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授菩薩戒法

關燈
明菩薩戒弟子古吳智旭述 (若諸菩薩。

    欲學菩薩三聚淨戒。

    或是在家。

    或是出家。

    先于無上菩提。

    發弘願已。

    審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薩法師。

    先禮雙足。

    偏袒右肩。

    膝輪據地。

    合掌恭敬。

    作如是請。

    ) 大德憶念。

    我某甲。

    于大德所。

    乞受一切菩薩淨戒。

    惟願須臾不辭勞倦。

    哀愍聽授。

    (如是三說。

    ) (既請師已。

    乃往像前。

    燒香緻敬。

    或複清衆為舉香贊。

    香贊既畢。

    一心恭敬。

    向十方三寶。

    翹勤禮拜。

    ) 一心頂禮過去世。

    盡過去際。

    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未來世。

    盡未來際。

    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現在世。

    盡現在際。

    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過去世。

    盡過去際。

    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未來世。

    盡未來際。

    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現在世。

    盡現在際。

    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過去世。

    盡過去際。

    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未來世。

    盡未來際。

    一切賢聖。

     一心頂禮現在世。

    盡現在際。

    一切賢聖。

     (各一禮已。

    次複謙下恭敬。

    膝輪著地。

    對佛像前。

    合掌請師。

    ) 惟願大德哀愍。

    授我菩薩淨戒。

     (請已。

    專念一境。

    長養淨心。

    作是思惟。

    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

    爾時戒師應問言。

    ) 善男子聽。

    汝是菩薩不。

    (答言是。

    )發菩提願未。

    (答言已發。

    ) 善男子聽。

    汝等今者。

    欲于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謂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于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于是學處。

    于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普于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

    汝能受不。

     (答言能受)。

     (如是三問答已。

    次應語言。

    ) 佛子。

    應受四不壞信。

    (此下歸依悔過發願三節。

    皆應自說。

    如或不能。

    師應教授。

    ) 從今時。

    盡未來際身。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賢聖僧。

    歸依正法戒。

    (如是三說。

    ) 佛子。

    次應悔三世罪。

     若過去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若現在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若未來身口意十惡罪。

    願畢竟不起。

    盡未來際。

    (如是三說)。

     佛子。

    如是悔過已。

    三業清淨。

    如淨琉璃。

    内外明照。

    次應發四弘誓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如是三說。

    ) 佛子。

    既發弘誓願竟。

    我當為汝啟白三寶。

    證明受戒。

    汝應一心善聽。

    作意谛思。

    當知初番白竟。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由心業力。

    悉皆震動。

    二番白竟。

    十方世界妙善戒法。

    如雲如蓋。

    覆汝頂上。

    三番白竟。

    十方世界。

    妙善戒法。

    從汝頂門。

    流入身心。

    充滿正報。

    盡未來際。

    永為佛種。

    此是無作戒體。

    無漏色法。

    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

    是故汝應至誠頂受。

     (爾時受戒者。

    胡跪如故。

    戒師起座。

    對佛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