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拾遺錄

關燈
亦臨事之大體也。

     且和尚。

    嗣佛性泰。

    嘗頌覺鐵觜先師無此語因緣雲。

    誰道先師無此語。

    焦尾大蟲元是虎。

    胡蜂不戀舊時窠。

    猛将豈在家中死。

    急著眼卻回顧。

    若會截流那下行。

    匝地清風随步舉。

    又頌噇酒糟話。

    荊棘林中宣妙義。

    蒺藜園裡放毫光。

    千言萬語無人會。

    又逐流莺過短牆。

    佛性見。

    深肯之。

    佛日過衡陽。

    且嘗以頌寄之曰。

    異類中行世莫猜。

    故教佛日暫雲霾。

    度生悲願曾無聞。

    卻作南安再出來。

    且住潭之惠通。

    不苟時名。

    故不聞于世也。

     元和尚。

    參圓悟契證。

    耿龍學命住處州南明山。

    幾二載。

    厭迎送。

    示衆。

    舉感鐵面頌雲。

    院是大宋國裡院。

    州是大宋國裡州。

    州中有院不容住。

    何妨一缽五湖遊。

    元曰。

    是則去住自由。

    忒煞露風骨。

    吾有頌曰。

    休。

    休。

    休。

    夕陽西去水東流。

    惟有仰高雲勢遠。

    搏風九萬過南州。

    下座便行。

     圓悟在五祖為座元。

    有僧請益風穴語默涉離微。

    如何通不犯因緣。

    偶佛鑒來。

    悟曰。

    勤兄可為頌出。

    布施他。

    鑒即頌曰。

    彩雲影裡神仙現。

    手把紅羅扇遮面。

    急須著眼看仙人。

    莫看仙人中手扇。

    悟深喜之。

    後其僧看鑒語作此頌。

    頌文殊起佛見.法見因緣。

    乃問悟。

    悟曰。

    渠此頌。

    凡佛祖機緣皆用得著也。

     張無盡。

    在江甯府戒壇院閱雪窦拈古。

    至百丈參馬祖因緣雲。

    大冶精金。

    應無變色。

    忽投卷曰。

    審如此言。

    臨濟豈得有今日也。

    有頌曰。

    馬師一喝大雄峰。

    聲入髑髅三日聾。

    黃檗聞之驚吐舌。

    江西從此立宗風。

    嘗舉似平和尚。

    平後緻書與無盡曰。

    去夏閱臨濟宗派。

    深知居士得大機大用。

    乃求前頌。

    藁無盡再以頌寄之雲。

    吐舌耳聾師已曉。

    捶胸隻得哭蒼天。

    盤山會裡翻筋鬥。

    到此方知普化颠。

    時大觀三年也。

     真宗朝真州長蘆登和尚。

    數年鼎新起長蘆寺。

    既就。

    一夜夢有神人來乞為土地。

    登曰。

    你做我土地不得。

    神曰。

    何故。

    登曰。

    你見我僧家過。

    神雲。

    某有長誓。

    遂斷一臂呈。

    登曰。

    若如是則可。

    遂與建祠堂。

    迨塑土地。

    一臂堕落。

    屢修複爾。

    方見願力之重也。

     普照禅師會中有一老僧。

    每日誦大悲咒三百遍。

    諸經咒亦然。

    至夜須禮佛三百拜。

    雪堂見其波波劫劫不閑。

    一日。

    向渠說雲。

    何不一切放下。

    渠雲。

    才放下。

    便覺閑過。

    雪堂曰。

    你若放下。

    卻不閑過。

    因謂衆曰。

    此皆信力未充。

    所以尋常向兄弟說。

    不要上他機境。

    如何謂之機境。

    佛謂之機境。

    法謂之機境。

    而況文章一切雜事乎。

    若守閑閑地。

    自然虛而靈。

    寂而妙。

    如水上葫蘆子相似。

    蕩蕩地無拘無絆。

    拶著便動。

    捺著便轉。

    真得大自在也。

     舒州有一居士。

    常往五祖齋僧。

    一日。

    問首座曰。

    某俗人。

    參得禅麼。

    座雲。

    你是俗人。

    如何參得禅。

    居士不會。

    舉似演和尚。

    演雲。

    首座卻有本分手段為人。

    居士方信。

    遂笃志參究。

    後見佛眼。

    眼展手雲。

    因什麼喚作手。

    居士忽大徹。

     五祖。

    在受業寺逐字禮蓮經。

    一夕。

    遇屎字欲唱禮。

    遽疑。

    乃白諸老宿曰。

    如何屎字亦稱為法寶。

    某禮至此。

    疑不自解。

    老宿曰。

    據汝所問。

    可以南詢。

    汝正是宗門中根器也。

    祖遂南遊。

    初抵興元府。

    經時逗留。

    随房僧赴請。

    稍違初志。

    受業師聞之。

    寄信至祖。

    祖開緘隻見兩行字雲。

    汝既出得醋甕。

    又卻淹在醬缸裡。

    祖讀罷。

    即日登塗往浙西參圓照。

    次見浮山遠。

    遠知其根器異。

    指見白雲端。

    端示以世尊有密語。

    迦葉不覆藏因緣。

    久之未契。

    一日。

    自廊趨上法堂。

    疑情頓息。

    未幾。

    令充磨頭。

    白雲一日到磨院雲。

    有數僧自廬山來。

    教伊說禅亦說得。

    下語亦下得。

    批判古今亦判得。

    祖雲。

    和尚如何。

    端雲。

    我向伊道。

    直是未在。

    祖得此語。

    數日飲食無味。

    後七日方谕厥旨。

    祖常以此語謂學者曰。

    吾因茲出得一身白汗。

    自是明得下載清風。

    雪堂有頌曰。

    腦後一槌喪卻全機。

    露裸裸兮絕承當。

    赤灑灑兮離鈎錐。

    下載清風付與誰。

     張無盡。

    入東台。

    因言文潞公呂申。

    公不報。

    乞出為荊南提舉。

    見浩布裈。

    以書薦浩于郢州太守。

    偶大陽虛席。

    遂緻之。

    浩在襄州鹿門受請。

    雲。

    七年吃鹿門飯。

    屙鹿門屎。

    不參鹿門禅。

    若是伶利衲僧。

    卻向大陽相見。

    遂攜拄杖徑往郢。

    先入院。

    後參州郡。

    官責之雲。

    長老得甚指揮入院。

    浩曰。

    某山林人。

    誰知你郡縣禮數。

    乃拽拄杖還鹿門。

    無盡複以書督郢守雲。

    浩。

    有道之士。

    不可以世禮責。

    當再加禮請之。

    守如其言。

    浩至大陽。

    未幾。

    無盡緻書雲。

    某久渴教誨。

    恨以職事所拘。

    不得親炙。

    浩見書。

    乃雲。

    吾非死人也。

    複攜拄杖往荊渚見無盡。

    其真率如此。

    後無盡請住玉泉。

    開堂。

    衆官畢集。

    浩升堂顧視大衆曰。

    君不見。

    良久。

    又雲。

    君不見。

    張操蜀音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