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佛譜卷第四

關燈
處。

    旣得一切處成。

    若欲修一切入。

    當以一切處為本。

    然後用善巧觀心。

    于青一切中。

    令黃白等皆入其中。

    不壞青之本相。

    而能于青色中。

    具見餘色。

    餘亦如是。

    是名十一切入。

    此中趣道之相。

    亦可例如前說。

    若菩薩修之。

    欲令神通普徧。

    成就普現色。

    具足一切法界中事故。

    亦名一切處波羅密也。

    (不壞法觀竟) 九次第定(谟谟。

    鈍根那含。

    阿阿。

    師子奮迅。

    阿彌。

    超越三昧。

    彌彌。

    阿陀。

    皆四果。

    彌陀。

    已辦地。

    陀陀。

    支佛地。

    那佛。

    已辦地。

    谟佛。

    支佛地。

    阿佛。

    十住。

    彌佛。

    圓十信。

    陀佛。

    王三昧。

    佛佛。

    圓十住。

    ) 譜曰。

    行者旣具足諸禅。

    今欲入九次第定。

    先當從淺至深。

    修煉諸禅定觀之法。

    極令調柔利熟。

    然後總合定觀二法。

    一心齊入。

    善斷法愛。

    自識其心。

    從初調心入一禅。

    不令異念間雜。

    如是乃至滅受想定。

    所以者何。

    根本禅中。

    定多智少。

    故心不調柔。

    入禅有間。

    背舍等觀多定少。

    故心亦不調。

    入禅有間。

    如車二輪。

    一強一弱。

    則載不安穩。

    今旣定觀均等。

    定深智利。

    定深。

    故在緣不散。

    智利。

    故進入無閡。

    從一禅起入一禅時。

    心心相次。

    利疾無雜。

    非但次第調柔。

    心無間雜。

    亦複增益諸禅功德。

    轉深微妙。

    如煉真金。

    光色更增。

    價直亦倍。

    故名煉禅也。

     谟谟鈍根那含者。

    未得漏盡故。

     彌彌阿陀皆四果者。

    無漏功極故。

     彌陀已辦地。

    陀陀支佛地者。

    妙定力深。

    不滞偏真故。

    那佛谟佛亦同者。

    别惑雖存。

    已覺卽空故。

     佛佛圓住者。

    證禅實相故。

     師子奮迅三昧(阿阿。

    超越三昧。

    阿彌。

    已辦地。

    彌彌。

    支佛地。

    阿陀。

    八住。

    彌陀。

    九住。

    陀陀。

    十住。

    那佛。

    九住。

    谟佛。

    十住。

    阿佛。

    十行。

    彌佛。

    圓信。

    陀佛。

    王三昧。

    佛佛。

    圓住。

    ) 譜曰。

    般若經說。

    行者依九次第定。

    入師子奮迅三昧。

    謂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入初禅。

    如是次第入二禅。

    三禅。

    四禅。

    空處。

    識處。

    無所有處。

    非非想處。

    滅受想定。

    從滅定起。

    還入非非想定。

    從非非想定起。

    還入無所有定。

    如是次第還入識處。

    空處。

    四禅。

    三禅。

    二禅。

    初禅。

    譬如師子奮迅之時。

    非但能前進。

    奮迅而去。

    亦能卻行。

    奮迅而歸。

    一切諸獸所不能爾。

    行者入此法門。

    亦複如是。

    上來諸禅所不能爾。

    住此法門。

    卽能覆卻徧入一切諸禅。

    熏諸觀定。

    悉令通利。

    轉變自在。

    出生諸深三昧。

    種種功德。

    神智轉勝。

    故名熏禅。

    譬如牛皮熏熟。

    随意作諸世物也。

    此唯利根聲聞。

    乃能修之。

    故不複堕定性果位。

     超越三昧(阿阿。

    已辦地。

    阿彌。

    支佛地。

    彌彌。

    菩薩地。

    阿陀。

    九住。

    彌陀。

    十住。

    陀陀。

    初行。

    那佛。

    十住。

    谟佛。

    初行。

    阿佛。

    十回向。

    彌佛。

    圓信。

    陀佛。

    王三昧。

    佛佛。

    圓住。

    ) 譜曰。

    般若經說。

    行者依師子奮迅三昧。

    逆順出入超越三昧。

    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入初禅。

    從初禅起。

    超入非非想處。

    從非非想處起。

    入滅受想定。

    從滅受想定起。

    還入初禅。

    從初禅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二禅。

    二禅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三禅。

    三禅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四禅。

    四禅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空處。

    空處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識處。

    識處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無所有處。

    無所有處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非非想處。

    非非想處起。

    入滅定。

    滅定起。

    入散心中。

    散心中起。

    入滅定。

    滅定起。

    還入散心中。

    散心中起。

    入非非想定。

    非非想定起。

    住散心中。

    散心中起。

    入第四禅。

    第四禅起。

    住散心中。

    散心中起。

    入第三禅。

    第三禅起。

    住散心中。

    散心中起。

    入第二禅。

    第二禅起。

    住散心中。

    散心中起。

    入初禅。

    初禅起。

    住散心中。

    是名超越三昧。

    超越之相。

    自有超入超出。

    如前二番經文所說。

    今明超入出中。

    各有四種。

    一順入超。

    二逆入超。

    三順逆入超。

    四逆順入超。

    出亦如是。

    複有傍超。

    亦論四種。

    譬如師子。

    有四種趠。

    (敕教切)一者前擲四十裡。

    譬順超相。

    二卻擲四十裡。

    譬逆超相。

    三右傍擲四十裡。

    譬傍超入根本禅相。

    四左傍擲四十裡。

    譬傍超入觀禅之相。

    複有具足超。

    不具足超。

    具足超越。

    卽是菩薩。

    如上所說不具足超。

    卽是聲聞。

    不能自在遠超入故。

    但能從初禅。

    超入三禅。

    尚不能超二。

    何能超三。

    如黃師子。

    趠則不遠。

    若白師子。

    則能遠擲。

    可譬菩薩也。

    若三乘行人入此三昧。

    具足修一切法門。

    是時觀定等法。

    轉深明利。

    更複出生百千三昧。

    功德深厚。

    神通猛利。

    故名修禅。

    出世禅中對治無漏竟。

    (緣理無漏屬慧學攝。

    ) 王三昧(阿阿。

    現前地。

    阿彌。

    遠行地。

    彌彌。

    阿陀。

    皆不動地。

    彌陀。

    善慧地。

    陀陀。

    法雲地。

    那佛。

    上品上生。

    谟佛。

    方便淨。

    阿佛。

    圓住。

    彌佛。

    圓行。

    陀佛。

    實報淨。

    佛佛。

    寂光淨。

    ) 譜曰。

    中道第一義谛相應種種三昧。

    名王三昧。

    良以中道統一切法。

    能攝一切三昧。

    一切三昧功德悉入其中。

    故名王三昧也。

    大佛頂經雲。

    有三摩提。

    名大佛頂首楞嚴王。

    具足萬行。

    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

    又雲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又雲。

    我乘佛神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皆卽指此全性起修圓頓三昧門也。

    若以圓解修前六妙。

    特勝。

    乃至超越三昧。

    一一皆得名王三昧。

    然圓教行人。

    從初便達因緣卽中。

    是故觀行相似位中。

    卽得名為修王三昧。

    若别教人。

    雖複仰信中道。

    猶謂迥出二邊。

    故十住入空。

    十行入假。

    不得名王三昧。

    乃至十向學修中觀。

    尚未能知中道具一切法。

    亦不得名為王三昧。

    直至登地。

    證道同圓。

    方得王三昧成也。

    此王三昧廣分别者。

    或百有八。

    或百二十。

    或複五百。

    或複八萬四千。

    乃至或複佛刹微塵數等。

    不可窮盡。

    且約别地圓住。

    分證此三昧王。

    能破二十五有。

    卽有二十五王三昧。

    所謂一者無垢三昧。

    破地獄有。

    二者不退三昧。

    破畜生有。

    三者心樂三昧。

    破餓鬼有。

    四者歡喜三昧。

    破修羅有。

    五者日光三昧。

    破東洲有。

    六者如幻三昧。

    破南洲有。

    七者月光三昧。

    破西洲有。

    八者熱焰三昧。

    破北洲有。

    九者不動三昧。

    破四王天有。

    十者難伏三昧。

    破忉利有。

    十一者悅意三昧。

    破夜摩有。

    十二者青色三昧。

    破兜率有。

    十三者黃色三昧。

    破化樂有。

    十四者赤色三昧。

    破他化有。

    十五者白色三昧。

    破初禅有。

    十六者種種三昧。

    破大梵有。

    十七者雙色三昧。

    破二禅有。

    十八者雷音三昧。

    破三禅有。

    十九者注雨三昧。

    破四禅有。

    二十者虛空三昧。

    破無想有。

    二十一者照鏡三昧。

    破那含有。

    二十二者無礙三昧。

    破空處有。

    二十三者常三昧。

    破識處有。

    二十四者樂三昧。

    破無所有處有。

    二十五者我三昧。

    破非非想處有也。

     五難勝地。

    禅波羅密最為增上。

    故阿阿等進階六地。

    乃至十地。

     那佛同居上上者。

    表猶屬凡位故。

     谟佛方便淨土者。

    表法愛未忘故。

     阿佛圓十住位者。

    悟一切法不生故。

     彌佛圓十行位者。

    具足無邊佛行故。

     陀佛實報淨土者。

    功德智慧所莊嚴故。

     佛佛寂光淨土者。

    性修融徹。

    無二體故。

     第八增上定學門竟。

     選佛譜卷第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