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五

關燈
有女人。

    身抱懷妊。

    見佛世尊。

    甚懷信敬。

    足滿十月生一女兒。

    端正殊特。

    人所敬仰。

    年漸長大。

    往詣佛所。

    聽佛說法。

    心懷信敬。

    還歸家中白二親言。

    唯垂哀愍。

    聽在道次。

    父母固遮不能令止。

    遂便出家作比丘尼。

    時彼父母。

    為此女故。

    造僧伽藍。

    又請諸比丘尼。

    共住寺中。

    時長者女。

    于戒律中。

    有少毀犯。

    諸比丘尼。

    驅令出寺。

    心懷慚愧。

    不能歸家。

    寄住他舍。

    生大嗔恚。

    便作是言。

    我自有舍。

    止住其中。

    今者雲何。

    返更驅我。

    自用住止。

    即便向彼長者居士。

    說諸比丘尼種種過惡。

    狀似餓鬼。

    不自生活。

    但仰百姓。

    使我受身莫見此輩。

    作是誓已。

    其後命終。

    堕餓鬼中。

    今得生盲。

    佛告阿難。

    欲知爾時彼長者女。

    出家入道。

    驅令出寺。

    惡口诽謗。

    今生盲餓鬼是。

    佛說是餓鬼緣時。

    諸比丘等。

    各各守護身口意業。

    厭離生死。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四八)長者若達多悭貪堕餓鬼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長者。

    名曰若達多。

    财寶無量。

    奴婢仆使。

    象馬牛羊。

    不可稱計。

    時彼長者。

    值行觀看。

    到隻桓中。

    見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莊嚴其身。

    心懷信敬。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聽佛說法。

    心生歡喜。

    還歸辭家及諸眷屬求索入道。

    時諸親屬。

    都悉聽許。

    還歸白佛。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

    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

    時諸親族及諸人民。

    以其先是豪富之子出家入道。

    競施衣缽種種所須。

    既得之已。

    生悭貪心。

    不能施與同梵行者。

    其後命終。

    堕餓鬼中。

    還守衣缽。

    時諸衆僧。

    見其去世。

    開其房戶欲收屍骸及以衣缽阇維羯磨。

    而此室中。

    見一餓鬼。

    身如燋柱。

    狀貌可畏。

    守此衣缽。

    無敢近者。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往白世尊。

    具陳所見。

    于是如來。

    将諸比丘。

    來入室中。

    語餓鬼言。

    咄無慚愧。

    汝于前身。

    出家入道。

    貪著利養。

    不肯惠施。

    今堕餓鬼。

    受此醜形。

    汝今雲何。

    不生慚愧。

    故複還來。

    仍守衣缽。

    呵責悭貪多諸過咎。

    能令衆生堕于惡道。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深生慚愧。

    即以衣缽。

    舍與衆僧。

    于其夜半。

    便取命終。

    更受餘形。

    堕飛行餓鬼中。

    端正殊妙。

    著諸璎珞。

    莊嚴其身。

    身出光明。

    照于隻桓。

    陵虛遊行。

    與天無異。

    來詣佛所。

    前禮佛足。

    卻坐一面。

    佛即為其種種說法。

    心開意解。

    歡喜而去。

    于其晨朝。

    諸比丘等。

    白言。

    世尊。

    昨夜光明。

    照于隻桓。

    為是梵釋四天王乎。

    二十八部鬼神将也。

    為是他方諸大菩薩來聽法耶。

    佛告比丘。

    非是釋梵二十八部諸神王耶。

    乃是舍衛城中。

    大富長者。

    出家入道。

    近日命終。

    堕飛行餓鬼中。

    赍持香花。

    來供養我。

    是其光耳。

    佛說是緣時諸比丘等。

    舍離悭貪。

    厭惡生死。

    有得須陀洹者。

    斯陀含者。

    阿那含者。

    阿羅漢者。

    有發辟支佛心者。

    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四九)餓鬼自生還啖五百子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尊者那羅達多。

    著衣持缽入城乞食。

    還歸本處。

    飯食已訖。

    遙見隻桓。

    赤如血色。

    怪其所以。

    尋即往看。

    見一餓鬼。

    脂肉消盡支節骨立一日一夜。

    生五百子。

    羸瘦尪弱。

    氣力乏少。

    當生之時。

    荒悶殒死。

    支節解散。

    極為饑渴之所逼切。

    随生随啖終無飽足。

    時那羅達多便前問言。

    汝造何業。

    獲斯苦報。

    餓鬼答曰。

    汝今可自問佛世尊。

    當為汝說。

    時那羅達多。

    尋往佛所。

    前禮佛足。

    卻住一面。

    諸佛常法。

    先意問訊。

    汝于今者。

    見何異事。

    那羅白言。

    向者遊行。

    見一餓鬼。

    一日一夜。

    生五百子。

    極為饑渴。

    生已還啖。

    不審世尊。

    宿造何業。

    受斯報耶。

    佛告那羅達多。

    若欲知者。

    好至心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此賢劫中。

    波羅奈國有一長者。

    金銀珍寶。

    奴婢仆使。

    象馬牛羊。

    不可稱計。

    唯一夫人。

    無有子息禱祀神祇。

    求索有子。

    了不能得時彼長者。

    即便更取族姓家女。

    未久之間。

    便覺有妊。

    其大夫人。

    見其有妊。

    便生嫉妒。

    密與毒藥。

    令彼堕胎。

    姊妹眷屬。

    即詣其所。

    與彼大婦。

    極共鬥诤。

    遂相打棒。

    問其虛實。

    其大婦者。

    正欲道實恐其交死。

    正欲不道。

    苦痛叵言。

    逼切得急。

    而作咒詛。

    若我真實。

    堕汝胎者。

    令我舍身生餓鬼中。

    一日一夜。

    生五百子。

    生已随啖。

    終不飽足。

    作是誓已。

    尋即放去。

    佛告那羅達多。

    欲知彼時其大婦者。

    生嫉妒心。

    堕他子故。

    妄語咒誓。

    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