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名僧輯略

關燈
成衣食。

    自在過時。

    而況張道伴。

    李道伴。

    張施主。

    李施主。

    常來相望。

    各入關房。

    閑話半日。

    豈是真正修行純淨工夫克時求悟也。

    靈源居昭默堂。

    高峰坐死關。

    皆悟道之後養道者也。

    不似今人茫然而坐。

    古人不舍分寸光陰。

    不廢翦爪之工。

    舍身命而求妙悟也。

    今恐虛消信施。

    空喪光陰。

    帶果招因。

    難以逃避。

    由是老僧如是苦口。

    若契汝心。

    留為警覺。

    或不契心。

    付之水火。

     又 來書說許多言語。

    皆欲辨明。

    且夫義學中人。

    讀書經。

    教文義。

    玄義豈不過汝百倍。

    尚不能一一辨明。

    不能窺測禅宗公案。

    汝欲辯明。

    何異入海算沙。

    禅宗厥旨。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昔有僧問石頭和尚曰。

    如何是禅。

    答雲碌磚。

    如何是道。

    答雲木頭。

    禅是如是之處悟将出來。

    思惟之心安在何處。

    一悟之後。

    萬法皆明。

    何待辨論。

    大慧和尚頌十智同真公案雲。

    兔角龜毛眼裡栽。

    鐵山當面勢崔嵬。

    東西南北無門入。

    曠劫無明當下灰。

    禅宗悟境界如是而已。

    通此消息。

    令汝會意。

    前者見汝多于人事。

    故寫書來。

    令汝自省。

    又恐汝獨執于坐。

    困在昏鈍。

    故寫幾段古人用心切近悟處。

    令汝學他用心。

    昔晦堂和尚參雲峰悅禅師。

    日日挨拶。

    日日不悟。

    峰曰。

    你且去參黃龍南禅師。

    到彼挨拶數日亦不悟。

    複回雲峰。

    峰已遷化。

    複回黃龍。

    途中遇雪。

    阻于一寺。

    無師參扣。

    便看傳燈錄。

    偶然揭開。

    看見僧問多福。

    如何是多福一叢竹。

    福雲。

    一莖兩莖斜。

    僧雲不會。

    福雲。

    三莖四莖曲。

    晦堂大悟。

    覺華嚴參圓悟。

    日日挨拶。

    日日不悟。

    圓悟令看羅山語錄亦不悟。

    發憤出門。

    行到一寺。

    忽然大悟。

    古人如是坐立不安。

    磨心擦腹。

    挨拶出來。

    豈是安然自在。

    守待自悟。

    觀汝來書。

    知汝不會參禅。

    不聞真正開發。

    隻是江湖中碌碌然之開發也。

    良可惜哉。

    老僧寄書。

    令汝師于古人。

    莫師今人。

    老僧于永樂年間十九歲時。

    遇見信心銘證道歌。

    一看之後。

    超然省會。

    從此發心。

    力求出家。

    參見南極老和尚。

    古拙老和尚。

    金陵湖廣兩淅之間做知識者。

    一一往見。

    所有開發。

    皆不中意。

    我自主張。

    隻用傳燈中上古祖師機用開發。

    用心參究。

    所以今日得這些小見識兒也。

    忝與上古相合。

    不與今時雷同。

    我期望汝成個法器。

    不可平常過了。

    汝今抖擻精神。

    自著精彩。

    參個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返究自己。

    力要省會是歸何處。

    拌舍此身。

    默做遲鈍工夫。

    一生用心去。

    終有悟日。

    此是沒奈何處用此痛切之心也。

    古人則不然。

    有雲我坐在這裡等你悟去。

    我立在這裡等你悟去。

    如是容易。

    豈不快哉。

    古人用心苦切。

    一團精彩悟将出來。

    不是拘縛身體。

    呆呆兀坐。

    昏茫過日。

    此上所言多說禅病。

    脫得禅病。

    庶可悟道。

    古雲。

    千魔萬難轉惺惺。

    直須精進切心。

    庶有悟日。

     祩宏曰。

    諸師多教人參念佛是誰。

    惟師雲不必用此等法。

    随病制方。

    逗機施教。

    二各有旨。

    不可是此非彼。

     天琦瑞禅師 普說 汝等諸人既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何得依稀過日。

    浪蕩度時。

    三個攢攢。

    四個簇簇。

    隻圖熱鬧。

    那有直前做去底人。

    縱有悔懊。

    又不肯行。

    更道今年這裡不好。

    等待明年别尋去處。

    及到明年。

    依舊如此。

    似此之流。

    盡空盡界。

    誰肯發丈夫之志。

    立決定之心。

    直至老死。

    永無那移。

    又有無知之輩。

    才然行持。

    便去訪問諸尊宿悟門。

    面前聽得。

    随後便講誰深誰淺。

    誰悟誰學。

    一向诽謗他人德行。

    不知轉增自己貢高。

    苦哉苦哉。

    有何利益。

    今此大衆。

    莫學斯等之流。

    除去心中谄曲。

    截斷人我貪嗔。

    直教一念不生。

    萬緣頓息。

    然後向此幹幹淨淨處提個話頭。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一歸何處。

    畢竟一歸何處。

    或前後考究。

    或上下通參。

    或單追何處。

    舉定。

    不令浮沉。

    字字明白。

    句句皆參。

    其目如睹。

    其耳如聽。

    審定詳參。

    念念相續。

    心心無間。

    綿綿不絕。

    密密常然。

    若有一句不參。

    隻這一句便是妄念。

    惟其不參。

    所以為妄。

    亦名狂念。

    今時學者一味去念。

    齊聲啰喊。

    隻圖其熟。

    故不肯參。

    若然不參。

    直饒念到彌勒下生。

    也隻讨得一場口滑。

    又不識羞。

    更道我不提自提。

    不舉自舉。

    如何不得開悟。

    大衆。

    決不是教你念話頭。

    決不是教你煉昏沉。

    縱然不睡。

    又中何用。

    也隻是個精魂。

    這段生涯。

    決不是這個道理。

    你莫錯用其心。

    吾今告汝。

    莫生疑謗。

    我終不以狂言詐語圖名愛利誤賺諸人。

    不是教你不念話頭。

    不是教你不煉昏沉。

    你若不參話頭。

    煉到盡未來際。

    又且如何。

    終是蒸砂作飯。

    從經塵劫。

    隻名熱砂。

    決不成就。

    欲求開悟。

    須是大起參情。

    參究一歸何處。

    念中起參。

    參中起念。

    一挨一拶。

    一拶一挨。

    無縫無罅。

    無空無缺。

    因其參情綿密。

    日用之中。

    自然行不知行。

    住不知住。

    坐不知坐。

    卧不知卧。

    東西不辨。

    南北不分。

    不知有六根六塵。

    大忘人世。

    晝夜一如。

    若不參情結秀。

    憑何得個廢寝忘餐。

    至此境界。

    傥到這地面。

    不可便為工夫。

    猛著精彩。

    更加一拶。

    直得虛空粉碎。

    萬象平沈。

    又如雲消日出。

    世間出世間獨露無私。

    信手拈來無有不是。

    千聖萬賢籠罩不住。

    複看生死涅槃果如昨夢。

    到這裡方信從前說話苦口相窮元來的實不虛。

    大衆。

    但辦肯心。

    必不相賺。

     又 大道普乎天下。

    無一人而不具。

    蓋因迷不自覺。

    所以沉埋。

    縱顧其念。

    念不著實。

    亦不返顧。

    汪汪洋洋。

    終日竟夜。

    雖不放逸。

    亦不成就。

    更不知過在于何。

    皆為不參。

    隻去狂念。

    傥有參者。

    又不實參。

    有時而緊。

    有時而慢。

    仿佛依稀。

    空延歲月。

    如此行持。

    甯能得悟。

    汝等諸人。

    從今以往。

    更莫蹉跎。

    發個決定信心。

    晝三夜三。

    永無恣縱。

    直盡今生。

    以悟為則。

    舉定本參。

    看他是個什麼境界。

    是個什麼道理。

    務要讨個分曉。

    以句挨句。

    以意拶意。

    意句相連。

    參情自然綿密。

    左之右之無間無斷。

    若依山僧之語。

    世情自然生疏。

    道念自然濃厚。

    日久歲深。

    自然廢寝忘餐。

    不煉昏沉。

    昏沉自退。

    不除散亂。

    散亂自絕。

    行住坐卧。

    自然不知有身。

    自然不知有世間境界。

    何故。

    純一無雜。

    心念不二。

    放之不去。

    收之不來。

    無彼無此。

    無是無非。

    物我混然。

    晝夜一如。

    忽然會得。

    如夢而醒。

    複看從前。

    皆是虛幻。

    了知當體本來現成。

    萬象森羅。

    全機獨露。

    天上人間。

    悉無别法。

    蕩蕩然無拘無束。

    坦坦地自由自在。

    于這大明國裡也不枉為人。

    向此法門也不枉為僧。

    然後卻來随緣度日。

    豈不暢哉。

    古雲。

    随緣消舊業。

    更莫造新殃。

     開示 都是年尊老宿。

    何以返近于吾。

    吾将何法開示于汝。

    擎拳雲。

    會麼。

    衆曰不會。

    示曰。

    諸佛諸祖皆無言說。

    言說轉遠。

    故我直示。

    汝又不識。

    隻這不會底是諸法王。

    是諸佛母。

    三世十方一切聖凡盡從這不會底生出。

    所以喚作摩耶夫人。

    如來号正遍知海。

    汝等返為無明。

    複擎拳雲。

    會麼。

    衆曰不會。

    追曰。

    是誰不會。

    今言不會。

    必有一個不會底。

    若識得這個不會底。

    便見世尊拈花。

    俱胝豎指。

    秘摩擎權。

    靈雲豎拂。

    德山棒。

    臨濟喝。

    一一盡通。

    更無隔越。

    故雲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示衆 大衆。

    切莫分别。

    若不分别。

    更無異路。

    南北縱橫。

    東西自在。

    隻為分别。

    所以不如。

    各生異見。

    妄立階級。

    故有三賢十地等妙二覺。

    成分段修。

    而分段證。

    所以有诤說生死。

    于一性中分為五性。

    于一乘中分為三乘。

    不知聖凡假立。

    誤認成實。

    良由取舍。

    有此不如。

    于妄功用便顯差别。

    似此等流。

    入海算沙。

    何時休歇。

    盡是背父逃逝。

    縱得回心。

    不免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備賃展轉。

    次第而進。

    庠序而升。

    曆盡階級。

    又未盡善。

    傥到本國。

    不識本國。

    偶遇本父。

    不識本父。

    喚作當面蹉過。

    當機不識。

    将謂别有。

    不肯承認。

    屈作方便。

    始能附近。

    不免脫珍禦之服。

    著弊垢之衣。

    與他同途。

    方使心安。

    日久月深。

    故令出内。

    以内遍外。

    名之曰出。

    以外歸内。

    名之曰内。

    内外無疑。

    方堪付業。

    吾觀此輩。

    不識常住妙心。

    妄生功用。

    沉淪多劫。

    不悟玄源。

    縱經塵劫。

    隻名造作。

    于理轉喪。

    有何益哉。

    若肯直下承當。

    似臨濟受三頓痛棒。

    便解肋下還拳。

    俱胝見豎一指。

    當時冰消瓦解。

    阿難能記三藏。

    又滞補特伽羅。

    外道才見默然。

    便道開我迷雲。

    師良久雲。

    東方衲子。

    不如西方外道。

    複噓一聲。

     示無畏居士 學道之法。

    誠無善巧。

    隻要辨其肯心。

    更無别說。

    舉起話頭。

    字字著力。

    莫管純孰不純孰。

    隻故參将去。

    參來參去。

    參得拟情頓發。

    直教應用無虧。

    周旋無隔。

    盡古盡今。

    盡空盡界。

    無斷無續。

    通然隻是一個參情。

    收之不來。

    放之不去。

    行住坐卧悉無有别。

    忽然爆地一聲。

    虛空粉碎。

    大地平沉。

    獨露一個本來面目。

    偶爾回途。

    頓同大千沙界。

    到此之地。

    正好諸方決擇。

    更書一偈以為資助。

    偈曰。

     晝夜身心莫放閑。

    務教參透這重關。

    忽然撲落乾坤境。

    露出真常佛祖顔。

    明月掌中随應用。

    清風袖裡絕追攀。

    那時寶劍當堂坐。

    方見山僧句外玄。

     拈古 四祖問三祖雲。

    願和尚慈悲。

    乞求解脫法門。

    祖曰誰縛汝。

    四祖雲。

    無人縛。

    祖曰何更求解脫法門。

    四祖大悟。

    拈曰。

     隻知請問解脫。

    不知刺頭入膠盆。

    當時不遇作家。

    焉得以楔出楔。

    忽然夢醒。

    方見無端。

    劈面雲。

    貓。

     僧參馬祖。

    地上畫四畫。

    上一長。

    下三短。

    雲不得道一長三短。

    離此四字外請和尚答。

    師畫一畫曰。

    不得道長短。

    答汝了也。

    忠國師别雲。

    何不問老僧。

    拈曰。

     這僧卻是夢裡渡河。

    不知渾身泥水。

    馬祖就樹采花。

    未覺還飛他圃。

    山僧待忠國師道何不問老僧。

    當時隻對他道自屎不覺臭。

    大衆。

    三人且止。

    即今不道長。

    不道短。

    又作麼生會。

     惟政禅師問南泉。

    諸方善知識。

    還有不說似人底法也無。

    泉雲有。

    師曰。

    作麼生是不說似人底法。

    泉雲。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師曰。

    恁麼則說似人也。

    泉雲。

    某隻恁麼。

    和尚又作麼生。

    師曰。

    我又不是大善知識。

    争知有說不說底法。

    泉雲。

    某不會。

    卻請和尚說。

    師曰。

    我太煞與汝說了也。

    拈曰。

     天下衲子。

    負缽挑囊。

    入一叢林。

    出一保社。

    還知有不說底法麼。

    若知得。

    何必去江南海北。

    鼓扇是非。

    你看這兩個老漢。

    拈頭失尾。

    拈尾失頭。

    若惹諸方笑怪。

    既有不說底法。

    且道還許賓主問答否。

    點檢得出。

    進退無門。

    更誇精細。

    轉見不堪。

    大衆。

    到此如何即是。

    各請歸。

    珍重。

     有講僧參馬祖。

    師曰。

    莫是獅子兒否。

    僧雲。

    不敢。

    師噓兩聲。

    僧雲。

    此是法。

    師曰。

    此是什麼法。

    僧雲。

    獅子出窟法。

    師乃默然。

    僧雲。

    此亦是法。

    師曰。

    是什麼法。

    僧雲。

    獅子在窟法。

    師曰。

    不出不入。

    是什麼法。

    僧無對。

    百丈雲。

    見麼。

    拈曰。

     在窟出窟。

    空擔獅子之名。

    噓噓默然。

    枉費兩頭奔競。

    若是山僧。

    待馬祖道莫是獅子兒否。

    便道這畜生。

    非但把住百丈。

    亦使馬祖有口無言。

    何故。

    殺斬不由獻帝。

    存留盡在曹公。

     歸宗智常禅師問新到僧什麼處來。

    僧雲鳳翔來。

    師曰。

    還将得那個來否。

    僧雲将來。

    師曰。

    在什麼處。

    僧以手從頂擎棒呈之。

    師作接勢。

    抛向背後。

    僧無對。

    師曰。

    這野狐精。

    拈曰。

     平常無生之句。

    與世間語言杳無蹤迹。

    這僧卻也善辨。

    争奈隻是個知解之徒。

    師言不是壓良為賤。

    本乃據款結案。

    若是個漢。

    道個賀喜。

    何事而不了畢。

     鄧隐峰推車。

    馬祖路上展腳坐。

    峰雲。

    請師收足。

    祖曰。

    已展不收。

    峰雲。

    已進不退。

    推車碾足便行。

    祖歸法堂上。

    執斧曰。

    适來碾損老僧足者出來。

    峰引頸近前。

    祖乃置斧。

    拈曰。

     師勝資強。

    人間少有。

    切不可流俗見解。

    雖然。

    蓋世禅和。

    能有幾個作家。

    何故。

    未到盡驚山險峻。

    曾來方識路高低。

     陸亘大夫問南泉雲。

    弟子家中一片石。

    有時坐。

    有時卧。

    于今镌作佛得否。

    師曰。

    得。

    陸雲。

    莫不得否。

    師曰。

    不得。

    雲岩雲。

    坐則佛。

    不坐非佛。

    洞山雲。

    不坐即佛。

    坐則非佛。

    拈曰。

     陸亘大夫向這石頭上坐卧不安。

    仔細檢點将來。

    皆是自不守分。

    不是南泉。

    争得風光遍界。

    恁麼便恁麼。

    不恁麼便不恁麼。

    若不具眼。

    總是泥裡洗土塊。

    雲岩證據。

    洞山交互。

    方見打鼓弄琵琶。

    相逢兩會家。

     行實 師自雲。

    吾江西南昌府鐘陵人也。

    父江台。

    母徐氏。

    幼随父商。

    年将二十。

    至荊門。

    聞無說能和尚乃有道之士。

    拜為師。

    剃落。

    教看一歸何處。

    後得昱首座苦口提攜。

    晝夜逼拶。

    不許說話。

    不許眨眼。

    一日聽廊下有人說話。

    昱便打。

    曰又不瞌睡。

    如何也打。

    昱雲。

    你不瞌睡。

    聽那裡。

    又二僧裁裙。

    度量不已。

    我不覺眼看。

    昱兄又打雲。

    你眼也不曾停住。

    話頭豈能著實。

    我因此驚覺。

    平日隻說有念便罷。

    那曉得如此用心。

    自此其目如睹。

    其耳如聽。

    字字明白。

    句句曆然。

    後因看古語。

    沉吟是阿誰。

    舉處是何人。

    隻管疑是誰。

    晝夜如一。

    忽不見山河大地及與自身。

    後患痢疾甚重。

    有山東靜東晖示我大慧杲患背疽因緣。

    我即豁然。

    又見寶峰。

    (雲雲)乃得印證。

     祩宏曰。

    不枉為人不枉為僧數語。

    直是警策百倍。

    讀之。

    踴躍歡喜。

    增長志氣。

     傑峰英禅師 送黃龍明知客 拈起玻璃。

    一輪明月。

    撲碎玻璃。

    紅爐片雪。

    因思呂洞賓。

    黃龍納敗阙。

    半升铛裡煮山川。

    不識斧頭元是鐵。

    莫若龐公見馬師。

    心空及第真英傑。

    一口西江吸盡時。

    化現三千廣長舌。

     送歸德演禅師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青州布衫。

    當陽顯露。

    因甚持往南方。

    覓取長篇偈句。

    山僧無法可傳。

    畢竟有何分付。

    一碗淡醋齋湯。

    一缽香油豆腐。

    吃得一飽齁齁。

    世事總皆不顧。

    演禅人。

    悟不悟。

    于斯直下便承當。

    何待更回歸德府。

     送天台洪禅人 天台石橋五百牛。

    趙州石橋度驢馬。

    越聖超凡古至今。

    赫赫聲名洞天下。

    一腳當頭踏斷來。

    寬洪志氣真潇灑。

    勘破諸方老古錐。

    瀾翻辯舌如泉瀉。

    切莫騎牛更覓牛。

    笑殺賓頭盧尊者。

     送伏龍溢南海維那 九月秋高暮山紫。

    道人何事來于此。

    黃花白露染單衣。

    擇友尋師問生死。

    生死由來即自心。

    一心起滅任漂沈。

    塵勞衮衮如山積。

    業識茫茫似海深。

    拈起金錘俱擊碎。

    雙溪落落無人會。

    驚動千年老古錐。

    三十烏藤雨霶霈。

     示道信侍者 大信大疑。

    大疑大悟。

    提起話頭。

    一切不顧。

    行參坐究。

    口念心思。

    密密推窮。

    時時觑捕。

    忽然拶破疑團。

    觌面更無回互。

    布毛吹起塞虛空。

    刹刹塵塵皆顯露。

    果能直下便承當。

    何異靈山親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