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佛譜卷第三

關燈
【第五色無色天門(凡二十三位)】 譜曰。

    色界諸天。

    具有色受想行識五陰。

    無色界天。

    唯有受想行識四陰。

    雖分二界八地(初禅名離生喜樂地。

    二禅名定生喜樂地。

    三禅名離喜妙樂地。

    四禅名舍念清淨地。

    幷四空天。

    卽為空處等四地。

    共名八地也)。

    然同屬天趣。

    同名定地。

    故合為一門也。

    約二十五有分别者。

    初禅兩天為一有。

    大梵雖在初禅。

    自為一有。

    以我慢最重故。

    二禅三天為一有。

    三禅三天為一有。

    四禅前三天為一有。

    無想雖在四禅。

    自為一有。

    以唯是外道所感果故。

    五不還天。

    雖亦在四禅中。

    自為一有。

    以唯是那含聖人所寄居故。

    四空卽為四有。

    雖無色質。

    不可說其方隅處所。

    而心王心所。

    猶有所緣空處。

    識處。

    無所有處。

    非非想處。

    定果法塵。

    非我計我。

    愛見未除。

    未出因果輪回法故。

    鈍根樂定那含。

    寄四空處。

    無别處所。

    卽屬四空處攝。

    故此色無色天。

    祗十一有。

    幷前欲界十有。

    及四惡趣。

    卽為四有。

    共成二十五有。

    當知有因卽集谛。

    有果卽苦谛也。

     梵衆天(那那。

    南洲。

    那谟。

    四王天。

    谟谟。

    忉利天。

    阿阿。

    梵輔天。

    阿彌。

    大梵天。

    彌彌。

    阿陀。

    皆少光天。

    彌陀。

    無量光。

    陀陀。

    光音天。

    那佛。

    少淨天。

    谟佛。

    無量淨。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别五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超六欲天。

    遠離飲食淫欲睡眠三種過患。

    故名為梵。

    梵者。

    清淨離染之謂也。

    通而言之。

    四禅皆名梵天。

    皆清淨故。

    别而言之。

    初禅創離欲染。

    獨得梵名。

    大佛頂經雲。

    愛染不生。

    無留欲界。

    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名梵衆天。

    (文)蓋以欲界習定。

    創得初禅。

    禅力未深。

    故命終後生為梵民。

    壽二十小劫。

    身半由旬。

     那那等三。

    見思所牽。

    故退生欲界。

    阿阿等六。

    福善漸勝。

    故漸階上天。

    那佛。

    谟佛。

    雖雜煩惱。

    而慧力較強。

    故亦從升進。

    阿佛。

    則見生滅理。

    便得不還。

    彌佛。

    則悟無生門。

    成離欲地。

    陀佛。

    則真谛先明。

    準位應同五住。

    佛佛。

    則慈尊授手。

    刹那便悟佛乘。

     梵輔天(那那。

    南洲。

    那谟。

    四王。

    谟谟。

    忉利。

    阿阿。

    大梵。

    阿彌。

    少光。

    彌彌。

    阿陀。

    皆無量光。

    彌陀。

    光音。

    陀陀。

    少淨。

    那佛。

    無量淨。

    谟佛。

    徧淨。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五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大佛頂經雲。

    欲習旣除。

    離欲心現。

    于諸律儀。

    愛樂随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名梵輔天。

    (文)蓋以在欲界中。

    旣得初禅。

    數數修習。

    禅力漸深。

    故命終已。

    得為梵臣。

    壽四十小劫。

    身一由旬。

    退則與梵衆大同。

    進則較梵衆小勝。

    至于悟入法門。

    亦無異也。

     大梵天(那那。

    天修羅。

    那谟。

    鐵輪王。

    谟谟。

    金輪王。

    阿阿。

    少光天。

    阿彌。

    無量光。

    彌彌。

    阿陀。

    皆光音天。

    彌陀。

    少淨天。

    陀陀。

    無量淨。

    那佛。

    請法梵王。

    谟佛。

    亦請法。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五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大佛頂經雲。

    身心妙圓。

    威儀不缺。

    清淨禁戒。

    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衆。

    為大梵王。

    (文)蓋以在欲界中。

    數習初禅。

    次複诃厭覺觀。

    舍棄初禅。

    入中間禅。

    已離覺染。

    未離觀染。

    名為無覺唯觀三昧。

    于中為求作梵王故。

    兼修四無量心。

    故命終已。

    得為大梵。

    壽六十小劫。

    身由旬半。

    由其恒懷大慢。

    自謂我是一切衆生之父。

    故那那等。

    便堕修羅及人王類。

    由其為世界主。

    凡遇佛出。

    必先請轉法輪。

    故那佛。

    谟佛。

    皆為請法梵王。

    餘如前說(初禅天竟)。

     少光天(那那。

    南洲。

    那谟。

    忉利。

    谟谟。

    梵衆。

    阿阿。

    無量光。

    阿彌。

    光音。

    彌彌。

    阿陀。

    皆少淨。

    彌陀。

    無量淨。

    陀陀。

    徧淨。

    那佛。

    福生。

    谟佛。

    福愛。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五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不論人中。

    天上。

    欲界。

    初禅。

    但于無覺唯觀三昧。

    不住不著。

    專精求進。

    創得無覺無觀三昧。

    入第二禅。

    (從二禅去。

    乃至非非想定。

    一切皆名無覺無觀三昧。

    )禅力未深。

    命終得生少光天中。

    佛頂經所謂澄心不動。

    寂湛生光也。

    火災不到。

    壽二大劫。

    身二由旬。

     那那等二。

    見思所牽。

    還生欲界。

    谟谟染著禅味。

    退生初禅。

    餘如前。

    可例知。

     無量光天(那那。

    南洲。

    那谟。

    忉利。

    谟谟。

    梵輔。

    阿阿。

    光音。

    阿彌。

    少淨。

    彌彌。

    阿陀。

    皆無量淨。

    彌陀。

    徧淨。

    陀陀。

    福生。

    那佛。

    福愛。

    谟佛。

    廣果。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五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人中天上。

    數習第二禅力。

    命終得生此天。

    佛頂經所謂光光相然。

    照耀無盡。

    映十方界。

    徧成琉璃者也。

    壽四大劫。

    身四由旬。

    餘如前說。

     光音天(那那。

    銀輪王。

    那谟。

    忉利天。

    谟谟。

    大梵天。

    阿阿。

    少淨天。

    阿彌。

    無量淨。

    彌彌。

    阿陀。

    皆徧淨。

    彌陀。

    福生。

    陀陀。

    福愛。

    那佛。

    谟佛。

    皆廣果。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五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人中。

    天上。

    深入第二禅力。

    兼修四無量心。

    命終得生此天。

    佛頂經所謂吸持圓光。

    成就教體。

    發化清淨。

    應用無盡者也。

    壽八大劫。

    身八由旬。

     問。

    那那何故作銀輪耶。

    答。

    在天旣為天王。

    退生人道。

    餘福亦應作人王也。

    問。

    那佛。

    谟佛。

    何故皆廣果耶。

    答。

    佛表覺慧。

    不應反生四空暗昧八難之處。

    此外無餘可進。

    故同在廣果耳。

    問。

    何故欲界人天。

    其退以漸。

    色界天退。

    直至下地。

    答。

    世間禅法。

    從來難進易退。

    故退初禅。

    必起欲界煩惱。

    若退二禅。

    必起或初禅或欲界煩惱。

    乃至若退四禅。

    必起下四地中随一煩惱。

    所起煩惱。

    亦多增上。

    如石壓草。

    如冰夾魚。

    如蛇啟蟄。

    如水潰防。

    故也(二禅天竟)。

     少淨天(那那。

    忉利。

    那谟。

    梵衆。

    谟谟。

    少光。

    阿阿。

    無量淨。

    阿彌。

    徧淨。

    彌彌。

    阿陀。

    皆福生。

    彌陀。

    福愛。

    陀陀。

    廣果。

    那佛。

    谟佛。

    皆忍位。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六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不論人中。

    天上。

    梵天。

    光天。

    但于二禅不住不著一心精進。

    創證第三禅者。

    命終卽生此天。

    水災不到。

    壽命十六大劫。

    身長十六由旬。

     那那。

    表起欲界惑染。

    猶有餘福。

    故生忉利。

     那谟。

    表起初禅惑染。

    故生梵衆。

     谟谟。

    表起二禅惑染。

    故生少光。

     那佛。

    谟佛。

    未斷惑種。

    依于三禅而修出世行觀。

    故拟忍位。

     陀佛。

    殘思将盡。

    故成六住。

     餘并如前。

     無量淨天(那那。

    忉利。

    那谟。

    梵輔。

    谟谟。

    無量光。

    阿阿。

    徧淨。

    阿彌。

    福生。

    彌彌。

    阿陀。

    皆福愛。

    彌陀。

    廣果。

    陀陀。

    空處。

    那佛。

    谟佛。

    皆忍位。

    阿佛。

    三果。

    彌佛。

    離欲地。

    陀佛。

    六住。

    佛佛。

    上品上生。

    ) 譜曰。

    數修第三禅力。

    命終得生此天。

    壽三十二大劫。

    身三十二由旬。

     徧淨天(那那。

    金輪。

    那谟。

    大梵。

    谟谟。

    光音。

    阿阿。

    福生。

    阿彌。

    福愛。

    彌彌。

    阿陀。

    皆廣果。

    彌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