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鹿母經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偈已。
其母悲感低頭号泣。
哀悼怨歎回頭還顧。
抗聲悲鳴。
告其子言。
爾還勿來。
吾自畢故以壽當之。
無得母子夭橫并命。
吾死甘心傷爾未識。
世間無常皆當别離。
吾自薄命爾生無祐。
何為悲哀徒益憂患。
但當速行畢債于今。
鹿母複鳴為子說偈言。
吾前坐貪愛 今受弊畜身 世生皆有死 無脫不終患 制意一離貪 然後乃大安 甯就至誠死 終不欺殆生 于是鹿子聞母偈音。
益更悲戀鳴涕相尋至于弶所。
東西求索。
乃見獵者卧于樹下。
鹿母徑就其邊低頭大聲。
以覺獵者。
而說偈言。
投分全中實 畢壽于畜生 見放不敢稽 還就刀幾刑 向所可放鹿 今來還就死 恩慈于賤畜 得見辭二子 将行示水草 為說非常苦 萬沒無餘恨 念恩不敢負 爾時獵者聞鹿鳴聲說誠信之言。
驚覺即起心動竦然。
慈心發中口未得宣。
鹿便低頭前跪兩膝。
重向獵者喜自陳說。
以偈謝言。
仁前見放遣 德厚過天地 賤畜被慈育 悲意不自勝 一切悉無常 忻然副信死 滅對畢因緣 怨盡從斯已 仁惠恩難忘 感受豈敢違 雖謝千萬辭 不足報慈恩 唯夫誡精誠 受福歸自然 今日甘心死 以子屬仁君 于是獵者感誠即寐。
又重聞鹿說偈皆微妙之聲。
加其笃信舍生就死以副盟誓。
子母悲啼相尋而至。
斯鹿之身必非凡庸。
吾睹世士未能比倫。
雖複獸體心若神靈。
吾之無良殘暴來久。
鹿乃立義言信不負。
可為明教稽首禀受。
豈複當敢生犯害心。
即時獵者加肅謙敬。
辭謝遣鹿而說偈言。
神鹿信若天 言誓志願大 今我心竦懼 豈敢加逆害 甯自殺鄙身 妻子寸寸分 何忍向天種 有想害靈神 獵者說此偈已。
即以慈心遣鹿。
重複辭謝悔心自責。
鹿見遣去出就其子。
子望見母得生出還。
強馳走趣跳[跳-兆+梁]悲鳴。
子母相得俱歡俱喜。
一俯一仰鳴聲呦呦。
悲感受活生蒙大恩。
即仰頭謝獵者。
而說偈言。
賤畜生處世 當應充廚宰 即時分烹俎 寬假辭二子 天人重愛物 複蒙放赦原 德祐積無量 非口所能陳 爾時鹿母說此偈謝已。
将率二子還于深林。
鳴群嘯侶以遊以集。
安身草澤以甯峻山。
獵者于後深自惟言。
鹿但畜生信義祐身。
既免即濟見者加稱。
我之為暴何廣于心。
即時啟寐散意歸仁。
放弩壞弶無複殺心。
詣于廟寺請禀沙門。
稽首颡面自歸自陳。
奉順慈義畢志正真。
便往白王具說鹿言。
王聞其說心喜驚歎。
鹿獸有義我更貪殘。
又此鹿慧深達言教。
知仰三尊。
我國弊冥事彼妖言。
誠可舍棄以保永全。
普國人民無不聞知。
畜獸行義現獲信證。
大道之化無隐不彰。
于是國王即請會群臣宣令國民。
吾之為闇不别真僞。
啟受邪師言畏僞神。
妖祭無道殘暴衆生。
不如鹿畜明識三尊。
自今已後普國率民。
廢彼邪宗皆歸正真。
詣于佛寺請受聖衆。
冀以後世長獲其福。
臣下群僚國民大小。
皆信三尊奉五戒十善。
為期三年國豐太平。
民皆壽樂鹿之祐矣。
佛語賢者阿難。
唯吾善權累劫行恩。
恩救衆生其信如是。
爾時鹿母者我身是也。
二子者羅雲及朱離母[貝*可]是。
國王者舍利弗是。
獵者阿難是。
界上民走白王者調達是。
佛時說已。
于鹿腨腸放大光明。
遍照東西南北四隅十方各千佛刹。
吾其光明所之。
各有化導師子座及寶蓮華。
或為法師比丘現肉體者。
或為帝王及長者子者。
或凡人黎庶現卑賤者。
或人群生為畜獸者。
各各以光明導禦說法。
爾時所說鹿母信誓功德。
以為法訓。
法音入心莫不信受其者。
皆歸無上正真之道。
佛即回光等接遍照閻浮提内悉令普徹。
其蒙光者逮安隐想。
爾時衆中有八百比丘。
意志四道以證道迹。
聞說鹿母于畜生之中發起大意以信成道。
感悟變化即時反悔。
前白佛言。
願立信誓為菩薩道。
唯佛加哀助利我等。
當以建行荷負衆生。
救濟一切至死不離。
即時逮得僧那僧涅弘誓之铠。
爾時阿難整服長跪。
白世尊言。
此諸比丘網惑大乘不受正谛。
如今開悟逮得法證。
離淵越塹何其疾也。
誠非小道所能信明。
大會有疑。
唯願世尊。
說其緣由以釋将來。
佛言。
善哉阿難。
汝問快也。
斯承先識非今所造。
是諸比丘乃昔鹿遊國民。
信受王命奉順三寶加鹿即感。
皆願無上正真意。
中問癡闇不複習行。
雖以遇我得作沙門。
忽棄本願迷于大乘。
今聞我說前世本末。
閉結疑解得無想安隐。
是其宿命識神使然。
佛說是時。
八百比丘皆得阿惟越緻。
力士聚中有八千人。
見證心解除放逸行。
皆發無上正真之道。
逮得入信聲尋獲安隐無想之定。
天龍世人七億二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語阿難。
我作畜生之時。
以不忘菩薩弘濟之心。
應行導利逮于今者。
但為衆生勤苦無極。
假使一人亡本沒流。
未拯拔者終不舍放。
諸欲求安逮是功德疾成佛者。
皆當盡心中誠歸信三尊。
世世不廢如我今日現般泥洹。
誠信所緻也。
阿難。
汝當受持廣宣此經無令滅絕。
阿難即前稽首作禮。
受持諷誦。
佛說鹿母經
其母悲感低頭号泣。
哀悼怨歎回頭還顧。
抗聲悲鳴。
告其子言。
爾還勿來。
吾自畢故以壽當之。
無得母子夭橫并命。
吾死甘心傷爾未識。
世間無常皆當别離。
吾自薄命爾生無祐。
何為悲哀徒益憂患。
但當速行畢債于今。
鹿母複鳴為子說偈言。
吾前坐貪愛 今受弊畜身 世生皆有死 無脫不終患 制意一離貪 然後乃大安 甯就至誠死 終不欺殆生 于是鹿子聞母偈音。
益更悲戀鳴涕相尋至于弶所。
東西求索。
乃見獵者卧于樹下。
鹿母徑就其邊低頭大聲。
以覺獵者。
而說偈言。
投分全中實 畢壽于畜生 見放不敢稽 還就刀幾刑 向所可放鹿 今來還就死 恩慈于賤畜 得見辭二子 将行示水草 為說非常苦 萬沒無餘恨 念恩不敢負 爾時獵者聞鹿鳴聲說誠信之言。
驚覺即起心動竦然。
慈心發中口未得宣。
鹿便低頭前跪兩膝。
重向獵者喜自陳說。
以偈謝言。
仁前見放遣 德厚過天地 賤畜被慈育 悲意不自勝 一切悉無常 忻然副信死 滅對畢因緣 怨盡從斯已 仁惠恩難忘 感受豈敢違 雖謝千萬辭 不足報慈恩 唯夫誡精誠 受福歸自然 今日甘心死 以子屬仁君 于是獵者感誠即寐。
又重聞鹿說偈皆微妙之聲。
加其笃信舍生就死以副盟誓。
子母悲啼相尋而至。
斯鹿之身必非凡庸。
吾睹世士未能比倫。
雖複獸體心若神靈。
吾之無良殘暴來久。
鹿乃立義言信不負。
可為明教稽首禀受。
豈複當敢生犯害心。
即時獵者加肅謙敬。
辭謝遣鹿而說偈言。
神鹿信若天 言誓志願大 今我心竦懼 豈敢加逆害 甯自殺鄙身 妻子寸寸分 何忍向天種 有想害靈神 獵者說此偈已。
即以慈心遣鹿。
重複辭謝悔心自責。
鹿見遣去出就其子。
子望見母得生出還。
強馳走趣跳[跳-兆+梁]悲鳴。
子母相得俱歡俱喜。
一俯一仰鳴聲呦呦。
悲感受活生蒙大恩。
即仰頭謝獵者。
而說偈言。
賤畜生處世 當應充廚宰 即時分烹俎 寬假辭二子 天人重愛物 複蒙放赦原 德祐積無量 非口所能陳 爾時鹿母說此偈謝已。
将率二子還于深林。
鳴群嘯侶以遊以集。
安身草澤以甯峻山。
獵者于後深自惟言。
鹿但畜生信義祐身。
既免即濟見者加稱。
我之為暴何廣于心。
即時啟寐散意歸仁。
放弩壞弶無複殺心。
詣于廟寺請禀沙門。
稽首颡面自歸自陳。
奉順慈義畢志正真。
便往白王具說鹿言。
王聞其說心喜驚歎。
鹿獸有義我更貪殘。
又此鹿慧深達言教。
知仰三尊。
我國弊冥事彼妖言。
誠可舍棄以保永全。
普國人民無不聞知。
畜獸行義現獲信證。
大道之化無隐不彰。
于是國王即請會群臣宣令國民。
吾之為闇不别真僞。
啟受邪師言畏僞神。
妖祭無道殘暴衆生。
不如鹿畜明識三尊。
自今已後普國率民。
廢彼邪宗皆歸正真。
詣于佛寺請受聖衆。
冀以後世長獲其福。
臣下群僚國民大小。
皆信三尊奉五戒十善。
為期三年國豐太平。
民皆壽樂鹿之祐矣。
佛語賢者阿難。
唯吾善權累劫行恩。
恩救衆生其信如是。
爾時鹿母者我身是也。
二子者羅雲及朱離母[貝*可]是。
國王者舍利弗是。
獵者阿難是。
界上民走白王者調達是。
佛時說已。
于鹿腨腸放大光明。
遍照東西南北四隅十方各千佛刹。
吾其光明所之。
各有化導師子座及寶蓮華。
或為法師比丘現肉體者。
或為帝王及長者子者。
或凡人黎庶現卑賤者。
或人群生為畜獸者。
各各以光明導禦說法。
爾時所說鹿母信誓功德。
以為法訓。
法音入心莫不信受其者。
皆歸無上正真之道。
佛即回光等接遍照閻浮提内悉令普徹。
其蒙光者逮安隐想。
爾時衆中有八百比丘。
意志四道以證道迹。
聞說鹿母于畜生之中發起大意以信成道。
感悟變化即時反悔。
前白佛言。
願立信誓為菩薩道。
唯佛加哀助利我等。
當以建行荷負衆生。
救濟一切至死不離。
即時逮得僧那僧涅弘誓之铠。
爾時阿難整服長跪。
白世尊言。
此諸比丘網惑大乘不受正谛。
如今開悟逮得法證。
離淵越塹何其疾也。
誠非小道所能信明。
大會有疑。
唯願世尊。
說其緣由以釋将來。
佛言。
善哉阿難。
汝問快也。
斯承先識非今所造。
是諸比丘乃昔鹿遊國民。
信受王命奉順三寶加鹿即感。
皆願無上正真意。
中問癡闇不複習行。
雖以遇我得作沙門。
忽棄本願迷于大乘。
今聞我說前世本末。
閉結疑解得無想安隐。
是其宿命識神使然。
佛說是時。
八百比丘皆得阿惟越緻。
力士聚中有八千人。
見證心解除放逸行。
皆發無上正真之道。
逮得入信聲尋獲安隐無想之定。
天龍世人七億二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語阿難。
我作畜生之時。
以不忘菩薩弘濟之心。
應行導利逮于今者。
但為衆生勤苦無極。
假使一人亡本沒流。
未拯拔者終不舍放。
諸欲求安逮是功德疾成佛者。
皆當盡心中誠歸信三尊。
世世不廢如我今日現般泥洹。
誠信所緻也。
阿難。
汝當受持廣宣此經無令滅絕。
阿難即前稽首作禮。
受持諷誦。
佛說鹿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