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羅摩伽經卷中

關燈


    菩薩自在神力境界。

    菩薩所住。

    菩薩光明。

    菩薩神通奮迅法門。

    如是種種。

    随所化衆生。

    皆于毛孔。

    悉得見聞。

    皆是菩薩本行所得。

     爾時善财童子。

    見聞是已。

    心大歡喜。

    頭面敬禮彼夜天足。

    繞無數匝。

    恭敬合掌。

    于一面立。

    白言天神。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心生信解。

    因善知識。

    得見諸佛。

    聞法功德。

    唯願天神。

    今當為我開示顯現諸菩薩所行薩婆若道。

    若有菩薩。

    向此道者。

    當得菩薩十地十力。

    爾時夜天。

    告善财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能敬善知識。

    随順其教。

    若有菩薩。

    敬善知識。

    随順其教。

    疾疾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唯我成就菩薩光明普照諸法壞散衆生愚癡破魔法門。

    善男子。

    我于邪見惡衆生中。

    發大慈心。

    于不善業逆衆生中。

    發大悲心。

    于修善衆生。

    發歡喜心。

    于善惡等衆生。

    起無二心。

    于染污衆生。

    發清淨心。

    于邪見著我衆生。

    起平等心。

    于下賤不淨衆生。

    發歡喜心。

    于著樂衆生。

    生清淨心。

    于樂生死輪轉衆生。

    發善随順解生死輪。

    于樂聲聞緣覺衆生發起安立住一切智菩提道心。

    善男子。

    我常如是思惟。

    教化一切衆生。

    成就菩薩光明普照壞散衆生愚癡破魔法門。

    于夜後分人靖無聲時。

    一切鬼神交橫馳走時。

    盜賊遊行時。

    比丘離威儀時。

    煙雲塵霧昏蔽日月不見色時。

    我于彼處。

    為作明眼。

    引導令過。

    若有衆生。

    在于城邑村營聚落。

    山岩曠野。

    八方大海中。

    乃至一切水陸叢林。

    險路迷道怖畏。

    雲雷霹靂難。

    愚人恐怖禽獸難。

    曠野盜賊難。

    國土饑馑疾疫難。

    鬥戰破壞難。

    以陀羅尼力。

    滅其恐怖。

    若有衆生。

    遭于海難黑風揚波。

    大浪回覆。

    商人迷惑。

    不見邊涯。

    如是種種水陸諸難。

    我于彼處。

    為作歸依。

    或作洲渚。

    或作船形。

    濟諸溺人。

    或作薩薄。

    或作鲛人。

    或作象王形馬王形。

    或作小象形鼋鼍鼈形。

    阿修羅王形。

    海神龍王形。

    或作狗王蚊虻形。

    現如是等種種類形。

    為作歸趣。

    方便度脫一切苦難。

    願諸衆生。

    離五陰苦。

    得解脫道。

    一切人間。

    于夜闇時。

    瓦礫荊棘。

    丘陵堆阜。

    毒蛇師子。

    虎狼虺蝮。

    一切毒害。

    寒熱風難。

    我于爾時。

    作日月形。

    明星形。

    流星形。

    彗星形。

    或作雷電霹靂之聲。

    或作寶光明形。

    或作熒惑太白諸災異星變怪之形。

    或作諸天宮殿。

    或作天王形。

    或作諸天龍神八部之形。

    或作轉輪王形。

    諸小王形種種人形。

    或作菩薩形。

    或作如來形。

    以陀羅尼力種種方便。

    覆護衆生。

    願諸衆生。

    常得安隐。

    大悲覆護。

    住佛所住。

    或作山岩石窟形。

    或作溪澗泉池林木藥草花果樹形。

    或作百種甘膳香美飲食。

    或作冰雪。

    或作影響蔭涼之形。

    或作平地道路巷陌。

    或作迦陵頻伽孔雀王等衆鳥之形。

    或作藥樹王放光明形。

    或作山神地神形。

    或作炬燭電光之形。

    若有衆生。

    在山險平澤諸怖畏處。

    以陀羅尼力。

    為作救護。

    我以如是種種方便。

    令諸衆生。

    得免憂苦離生死海。

    發如是念。

    令諸衆生。

    越我慢山。

    又願衆生。

    超生死流。

    慧炬炎熾。

    破無明闇。

    燒五陰村。

    度死生澤。

    善男子。

    我于生死險難愚癡衆生。

    以陀羅尼力。

    決生死網恐怖系縛。

    惡罵咒咀。

    兩舌惡口。

    诽謗讒構。

    我于爾時。

    作迦陵頻伽鳥微妙之聲。

    說陀羅尼。

    令彼悅樂。

    解脫憂苦。

    若嬰兒童子。

    壯年耆老。

    聾盲喑啞。

    癃殘拘躄。

    疥癞癰疽。

    乃至四百四病。

    以陀羅尼力。

    作大醫王。

    現病人前為說種種諸治病法。

    各得除愈。

    善男子。

    我複作是念。

    見諸衆生。

    樂著五欲棘刺林者。

    樂著邪見颠倒說者。

    樂著國土生憍慢者。

    如是種種愛著苦難。

    逼切其身不覺不知。

    随彼衆生在在處處。

    念何事思何事。

    以陀羅尼力。

    即為現身。

    示導正路。

    令得安樂。

    蒙我恩力。

    離衆苦難。

    得安隐處。

    我為彼人。

    複發誓願。

    令諸衆生遠離三塗。

    永得解脫一切衆苦。

    專求智慧。

    向菩提道。

    無衆憂患。

    常得安隐。

    離五陰縛。

    若有邊方諸小國土國王王子善男子善女人。

    憂國土诤訟事。

    憂生業田宅事。

    憂名稱。

    榮位自在事。

    如是種種危厄怖難。

    我于彼處。

    以陀羅尼方便之力。

    令彼和同。

    皆得安隐。

    複發是願。

    令諸衆生。

    除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諸著。

    越生死河。

    安住彼岸。

    又願衆生。

    住佛一切種智境界。

    永離見著。

    出生安樂一切佛行。

    若有衆生。

    著聚落業無明系縛。

    六十二見。

    種種見著。

    受諸苦惱。

    甚可愍傷。

    我以陀羅尼方便為其說法。

    令得厭離。

    以法攝之。

    複作是念。

    令諸衆生。

    安住無上正法道地。

    複作是念。

    願諸衆生。

    悉皆遠離六入空聚。

    超出生死究竟境界。

    安處薩婆若城寂滅樂處。

    複次善男子。

    如迷方人。

    以東為西。

    以西為東。

    以南為北。

    以北為南。

    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

    一切世間。

    迷法之人。

    不知正道。

    亦複如是。

    善男子。

    世有三人。

    一狂。

    二癡。

    三者風病。

    如此三人。

    橫興毒害。

    手執利劍。

    欲斫東方反斫西方欲斫西方反斫東方。

    欲斫南方反斫北方。

    欲斫北方反斫南方。

    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謗法之人亦複如是。

    心颠倒故。

    于正法中而生邪相。

    于邪法中生正法想。

    于常法中生無常想。

    于無常法中生于常想。

    于樂法中生于苦想。

    于苦法中生于樂想。

    于不淨中生于淨想。

    于無我法中橫生我想。

    于平地中生險岨想。

    于險岨中生平地想。

    豐樂之世生饑馑想。

    饑馑之世生豐樂想。

    民熾盛世生空荒想。

    空荒之世生熾盛想。

    如此愚癡。

    失道衆生。

    迷惑衆生。

    失性衆生。

    我以種種方便陀羅尼力。

    放大光明。

    于黑闇處。

    欲出道者。

    開其門戶。

    為愚癡者放大光明。

    開智慧眼。

    為失道衆生。

    開示正路。

    而引道之。

    若有衆生。

    欲度流者。

    為作橋船津濟洲渚。

    令到彼岸。

    不知方域示以樂土。

    丘墟坑坎化為平地。

    生柔軟草。

    或複現作城邑聚落及諸妙色。

    以施衆生。

    令得快樂。

    又複現作江河流泉。

    園林浴池。

    人民熾盛。

    安隐豐樂。

    令諸衆生。

    慈心相向。

    猶如父子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