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離垢施女經

關燈
是之故,其二慧者為無有慧。

    ” 文殊師利曰:“若無智者則為颠倒,其本際者假有言耳。

    ” 其女報曰:“其無智者,亦無颠倒,此之謂也。

    度于言說亦不可得而無颠倒。

    ” 文殊師利曰:“吾以假言而說此耳。

    ” 其女報曰:“如來菩薩超出言說,不可以言而有所暢。

    ” 離垢施女問不虛見:“向族姓子而自說言:‘令城中人悉得無上正真之道,男女大小其有以眼見光明者,睹如來究竟正覺。

    ’雲何,如來有色身乎?為法身耶?說法身者則無形像,若使有見如色身者,則不見佛。

    如世尊雲: “‘其有見我色,若以音聲聽。

     斯為愚邪見,此人不見佛。

    ’ “設以法身,法身不可見。

    所以者何?其法身者,以舍眼識,無所造作,習俗之事不可得見。

    ” 不虛見默然。

     寶英曰:“以時發遣女之所問。

    ” 不虛見曰:“女問無類,不可發遣。

    ” 女報不虛見:“我不問類,亦不問無類。

    ” 時不虛見,以此言辭寂無所對。

     離垢施女問寶英曰:“如今向者族姓子雲:‘令其城中往古諸藏悉自然現,滿中衆寶。

    ’仁如是者持寶來乎?此為何緻而至是見?法無衣食,設猗衣食,則與愚癡凡夫俱同,所以愚癡凡夫常猗衣食。

    設無衣食者,不猗世間所有衆珍寶。

    ” 寶英默然。

     離垢施女問棄諸惡趣曰:“向族姓子作是言曰:‘令其城中一切衆人犯地獄罪,悉使其人令現在世殃釁輕微棄捐諸惡不可思議。

    ’如佛所言:‘人所犯罪,會當受之不可得脫。

    ’若不可脫,雲何欲令無智使罪輕微?諸法無主,欲令有主;自有所作,欲令無作。

    ” 棄諸惡趣曰:“當以誓願令罪微輕。

    ” 其女報曰:“又,族姓子!諸法平等,不可以願而使動轉。

    假使能者,一一諸人所興誓願,心自念言:‘我皆當度一切衆生至般泥洹。

    ’設使所願必能成者,則當能制,令其所願而不退轉。

    ” 棄諸惡趣默無言報。

     離垢施女問棄諸陰蓋曰:“向族姓子與此念言:‘令城中人悉無塵勞衆結之縛,除五陰蓋。

    ’仁所三昧可定意者,欲使衆人不增五蓋。

    于意雲何?三昧屬己、屬他人耶?設使屬己,一切諸法皆悉無為,亦無合會。

    雲何仁者,以三昧定,令一切人不著五蓋?設屬他人,不能于他而造恩德。

    ” 棄諸陰蓋曰:“當以慈心而療治此。

    ” 其女報曰:“一切諸佛皆行慈心,亦有佛土,一切衆生故長不盡。

    ” 棄諸陰蓋默無言也。

     離垢施女問光世音曰:“向族姓子而發此言:‘令其城中所居人民,閉在牢獄使得解脫,諸有系囚自然得出,諸有恐懼得無所畏。

    ’所療治者有陰受乎?為無所受?設有所受,則屬愚夫,以故不應無有受陰也。

    若無所受,則無所作,其無所作,不能成就。

    ” 光世音默。

     辯積曰:“以時發遣女之所問。

    ” 光世音曰:“女之所問,不起不滅,以是之故不可發遣。

    ” 女又報曰:“于光世音所之雲何不起不滅?甯有問乎?” 答曰:“不起不滅,彼無文說。

    ” 女又報曰:“無文字說則為智者,因示文字而有所講,不著文字無所挂礙,無所挂礙則為法界。

    以是之故,曉了法者便無所著。

    ” 離垢施女問辯積曰:“向族姓子而發此言:‘令其城中一切人民,目睹我者又我所見,悉得辯才,使諸伎樂轉共談語。

    ’仁之辯才巍巍若斯!以何等念而興立乎?為于是立而起生乎?設以生念而興立者,一切衆生皆興立念。

    以是之故,不至寂然。

    若以所生得成就者,則虛妄矣!若不興念則無所作,無所作者無寂不定。

    ” 辯積答曰:“我屬所願為初發心衆人之故,示願之矣。

    假使有人來見我者,悉得辯才。

    ” 女又報曰:“族姓子!其初發心有行處耶?設使有者則為常見,若無所有,不當謂之為導禦矣!悉離諸行。

    ” 辯積默然。

     離垢施女問超度無虛迹曰:“向族姓子而自謂言:‘令其城中所有人民,我自所睹、敢察我者,見不虛妄,至于無上正真之道。

    ’雲何佛道為有為無?假使有者則是有為,便可愛取。

    設無為者無實不谛,不可受持。

    ” 超度無虛迹曰:“所謂道者慧聖之辭。

    ” 女又報曰:“其聖慧者有所起耶?而複為行寂然事乎?假有所起是為思惟不順之事,則當成于有為慧矣!行有為慧,便成愚癡冥冥之識所可分别。

    若以寂然則無颠倒,則無反覆。

    以無反覆,是則菩薩弟子、緣覺、如來至真,無有思想。

    愚騃之夫乃想道耳,不謂智者。

    ” 超度無虛迹默然無言。

     于是賢者須菩提,謂大弟子及諸菩薩:“便從是還,不須入城,複行分衛。

    所以者何?是應分衛飲食供馔。

    離垢施女向者說法,我等聽受,今日則當以法為食。

    ” 時女答曰:“唯須菩提!向者所說,無舉無下。

    仁者雲何有所志願?而懷想念,欲詣精舍,而處遊居。

    唯須菩提!沙門之行出所止處,無有放逸,不樂自恣。

    沙門之法而無所著,其無所著,則無恚恨,不懷恨者則無所行,無所行者,賢聖之謂。

    ” 八大弟子及八菩薩、五百梵志,離垢施女、王波斯匿及餘大衆,往詣佛所,稽首足下,繞佛三匝卻在前坐。

    離垢施女繞佛七匝,住世尊前,以偈歌頌而問事矣: “我問于世尊,無著難得倫, 清淨無所倚,名稱不可量, 救濟于衆生,施以甘露悅: ‘雲何為菩薩,而成就其行。

    ’” 于是離垢施,長跪叉手問世尊曰:“何謂菩薩在于樹下降魔官屬?何謂菩薩震動一切諸佛之土?何謂菩薩演光普照無量佛國?何謂菩薩而從諸佛逮總持法?何謂菩薩寂然定意而成三昧?何謂菩薩究竟衆行而獲神足?何謂菩薩而常端正?何謂菩薩而得化生?何謂菩薩大富饒财?何謂菩薩得大智慧?何謂菩薩常識宿命?何謂菩薩與諸佛會?何謂菩薩而緻逮得三十二相?何謂菩薩而能成就八十種好?何謂菩薩而得辯才?何謂菩薩得緻福田?何謂菩薩眷屬常和?何謂菩薩所願佛土尋如意生?” 佛告離垢施女:“善哉,善哉!乃能發問如此之義,為諸菩薩摩诃薩施,多所安隐,多所哀念愍傷,諸天及十方人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解說。

    ”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離垢施及與衆會受教而聽。

     佛告離垢施:“菩薩有四事法,在于樹下降魔官屬。

    何謂為四?未曾貪著他人利養;志常不樂绮飾之言;勸無數人令順本德;以無蓋慈向于衆生。

    是為四。

    ” 佛時頌曰: “未曾懷嫉妒,離于绮飾麗, 勸化無數人,使行衆德本。

     常遵修慈心,向于十方人, 而降魔怨敵,自在所遊居。

    ” 佛告離垢施:“菩薩有四事法,震動一切諸佛之土。

    何謂為四?言行相覆;入深法忍;志願堅固,于善正法;勸化無量一切人民,令志無上正真之道,使善愛樂微妙之慧。

    是為四。

    ” 佛時頌曰: “言行常相應,曉了深妙義, 所願常堅固,逮得清白法, 勸化無數人,使志無上道。

     以是四法故,能動億佛土。

    ” 佛告離垢施:“菩薩有四事法,演光普照無量佛國。

    何謂為四?常于冥處而然燈火;于末亂世亦護經典;而為諸亂處處不閑,因說經道顯法光明;以寶香華供散佛寺。

    是為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