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佛譜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空處。
陀陀。
識處。
那佛。
谟佛。
皆忍位。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六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深入第三禅力。
兼修四無量心。
命終得生此天。
壽六十四大劫。
身六十四由旬。
那那為金輪者。
亦以天王餘福。
仍為人王。
十善與樂也(三禅天竟)。
福生天(那那。
梵衆。
那谟。
少光。
谟谟。
少淨。
阿阿。
福愛。
阿彌。
彌彌。
皆廣果天。
那陀。
無想。
谟陀。
空處。
阿陀。
識處。
彌陀。
無所有處。
陀陀。
非非想。
那佛。
世第一。
谟佛。
無煩天。
阿佛。
四果。
彌佛。
已辦地。
陀佛。
别七住。
佛佛。
方便淨土。
) 譜曰。
不論人中。
天上。
初二三禅。
但于三禅不味不著。
一心精進。
創證第四禅者。
命終得生此天。
果報微妙。
宮殿随身。
幷如雲之地亦所不須。
故他經中亦名為無雲天也。
三災俱不能到。
壽一百二十五大劫。
身一百二十五由旬。
那那生梵衆者。
退起初禅染故。
問。
何不起欲染耶。
答。
四禅力勝。
其退亦當以漸故。
那谟生少光者。
退起二禅染故。
谟谟生少淨者。
退起三禅染故。
彌彌亦廣果者。
未得上地定力。
不能越色界故。
那陀生無想者。
禅波羅密雲。
外道行人。
雖得四禅。
而見有心識之患。
欲求涅槃無想寂滅。
不知破色。
直用邪智滅心。
入無想定也。
谟陀生空處者。
已得空定故。
那佛世第一者。
見種未斷。
依于四禅修出世慧。
無間必發真故。
谟佛生無煩者。
餘思未斷。
得出世慧。
于同分地。
入不還聖位故。
阿佛四果者。
依舍俱禅斷見思故。
(第四禅已上。
皆名舍俱禅。
而第四禅斷惑力勝)。
彌佛已辦地者。
于無生門出三界故。
陀佛七住者。
次第門中。
見思先盡故。
佛佛方便淨土者。
仗他佛力。
不滞空寂故。
福愛天(那那。
梵輔天。
那谟。
無量光。
谟谟。
無量淨。
阿阿。
阿彌。
彌彌。
皆廣果。
那陀。
無想天。
谟陀。
空處。
阿陀。
識處。
彌陀。
無所有處。
陀陀。
非非想。
那佛。
世第一。
谟佛。
無煩天。
阿佛。
四果。
彌佛。
已辦地。
陀佛。
别七住。
佛佛。
方便淨土。
) 譜曰。
數修第四禅力。
命終得生此天。
壽二百五十大劫。
身二百五十由旬。
餘如上說。
廣果天(那那。
大梵天。
那谟。
光音天。
谟谟。
徧淨天。
那陀。
谟陀。
皆空處。
阿陀。
識處。
彌陀。
無所有。
陀陀。
非非想。
那佛。
世第一。
谟佛。
無煩天。
阿佛。
四果。
彌佛。
已辦地。
陀佛。
七住。
佛佛。
方便淨土。
) 譜曰。
深入第四禅力。
兼修四無量心。
命終得生此天。
壽五百大劫。
身五百由旬。
那那大梵者。
有福慧故。
縱退四禅。
起初禅染。
還為梵王。
統禦世界也。
那陀亦空處者。
有福慧故。
縱取深定。
但當銷礙入空。
不堕外道邪徑也。
無想天(那那。
阿鼻獄。
那谟。
下品畜。
谟谟。
無财鬼。
那佛。
畜修羅。
谟佛。
十仙。
阿佛。
西洲。
彌佛。
東洲。
陀佛。
南洲。
佛佛。
王三昧。
) 譜曰。
由于人中。
天上。
秉外道邪說。
厭患粗想。
數修習力。
伏除欲界初二三禅貪染。
依第四禅。
滅除前六識心心所法。
令不現行。
心滅為首。
名無想定。
得此定已。
不退不失。
命終卽生無想天中(亦在四禅衆同分地)。
壽亦五百大劫。
身亦五百由旬。
初生半劫。
猶有微想。
作意入定。
六識不行。
共經四百九十九大劫。
如其本時習定之相。
不動不搖。
無所分别。
(或先是婆羅門。
則如先婆羅門坐。
或先是無聞比丘。
則如先結加趺坐。
)至後半劫。
由種子力。
想心複生。
便從此沒。
決堕欲界。
那那。
則不知自實未證涅槃。
妄謂羅漢身遭後有。
以謗法故。
堕阿鼻獄。
那谟。
則見思并重。
又無宿福。
故為下畜。
(修定之福。
在無想天已享盡故。
)闇鈍愚迷。
谟谟。
則愛網牢密。
又無片善。
故為無财。
(修定之善。
在無想天亦酬畢故。
)純苦無樂。
阿阿等施戒禅定。
彼天總不能修。
又彼壽長。
故皆不行。
那佛。
谟佛。
雖仗佛免堕三塗。
一則雜見而為下劣修羅。
一則貪命而為十仙邪趣。
阿佛。
彌佛。
陀佛。
福慧相資。
所以得生三洲善道。
佛佛。
則入虛空三昧。
以破無想之有。
便能圓具一切諸三昧也。
無煩天(阿阿。
無熱天。
阿彌。
善見天。
彌彌。
阿陀。
皆善現天。
彌陀。
陀陀。
俱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皆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三昧。
彌佛。
超越三昧。
陀佛。
圓十信。
佛佛。
圓十住。
) 譜曰。
此于第四禅舍念清淨衆同分中。
複有此五不還天。
乃三果聖人已斷下四地染未斷上地染者所寄居也。
初無煩者。
乃雜修禅下品所感。
謂行人先入第四禅已。
于此定中。
先起多念無漏心相續現前。
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續現前。
又起多念無漏心相續現前。
如是漸漸減至二念無漏二念有漏。
二念無漏時。
名雜修加行成滿。
次起一念無漏。
一念有漏。
一念無漏。
名為根本成滿。
以用無漏夾熏有漏。
色定轉明。
果報轉勝。
由此資于故業。
故命終後得生此天。
壽千大劫。
身千由旬。
但有升進。
永不退轉也。
一遇佛字。
便出塵界。
成阿羅漢。
阿佛。
彌佛。
則兼入熏禅修禅。
增長功德。
陀佛。
則按位入圓。
佛佛。
則勝進入圓。
并賴開顯之力。
無熱天(阿阿。
善見。
阿彌。
善現。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皆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三昧。
彌佛。
超越三昧。
陀佛。
圓十信。
佛佛。
圓十住。
) 譜曰。
二無熱者。
乃雜修禅中品所感。
用前下品根本三心為加行。
更引一念無漏一念有漏。
一念無漏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卽生此天。
壽二千大劫。
身二千由旬。
餘如上說。
善見天(阿阿。
善現天。
阿彌。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俱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
彌佛。
超越。
陀佛。
圓信。
佛佛。
圓住。
) 譜曰。
三善見者。
乃雜修上品所感。
用前六心皆為加行。
更引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得生此天。
壽四千大劫。
身四千由旬。
餘亦如前。
善現天(阿阿。
阿彌。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皆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
彌佛。
超越。
陀佛。
圓信。
佛佛。
圓住。
) 譜曰。
四善現者。
乃雜修上勝品所感。
用前九心皆為加行。
更引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得生此天。
壽八千大劫。
身八千由旬。
餘并如前。
色究竟天(阿阿。
阿彌。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四果。
那佛。
師子。
谟佛。
超越。
阿佛。
辟支佛地。
彌佛。
菩薩地。
陀佛。
圓信。
佛佛。
通教佛地。
) 譜曰。
五色究竟天者。
乃雜修禅上極品所感。
用前十二心皆為加行。
更引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得生此天。
壽一萬六千大劫。
身一萬六千由旬。
阿阿等六皆四果者。
邊際定力。
稍加功行。
便出塵界故也。
那佛師子奮迅三昧。
谟佛超越三昧者。
增益勝定功德故。
阿佛辟支佛地。
彌佛菩薩地者。
卽便回心入大乘故。
佛佛
陀陀。
識處。
那佛。
谟佛。
皆忍位。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六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深入第三禅力。
兼修四無量心。
命終得生此天。
壽六十四大劫。
身六十四由旬。
那那為金輪者。
亦以天王餘福。
仍為人王。
十善與樂也(三禅天竟)。
福生天(那那。
梵衆。
那谟。
少光。
谟谟。
少淨。
阿阿。
福愛。
阿彌。
彌彌。
皆廣果天。
那陀。
無想。
谟陀。
空處。
阿陀。
識處。
彌陀。
無所有處。
陀陀。
非非想。
那佛。
世第一。
谟佛。
無煩天。
阿佛。
四果。
彌佛。
已辦地。
陀佛。
别七住。
佛佛。
方便淨土。
) 譜曰。
不論人中。
天上。
初二三禅。
但于三禅不味不著。
一心精進。
創證第四禅者。
命終得生此天。
果報微妙。
宮殿随身。
幷如雲之地亦所不須。
故他經中亦名為無雲天也。
三災俱不能到。
壽一百二十五大劫。
身一百二十五由旬。
那那生梵衆者。
退起初禅染故。
問。
何不起欲染耶。
答。
四禅力勝。
其退亦當以漸故。
那谟生少光者。
退起二禅染故。
谟谟生少淨者。
退起三禅染故。
彌彌亦廣果者。
未得上地定力。
不能越色界故。
那陀生無想者。
禅波羅密雲。
外道行人。
雖得四禅。
而見有心識之患。
欲求涅槃無想寂滅。
不知破色。
直用邪智滅心。
入無想定也。
谟陀生空處者。
已得空定故。
那佛世第一者。
見種未斷。
依于四禅修出世慧。
無間必發真故。
谟佛生無煩者。
餘思未斷。
得出世慧。
于同分地。
入不還聖位故。
阿佛四果者。
依舍俱禅斷見思故。
(第四禅已上。
皆名舍俱禅。
而第四禅斷惑力勝)。
彌佛已辦地者。
于無生門出三界故。
陀佛七住者。
次第門中。
見思先盡故。
佛佛方便淨土者。
仗他佛力。
不滞空寂故。
福愛天(那那。
梵輔天。
那谟。
無量光。
谟谟。
無量淨。
阿阿。
阿彌。
彌彌。
皆廣果。
那陀。
無想天。
谟陀。
空處。
阿陀。
識處。
彌陀。
無所有處。
陀陀。
非非想。
那佛。
世第一。
谟佛。
無煩天。
阿佛。
四果。
彌佛。
已辦地。
陀佛。
别七住。
佛佛。
方便淨土。
) 譜曰。
數修第四禅力。
命終得生此天。
壽二百五十大劫。
身二百五十由旬。
餘如上說。
廣果天(那那。
大梵天。
那谟。
光音天。
谟谟。
徧淨天。
那陀。
谟陀。
皆空處。
阿陀。
識處。
彌陀。
無所有。
陀陀。
非非想。
那佛。
世第一。
谟佛。
無煩天。
阿佛。
四果。
彌佛。
已辦地。
陀佛。
七住。
佛佛。
方便淨土。
) 譜曰。
深入第四禅力。
兼修四無量心。
命終得生此天。
壽五百大劫。
身五百由旬。
那那大梵者。
有福慧故。
縱退四禅。
起初禅染。
還為梵王。
統禦世界也。
那陀亦空處者。
有福慧故。
縱取深定。
但當銷礙入空。
不堕外道邪徑也。
無想天(那那。
阿鼻獄。
那谟。
下品畜。
谟谟。
無财鬼。
那佛。
畜修羅。
谟佛。
十仙。
阿佛。
西洲。
彌佛。
東洲。
陀佛。
南洲。
佛佛。
王三昧。
) 譜曰。
由于人中。
天上。
秉外道邪說。
厭患粗想。
數修習力。
伏除欲界初二三禅貪染。
依第四禅。
滅除前六識心心所法。
令不現行。
心滅為首。
名無想定。
得此定已。
不退不失。
命終卽生無想天中(亦在四禅衆同分地)。
壽亦五百大劫。
身亦五百由旬。
初生半劫。
猶有微想。
作意入定。
六識不行。
共經四百九十九大劫。
如其本時習定之相。
不動不搖。
無所分别。
(或先是婆羅門。
則如先婆羅門坐。
或先是無聞比丘。
則如先結加趺坐。
)至後半劫。
由種子力。
想心複生。
便從此沒。
決堕欲界。
那那。
則不知自實未證涅槃。
妄謂羅漢身遭後有。
以謗法故。
堕阿鼻獄。
那谟。
則見思并重。
又無宿福。
故為下畜。
(修定之福。
在無想天已享盡故。
)闇鈍愚迷。
谟谟。
則愛網牢密。
又無片善。
故為無财。
(修定之善。
在無想天亦酬畢故。
)純苦無樂。
阿阿等施戒禅定。
彼天總不能修。
又彼壽長。
故皆不行。
那佛。
谟佛。
雖仗佛免堕三塗。
一則雜見而為下劣修羅。
一則貪命而為十仙邪趣。
阿佛。
彌佛。
陀佛。
福慧相資。
所以得生三洲善道。
佛佛。
則入虛空三昧。
以破無想之有。
便能圓具一切諸三昧也。
無煩天(阿阿。
無熱天。
阿彌。
善見天。
彌彌。
阿陀。
皆善現天。
彌陀。
陀陀。
俱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皆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三昧。
彌佛。
超越三昧。
陀佛。
圓十信。
佛佛。
圓十住。
) 譜曰。
此于第四禅舍念清淨衆同分中。
複有此五不還天。
乃三果聖人已斷下四地染未斷上地染者所寄居也。
初無煩者。
乃雜修禅下品所感。
謂行人先入第四禅已。
于此定中。
先起多念無漏心相續現前。
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續現前。
又起多念無漏心相續現前。
如是漸漸減至二念無漏二念有漏。
二念無漏時。
名雜修加行成滿。
次起一念無漏。
一念有漏。
一念無漏。
名為根本成滿。
以用無漏夾熏有漏。
色定轉明。
果報轉勝。
由此資于故業。
故命終後得生此天。
壽千大劫。
身千由旬。
但有升進。
永不退轉也。
一遇佛字。
便出塵界。
成阿羅漢。
阿佛。
彌佛。
則兼入熏禅修禅。
增長功德。
陀佛。
則按位入圓。
佛佛。
則勝進入圓。
并賴開顯之力。
無熱天(阿阿。
善見。
阿彌。
善現。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皆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三昧。
彌佛。
超越三昧。
陀佛。
圓十信。
佛佛。
圓十住。
) 譜曰。
二無熱者。
乃雜修禅中品所感。
用前下品根本三心為加行。
更引一念無漏一念有漏。
一念無漏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卽生此天。
壽二千大劫。
身二千由旬。
餘如上說。
善見天(阿阿。
善現天。
阿彌。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俱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
彌佛。
超越。
陀佛。
圓信。
佛佛。
圓住。
) 譜曰。
三善見者。
乃雜修上品所感。
用前六心皆為加行。
更引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得生此天。
壽四千大劫。
身四千由旬。
餘亦如前。
善現天(阿阿。
阿彌。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色究竟天。
那佛。
谟佛。
皆四果。
阿佛。
師子奮迅。
彌佛。
超越。
陀佛。
圓信。
佛佛。
圓住。
) 譜曰。
四善現者。
乃雜修上勝品所感。
用前九心皆為加行。
更引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得生此天。
壽八千大劫。
身八千由旬。
餘并如前。
色究竟天(阿阿。
阿彌。
彌彌。
阿陀。
彌陀。
陀陀。
皆四果。
那佛。
師子。
谟佛。
超越。
阿佛。
辟支佛地。
彌佛。
菩薩地。
陀佛。
圓信。
佛佛。
通教佛地。
) 譜曰。
五色究竟天者。
乃雜修禅上極品所感。
用前十二心皆為加行。
更引三心為根本。
資其故業。
得生此天。
壽一萬六千大劫。
身一萬六千由旬。
阿阿等六皆四果者。
邊際定力。
稍加功行。
便出塵界故也。
那佛師子奮迅三昧。
谟佛超越三昧者。
增益勝定功德故。
阿佛辟支佛地。
彌佛菩薩地者。
卽便回心入大乘故。
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