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同譯經梵才大師紹德慧詢等奉 诏譯
如來具智不嫉他善緣起第十
爾時世尊與諸弟子大比丘衆。
遊化依止王舍大城。
是時如來從座而起。
步蹑虛空現希有事。
足下顯出千輻輪相。
一一輻間複出八萬四千衆寶蓮華。
一一華出八萬四千微妙須葉。
次第莊嚴。
遍覆十方無量世界。
是諸華上各有無量微妙數佛。
足下皆現千輻輪文。
是時會中淨飯父王。
見是事已心大歡喜。
五體投地向佛作禮。
即時證得阿那含果。
時諸大衆睹佛神變。
鹹共合掌白言。
世尊。
我等今者所見十方無數諸佛。
谛觀察已不能了知。
何者真佛。
何者化佛。
時彼如來以大悲心愍念衆會。
即語之曰。
諸佛如來入空寂處解脫三昧随意自在。
真化之相召自汝心。
所以若何。
佛心本來湛然空寂。
複依解脫光明王定。
由此定力化無邊身。
無邊身者是薩婆若。
薩婆若者名無著定。
無著定者如來所行。
或現乞食。
或複經行。
以是二法饒益衆生。
又佛在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得見佛步千輻輪相。
深心作禮供養稱贊。
能滅千劫極重惡業。
若佛滅後四部弟子住于正受。
想佛行步恭敬供養。
亦能銷滅千劫之罪。
設不想念。
或睹佛迹及行像者。
随分供養生随喜心。
所獲福報不可窮盡。
佛告阿難。
我自往昔曠大劫來。
以淨信心恭敬一切。
見彼所修殊勝妙行。
常生稱贊使令增益。
乃至微細一毫之福。
未嘗起心而嫉他善。
是故我今獲斯勝報。
複次阿難。
我滅度後若諸弟子欲造佛像。
當令身相具足圓滿。
現攝身光化佛圍繞。
及繪足下千輻輪文。
使未來世一切衆生。
睹是相已獲得廣大吉祥如意。
積集重障消滅無餘。
汝等比丘當勤思惟如理而作。
佛說是已還複本座。
時淨飯王即從座起白言。
世尊。
今佛出世有何利事。
能令衆生得安隐樂。
是時如來即語父王。
舍衛城中須達長者。
有一老母名毗低羅。
勤謹家業常所信用。
出納取與一切委之。
忽于一日長者請佛及諸比丘就舍供養。
有病比丘多所求索。
老母悭惜而生嗔恚。
意不欲與。
而作是言。
我大長者受沙門術。
彼諸乞士多求無厭。
何道之有。
複發惡言。
何時當得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見剃發染衣之人。
如是惡聲一人聞已展轉傳之遍舍衛城。
是時王後末利夫人。
聞是毀呰深生歎訝。
雲何須達仁惠周普。
如好蓮華人所樂見。
返為毒蛇之所守護。
作是說已乃敕長者。
遣汝婦來。
吾欲與語。
婦到命坐。
即謂之曰。
汝家老婢常以惡言毀謗三寶。
乃至名字願不欲聞。
何不擯斥。
不亦快哉。
時長者婦白夫人言。
佛日出世破除癡暗。
多所潤益一切衆生。
央掘摩羅大惡之人。
殺害千人取指為鬘。
佛能調伏令發道心。
此一老婢何足勞慮。
夫人聞說心大歡喜。
我當請佛及比丘衆。
嚴飾宮中明日供養。
汝遣婢來斯可驗矣。
是時長者。
即以寶瓶盛滿諸珍摩尼珠等。
使婢赍獻助興供養。
末利夫人遙見婢來。
此邪見人當蒙佛化。
若見此人從佛化者。
我必獲得廣大法利。
爾時如來從正門入。
難陀在左阿難居右。
羅睺羅等從佛之後。
老母見佛心驚毛聳。
即時欲退從狗窦出。
老母以扇而自掩面。
佛在其前令扇如鏡。
回顧東視東方有佛。
乃至遍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悉有佛。
以手覆面于十指間皆有化佛。
老母合目開眼還見。
滿十方界皆是化佛。
現此相時舍衛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羅女。
五十異見婆羅門女。
并餘種類五百女人。
先著邪宗不信佛法。
見于如來為彼老母足步虛空現無數身。
心大歡喜裂邪見網。
頭面頂禮佛世尊足。
爾時世尊以梵音聲謂諸女言。
汝今可稱我之名字。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由稱我名觀我身相。
即得解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老母暫得見佛。
疾走還舍白大家言。
我于今日遇斯惡對。
沙門瞿昙在王宮門。
多衆之前現諸妖術。
身如金山目逾青蓮。
有百億光不可具狀。
沙門善幻世間無比。
大家少年不可喜見。
作是說已入木籠中。
多以牛皮而覆其上。
于黑暗處潛避而卧。
時佛世尊欲旋精舍。
末利夫人前白佛言。
暫屈慈光攝化老母。
佛言。
彼人罪根深重于我無緣。
與羅睺羅曩為善友。
今日如來乘空而行。
為其滅除多劫重障。
乃還祇園召羅睺羅。
汝詣須達優婆塞舍度彼老母。
諸大弟子千二百人。
鹹生随喜願同往詣。
爾時尊者羅睺羅。
承佛威神入如意定。
禮佛畢已右繞七匝。
即自變身作轉輪王。
一千比丘化為千子。
七寶四兵皆悉具足。
時金輪寶乘蓮華台。
詣須達家空中而住。
時彼守宅夜叉靈隻。
高聲唱言。
聖王出世擯諸惡人宣揚善法。
老母聞已心大歡喜。
聖王出現餘無所求。
有如意珠願今獲得。
是時聖王乘大寶辇。
椎鐘擊鼓至長者家。
老母聞已從木籠出。
頭面作禮贊其功德。
今遇聖王善法攝化。
必當不為沙門所惑。
王則即乃遣主寶藏臣往彼女所語言。
姊妹。
汝有宿福應王者瑞。
今欲尊奉為玉女寶。
老母答言。
我身卑賤。
猶如糞穢。
蒙王暫問喜慶無限。
何當堪任為玉女寶。
爾時聖王告須達言。
卿家老女衆相具足。
吾今欲以充玉女寶。
長者對曰。
唯命是從。
老婢聞之喜不自已。
王以珠寶令其照面。
端正如願唯增愧
遊化依止王舍大城。
是時如來從座而起。
步蹑虛空現希有事。
足下顯出千輻輪相。
一一輻間複出八萬四千衆寶蓮華。
一一華出八萬四千微妙須葉。
次第莊嚴。
遍覆十方無量世界。
是諸華上各有無量微妙數佛。
足下皆現千輻輪文。
是時會中淨飯父王。
見是事已心大歡喜。
五體投地向佛作禮。
即時證得阿那含果。
時諸大衆睹佛神變。
鹹共合掌白言。
世尊。
我等今者所見十方無數諸佛。
谛觀察已不能了知。
何者真佛。
何者化佛。
時彼如來以大悲心愍念衆會。
即語之曰。
諸佛如來入空寂處解脫三昧随意自在。
真化之相召自汝心。
所以若何。
佛心本來湛然空寂。
複依解脫光明王定。
由此定力化無邊身。
無邊身者是薩婆若。
薩婆若者名無著定。
無著定者如來所行。
或現乞食。
或複經行。
以是二法饒益衆生。
又佛在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得見佛步千輻輪相。
深心作禮供養稱贊。
能滅千劫極重惡業。
若佛滅後四部弟子住于正受。
想佛行步恭敬供養。
亦能銷滅千劫之罪。
設不想念。
或睹佛迹及行像者。
随分供養生随喜心。
所獲福報不可窮盡。
佛告阿難。
我自往昔曠大劫來。
以淨信心恭敬一切。
見彼所修殊勝妙行。
常生稱贊使令增益。
乃至微細一毫之福。
未嘗起心而嫉他善。
是故我今獲斯勝報。
複次阿難。
我滅度後若諸弟子欲造佛像。
當令身相具足圓滿。
現攝身光化佛圍繞。
及繪足下千輻輪文。
使未來世一切衆生。
睹是相已獲得廣大吉祥如意。
積集重障消滅無餘。
汝等比丘當勤思惟如理而作。
佛說是已還複本座。
時淨飯王即從座起白言。
世尊。
今佛出世有何利事。
能令衆生得安隐樂。
是時如來即語父王。
舍衛城中須達長者。
有一老母名毗低羅。
勤謹家業常所信用。
出納取與一切委之。
忽于一日長者請佛及諸比丘就舍供養。
有病比丘多所求索。
老母悭惜而生嗔恚。
意不欲與。
而作是言。
我大長者受沙門術。
彼諸乞士多求無厭。
何道之有。
複發惡言。
何時當得不聞佛名不聞法名不見剃發染衣之人。
如是惡聲一人聞已展轉傳之遍舍衛城。
是時王後末利夫人。
聞是毀呰深生歎訝。
雲何須達仁惠周普。
如好蓮華人所樂見。
返為毒蛇之所守護。
作是說已乃敕長者。
遣汝婦來。
吾欲與語。
婦到命坐。
即謂之曰。
汝家老婢常以惡言毀謗三寶。
乃至名字願不欲聞。
何不擯斥。
不亦快哉。
時長者婦白夫人言。
佛日出世破除癡暗。
多所潤益一切衆生。
央掘摩羅大惡之人。
殺害千人取指為鬘。
佛能調伏令發道心。
此一老婢何足勞慮。
夫人聞說心大歡喜。
我當請佛及比丘衆。
嚴飾宮中明日供養。
汝遣婢來斯可驗矣。
是時長者。
即以寶瓶盛滿諸珍摩尼珠等。
使婢赍獻助興供養。
末利夫人遙見婢來。
此邪見人當蒙佛化。
若見此人從佛化者。
我必獲得廣大法利。
爾時如來從正門入。
難陀在左阿難居右。
羅睺羅等從佛之後。
老母見佛心驚毛聳。
即時欲退從狗窦出。
老母以扇而自掩面。
佛在其前令扇如鏡。
回顧東視東方有佛。
乃至遍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悉有佛。
以手覆面于十指間皆有化佛。
老母合目開眼還見。
滿十方界皆是化佛。
現此相時舍衛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羅女。
五十異見婆羅門女。
并餘種類五百女人。
先著邪宗不信佛法。
見于如來為彼老母足步虛空現無數身。
心大歡喜裂邪見網。
頭面頂禮佛世尊足。
爾時世尊以梵音聲謂諸女言。
汝今可稱我之名字。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由稱我名觀我身相。
即得解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老母暫得見佛。
疾走還舍白大家言。
我于今日遇斯惡對。
沙門瞿昙在王宮門。
多衆之前現諸妖術。
身如金山目逾青蓮。
有百億光不可具狀。
沙門善幻世間無比。
大家少年不可喜見。
作是說已入木籠中。
多以牛皮而覆其上。
于黑暗處潛避而卧。
時佛世尊欲旋精舍。
末利夫人前白佛言。
暫屈慈光攝化老母。
佛言。
彼人罪根深重于我無緣。
與羅睺羅曩為善友。
今日如來乘空而行。
為其滅除多劫重障。
乃還祇園召羅睺羅。
汝詣須達優婆塞舍度彼老母。
諸大弟子千二百人。
鹹生随喜願同往詣。
爾時尊者羅睺羅。
承佛威神入如意定。
禮佛畢已右繞七匝。
即自變身作轉輪王。
一千比丘化為千子。
七寶四兵皆悉具足。
時金輪寶乘蓮華台。
詣須達家空中而住。
時彼守宅夜叉靈隻。
高聲唱言。
聖王出世擯諸惡人宣揚善法。
老母聞已心大歡喜。
聖王出現餘無所求。
有如意珠願今獲得。
是時聖王乘大寶辇。
椎鐘擊鼓至長者家。
老母聞已從木籠出。
頭面作禮贊其功德。
今遇聖王善法攝化。
必當不為沙門所惑。
王則即乃遣主寶藏臣往彼女所語言。
姊妹。
汝有宿福應王者瑞。
今欲尊奉為玉女寶。
老母答言。
我身卑賤。
猶如糞穢。
蒙王暫問喜慶無限。
何當堪任為玉女寶。
爾時聖王告須達言。
卿家老女衆相具足。
吾今欲以充玉女寶。
長者對曰。
唯命是從。
老婢聞之喜不自已。
王以珠寶令其照面。
端正如願唯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