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曜經卷第四

關燈
右 睹寂然出家  叉十指為禮 勸喻諸天子  其大精進興 察衆苦惱法  當演清和音 諸吉皆諧偶  勤恭時已到 吾亦與尊俱  無礙必善住 沸星已出現  已化微妙體 力勢衆住前  皆欲共侍從 菩薩從座起。

    則住空中猶如雁王。

    城中男女皆疲極寐。

    凫雁鴛鴦孔雀赤觜。

    異類衆鳥亦疲極寐。

    不見衆色。

    象馬騎步諸釋族姓。

    兵仗宿衛諸師寮屬。

    亦皆熟寐。

     爾時梵聲其音柔軟。

    響若哀鸾。

    夜已至半。

    重告車匿言。

    善哉車匿。

    疾被楗陟。

    敬奉吾身勿複稽留。

    車匿重悲淚下如雨。

    今人中尊為欲所至。

    門關下鑰誰能開者。

    天帝念知即時開門。

    車匿見之心歡悅豫。

    乍悲乍喜誰為我伴。

    當作何計。

    複如何行。

    于時四神即捧馬足。

    其四部兵力勢難當。

    嗚呼大王太子已去。

    何以不覺。

    明日俱夷當複辛苦。

    吉祥微妙今不現矣。

     爾時菩薩思其本宿。

    謂車匿言。

    善哉車匿。

    已被白馬。

    箜篌樂器俱時而作。

    車匿觀空。

    離垢諸天來無央數。

    諸菩薩衆而供養之。

    察天帝釋。

    自然開門。

    睹諸鬼神及阿須倫真陀羅摩休勒。

    自然開門。

    車匿聞諸天語。

    即報天言。

    今見菩薩衣毛為豎。

    猶如師子體紫金色。

    當将功勳等如江海。

    此諸天力禅思未久。

    以見勸許即當出去。

    是其本願所與吉祥。

    施安衆生成已道義。

     爾時其地六反震動。

    面滿如月從空坐起。

    道德名稱解心清淨。

    天帝毗沙門天王而在前導。

    放大淨光明普照天地。

    滅衆惡趣衆生安隐。

    消諸塵欲而雨衆華。

    億百千樂諸天[口*咨]嗟。

    前後導從。

    有天名最上淨。

    在大聖前叉手自歸。

    舉蓮華目而啟談言。

    哀度衆生。

    甚為巍巍。

    本性明冥。

    悉以空虛。

    吾無所樂多所哀念。

    眷屬後宮不複重聞吉祥之音。

    其無量音今已逝矣。

    不睹天衆不察最勝。

    不複聞香。

    皆以消愛欲棄塵勞山。

    無複衆垢。

    逮得究竟。

    本無宮殿今無欲想。

    奉行慈心。

    離衆罪蓋。

    無複殃釁。

    懷抱精神一切具足。

    不慕衆香。

    今日光光身心平等。

    妙如神仙。

    言說本來。

    在家聖王。

    令弱者強。

    顯真名稱。

    斷是王種而複亡失。

    無極釋姓消大福祚。

    願今我尊在所至趣。

    離垢無塵愍慈行哀。

    觀見宮殿妙音已逝。

    不複還入迦維羅衛。

    無有放逸。

    盡生死源不複坐起。

    經行國中惟詣佛樹。

    無老病死。

    至甘露道。

    于是菩薩既出家去。

    為衆生故又無所行。

    亦無所住。

    不慕婇女。

    為得大勝。

    是大福田為功祚地。

    當行慧藥。

    無數億劫積累德行。

    布施持戒博學廣聞。

    菩薩慈行禁戒清淨。

    行無所犯。

    不志愛欲。

    忍辱仁和假段解身不以懷恨。

    愍哀衆生精進無懈。

    無數億劫積集道業。

    祠祀百千。

    恒修禅定。

    心意寂然消衆塵垢。

    自伏其心慧無挂礙。

    而無想念。

    其心解脫濟脫億載。

    行慈愍哀已度無極。

    奉行清淨分别喜護。

    是為真正天中之天。

    應奉事之。

    清淨無垢。

    心如明珠擁護怨難。

    天眼無極。

    厄者受歸。

    病者為醫。

    在諸國生為大法王。

    千眼中帝照諸迷惑。

    身意休息興道威耀。

    舍心怨結。

    勇消衆塵。

    在衆最勝無能逮者。

    如師子步而無所畏。

    如龍調心降雨以時。

    導衆如牛以棄怨結。

    如月盛滿光明遠照。

    如日始出。

    猶如大炬消滅衆冥。

    喻如蓮華不著泥水。

    德香微妙不動如山。

    道衆嗔恨。

    降伏身魔死魔天魔。

    為大導師迷失路者說八正道。

    不久成佛斷生老病死。

    度諸闇冥。

    療衆惡瘡。

    嗟歎正真不可限量。

    顔色光澤建立功勳。

    所嗟歎德令我如佛。

    于是菩薩稍進前行。

    睹五道神名曰奔識。

    住五道頭。

    帶劍執持弓箭。

    見菩薩來。

    釋弓投箭解劍退住。

    尋時稽首菩薩足下。

    白菩薩曰。

    梵天之際天王見敕。

    守五道路不知如之。

    愚不敏達惟告意旨。

    菩薩告曰。

    雖主五道不知所歸。

    源所從來。

    五戒為人。

    十善生天。

    悭堕餓鬼。

    [烈-列+(角*豕)]突畜生。

    十惡地獄。

    無五趣行便歸人本。

    不慕五趣。

    以無五陰三毒六衰。

    則是泥洹。

    不處生死不住泥洹。

    便不退轉受菩薩決。

    無所從生靡所不生。

    于諸所生悉無所生。

    卿持俗刀。

    五兵宿衛。

    吾執智慧無極大劍。

    斷五趣生死皆至本無。

    無終無始永安無形。

    奔識心解逮不退轉。

    無限天神皆發道心。

    于是菩薩勇猛舍家。

    适出城門。

    迦維羅衛一切群衆。

    知太子去。

    各各共談而歡悅喜。

    俱夷明日從寐起已。

    遙聞衆言。

    覺知已去。

    聽大聲響即察求之。

    不見菩薩。

    宣大音響。

    及馬車匿。

    王心感絕自投于地。

    舉聲稱怨。

    嗚呼一子勸化宮中。

    大小歡悅。

    舍無數衆。

    今為所到永絕我望。

    何所恃怙。

    四域天下當何所依。

    俱夷從床宛轉在地。

    自搣頭發。

    斷身寶璎。

    何以痛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