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曜經卷第二

關燈
天所化。

     爾時王後适上寶車。

    天玉女從。

    樹木奮光名香好熏。

    供奉王後。

    殊妙衆珠雜寶以成。

    是樹莖節枝葉華實皆香。

    若幹幡彩嚴飾周遍。

    其地平正廣長無穢。

    生柔軟草自然布地猶如天衣。

    承如往古諸佛之法。

     又諸天人一時鹹鼓百千伎樂。

    侍從王後。

    王後适至于此樹下。

    菩薩威神樹躬屈枝。

    自歸王後。

    虛空諸天稽首為禮。

    日月光明清淨無垢。

    諸天玉女[口*咨]嗟功勳。

    至于樹下樹神歡喜。

    何故有是感應。

    今我等身堪任供養。

    所往奉敬。

    從無澤獄。

    上至上界三十三天。

    無懈廢者。

    消生老病死。

    威光超絕除衆闇冥。

    今聖人生。

    如樹茂盛華實芬葩。

    億萬諸天亦遙稽首。

    震動天地至乎六反。

    皆為大明光明清淨。

    百千伎樂亦同俱作。

     離欲諸天深大悅喜。

    今日聖人普愍一切。

    釋梵四王歡喜作禮。

    其人中尊德超日月。

    在于胎中演金色光。

    光蔽日月諸天梵釋。

    亦皆覆蔽其百千億諸佛國土。

    消諸惡趣。

    衆生普安無複苦患。

    諸天百千鹹共散華。

    樂處金剛其精進力。

    從下方界自然出生七寶蓮華。

     爾時菩薩從右脅生。

    忽然見身住寶蓮華。

    堕地行七步顯揚梵音。

    無常訓教。

    我當救度天上天下為天人尊斷生死苦。

    三界無上。

    使一切衆無為常安。

    天帝釋梵忽然來下。

    雜名香水洗浴菩薩。

    九龍在上而下香水。

    洗浴聖尊。

    洗浴竟已身心清淨。

    所在遊居道超具足。

    生于大姓如正真寶。

    奇相衆好應轉法輪。

    若轉輪王處在三界。

    以一道蓋覆于十方。

    其白淨王心中坦然踴躍無量。

     爾時五千青衣各各生子。

    皆為力士。

    現大小等給使白王。

    八百乳母亦各生子。

    百千象生。

    白馬生駒。

    形色如雪毛衣滑澤。

    黃羊生羔子。

    即有二萬。

    交露寶車聖經行時。

    亦複稽首。

    今當如行何所施作。

    德過諸天。

    然大變化不可限量。

    生業廣大。

    由是之故。

    光明普曜。

    五千玉女香華自熏。

    各持油香詣菩薩母。

    志大乘業。

    諸天來賀。

    将無勞倦。

    五千玉女皆來侍衛。

    各持華香賀菩薩母。

    衣被屋宅猶若天上。

    諸童子等請五百席。

    詣菩薩母。

    将無勞倦。

    重以璎珞莊嚴其身。

    菩薩無畏必成佛道。

    佛告比丘。

    菩薩生時其母安隐。

    無有瘡瘢亦無痛癢。

    平複如故。

    應時前後五千玉女。

    赍天香熏及持油香。

    奉菩薩母。

    長跪問訊将無勞惓。

     五千玉女奉天醫藥。

    五千玉女赍寶璎珞。

    五千玉女赍天被服。

    五千玉女赍天伎樂奉菩薩母。

    各各問訊言。

    将無勞惓。

    今此天下五通仙人輕舉虛空。

    忽然來現白淨王前。

     佛言比丘。

    菩薩生時夙夜七日。

    伎樂衆供百種飲食。

    鄰鞞樹下奉菩薩母。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興功立德。

     時三萬二千梵志。

    常赍所乏。

    日日供給充飽所欲。

    天帝梵王化作儒童。

    端正姝好在梵志衆。

    說吉祥偈。

     寂滅諸惡趣  使衆生普安 衆生以和安  一切皆無患 如光消衆冥  諸天光照穢 德徹諸光明  令蔽不複現 不見餘業時  亦複不聽聞 佛光适出現  為世之大聖 不遇塵勞病  慈心愍衆生 梵天億百千  來供養無量 如樹華茂盛  安住于平地 衆人皆往歸  一切悉采取 猶如此世間  淤泥生蓮華 世護明如是  将養洽一切 譬如柔軟衣  熏以天名香 若有疾病人  當為療醫王 假使有離欲  在色界和音 叉手為作禮  則為說衆祐 若諸天人民  睹天人柔軟 展轉相敬重  為衆之導師 若如清淨水  普有所茂盛 以是正見故  所居常安隐 佛告比丘。

    于時菩薩生七日後。

    其母命終。

    于比丘意所趣雲何。

    七日命終。

    菩薩咎也。

    莫作是觀。

    所以者何。

    本命應然。

    菩薩察之臨母命終。

    因來下生。

    懷菩薩時。

    諸天供養至見生矣。

    以服天食不甘世養。

    本福應然。

    去來今佛皆亦如是。

    母七日終。

    所以者何。

    菩薩生時。

    母根身具無有[(乖/土)*央]漏。

    應受忉利天上功祚服食。

    上忉利天。

    适升彼天。

    未生菩薩時。

    諸天所送宮殿屋宅。

    所可住止講堂處所。

    諸供王後。

    五千諸瓶所盛香水。

    五千玉女各移床座。

    五千玉女手持冠帻。

    執澡香水在前灑地。

    五萬梵天各執寶瓶。

    稱歎萬歲。

    二萬諸龍寶璎珞身。

    二萬白象珠寶珞身。

    二萬車乘建立幢蓋。

    寶交露車在後侍從。

    四萬步兵勇猛傑異。

    菩薩後行。

    又虛空中無數億載天人。

    忽然興立紫金牆壁。

    供養菩薩母。

    其夜菩薩降神之時。

    即夜欲界所可莊嚴無極大殿。

    二萬魔妻手執寶縷。

    來侍菩薩母。

    又二萬人璎珞嚴身。

    應時彼夜兩玉女聞。

    有一婇女非人玉女。

    若睹面色其欲興隆。

    時菩薩德威神所緻。

    此迦維羅衛大城之中。

    五百長者皆是釋種。

    各各建立五百屋宅。

    入羅衛城。

    時為菩薩開其城門。

    身命自歸。

    白菩薩言。

    一切義吉。

    唯屈入此諸天處所。

    是清淨處。

    普眼降此。

    有大宮殿名護淨華。

    菩薩應處。

     諸大梵志豪姓釋種。

    時白淨王。

    随時屈意入其舍宅。

    用菩薩故。

    入五百宅功勳和安。

    修行正真。

     五百車匿各各發言。

    我等之身奉事供養新生太子。

    或有說言。

    太子聖明善制訓教。

    端正殊妙年幼難及。

     又今太子轉當長大。

    誰能養育令長大乎。

    皆和共議。

    唯大愛道能育慈心。

    推燥居濕飲食乳哺使長大耳。

    大愛道者。

    太子姨母。

    清淨無夫。

    是能堪任常不遠離。

     時白淨王。

    與諸釋種和同共往。

    詣大愛道說是意故。

    太子母終。

    爾時姨母乳哺令長。

    時大愛道則然可之。

     王會釋種欲試問之。

    今者太子當作國主。

    若當出家。

    欲決此疑。

    衆釋啟曰。

    竊聞雪山有仙梵志。

    名阿夷頭。

    耆舊多識明曉相法。

    王大歡喜因嚴駕白象。

    欲詣道人。

    諸天龍神現無數變。

    導從侍衛。

     時阿夷頭睹諸神變。

    知白淨王生聖太子。

    威神光曜過天世人。

    心懷欣豫欲往親觐。

    于是世尊重為衆會。

    而說頌曰。

     仙梵阿夷頭  見天飛虛空 形貌紫金色  睹之大歡悅 天須輪金翅  為真陀是佛 聞是要句悅  天眼觀十方 而名稱若幹  德如山高峻 猶樹軟華實  所住三界尊 普地平若掌  如天悅不迷 如海王有寶  現法道如是 如滅惡無苦  若天遊虛空 聞天柔軟音  三界現寶瑞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