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關燈
為名利故。

    讀誦解說摩诃衍經。

    作如是言。

    我是摩诃衍人。

    見他得利心懷嗔恨。

    自高其身卑下他人。

    以嫉妒故自說己身得過人法。

    是人于摩诃衍中而犯重罪趣向惡道永堕棄損。

    猶如有人欲入大海。

    修治船舫欲至寶所。

    中路船壞喪失身命。

    初行菩薩亦複如是。

    欲入摩诃衍海以嫉妒故而作妄語。

    毀破信船斷智慧命。

    是摩诃羅凡小菩薩犯根本罪。

    是名初行菩薩第五之罪。

     複次族姓子。

    未來世中當有出家在家初行菩薩。

    受持讀誦甚深空義。

    三昧陀羅尼諸忍諸地。

    大人所行諸莊嚴事。

    大乘經典。

    作如是心。

    為他解說此諸法者。

    是我所證我令以大悲故為汝解說。

    汝應修習汝亦不久于此深法當自知見。

    彼人不言我但讀誦此甚深法為他解說而實未證。

    妄說己身得三世諸佛菩薩摩诃薩諸賢聖人量過大海所證之法猶如有迳過曠野饑渴所逼。

    甚大疲乏趣彼樹林樹。

    求索飲食舍甘果樹往趣毒樹。

    食其果實即便命終。

    我說此人亦複如是。

    得難得身值善知識遇大乘法。

    貪利養故虛自稱舉卑下他人。

    如是之人。

    犯根本罪趣向惡道。

    永堕棄損智者所賤。

    是人不應親近刹利波羅門毗舍首陀羅及諸智人。

    若親近者皆悉犯罪。

    是名初行菩薩第六之罪。

     複次族姓子。

    未來世中刹帝利王。

    有旃陀羅國師宰相輔佐大臣旃陀羅醫。

    又有愚癡自謂明智。

    起大憍慢。

    如是等人多饒财寶廣修種種布施福業。

    持布施故憍慢放逸向刹利王說。

    諸沙門種種過惡。

    亦向沙門說王過惡。

    國王力故谪沙門侵奪财物。

    時諸比丘為彼所逼。

    便取佛物招提僧物及己身物而用與之。

    諸栴陀羅得是物已。

    以上王如是之人。

    俱犯重罪是名第七之罪。

     複次未來世中有惡國王。

    旃陀羅沙門。

    非法是法。

    舍修多羅毗尼正戒。

    亦複不依黑印大印大悲導師所說。

    般若波羅蜜戒。

    及餘修多羅中善方便戒。

    更作異法造新制限。

    惱亂行法比丘。

    以惱亂故不能修習。

    毗婆舍那及舍摩他多行學問歡作衆事。

    行是業故不能制伏諸結煩惱。

    是諸比丘既失善心又破威儀所行怠慢。

    實非沙門。

    自稱沙門。

    不修梵行自稱梵行。

    無所忌難高聲言論。

    猶如具音善能說法。

    令刹利王大臣輔佐恭敬供養。

    向諸白衣妄說行法比丘種種過惡。

    令王大臣起嫌責心取行法比丘資生之物回與居家比丘。

    如是之人俱犯重罪。

    何以故。

    禅定比丘是良福田。

    是三昧陀羅尼。

    諸忍諸地之器。

    演說正道能作照明。

    度脫衆生煩惱諸業。

    佛為不具法初行菩薩。

    說此八根本罪。

    初行菩薩于此八事若犯一罪。

    是初行菩薩燒滅善根趣向惡道。

    永堕棄損離人天樂。

    毀菩提心。

    虛空藏菩薩為是人故。

    于諸方土處處現身。

    或現沙門形相威儀乃至畜生形相威儀。

    廣說如首楞嚴經處處為諸衆生解說如來甚深修多羅三昧陀羅尼諸忍諸地。

    令彼犯罪無方便慧。

    初行菩薩心生慚愧。

    深懷怖畏發露忏悔。

    若諸衆生聞虛空藏菩薩名号。

    欲得都見忏悔重罪永得除滅惡道畏者。

    應當禮敬稱虛空藏菩薩名号。

    彼族姓子。

    随其福力。

    或現自身。

    或現梵釋身乃至現男女身。

    在其人前。

    令初行菩薩随所犯罪而得忏悔。

    亦為演說無上大乘甚深方便三昧陀羅尼。

    令其堅住諸忍諸地。

    永得遠離惡道怖畏。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轉。

    有大精進勇猛之力。

    猶如電光修行六波羅蜜。

    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彼族姓子。

    不為現身令得見者。

    彼若有罪。

    初行菩薩于夜後分向于東方燒香禮拜求請阿樓那天。

    作如是言。

    南無阿樓那天。

    成就大悲有大威勢。

    若出現時。

    光明照曜遍閻浮提并照我身。

    願以我言白虛空藏菩薩使我夢中而得見之。

    示我方便令我忏悔根本重罪。

    得摩诃衍智慧聖眼。

    爾時應當眠寝本處。

    至阿樓那出時。

    虛空藏菩薩為初行菩薩。

    夢中現身為說大智方便。

    令其悔罪永忘失菩提之心逮得三昧堅住大乘。

    速滿足六波羅蜜。

    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有如是精進勇猛不可思議大功德故虛空藏菩薩頂上有此如意寶珠。

     複次族姓子。

    若有衆生聞虛空藏菩薩名号。

    圖畫形像而供養者。

    其人所生之處。

    火不能燒。

    水不能溺。

    兵刃不害毒。

    不能傷人。

    與非人無能侵害。

    終不橫死。

    王事不加不犯根本重罪。

    無有疾病。

    亦不餓死。

    命欲終時乃至眼不見色。

    耳不聞聲。

    鼻不聞香。

    舌不知味。

    身不覺觸。

    猶有微細出入氣息。

    身少識在乃至最後微識。

    爾時虛空藏菩薩即為現身。

    若此衆生先事梵天現梵天象。

    先事魔王那羅延天摩醯首羅釋提桓因轉輪聖王日月天子提頭賴吒乃至毗沙門王随其所事。

    于彼人前示現其身。

    而說偈言。

     如是四聖谛  智慧者所見 以知于生死  能度諸有海 時彼衆生于意識中知此法已。

    皆生善處。

    若有衆生信敬佛者即現佛身而說偈言。

     佛正智清淨  能度諸有海 速得證諸地  遠離一切苦 爾時衆生聞說是語。

    思惟佛功德故。

    命終之後所往生處。

    國土清淨無有五濁。

    面見諸佛。

    現在說法念法念僧亦複如是。

    虛空藏菩薩成就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