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曜經卷第一

關燈
無垢。

    禁戒博聞而無放逸。

    慈于十方無有加害。

    心水清澄而無所著。

    遊世八法。

    心如大寶。

    所度無極福祚聖慧。

    積功累德道藏解明佛之智慧度闡法城。

    消衆患難善開寤之。

    以四神足度于彼岸。

    志三脫門顯其寂觀。

    清淨光曜一心脫門。

    處在閑室如山曠野。

    遊法叢樹行具足成十力無畏未曾怯弱。

    以度生死無複疑難。

    衣毛不豎越于無數在外異學。

    猶如師子遊于糜鹿。

    舍諸放逸無吾我意。

    設有所暢。

    為師子吼。

    人中之雄。

    解脫禅定智慧道場。

    放大光明照諸闇冥悉蒙道明。

    衆邪異學。

    譬如螢火無益于世。

    愚贛幽昧曜蔽塞心。

    興大道力精進之業。

    宣功德行威神巍巍。

    除闇冥品具足清白。

    見莫不歡。

    諸佛國土無所挂礙。

    拔諸窮厄蕩滌垢穢。

    脫門一心覺意清涼。

    曉了聖明禅思清白以開化之。

    其四部衆。

    諸天人民。

    行七覺意積累道寶。

    齊心衆生應病與藥。

    志不懷惡行十善業。

    以是财富奉持具足。

    不違法王所行殊勝而轉寶輪。

    轉輪王種。

    成就一切深遠難限。

    一切法寶博聞無厭。

    慧普無極。

     爾時所興不可限量。

    無能為喻。

    猶如江海。

    所總持慧。

    如地水火風。

    其心平等。

    堅強不動如須彌山。

    消諸結著猶如日光以耀諸垢。

    心若虛空在大宮殿安處其中。

    諸床座具二萬二千。

    門戶軒窗講堂棚閣。

    校飾嚴整豎衆幢蓋。

    交露精舍布散衆華。

    青蓮芙蓉。

    諸玉女衆有億百千俱作伎樂。

    及雜衆華不可稱限。

    諸寶樹木次第行列。

    其地清淨平正無邪。

    香勳普流。

    飛鳥凫雁哀鸾異類。

    無數億衆遊戲浴池。

    暢和雅音現在觀睹。

    聞大法聲消除一切塵欲之難。

    攝諸疲厭自大貢高。

    其心歡悅思念弘廣。

    由是成就大無極法。

    演出訓誨八萬四千伎樂妙音。

    是為菩薩宿世積德。

    自然宣出此微妙偈。

     積功累德行  宣布具足音 其心普思道  造智慧光明 備無量勢力  棄損諸所有 分别決衆疑  諸天之本末 意清淨無垢  無雜衆瑕穢 棄捐于三毒  寂滅嗔恚恨 鮮潔消衆垢  其心如明珠 從往古以來  常喜好布施 音響從種姓  戒寂行調和 精進禅智慧  遵習億載法 音暢無數稱  宣說億載佛 愍傷于衆生  且觀今是時 曉了知終始  生死之塵垢 觀察其本行  天龍諸鬼神 樂百千億劫  聽之無厭惓 善智慧無懈  充飽久饑渴 卿等雖所慕  樂法不好欲 性已無垢穢  愍傷天世人 億那術載天  聽法心不廢 若慕于歌頌  觀諸地獄難 其目淨無垢  見十方諸佛 已得聞此法  斯經世所尊 宿世種妙德  處兜術天宮 直加天慈哀  愍悅雨天下 已越于欲界  及色界億載 鹹共慕樂聖  無上吉祥佛 降伏衆魔業  消化諸異學 佛道如觀掌  且察今是時 世塵勞興盛  宜布諸法雲 精進雨甘露  消滅天世垢 尊醫曉諸種  授藥建療治 應示三脫門  速立無為宅 譬如師子吼  諸小蟲怖懅 暢佛師子吼  降伏外異學 手執明哲燈  過伏精進力 總持近目前  勝降伏衆魔 四天王遙察  欲貢上尊缽 億載天帝梵  始生往奉敬 觀睹尊音稱  寶種諸豪姓 見人尊所處  行菩薩之道 其來在三有  明寶在所勝 無垢如摩尼  興雲雨天下 諸伎樂之聲  演出若幹音 勸助愍哀意  觀察今是時 于是佛告諸比丘。

    于時菩薩省諸伎樂。

    宣法音時出大宮殿。

    有大講堂号演施法。

    升彼講堂坐師子床。

    其諸天子學大乘業行等慈者。

    亦複俱升此大講堂。

    各從本位次第而坐。

    舍玉女衆及諸天子。

    鹹從同學各來集會。

    諸眷屬衆各六十六億。

    鹹共講議。

    當使菩薩現生何種。

    或有說言。

    此維提種。

    摩竭國土最為興盛。

    今菩薩者。

    應在彼土降神母胎。

    或有說言。

    菩薩不應生彼國土。

    所以然者。

    維提種者。

    母性真正其父不真種性卒暴而不安詳。

    無可貪樂。

    其種鮮德福不具足。

    土地國邑無好浴池苑囿之觀。

    既處邊境不宜生彼。

    或有議言。

    拘薩大國其種弘廣。

    眷屬興盛。

    菩薩應下降神彼國。

    或有報言。

    菩薩不應。

    所以然者其拘薩本從摩騰種來生彼國。

    父母宗族皆不真正。

    下劣小姓非是天師所可慕樂。

    福祿鮮薄卑鄙之土。

    性行不和。

    無有奇珍殊異之寶。

    肴馔之供可以奉聖。

    園觀浴池亦複簡少。

    既是邊表不宜屈尊。

    或複說言。

    和沙大國國王右性人民熾盛。

    五谷豐登。

    菩薩應當降神彼國。

    或複報言。

    菩薩不應。

    所以然者。

    其彼國王雜合小姓。

    非是高德。

    土無威神。

    受他節度來于此國。

    父母不真不得自在。

    以是之故不應生彼。

    或複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