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三

關燈
此行以善巧方便為利益故。

    又複菩薩先受乳糜食已。

    增益勢力方乃行詣菩提場中而取正覺。

    何不但令其身瘦悴。

    往彼道場成正覺耶。

    所謂菩薩悲愍末世一切衆生。

    先受乳糜食已方成正覺。

    何以故。

    末世衆生皆以飲食而為資助。

    有諸衆生求道果者。

    若無飲食資身。

    彼不能增進。

    鹹生退屈。

    若得飲食為資助者皆獲安隐。

    以安隐故。

    于諸善法而悉記念。

    乃能增進趣求道果。

    我欲令彼末世衆生如是學。

    我先受飲食後方進道。

    又為令彼獻乳糜者牧牛女人圓滿施因成就菩提分法。

    我時食已。

    安坐道場得菩提果。

    能于一三摩地中住經千劫。

    皆由段食力所資故。

    以是因緣受彼乳糜。

    又複菩薩既處菩提樹下金剛座上。

    何不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而先降伏諸魔軍耶。

    所謂無處可能容受諸惡魔衆。

    菩薩若不以善巧方便而容受者。

    彼諸惡魔即當娆亂一切衆生。

    是故菩薩處其座已作是思惟。

    我于今日成等正覺。

    而此三千大千世界諸衆生中。

    有何等衆生心不喜樂。

    念已觀察知諸惡魔心不喜樂。

    欲于菩薩而生娆害。

    菩薩爾時又複思惟。

    我今不應與魔鬥戰。

    但以神通作變化事使彼降伏。

    又令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衆。

    得見菩薩師子遊戲。

    神通相已。

    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是因故普令當得最上涅盤。

    爾時菩薩作是念已。

    即于眉間放大光明。

    其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魔宮皆悉映蔽。

    于其光中發是聲言。

    今此釋迦種族淨飯王子。

    舍轉輪王位出家修道。

    詣菩提場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是聲時複有無數天人四衆。

    來菩薩所瞻禮恭敬。

    是時一切魔王及魔眷屬。

    見是事已四散馳走驚怖戰掉。

    憂箭入心生大苦惱。

    時惡魔衆忿恚轉增。

    于須臾間化四兵衆。

    繞菩提場面百由旬。

    種種變現而為娆亂。

    菩薩爾時住大慈心。

    雖見是相而無動轉。

    菩薩即以寶網鬘手作降魔相。

    是時諸魔即皆降伏。

    爾時有八十四俱胝。

    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是緣故菩薩先現降魔相。

    當知皆是善巧方便。

    又複何緣。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于七晝夜中結加趺坐。

    觀彼樹王寂然不動。

    所謂色界有諸天子修寂靜行者。

    見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加趺而坐。

    心大歡喜作是思惟。

    如來于七晝夜中依止一心寂靜而住。

    是心不可得。

    作是念時。

    有三萬二千色界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為欲令未來世中諸修道者。

    悉能如是修寂靜行。

    以是因緣如來得菩提已。

    于七晝夜觀彼樹王寂然不動。

    又複如來得菩提已。

    何故最初梵王勸請轉法輪耶。

    此因緣者。

    所謂有諸梵衆勸請梵王随應說法。

    何以故。

    彼諸梵衆謂能依止梵王。

    複謂梵王能生梵衆。

    于此世間無複最先過梵王者。

    爾時梵王作是思惟。

    如來大師為世間尊。

    随應悉能知衆生根。

    是故我應勸請說法。

    作是念已詣菩提場。

    勸請世尊轉正法輪。

    當彼梵王如是勸請。

    時有六百八十萬梵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是緣故。

    梵王最初勸請轉正法輪。

    複次智上。

    如來大圓鏡智。

    悉能顯照一切衆生語言心行。

    一切所作無不容受。

    照見衆生最初邊際。

    有具善根者。

    有不具善根者。

    彼彼衆生彼彼業報。

    大圓鏡中皆悉顯現。

    乃至諸佛如來所作報應亦于中現。

    菩薩詣菩提場成等正覺。

    圓滿一切白法最勝功德。

    如來已斷一切不善之法。

    已能清淨一切障累。

    已能遠離一切過失。

    如是功德大圓鏡智皆悉顯照。

    複次智上。

    如來從大悲心起善巧方便。

    普為救度一切衆生。

    譬如醫師善解醫藥。

    諸有病者随其所宣。

    甘苦辛味和合妙藥。

    應病而授皆得除愈。

    如來大師亦複如是。

    具足種種善巧方便。

    為大醫王善療衆病。

    随觀衆生有何等病。

    如其所應以善巧方便。

    而為救療皆令解脫。

    又如世間彼初生子。

    慈母乳哺恩育愛憐。

    不令有少病苦所侵。

    若後有病慈母即為揀擇良藥。

    授與令服。

    子既服已而得安樂。

    如來大師亦複如是。

    為一切世間之父。

    觀諸衆生如其子想。

    不令衆生有苦惱者。

    若見衆生造彼彼業得彼彼報。

    如來随應即以善巧方便。

    而為救度令得解脫。

    智上。

    如是所說當知是為善巧方便。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