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曜經卷第四

關燈
老死以法教化無有放逸。

    車匿白曰。

    唯如聖教。

    爾時甯聞五欲樂乎。

    答曰不也。

    從天尊意造無量行。

    我生愚冥無所識知。

    畜養須發為身作患。

    增益罪蓋強忍勤苦。

    菩薩告曰。

    諸天世人皆持香華。

    現在目前悉來集會。

    立神足力以用侍吾。

    車匿白曰。

    今此園觀常生花實。

    若幹品鳥相和而鳴。

    其浴池中青蓮芙蓉。

    蓮華清淨街路平正。

    諸寶樹木修治莊嚴。

    八行交道寶交露帳。

    夏月快樂遊戲其中。

    奇巧異樂歌戲相娛。

    悉奉禁戒所言至誠。

    從太子生常順其意。

    不越其教。

    年既幼少面色光澤。

    頭發正黑能可人意。

    惟當樂此。

    生世如是何為舍去。

    于是菩薩複告車匿。

    車匿且止。

    是欲無常不可久保。

    如是别離猶如川流逝而不返。

    不可久保是诳惑業。

    猶如空拳欺于嬰孩。

    羸弱無固猶如泥壞不可恃怙。

    如空中電須臾已滅。

    又此境界無有真實。

    愚冥之士以此為安。

    而見侵欺。

    如水上泡适起便滅。

    處在颠倒。

    亦如聚沫幻化卧夢。

    五樂無足。

    猶海吞流渴飲堿水增其疾患。

    欲之無常。

    惟智能覺。

    愚人不解猶盲投谷。

    車匿當知。

    欲泥無淨。

    餓鬼畜生由不善行。

    失清白品增魔境界。

    怨結鬥诤憂惱苦患與淫鬼會。

    覺者舍斷。

    明者遠之。

    達者消之。

    無智習之。

    如雜毒食。

    諸佛所毀。

    智習聖教。

    于是頌曰。

     舍如棄惡瘡  刈之如去糞 見斯故興欲  棄舍常快安 告車匿被馬品第十三 于是車匿白菩薩曰。

    雖曉了是不貪世榮。

    尚可顧意。

    慕念璎珞諸寶交飾。

    濟脫自在不複觀察。

    名德遠照。

    絲竹衣樹音聲和雅。

    箜篌數千鼓衆伎樂。

    好施危厄。

    音如哀鸾。

    降如真陀。

    須曼青蓮及思夷華。

    馨香甘美。

    燒諸名香雜香塗香。

    甚快微妙飲食肴馔。

    蘇蜜石蜜百味之供。

    雲何欲舍五樂之欲。

    是吾所欲猶如天上。

    常在永安為釋尊位。

    菩薩告曰。

    從無數劫棄舍此事。

    愛欲之本。

    色聲香味細滑之法。

    數數往返天上世間。

    厭樂豪貴。

    為轉輪王。

    千子七寶遊四天下。

    榮位無常如夢所見。

    處後宮中彩女之間。

    以用不甘。

    還上諸天及兜術宮。

    不果吾志。

    故舍彼來。

    況此弊欲而貪之乎。

    今自察之住在苦惱生死衆難不淨之中。

    所行無度而有衆患。

    生老病死酷毒恐怖。

    積累功德每生自責。

    建立法船。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心如金剛。

    已成大舟矣。

    以度生老病死四渎之難。

    愁念衆生迷于貪欲欲令永安。

    不與欲貪使無罪害。

    濟諸有漏将護一切。

    衆邪異見令得悉度。

    救諸下劣使住彼岸無生老病死。

     爾時車匿益悲白菩薩言。

    故當住此決了進退。

    菩薩告曰。

    聽我決了。

    愍傷衆生欲度脫故。

    其心堅住如須彌山而不可傾。

    車匿又問。

    正士雲何。

    菩薩答曰。

    強如金剛所行清淨。

    勤修顯曜。

    假使大棒破壞我頂。

    終不退還慕于世榮。

    應時諸天在于其宮。

    聞此言教舉聲歎曰。

    善哉善哉。

    而雨天華。

    第一最上得勝。

    為衆船師人中之尊。

    心無所著亦無恐懼。

    消除闇冥塵勞煙熏。

    無邪境界也。

    其心永安若堅牢船必度彼岸。

    佛告比丘。

    寂意天子。

    耀淨天子。

    虛空中住。

    城中男女聞菩薩決疑如是。

    悉共悅豫。

    歎曰善哉。

    皆自還去。

     爾時菩薩見城中人皆悉眠寐。

    察欲夜半即便起立。

    沸星适現知時可出。

    即敕車匿。

    起被白馬揵陟。

    菩薩适宣說此言。

    即時四天王聞菩薩教。

    尋時便至。

    迦維羅衛大城中庭住供養菩薩。

    提頭賴吒。

    與無數億百千揵沓和。

    稽首被甲胄。

    從東方來。

    住東方界稽首菩薩。

    鼓衆伎樂在于虛空。

    毗留勒叉天王。

    與無數億百千鸠刀。

    皆被铠甲。

    從南方來住南方界稽首菩薩。

    鼓衆伎樂在于虛空。

    毗留羅叉天王。

    與無數億百千龍俱。

    各垂寶璎從西方來住西方界稽首菩薩。

    北方毗沙門天王。

    與無數億百千閱叉。

    手執焰光明珠威耀晃晃。

    身被甲胄。

    從北方來住北方界。

    稽首菩薩。

    天帝釋梵與無數億百千諸天。

    手執華香雜香搗香華蓋幢幡。

    來住虛空稽首菩薩。

     爾時車匿。

    聞菩薩言流涕交面。

    白菩薩曰。

    惟賢聖子知時識義。

    今夜非時也。

    菩薩告言。

    今正是時。

    所以者何。

    吾從久遠長夜求願。

    為諸衆生顯示道迹。

    今可樂時當度衆生。

    适得閑靜。

    于時頌曰。

     天王住虛空  天帝釋亦然 炎天及兜術  無慢化自在 和輪耶斯龍  海龍阿耨達 鹹來欲供養  見佛時出家 色界諸天人  修寂常行禅 是等來供養  三界普自歸 開士十方來  等昔以造行 欲見勝出家  随時而奉事 無極大功勳  金剛常住空 被铠力精進  心堅動海水 日月諸天子  善住其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