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集百緣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今共稱名。
或能來至。
詣于會所。
我等當共盡形奉事。
作是語已。
鹹共稱名。
南無瞿昙沙門。
來赴此會。
受我等請。
爾時如來常以慈悲。
晝夜六時。
觀察衆生。
誰應可度。
尋往度之。
知諸婆羅門善根已熟。
應受我化自變其身。
作帝釋形。
乘虛空來。
入赴婆羅門會。
各起奉迎。
請命令坐。
而作是言。
我等所求。
今悉獲得。
當共盡形奉事。
帝釋鹹皆稱善。
爾時世尊知諸婆羅門心已調伏。
還服本形。
為其如應。
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獲須陀洹果。
各懷喜悅。
并共施設百味飲食。
請佛及僧。
供養訖已。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如來往昔。
宿殖何福。
乃能使此諸婆羅門。
設諸肴膳供養佛僧。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妙音。
将諸比丘。
到寶殿王所。
聞佛來至。
與諸群臣。
奉迎世尊。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三月之中。
受王供已。
于其臍中。
出七寶蓮華。
各有化佛結跏趺坐。
放大光明。
上至阿迦膩吒天。
下至阿鼻地獄。
時寶殿王見是變已。
發于無上菩提之心。
佛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過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寶殿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婆羅門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七)乾闼婆作樂贊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五百乾闼婆。
善巧彈琴。
作樂歌舞。
供養如來。
晝夜不離。
名聞遠徹。
達于四方。
時彼南城。
有乾闼婆王。
名曰善愛。
亦巧彈琴。
作樂歌舞。
于彼土中。
更無酬對。
憍慢自大。
更無有比。
聞其北方有乾闼婆。
善巧彈琴。
作樂歌舞。
故從彼來。
涉曆諸士。
經十六大國。
彈一弦琴。
能令出于七種音聲。
聲有二十一解。
時諸人民聞其彈琴作樂歌舞。
歡娛自樂。
狂醉放逸不能自制。
共相随逐來詣舍衛。
欲得見王緻意問訊角試技術。
時城郭神。
及乾闼婆啟白王言。
雲南方國。
有乾闼婆王。
名曰善愛。
快能彈琴。
作樂戲笑。
今在門外。
緻意問訊。
雲在彼間。
遙承王邊有乾闼婆。
善巧彈琴。
歌舞戲笑。
故從遠來。
求共角試彈琴技術。
願王今者。
聽使所白。
時波斯匿王告守門者。
疾喚來入。
共王相見。
各懷歡喜。
善愛白言。
承聞王邊有乾闼婆善巧彈琴。
歌舞戲笑。
今在何許。
我今當共角試技術。
王即答曰。
我不相憚。
去此不遠。
我今共汝往至于彼。
随意角試。
時王然可。
至世尊所。
佛知王意。
尋自變身。
化作乾闼婆王。
将天樂神般遮屍棄。
其數七千。
各各手執琉璃之琴。
侍衛左右。
時波斯匿王語善愛言。
此皆是我作樂諸神。
汝今可共角試琴術。
時善愛王。
即便自取一弦之琴。
而彈鼓之。
能令出于七種音聲。
聲有二十一解。
彈鼓合節甚可聽聞。
能令衆人歡娛舞戲。
昏迷放逸不能自持。
爾時如來複取般遮屍棄琉璃之琴。
彈鼓一弦。
能令出于數千萬種。
其聲婉妙清徹可愛。
聞者舞笑。
歡娛愛樂。
喜不自勝。
時善愛王聞是聲已。
歎未曾有。
自鄙慚愧。
先所彈琴。
所出音聲。
即便引伏。
長跪叉手。
請為大師。
更咨琴法。
爾時如來見善愛王。
除去我慢。
心已調伏。
還服本形。
諸比丘僧。
默然而坐。
心驚毛豎。
尋于佛前。
深生信敬。
長跪合掌。
求入道次。
佛即告言。
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
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
精勤修習。
未久之間。
得阿羅漢果。
時波斯匿見善愛王。
心已調伏。
複得道果。
心懷歡喜。
長跪請佛及比丘僧佛即然可。
敕諸群臣。
平治道路。
除去瓦石污穢不淨。
建立幢幡。
懸諸寶鈴。
香水灑地散衆名華。
安置床榻。
設諸肴膳。
供養佛僧。
時諸比丘見是供養。
怪未曾有。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宿殖何福今者乃有如是音樂。
供養如來。
終不遠離。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有佛出世。
号曰正覺。
将諸比丘。
遠行教化。
至梵摩王國。
在一樹下。
結跏趺坐。
入火光三昧。
照于天地。
時彼國王。
将諸群臣數千萬衆。
出城遊戲。
作倡伎樂。
歌舞戲笑。
遙見彼佛及比丘僧。
在于樹下。
結跏趺坐。
光明赫弈。
照于天地。
如百千日。
心懷歡喜。
将諸伎女。
往到佛所。
前禮佛足。
作樂供養。
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
及比丘僧。
大慈憐愍。
來入宮中。
受我供養。
佛即然可。
設諸肴膳。
供養訖已。
佛即為王種種說法。
發菩提心。
即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梵摩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有是音樂而供養我。
終不遠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八)如願臨當刑戮求佛出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愚人。
名曰如願。
好喜殺生偷盜邪淫。
為人糾告。
王敕收捕。
系縛送市。
順行唱令
或能來至。
詣于會所。
我等當共盡形奉事。
作是語已。
鹹共稱名。
南無瞿昙沙門。
來赴此會。
受我等請。
爾時如來常以慈悲。
晝夜六時。
觀察衆生。
誰應可度。
尋往度之。
知諸婆羅門善根已熟。
應受我化自變其身。
作帝釋形。
乘虛空來。
入赴婆羅門會。
各起奉迎。
請命令坐。
而作是言。
我等所求。
今悉獲得。
當共盡形奉事。
帝釋鹹皆稱善。
爾時世尊知諸婆羅門心已調伏。
還服本形。
為其如應。
說四谛法。
心開意解。
獲須陀洹果。
各懷喜悅。
并共施設百味飲食。
請佛及僧。
供養訖已。
時諸比丘。
見是事已。
前白佛言。
如來往昔。
宿殖何福。
乃能使此諸婆羅門。
設諸肴膳供養佛僧。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
有佛出世。
号曰妙音。
将諸比丘。
到寶殿王所。
聞佛來至。
與諸群臣。
奉迎世尊。
受我三月四事供養。
佛即然可。
三月之中。
受王供已。
于其臍中。
出七寶蓮華。
各有化佛結跏趺坐。
放大光明。
上至阿迦膩吒天。
下至阿鼻地獄。
時寶殿王見是變已。
發于無上菩提之心。
佛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過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寶殿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婆羅門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七)乾闼婆作樂贊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五百乾闼婆。
善巧彈琴。
作樂歌舞。
供養如來。
晝夜不離。
名聞遠徹。
達于四方。
時彼南城。
有乾闼婆王。
名曰善愛。
亦巧彈琴。
作樂歌舞。
于彼土中。
更無酬對。
憍慢自大。
更無有比。
聞其北方有乾闼婆。
善巧彈琴。
作樂歌舞。
故從彼來。
涉曆諸士。
經十六大國。
彈一弦琴。
能令出于七種音聲。
聲有二十一解。
時諸人民聞其彈琴作樂歌舞。
歡娛自樂。
狂醉放逸不能自制。
共相随逐來詣舍衛。
欲得見王緻意問訊角試技術。
時城郭神。
及乾闼婆啟白王言。
雲南方國。
有乾闼婆王。
名曰善愛。
快能彈琴。
作樂戲笑。
今在門外。
緻意問訊。
雲在彼間。
遙承王邊有乾闼婆。
善巧彈琴。
歌舞戲笑。
故從遠來。
求共角試彈琴技術。
願王今者。
聽使所白。
時波斯匿王告守門者。
疾喚來入。
共王相見。
各懷歡喜。
善愛白言。
承聞王邊有乾闼婆善巧彈琴。
歌舞戲笑。
今在何許。
我今當共角試技術。
王即答曰。
我不相憚。
去此不遠。
我今共汝往至于彼。
随意角試。
時王然可。
至世尊所。
佛知王意。
尋自變身。
化作乾闼婆王。
将天樂神般遮屍棄。
其數七千。
各各手執琉璃之琴。
侍衛左右。
時波斯匿王語善愛言。
此皆是我作樂諸神。
汝今可共角試琴術。
時善愛王。
即便自取一弦之琴。
而彈鼓之。
能令出于七種音聲。
聲有二十一解。
彈鼓合節甚可聽聞。
能令衆人歡娛舞戲。
昏迷放逸不能自持。
爾時如來複取般遮屍棄琉璃之琴。
彈鼓一弦。
能令出于數千萬種。
其聲婉妙清徹可愛。
聞者舞笑。
歡娛愛樂。
喜不自勝。
時善愛王聞是聲已。
歎未曾有。
自鄙慚愧。
先所彈琴。
所出音聲。
即便引伏。
長跪叉手。
請為大師。
更咨琴法。
爾時如來見善愛王。
除去我慢。
心已調伏。
還服本形。
諸比丘僧。
默然而坐。
心驚毛豎。
尋于佛前。
深生信敬。
長跪合掌。
求入道次。
佛即告言。
善來比丘。
須發自落。
法服著身。
便成沙門。
精勤修習。
未久之間。
得阿羅漢果。
時波斯匿見善愛王。
心已調伏。
複得道果。
心懷歡喜。
長跪請佛及比丘僧佛即然可。
敕諸群臣。
平治道路。
除去瓦石污穢不淨。
建立幢幡。
懸諸寶鈴。
香水灑地散衆名華。
安置床榻。
設諸肴膳。
供養佛僧。
時諸比丘見是供養。
怪未曾有。
而白佛言。
如來世尊宿殖何福今者乃有如是音樂。
供養如來。
終不遠離。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
波羅奈國有佛出世。
号曰正覺。
将諸比丘。
遠行教化。
至梵摩王國。
在一樹下。
結跏趺坐。
入火光三昧。
照于天地。
時彼國王。
将諸群臣數千萬衆。
出城遊戲。
作倡伎樂。
歌舞戲笑。
遙見彼佛及比丘僧。
在于樹下。
結跏趺坐。
光明赫弈。
照于天地。
如百千日。
心懷歡喜。
将諸伎女。
往到佛所。
前禮佛足。
作樂供養。
長跪請佛。
唯願世尊。
及比丘僧。
大慈憐愍。
來入宮中。
受我供養。
佛即然可。
設諸肴膳。
供養訖已。
佛即為王種種說法。
發菩提心。
即授王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廣度衆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
欲知彼時梵摩王者。
則我身是。
彼時群臣者。
今諸比丘是。
皆由彼時供養佛故。
無量世中。
不堕地獄畜生餓鬼。
天上人中常受快樂。
乃至今者自緻成佛。
有是音樂而供養我。
終不遠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八)如願臨當刑戮求佛出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
有一愚人。
名曰如願。
好喜殺生偷盜邪淫。
為人糾告。
王敕收捕。
系縛送市。
順行唱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