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戲百千三昧。
複有四法遊行四部衆。
雲何為四。
一者恒自為法不計吾我。
二者興緻重敬心無放誕。
三者于諸善本轉增其德。
四者去離小乘導以大道。
複有四法。
法施财施得至無為。
雲何為四。
一者受法不誤。
二者不從他心。
三者不惜身命。
四者意無退轉。
複有四法施無想報。
雲何為四。
一者彼我無形了之悉空。
二者行應正真修無上道。
三者解見無我由癡愛生。
四者道性無際行合真際。
複有四法度人無量。
雲何為四。
一者解淫怒癡無有起滅。
二者行慈廣濟不見恚怒。
三者燃熾諸法。
四者雖在五濁不舍道心。
複有四法得成道根。
雲何為四。
一者恒以惠施以為元首。
二者勸進他人除去悭貪。
三者行辄合空法無吾我。
四者于甚深法不起狐疑。
複有四法禅定不戲。
雲何為四。
一者不計衆生有數無數。
二者不見佛土有淨無淨。
三者慈悲喜護遍滿世界。
四者佛慧具足不舍本誓。
複有四法遊佛道場。
雲何為四。
一者先言後笑不傷人意。
二者如所說法行應正真。
三者解道無道亦無窠窟。
四者有望無望悉知歸空。
是謂菩薩摩诃薩行應合空于諸佛法修無上道。
說此四四法時。
二萬二千天及世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複有萬二千人。
即于座上逮不起法忍。
複有無數十方天子。
散華供養乃至于膝。
三毒品第二十九 爾時濡首童真白佛言。
世尊。
今聞如來說四法門慧。
甚深微妙立根得力。
菩薩所行非是羅漢辟支所及。
今問如來未來中間。
初禅思惟惡露不淨之觀。
為觀自身不淨。
觀他身不淨耶。
佛告濡首童真。
或有菩薩未上菩薩位。
便自觀身惡露不淨立根得力。
或自觀身觀他人身。
複以權慧現身臭穢膿血流溢。
于中開寤無數衆生。
去離淨心皆知不真。
複次濡首。
或有菩薩在未來地。
上修中間未明初禅。
複有菩薩已離未來住在中間。
複以權慧上修初禅。
或有菩薩已過未來中間淨地。
次複修習初禅。
念持五行之本。
遂複上及二禅之法。
或有菩薩舍上四禅未來中間。
初禅第二以次仰修。
三禅根本喜安自守。
複有菩薩已離三禅。
複舍四行修第四禅。
複于四禅思惟惡露不淨之觀。
複有菩薩。
不由七定徑逮滅盡定意。
或有菩薩已入永寂三昧普觀世界。
無有衆生我人壽命。
生者滅者悉無所有。
或有菩薩在一地住受菩薩位。
分别三毒淫怒癡法。
權慧适化觀衆生心。
有無明心無無明心。
有愛欲心無愛欲心。
有嗔恚心無嗔恚心。
菩薩悉知。
最勝當知。
菩薩摩诃薩遍觀諸法。
不見生者不見滅者。
複于諸法不見畢竟不見不畢竟。
如是諸問為清淨。
複次最勝。
菩薩摩诃薩觀諸縛著于中求淨。
應問當問。
此法永寂安隐無變易法。
生死清淨不見穢濁。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生之論。
越度生死不見有度。
是謂無生之論。
泥洹無形寂然無為。
是謂乃應無生之論。
若使最勝于諸縛著悉知歸空。
不見生死有取證者。
不見出生起滅之處。
亦不見出亦不見泥洹。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因緣聚散惡露不淨。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親近成證不退轉果。
斷智無礙知盡不生。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菩薩摩诃薩因緣合散證不退還。
斷知無礙永離三有。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乃名諸法善根不斷。
知善不善。
此是世法是度世法。
此是礙法此不礙法。
此有為法此無為法。
此有漏法此無漏法。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思惟分别佛像無形。
亦複分别法性若幹。
思惟聖衆功德難量。
以次思惟衆生非一。
複當分别刹土不同。
心所趣向難可究盡。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一切諸法皆悉清淨。
一切諸法皆不清淨。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最勝白佛言。
雲何一切諸法是無生之論。
一切諸法皆不清淨是無生之論。
佛告最勝。
諸法無識亦無行報。
諸有識想與法相應。
是謂淨無淨也。
一切諸法若幹種相。
或有諸法未離念持。
便求方便增益其德已益其德諸善普備。
諸善已備則數出入息。
數息已定是謂淨不淨。
最勝又問。
雲何觀察諸法定不定耶。
答曰。
自于境界永離無欲。
于億萬法悉知定不定義。
又問。
定者非淨非不有淨。
不定非淨。
可謂定不定乎。
報曰。
少有明者能解定不定義。
雲何世尊。
永離無欲于億萬法知定不定定者是道。
不定非道。
佛言。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若有族姓子族姓女。
于諸法界不知已定當定未定。
則于諸法未解已解當解。
何以故。
如香樂經所說。
諸法已定聞不狐疑。
則能進上而不退轉。
如所聞法玩習不舍。
是謂定不定義。
若有衆生于定不定生狐疑者。
則不能從一地複至一地。
以不超次幹地則不離生死住泥洹法。
何以故。
諸佛世尊不究生死根本不至泥洹。
佛告最勝。
諸佛世尊恒不演說越度生死安處泥洹耶。
答曰如是。
又問。
頗聞世尊演說諸法斯是生死斯是泥洹。
答曰。
非也佛言。
是故族姓子。
諸佛世尊不說生死以為下劣。
不說泥洹以為增上。
但為族姓子。
言生死泥洹者便有二識。
則不能離生死至泥洹之岸佛複告最勝。
菩薩摩诃薩從空往來。
不見衆生有衆生想。
不見泥洹有泥洹想。
何以故。
不見周旋處在生死。
不見泥洹有得滅度。
爾時最勝菩薩即從座起。
偏露右臂長跪叉手。
白佛言。
世尊。
善哉善哉。
如來所說。
說無衆生泥洹之相。
法說義說正應寂然。
不見生死及與泥洹。
爾時座上二千七百比丘。
有漏心解脫得不起法忍。
何以故。
解了生死則無生死。
解了泥洹則無泥洹。
亦複不言有度衆生。
亦不說泥洹永寂。
解空性法。
非有生死非有泥洹。
爾時坐上七百比丘。
密從座起收攝衣缽。
無何而去。
各各低頭自相謂言。
我等何為涉此慊苦。
日夜精勤修于梵行。
或言有泥洹。
泥洹無取滅度者。
亦無有道。
況當有成道者。
問泥洹品第三十 爾時最勝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衆生欲使諸法出生。
則無有道成等正覺。
何況于泥洹欲成道乎。
此則不然。
泥洹無姓亦無名号。
雲何欲于空中求空。
泥洹無一。
況當欲求諸法之數。
世尊。
此七百比丘于如來所剃除須發服三法衣。
手執應器淨修梵行。
方便退轉在凡夫地。
欲求泥洹窠窟處所。
猶如麻油醍醐酪酥。
油則遍周酥則凝住。
生死泥洹亦複如是。
至竟泥洹無諸法相。
泥洹大道亦無崖底。
群惑之人執迷來久。
卻謂泥洹有生滅著斷。
唯有修行之人執行正見。
不見諸法有起有滅。
不見諸法有受有舍。
爾時。
最勝菩薩前白佛言。
世尊。
此七百比丘即聞法教各舍馳散。
當複經曆幾時乃得度脫。
永離生死不在邪見。
佛告最勝。
汝欲知者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與汝蠲除狐疑。
對曰。
如是世尊。
佛言。
恒沙劫過乃一佛出。
如是經曆七十二億恒沙劫數。
猶不得度。
何以故。
億千萬劫佛乃出世。
值佛甚難經難得聞。
今日如來至真等正覺。
在大衆中敷演道教。
說無生滅泥洹之法。
于正法中生邪見心。
所生之處。
恒在邪見不在正道。
猶如士夫勇猛多力。
無方伎術無不貫練。
六藝備具。
天文地理星宿災怪皆悉開通。
然此力士。
恒畏虛空竊自設計。
馳趣四方投無空界。
在在處處恒見虛空。
此諸比丘亦複如是。
正使經曆百千萬劫。
欲于空中立泥洹名。
此事不然。
所至到處不了空性。
願求于道終不可果。
如複有人欲求于空。
在在處處空
複有四法遊行四部衆。
雲何為四。
一者恒自為法不計吾我。
二者興緻重敬心無放誕。
三者于諸善本轉增其德。
四者去離小乘導以大道。
複有四法。
法施财施得至無為。
雲何為四。
一者受法不誤。
二者不從他心。
三者不惜身命。
四者意無退轉。
複有四法施無想報。
雲何為四。
一者彼我無形了之悉空。
二者行應正真修無上道。
三者解見無我由癡愛生。
四者道性無際行合真際。
複有四法度人無量。
雲何為四。
一者解淫怒癡無有起滅。
二者行慈廣濟不見恚怒。
三者燃熾諸法。
四者雖在五濁不舍道心。
複有四法得成道根。
雲何為四。
一者恒以惠施以為元首。
二者勸進他人除去悭貪。
三者行辄合空法無吾我。
四者于甚深法不起狐疑。
複有四法禅定不戲。
雲何為四。
一者不計衆生有數無數。
二者不見佛土有淨無淨。
三者慈悲喜護遍滿世界。
四者佛慧具足不舍本誓。
複有四法遊佛道場。
雲何為四。
一者先言後笑不傷人意。
二者如所說法行應正真。
三者解道無道亦無窠窟。
四者有望無望悉知歸空。
是謂菩薩摩诃薩行應合空于諸佛法修無上道。
說此四四法時。
二萬二千天及世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複有萬二千人。
即于座上逮不起法忍。
複有無數十方天子。
散華供養乃至于膝。
三毒品第二十九 爾時濡首童真白佛言。
世尊。
今聞如來說四法門慧。
甚深微妙立根得力。
菩薩所行非是羅漢辟支所及。
今問如來未來中間。
初禅思惟惡露不淨之觀。
為觀自身不淨。
觀他身不淨耶。
佛告濡首童真。
或有菩薩未上菩薩位。
便自觀身惡露不淨立根得力。
或自觀身觀他人身。
複以權慧現身臭穢膿血流溢。
于中開寤無數衆生。
去離淨心皆知不真。
複次濡首。
或有菩薩在未來地。
上修中間未明初禅。
複有菩薩已離未來住在中間。
複以權慧上修初禅。
或有菩薩已過未來中間淨地。
次複修習初禅。
念持五行之本。
遂複上及二禅之法。
或有菩薩舍上四禅未來中間。
初禅第二以次仰修。
三禅根本喜安自守。
複有菩薩已離三禅。
複舍四行修第四禅。
複于四禅思惟惡露不淨之觀。
複有菩薩。
不由七定徑逮滅盡定意。
或有菩薩已入永寂三昧普觀世界。
無有衆生我人壽命。
生者滅者悉無所有。
或有菩薩在一地住受菩薩位。
分别三毒淫怒癡法。
權慧适化觀衆生心。
有無明心無無明心。
有愛欲心無愛欲心。
有嗔恚心無嗔恚心。
菩薩悉知。
最勝當知。
菩薩摩诃薩遍觀諸法。
不見生者不見滅者。
複于諸法不見畢竟不見不畢竟。
如是諸問為清淨。
複次最勝。
菩薩摩诃薩觀諸縛著于中求淨。
應問當問。
此法永寂安隐無變易法。
生死清淨不見穢濁。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生之論。
越度生死不見有度。
是謂無生之論。
泥洹無形寂然無為。
是謂乃應無生之論。
若使最勝于諸縛著悉知歸空。
不見生死有取證者。
不見出生起滅之處。
亦不見出亦不見泥洹。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因緣聚散惡露不淨。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親近成證不退轉果。
斷智無礙知盡不生。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菩薩摩诃薩因緣合散證不退還。
斷知無礙永離三有。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乃名諸法善根不斷。
知善不善。
此是世法是度世法。
此是礙法此不礙法。
此有為法此無為法。
此有漏法此無漏法。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思惟分别佛像無形。
亦複分别法性若幹。
思惟聖衆功德難量。
以次思惟衆生非一。
複當分别刹土不同。
心所趣向難可究盡。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生之論。
複次最勝。
一切諸法皆悉清淨。
一切諸法皆不清淨。
是謂菩薩無生之論。
最勝白佛言。
雲何一切諸法是無生之論。
一切諸法皆不清淨是無生之論。
佛告最勝。
諸法無識亦無行報。
諸有識想與法相應。
是謂淨無淨也。
一切諸法若幹種相。
或有諸法未離念持。
便求方便增益其德已益其德諸善普備。
諸善已備則數出入息。
數息已定是謂淨不淨。
最勝又問。
雲何觀察諸法定不定耶。
答曰。
自于境界永離無欲。
于億萬法悉知定不定義。
又問。
定者非淨非不有淨。
不定非淨。
可謂定不定乎。
報曰。
少有明者能解定不定義。
雲何世尊。
永離無欲于億萬法知定不定定者是道。
不定非道。
佛言。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若有族姓子族姓女。
于諸法界不知已定當定未定。
則于諸法未解已解當解。
何以故。
如香樂經所說。
諸法已定聞不狐疑。
則能進上而不退轉。
如所聞法玩習不舍。
是謂定不定義。
若有衆生于定不定生狐疑者。
則不能從一地複至一地。
以不超次幹地則不離生死住泥洹法。
何以故。
諸佛世尊不究生死根本不至泥洹。
佛告最勝。
諸佛世尊恒不演說越度生死安處泥洹耶。
答曰如是。
又問。
頗聞世尊演說諸法斯是生死斯是泥洹。
答曰。
非也佛言。
是故族姓子。
諸佛世尊不說生死以為下劣。
不說泥洹以為增上。
但為族姓子。
言生死泥洹者便有二識。
則不能離生死至泥洹之岸佛複告最勝。
菩薩摩诃薩從空往來。
不見衆生有衆生想。
不見泥洹有泥洹想。
何以故。
不見周旋處在生死。
不見泥洹有得滅度。
爾時最勝菩薩即從座起。
偏露右臂長跪叉手。
白佛言。
世尊。
善哉善哉。
如來所說。
說無衆生泥洹之相。
法說義說正應寂然。
不見生死及與泥洹。
爾時座上二千七百比丘。
有漏心解脫得不起法忍。
何以故。
解了生死則無生死。
解了泥洹則無泥洹。
亦複不言有度衆生。
亦不說泥洹永寂。
解空性法。
非有生死非有泥洹。
爾時坐上七百比丘。
密從座起收攝衣缽。
無何而去。
各各低頭自相謂言。
我等何為涉此慊苦。
日夜精勤修于梵行。
或言有泥洹。
泥洹無取滅度者。
亦無有道。
況當有成道者。
問泥洹品第三十 爾時最勝菩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衆生欲使諸法出生。
則無有道成等正覺。
何況于泥洹欲成道乎。
此則不然。
泥洹無姓亦無名号。
雲何欲于空中求空。
泥洹無一。
況當欲求諸法之數。
世尊。
此七百比丘于如來所剃除須發服三法衣。
手執應器淨修梵行。
方便退轉在凡夫地。
欲求泥洹窠窟處所。
猶如麻油醍醐酪酥。
油則遍周酥則凝住。
生死泥洹亦複如是。
至竟泥洹無諸法相。
泥洹大道亦無崖底。
群惑之人執迷來久。
卻謂泥洹有生滅著斷。
唯有修行之人執行正見。
不見諸法有起有滅。
不見諸法有受有舍。
爾時。
最勝菩薩前白佛言。
世尊。
此七百比丘即聞法教各舍馳散。
當複經曆幾時乃得度脫。
永離生死不在邪見。
佛告最勝。
汝欲知者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與汝蠲除狐疑。
對曰。
如是世尊。
佛言。
恒沙劫過乃一佛出。
如是經曆七十二億恒沙劫數。
猶不得度。
何以故。
億千萬劫佛乃出世。
值佛甚難經難得聞。
今日如來至真等正覺。
在大衆中敷演道教。
說無生滅泥洹之法。
于正法中生邪見心。
所生之處。
恒在邪見不在正道。
猶如士夫勇猛多力。
無方伎術無不貫練。
六藝備具。
天文地理星宿災怪皆悉開通。
然此力士。
恒畏虛空竊自設計。
馳趣四方投無空界。
在在處處恒見虛空。
此諸比丘亦複如是。
正使經曆百千萬劫。
欲于空中立泥洹名。
此事不然。
所至到處不了空性。
願求于道終不可果。
如複有人欲求于空。
在在處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