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曜經卷第四

關燈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出家品第十二 爾時菩薩普觀眷屬。

    視衆伎女猶如木人。

    百節空中。

    譬如芭蕉中無有實。

    亂頭倚鼓。

    委擔伏琴。

    更相扶枕。

    臂腳委地。

    鼻涕目淚口中流涎。

    琴瑟筝笛樂器縱橫。

    鵁鶄鴛鴦驚怖之輩。

    皆悉淳眠而卧。

    菩薩遍觀顧視其妻。

    具見形體。

    發爪腦髓。

    骨齒髑髅。

    皮膚肌肉。

    筋脈肪血。

    心肺脾腎。

    肝膽腸胃。

    屎尿涕唾。

    外是革囊中有臭處。

    無一可奇。

    強熏以香飾以華婇。

    猶假借當還。

    亦不得久計。

    百年之命卧消其半。

    又多憂患其樂無幾。

    淫泆敗德令人愚癡。

    非彼諸佛緣覺真人所稱譽也。

    故曰貪淫緻老。

    嗔恚緻病。

    愚癡緻死。

    除此三者乃可得道。

    一切所有皆如幻化。

    三界無怙。

    唯道可恃。

    于是頌曰。

     見彼興慈愍  歎息發大哀 是世毒痛難  何因樂愛欲 懷憂憐愚冥  欲苦反謂安 舍貪樂智慧  不舍不得安 于是菩薩以斯法門察于後宮。

    興發大哀而為雨淚。

    心甚愍之。

    癡人有三十二。

    害于衆生。

    愚者迷惑。

    為此所害生于八難。

    所見惡染猶如畫瓶毒滿其中。

    愚者不解謂之甘露。

    愚者或中。

    駛水漂象。

    愚者樂之如飲毒水。

    愚人處是如犬[齒*堯]骨。

    愚人堕此如人入煙。

    愚人貪惡如墨塗衣。

    愚人厄此如鳥堕網。

    愚人見勉如屠枻畜。

    愚人近此不見來難。

    愚人沒此如老牛溺泥。

    愚人投此猶若破船沒于大海。

    愚人堕此如盲投谷。

    愚人不得限如淵無底。

    愚人燋此劫燒天地。

    愚人迷此如輪無際。

    愚宛轉此生盲入山。

    愚馳逸此若狗縛頭。

    愚人消此冬燒草木。

    愚人日損如月十五日後。

    愚人服此如諸小龍遭金翅鳥。

    愚人遭此如摩竭魚吞于大舟。

    愚人惱此如賈遇賊。

    愚人懼此如大樹被斫。

    愚人憂此如遇毒蛇。

    愚人樂此如蜜塗刀與兒舐之。

    愚人惑此火燒枯樹。

    愚人遇此嬰兒弄矢。

    愚人為此轉如鈎撾象。

    愚盡德本如博失财功祚消化。

    愚人見棄如放逸賈堕于淫鬼。

    是為三十二事。

    觀于後宮察諸婇女不淨之想。

    自罵己身。

    坐身患害勿複貪身。

    莫念是意。

    入于空淨。

    心無所著。

    于是頌曰。

     從頭觀至足  察之無一淨 勿得貪其身  是為罪福田 以故當遠身  淚涕唾惡露 由此莫戀之  行淨如蓮華 棄若幹不淨  興平等調定 以知諸毛孔  如蟲不可慕 其身猶如象  骨髓肉血合 筋脈皮裹之  發毛諸爪齒 有八萬種蟲  夙夜食其體 若有明智者  終不計有身 佛告比丘。

    菩薩觀心身思若斯。

    諸欲界天住于虛空。

    皆見菩薩所可思惟。

    法行天子遙白菩薩。

    唯然大聖。

    何以稽遲。

    時已到矣。

    于時菩薩察于後宮。

    見其心意諸根無常。

    知身不久猶如流水逝而不返。

    俗人所行計有吾我。

    何有吾我執取深奧。

    無極道眼乃為第一。

    觀正境界慕樂聖安。

    計吾我者自謂尊貴。

    心無所倚乃應行道。

    法行天子又複白言。

    不以是行得成至佛。

    現在行道所修甚難。

    當察己身等之山谷是則究竟。

    菩薩大士一生補處。

     爾時菩薩所作暢達其心堅住。

    覺意已了思惟心悅。

    鹹來奉事。

    舍衆垢塵。

    永無恭恪。

    其順道訓念念安隐。

    淡若淨水。

    即從座起。

    心中悅豫觀察前衆。

    則以右手披寶交露帳。

    上講堂上叉其十指。

    念十方佛而遙禮之。

    觀虛空中諸天百千。

    皆來圍繞散華燒香。

    雜香搗香。

    衣服幡彩手執幢蓋諸供養具。

    曲躬作禮。

    見四天王鬼神羅刹健沓和等諸龍王衆皆被铠甲。

    棄不吉祥。

    淨諸惡行。

    垂珠璎珞。

    稽首菩薩。

    日月宮殿諸天子等。

    住其左右各執華香幡彩幢蓋。

    夜已向半。

     爾時菩薩告車匿曰。

    車匿。

    速起嚴被白馬。

    今日人尊宜吉祥時。

    應當出去。

    車匿聞之心懷憂戚。

    淚下如雨。

    所行平等光明清淨。

    猶若師子。

    今欲若行願見告示。

    面色端正如秋月滿。

    顔貌和悅無有瑕短。

    所覺清淨猶如蓮華。

    音聲和雅明珠火光。

    衆曜晃煜寶璎珞身。

    心如虛空如鹿中王。

    行如雁王獨步無難。

    衆皆從之今欲若行。

    于是菩薩複告車匿。

    欲得白馬。

    宿本所行當緻上尊。

    妻子恩愛。

    财寶重業。

    則是牢獄。

    古來遠之身所不樂。

    惟欲護戒奉行忍辱。

    修精進力禅定智慧。

    是心所樂。

    從無央數億百千劫。

    所可奉行。

    志慕成道。

    斷生死源。

    智慧巍巍開化衆生。

    從是已來不樂榮祿。

    惟志大道。

     爾時車匿聞大聖言。

    初生之時天帝釋梵上帝自下。

    示現稽首。

    即時決此。

    王問雲何。

    阿夷答曰。

    今是太子一相百福。

    威神光明無能逮者。

    若在家者為轉輪王。

    主四天下。

    若不樂世棄捐國土。

    作沙門者則成佛道。

    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