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晦卷三

關燈
養晦卷三

    夫明晦有時,天道之常也,拟于人事則珠難形辯。

    或曰:&ldquo'君子以自強不息&rsquo何用晦為?&rdquo此言雖佳,然失之于偏。

    天有陰晴,世有治亂,事有可為不可為。知其理而為之謂之明智,反之則為愚蠢。

    晦非恒有,須養而後成。善養者其利久遠,不善養者禍在目前。

    晦亦非難養也,琴書小技,典故經傳,善用之則俱為利器。

    醇酒醉鄉,山水煙霞,尤為養晦之爐鼎。

    人所欲者,順其情而與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後始可遂我所欲。

    君子養晦,用發其光;小人養晦,冀逞兇頑。晦雖為一,秉心不同。

    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難,非養晦何以存身?

    愚者人嗤,我則悅安,心非悅愚,悅其晦也。

    愚如不足,則加以颠。既愚且颠,誰謂我賢?養晦之功妙到毫颠。

    【譯文】:光明和陰晦都有固定的規律,這是自然規律運行的結果,然而用人事上的情形來比拟光明和陰晦,就很難從外表上判斷出來。有人說:&ldquo君子應該奮發圖強,絕不停止,為什麼說還要用晦呢&rdquo這句話說得雖然很好,卻可惜不夠全面。

    天有陰天晴天,人世也有治世和亂世的區别,人事更有可做和不可做的道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采取行動的稱之為&ldquo明智&rdquo,相反的情形就是愚蠢了。&ldquo晦&rdquo這種狀态不是随時都有的,有時需要養才能成,善于養晦的人能得到長遠的利益,不善于養晦的人,大禍就在眼前。&ldquo晦&rdquo也并非是很難養的,小到彈琴、書法這些雕蟲小技,大到經書典籍傳世巨著,隻要善于利用,都可以成為養晦的有利工具。美酒、醉鄉,和山水風景,更是養晦最好的鼎爐。

    别人想要的東西,要順着他的想法給予他。我所想要的,卻要想辦法掩藏起來,不讓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然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君子養晦,是準備在适當時機發揮自己才智:小人養晦,卻是準備以後發洩自己心中的怨毒,雖然都是養晦,出發點卻是不一樣的。至于漂亮的美一女經常遭到嫉妒,英雄豪傑也往往多災多難,在災難臨頭時,不養晦怎能保存住自己。愚蠢是衆人所嘲笑的,我則樂于承受并心安理得,我也不是真心喜歡愚蠢,而是喜歡這種&ldquo晦&rdquo的謀略。如果僅愚蠢還不足以迷惑對手,就再加以瘋癫。既愚蠢,又瘋瘋癫癫,誰還能認為我賢明呢?這就達到了養晦功夫的頂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