼則子不在關内耶。
韶曰。
弟子見師亦不在關外。
師以手拍關門一下曰。
怎奈這個何。
韶拟對。
師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隻個門戶亦無所有。
門戶既非。
則誰在關内誰在關外耶。
雖然理則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規矩。
尤不可違其自己志願。
正好向這無分别無内外處。
豎立脊梁。
全機坐斷。
徹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模範後學。
抑不負其己靈也。
子其勉而進之。
三載出關之日。
拄杖子再為汝勘過。
韶遂作禮。
行實 師諱紹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歲出家。
初從玄極和尚。
最後谒東普無際和尚得法。
正統六年。
再見東普。
普問子數年來住在何處。
曰我所住廓然無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無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學得來者。
曰一法不有。
學自何來。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誰落誰空。
普曰。
畢竟事若何。
曰水。
淺石出。
雨霁雲收。
普曰。
莫亂道。
隻如佛祖來也不許。
縱爾橫吞藏教。
現百千神通。
到這裡更是不許。
曰和尚雖是把斷要津。
其奈勞神不易。
普曰。
克家須是破家兒。
恁麼幹蠱也省力。
既退。
至晚。
複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發明處告我。
楚山悉具以對。
普曰。
還我無字意來。
曰這僧問處偏多事。
趙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處。
曰青山綠水。
燕語莺啼。
曆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頭頂虛空。
腳踏實地。
普召弟子鳴鐘集衆。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祩宏曰。
所雲以提起話頭之日為始事。
一年不悟參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盡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罷參。
至哉言也。
性原明禅師 小參 靈隐入院至晚小參。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
其理自彰。
是故達摩大師十萬裡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謂之教外别傳。
于是二祖求個安心法門。
師雲将心來與汝安。
祖雲覓心了不可得。
師雲與汝安心竟。
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
然師資契會。
千載難逢。
山僧今夜小參。
禅客問話。
現前一衆。
坐立俨然。
豈不是時節因緣。
時節因緣既爾。
畢竟佛性義在什麼處。
莫是在覓心了不可得處麼。
莫是在與汝安心竟處麼。
若道在覓心了不可得處。
是埋沒二祖。
若道與汝安心竟處。
是辜負大師。
到這裡不可容易。
直須明自本心。
見自本性。
未明明取。
未見見取。
若也明見不了。
缁素不分。
一生隻成得個颟顸佛性。
儱侗真如。
這般漢。
臘月三十日到來。
手忙腳亂。
如個落湯螃蟹相似。
無人替汝。
光陰迅速。
各自勉旃。
複說偈曰。
年登六十一春秋。
隻合投間待死休。
不料業風吹到此。
又同衲子結冤仇。
浴佛上堂。
舉藥山俨禅師因遵布衲作殿主。
浴佛次。
山問汝隻浴得這個。
還浴得那個麼。
遵雲把将那個來。
山休去。
師雲。
者一個。
那一個。
一一從頭都浴過。
藥山布衲謾商量。
仔細看來成話堕。
成話堕。
轉誵訛。
拍禅床雲。
武林春已老。
台榭綠陰多。
佛誕上堂。
舉世尊才生下。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雲。
天上天下。
唯吾獨尊。
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兒嬉。
雲門雲。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死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要作老胡種族。
直須恁麼始得。
法昌雲。
好一棒。
太遲生。
未離兜率。
腳根下便與一錐。
豈到今日。
雖然如是。
大似賊過後張弓。
将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黃面老子故是末上賣俏。
似乎旁若無人。
雲門法昌雖則見義勇為。
争奈劍去久矣。
爾方刻舟。
以主杖畫一畫召衆雲。
還會麼。
一把柳絲收不得。
和煙搭在玉欄杆。
碧峰和尚阇維。
奠茶。
五台山拾得來。
誠非凡種。
關西子沒頭腦。
卻是靈根。
惟茲一味清茶。
蕩滌衆生熱惱。
隻如 川抛下茶籃。
仰山撼動茶樹。
畢竟明甚麼邊事。
度盞雲。
踏翻生死海。
靠倒涅槃城。
龍山次韻 龍山吾兄瘦無肉。
度量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