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七

關燈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六六)頂上有寶蓋緣 佛在迦毗羅衛國尼拘陀樹下。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選擇族望。

    娉以為婦。

    作諸音樂。

    常娛樂之。

    其婦懷妊。

    足滿十月。

    生一男兒。

    容貌端政。

    世所希有。

    然其生時。

    頂上自然。

    有摩尼寶蓋。

    遍覆城上。

    父母歡喜。

    因為立字。

    名曰寶蓋。

    年漸長大。

    與諸親友。

    出城遊戲。

    漸次往到尼拘陀樹下。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晖曜。

    如百千日。

    心懷歡喜。

    前禮佛足。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

    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怪未曾有。

    而白佛言。

    今此寶蓋比丘。

    宿殖何福。

    初生之時。

    頂上自然。

    有摩尼寶蓋。

    遍覆城上。

    又值世尊。

    出家未久。

    得獲道果。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毗婆屍。

    遊行諸國。

    化緣周訖。

    遷神涅槃。

    時有國王。

    名槃頭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寶塔。

    高一由旬。

    而供養之。

    時有商主。

    入海采寶。

    安隐來歸。

    即以摩尼寶珠。

    蓋其塔頭。

    發願而去。

    緣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惡趣。

    天上人中。

    常有寶蓋。

    随共而生。

    乃至今者。

    得值于我。

    出家獲道。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商主奉上摩尼寶珠者。

    今此寶蓋比丘是。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六七)妙聲緣 佛在迦毗羅衛國尼拘陀樹下。

    時彼國中。

    有一長者。

    财富無量。

    不可稱計選擇族望。

    娉以為婦。

    作諸音樂。

    以娛樂之。

    其婦懷妊。

    足滿十月。

    生一男兒。

    端政殊妙。

    世所希有。

    年漸長大。

    有好音聲。

    令衆樂聞。

    與諸親友。

    出城遊戲。

    至尼拘陀樹下。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晖曜。

    如百千日。

    心懷歡喜。

    前禮佛足。

    卻住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得須陀洹果。

    歸辭父母。

    求索入道。

    愛念子故。

    不能違逆。

    将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

    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諸天世人。

    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而白佛言。

    世尊今此妙聲比丘。

    宿殖何福。

    有是妙聲。

    複值世尊。

    出家得道。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毗婆屍。

    教化周訖。

    遷神涅槃。

    時有國王。

    名槃頭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寶塔。

    高一由旬。

    而供養之。

    時有一人。

    見此塔故。

    心懷歡喜。

    便作音樂。

    以繞供養。

    發願而去。

    緣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

    常有好聲。

    令衆樂聞。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出家得道故有好聲。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六八)百子同産緣 佛在迦毗羅衛國尼拘陀樹下。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财寶無量。

    不可稱計。

    選擇族望。

    娉以為婦。

    作倡伎樂。

    以娛樂之。

    其婦懷妊。

    足滿十月。

    生一肉團。

    時彼長者。

    見其如是。

    心懷愁惱。

    謂為非祥。

    往詣佛所。

    前禮佛足。

    長跪白佛。

    我婦懷妊。

    生一肉團。

    不審世尊。

    為是吉兇。

    唯願世尊。

    幸見告語。

    佛告長者。

    汝莫疑怪。

    但好養育。

    滿七日已。

    汝當自見。

    時彼長者。

    聞是語已。

    喜不自勝。

    還詣家中。

    敕令贍養。

    七日頭到。

    肉團開敷。

    有百男兒。

    端政殊特。

    世所希有。

    年漸長大。

    便共相将。

    出城觀看。

    漸次。

    往到尼拘陀樹下。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懷憘悅。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各得須陀洹果。

    即于佛前。

    求索入道。

    佛告童子。

    父母不聽。

    不得出家。

    時彼童子。

    聞是語已。

    歸辭父母。

    求索出家。

    父母愛念。

    不能違逆。

    将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

    法服著身便成沙門。

    精勤修習。

    得阿羅漢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脫。

    諸天世人。

    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同生一百比丘。

    宿殖何福。

    兄弟百人。

    一時俱生。

    端政殊妙。

    人所愛敬遭值世尊。

    出家得道。

    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