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秖如今但莫作佛見.涅槃等見。

    都無一切有無等見。

    亦無無見。

    名正見。

    無一切聞。

    亦無無聞。

    名正聞。

    是名摧伏外道。

    無凡夫魔來。

    是大神咒。

    無二乘魔來。

    是大明咒。

    無菩薩魔來。

    是無上咒。

    乃至亦無佛魔來。

    是無等等咒。

    一變衆生谄曲修羅。

    二變二乘谄曲修羅。

    三變菩薩谄曲修羅。

    是三變淨土。

     但是一切有無凡聖等法。

    喻如金礦。

    自己如理。

    喻如于金。

    金與礦各相去離。

    真金露現。

    忽有人覓錢覓寶。

    變金為錢與他。

    亦如面體真正。

    無諸沙鹵。

    有人乞[飢-幾+追]。

    變面為[飢-幾+追]與他。

    亦如智臣善解王意。

    王若行時索仙陀婆。

    即便奉馬。

    食時索仙陀婆。

    即便奉鹽。

    此等喻學玄旨人。

    善能通達。

    應機不失。

    亦雲六絕師子。

    志公雲。

    随人造作百變。

    十地菩薩不饑不飽。

    入水不溺。

    入火不燒。

    傥要燒。

    且不可得燒。

    他被量數管定。

    佛則不與麼。

    入火不燒。

    傥要燒便燒。

    要溺便溺。

    他使得四大風水自由。

    一切色是佛色。

    一切聲是佛聲。

    自己滓穢谄曲心盡。

    透過三句外。

    得說此語。

    菩薩清淨。

    弟子明白。

    所有言說。

    不執無有。

    一切照用。

    不拘清濁。

    有病不吃藥。

    是愚人。

    無病吃藥。

    是聲聞人。

    定執一法。

    名定性聲聞。

    一向多聞。

    名增上慢聲聞。

    知他。

    名有學聲聞。

    沉空滞寂及自知。

    名無學聲聞。

     貪嗔癡等是毒。

    十二分教是藥。

    毒未銷。

    藥不得除。

    無病吃藥。

    藥變成病。

    病去藥不銷。

    不生不滅。

    是無常義。

    涅槃經雲。

    有三惡欲。

    一欲得四衆圍繞。

    二欲得一切人為我門徒。

    三欲得一切人知我是聖人及阿羅漢。

    又迦葉經雲。

    一欲求見未來佛。

    二欲求轉輪王。

    三欲求刹利大姓。

    四欲得婆羅門大姓。

    乃至厭生死。

    求涅槃。

    如是惡欲。

    先須斷之。

    秖如今但有取染心動念。

    盡名惡欲。

    盡屬六欲天。

    總被波旬管。

     問。

    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如何 師雲。

    但息一切有無知見。

    但息一切貪求。

    個個透過三句外。

    是名除糞。

    秖如今求佛求菩提。

    求一切有無等法。

    是名運糞入。

    不名運糞出。

    秖如今作佛見。

    作佛解。

    但有所見.所求.所著。

    盡名戲論之糞。

    亦名粗言。

    亦名死語。

    如雲大海不宿死屍。

    等閑說話不名戲論。

    說辨清濁名戲論。

    教文都總有二十一般空。

    淘擇衆生塵累。

    沙門持齋持戒。

    忍辱柔和。

    慈悲喜舍。

    尋常是僧家法則。

    會與麼。

    宛然依佛教。

    秖是不許貪着依執。

    若希望得佛.得菩提等法者。

    似手觸火。

    文殊雲。

    若起佛見.法見。

    應當害己。

    所以文殊執劍于瞿昙。

    鴦掘持刀于釋氏。

    如雲菩薩行五無間。

    而不入無間地獄。

    他是玄通無間。

    不同衆生五逆無間。

     從波旬直至佛。

    盡是垢膩。

    都無纖毫依執。

    如是名二乘道。

    況乎诤論覓勝負。

    說我能我解。

    秖名诤論僧。

    不名無為僧。

    秖如今但不貪染一切有無諸法。

    是名無生。

    是名正信。

    信著一切法。

    名信不具。

    亦名信不圓。

    亦名偏信不具。

    故名一闡提。

    如今欲得蓦直悟解。

    但人法俱泯。

    人法俱絕。

    人法俱空。

    透三句外。

    是名不堕諸數。

    人者是信。

    法者是戒施聞慧等。

    菩薩忍不成佛。

    忍不作衆生。

    忍不持戒。

    忍不破戒。

    故雲不持不犯。

     智濁照清。

    慧清識濁。

    在佛名照慧。

    在菩薩名智。

    在二乘及衆生邊名識。

    亦名煩惱。

    在佛名果中說因。

    在衆生名因中說果。

    在佛名轉法輪。

    在衆生名法輪轉。

    在菩薩名璎珞莊嚴具。

    在衆生名五陰叢林。

    在佛名本地無明。

    是無明明。

    故雲無明為道體。

    不同衆生暗蔽無明。

     彼是所。

    此是能。

    彼是所聞。

    此是能聞。

    不一不異。

    不斷不常。

    不來不去。

    是生語句。

    是出轍語句。

    不明不暗。

    不佛不衆生。

    總與麼也。

    來去斷常。

    佛與衆生是死語。

    遍不遍.同異.斷常等是外道義。

    般若波羅蜜是自己佛性。

    亦雲摩诃衍。

    摩诃是大義。

    衍是乘義。

    若守住自己知覺。

    又成自然外道。

    不用守。

    如今鑒覺。

    不用别求佛。

    若更别求。

    又屬因緣外道。

     此土初祖雲。

    心有所是。

    必有所非。

    若貴一物。

    則被一物惑。

    若重一物。

    則被一物惑。

    信被信惑。

    不信又成謗。

    莫貴莫不貴。

    莫信莫不信。

    佛亦不是無為。

    雖不是無為。

    又不是冥寞。

    猶如虛空。

    佛是大心衆生。

    鑒覺多。

    鑒覺雖多。

    他鑒覺清淨。

    貪嗔鬼捉他不著。

    佛是纏外人。

    無纖毫愛取。

    亦無無愛取知解。

    是名具足六度萬行。

    若要莊嚴具。

    種種皆有。

    如不要。

    他不用亦不失。

    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

    是修行。

    非是執勞負重。

    喚作修行。

    卻不與麼。

     三身一體。

    三身。

    一者法身實相佛。

    法身佛不明不暗。

    明暗屬幻化。

    實相由對虛得名。

    本無一切名目。

    如雲佛身無為。

    不堕諸數。

    成佛獻蓋等。

    是升合擔語。

    要從濁辨清得名。

    故雲實相法身佛。

    是名清淨法身。

    毗盧遮那佛。

    亦名虛空法身佛。

    亦名大圓鏡智。

    亦名第八識。

    亦名性宗。

    亦名空宗。

    亦名佛居不淨不穢土。

    亦名在窟師子。

    亦名金剛後得智。

    亦名無垢檀。

    亦名第一義空。

    亦名玄旨。

    三祖雲。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二報身佛。

    菩提樹下佛。

    亦名幻化佛。

    亦名相好佛。

    亦名應身佛。

    是名圓滿報身盧舍那佛。

    亦名平等性智。

    亦名第七識。

    亦名酬因答果佛。

    同五十二禅那數。

    同阿羅漢.辟支佛。

    同一切菩薩等。

    同受生滅等苦。

    不同衆生系業等苦。

     三化身佛。

    秖如今于一切有無諸法都無貪染。

    亦無無染。

    離四句外。

    所有言說辨才名化身佛。

    是名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亦名大神變。

    亦名遊戲神通。

    亦名妙觀察智。

    亦名第六識。

    供養者。

    淨三業。

    前際無煩惱可斷。

    中際無自性可守。

    後際無佛可成。

    是三際斷。

    是三業清淨。

    是三輪空。

    是三檀空。

     雲何比丘給侍于佛。

    所謂不漏六根者。

    亦名莊嚴。

    空無諸漏林樹莊嚴。

    空無諸染花果莊嚴。

    空無佛眼約修行人法眼辨清濁。

    亦不作辨清濁知解。

    是名乃至無眼。

    寶積經雲。

    法身不可以見聞覺知求。

    非肉眼所見。

    以無色故。

    非天眼所見。

    以無妄故。

    非慧眼所見。

    以離相故。

    非法眼所見。

    以離諸行故。

    非佛眼所見。

    以離諸識故。

    若不作如是見。

    是名佛見。

    同色非形色。

    名真色。

    同空非太虛。

    名真空。

    色空亦是藥病相治語。

    法界觀雲。

    不可言即色不即色。

    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

     眼.耳.鼻.舌.身.意。

    不納一切有無諸法。

    名轉入第七地。

    七地菩薩不退。

    七地向上三地菩薩。

    心地明白易染。

    說火即燒。

    從色界向上。

    布施是病。

    悭貪是藥。

    從色界向下。

    悭貪是病。

    布施是藥。

    有作戒者。

    割斷世間法。

    但不身手作無過。

    無作戒。

    亦雲無表戒。

    亦雲無漏戒。

    但有舉心動念。

    盡名破戒。

    秖如今但不被一切有無諸境惑亂。

    亦不依住不惑亂。

    亦無不依住知解。

    是名遍學。

    是名勤護念。

    是名廣流布。

    未悟未解時名母。

    悟了名子。

    亦無無悟解知解。

    是名母子俱喪。

    無善纏。

    無惡纏。

    無佛纏。

    無衆生纏。

    量數亦然。

    乃至都無一切量數纏。

    故雲。

    佛是出纏過量人。

     貪愛知解義句。

    如母愛子。

    唯多與兒酥吃。

    消與不消。

    都總不知。

    此語喻十地受人天尊貴煩惱。

    生色界.無色界禅定福樂煩惱。

    不得自在神通。

    飛騰隐顯。

    遍至十方諸佛淨土。

    聽法之煩惱。

    學慈悲喜舍。

    因緣煩惱。

    學空.平等.中道煩惱。

    學三明六通.四無礙煩惱。

    學大乘心。

    發四弘誓願煩惱。

    初地.二地.三地.四地。

    明解煩惱。

    五地.六地.七地。

    諸知見煩惱。

    八地.九地.十地菩薩。

    雙照二谛煩惱。

    乃至學佛果。

    百萬阿僧祇諸行煩惱。

    唯貪義句知解。

    不知卻是系縛煩。

    故雲見河能漂香象。

     問。

    見否 答曰。

    見 又問。

    見後如何 答曰。

    見無二。

    既雲見無二。

    不以見見于見。

    若見更見。

    為前見是。

    為後見是。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