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八

關燈


    年漸長大。

    衣亦随大。

    禀性賢善。

    慈仁孝順。

    将諸侍衛。

    出城遊戲。

    漸次往到鹿野苑中。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懷喜悅。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歸白父王。

    我于今者。

    出城觀看。

    到鹿野苑中。

    見佛世尊。

    百福相好。

    莊嚴其身。

    威儀庠序。

    容貌可觀。

    願王今者。

    慈哀憐愍。

    聽在道次。

    于時父王。

    愍此女故。

    不能違逆。

    将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

    善來比丘尼。

    頭發自落。

    法服著身。

    成比丘尼。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諸天世人。

    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迦屍孫陀利比丘尼。

    宿殖何福。

    生于豪族。

    有此袈裟著身而生。

    及獲道果。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加那加牟尼将諸比丘。

    遊行教化。

    時有王女。

    值行見佛。

    心懷喜悅。

    前禮佛足。

    請佛及僧。

    唯願世尊。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三月之中。

    受供養已。

    複以妙衣。

    各施一領。

    緣是功德。

    天上人中。

    尊榮豪貴。

    常有袈裟随身而生。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王女者。

    今孫陀利比丘尼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七七)額上有真珠鬘比丘尼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沸疏。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選擇族望。

    娉以為婦。

    作諸伎樂。

    以娛樂之。

    其婦懷妊。

    足滿十月。

    生一女兒。

    端政殊妙。

    世所希有。

    額上自然。

    有真珠鬘。

    父母見之。

    甚懷欣慶。

    召諸相師。

    占相此女。

    相師睹已。

    問其父母。

    此女生時。

    有何瑞相。

    父母答言。

    此女生時。

    額上自然。

    有真珠鬘。

    因為立字。

    名曰真珠鬘。

    年漸長大。

    禀性賢善。

    慈愍孤窮。

    有來乞者。

    脫此珠鬘。

    尋以施之。

    續複還生。

    如前無異。

    時須達長者。

    聞彼沸疏有此好女。

    通緻信命。

    求索珠鬘欲為其子娉以為婦。

    時真珠鬘。

    聞須達多為兒求索。

    前白父母。

    慈哀憐愍。

    若欲持我與彼兒者。

    當作要誓必共出家。

    然後與彼。

    若不爾者。

    我不貪著世俗榮華。

    時女父母。

    愛念女故。

    不能違逆。

    尋即往至。

    語須達言。

    具陳女意。

    時須達多。

    聞是語已。

    共相然可。

    即為納娶未經幾時。

    俱生厭心。

    尋共相将。

    往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來比丘尼。

    頭發自落。

    法服著身。

    成比丘尼。

    精勤修習。

    各獲道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諸天世人。

    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真珠鬘夫婦。

    宿殖何福。

    生時自然。

    有此珠鬘。

    著頭而生。

    出家未久獲阿羅漢果。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迦葉。

    将諸比丘。

    鹿野苑中。

    轉正法輪。

    度脫衆生。

    時有長者。

    名阿沙羅。

    聞佛在彼化度衆生。

    而作是言。

    我當勸化城中民衆。

    為佛及僧。

    作般遮于瑟。

    作是語已。

    上白國王。

    乘大白象。

    行于市肆。

    處處道頭勸化諸人。

    作般遮于瑟。

    時有婦女。

    見其勸化。

    頂上有珠。

    尋即解與。

    夫從外來。

    見婦頭上無有珠鬘。

    尋即問言。

    汝此珠鬘。

    為當與誰。

    婦答夫曰。

    今阿沙羅長者。

    來至此中。

    勸化諸人。

    我解此珠。

    持用施與。

    夫即歡喜。

    更取寶珠。

    持用布施。

    因發願言。

    使我來世莫堕惡趣天上人中。

    常有珠鬘随我俱生。

    佛告諸比丘。

    由于彼時布施珠故。

    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七八)差摩比丘尼生時二王和解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

    及梵摩達王。

    常共忿诤。

    各将兵衆。

    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住河兩岸。

    各立檦相。

    夫人月滿。

    各生男女。

    端政殊妙。

    王大歡喜。

    擊鼓唱令。

    集諸兵衆。

    賞賜财物。

    等同歡慶。

    求相和解。

    共為姻婚。

    令我二國從今以去更莫相犯。

    乃至子孫。

    作是要已。

    各還本國。

    時梵摩王子。

    年始七歲。

    赍持珍寶種種雜物。

    送與波斯匿王。

    求欲納娶。

    時女聞已。

    白父王言。

    人身難得。

    我今已得。

    諸根難具。

    我今已具。

    信心難生。

    我今信生。

    佛世難值我今得值。

    唯願大王。

    莫置女身在諸難中。

    令女永離諸善知識。

    唯願慈愍。

    聽我出家。

    王答女言汝在胎時吾以許彼。

    由汝之故二國和善。

    不相侵陵。

    吾今若當不稱彼者則負言信。

    彼必當還與我作仇。

    諸天嫌我。

    不加擁護。

    大臣人民。

    都不見信。

    亦違先王宿舊法制。

    汝叵曾聞。

    阿阇世王。

    波瞿利王。

    如是等比。

    數十諸王。

    皆由妄語。

    堕地獄中。

    汝今雲何。

    欲令使我同彼諸王。

    受地獄苦。

    而作妄語。

    汝今不宜請辭于我。

    時波斯匿王。

    作是語已。

    即便遣使。

    語梵摩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