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八

關燈
六度。

    佛眼了朗觀相無相。

    四者照曜報應不著三界。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盡之藏成就法界。

    佛複告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無盡之藏。

    雲何為四。

    一者精進不定意。

    有求慧意無求慧意。

    有盡意無盡意。

    有得意無得意。

    内外分别悉無所有。

    是故舍利弗。

    行權菩薩在在處處。

    周旋教化精進為上。

    修行禁戒勤力為本。

    從諸世尊求積功德。

    聞法歡喜合集明慧。

    布演道教亦無言教。

    當來過去見在諸法。

    慧觀堅固乃為真教。

    如來所說不以文字。

    文者清淨說法亦淨。

    是為積慧功德立忍堅固立不退轉。

    是謂舍利弗。

    不以貪色亦不猗色。

    非不有色解色無色。

    故曰法性。

    正使三千大千刹土。

    香薰細滑缯彩幡蓋。

    來供養者不孚用喜。

    遠離懈怠不懷怯弱。

    避貪亂意除嗔恚心。

    成等正覺演布秘要乃得成佛。

    舍身所安立弘誓心。

    代彼衆生受其苦惱。

    精進樂法。

    趣使衆生進入法室至修道者。

    諸天證明。

    天龍鬼神犍沓和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悉來供養。

    善男子善女人。

    扶佐勸助使成佛發願堅固要使成慧中無有退。

    度諸因緣堕三塗者。

    無識無覺亦無究竟。

    是謂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修無想念法無言教法。

    乃能得成如來聖教。

    爾時坐上諸來會者。

    聞斯深法。

    皆發無上不退轉地。

    爾時舍利弗前白佛言。

    向所聞者。

    斯等諸人久如成佛乎。

    佛告舍利弗。

    斯等諸人二百無央數劫當成為佛。

    皆同一号無垢超德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号佛世尊。

    世界曰清淨劫名難度。

    彼佛世界純以一乘。

    無有聲聞辟支佛名。

    常論菩薩無量德行。

    土地平正無有山河堆阜河澗溪谷若幹種色。

    如天綩綖。

    無有日月光明所照。

    自謂衆相光光相照。

    衆德廣普衆生所念萬若幹想。

    所以然者。

    以其法界無差違故。

    彼佛世界食自然甘露著。

    劫波育衣。

    猶如第六天樂所居。

    土地豐熟五谷平賤。

    七寶具足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虎珀。

    有轉輪聖王名曰雨華。

    七寶導從。

    所謂七寶者。

    一名輪寶。

    所謂輪寶者。

    縱廣十四肘。

    純以七寶。

    輪有千輻。

    輻輻有相。

    王意欲東輪即前導。

    二者象寶。

    所謂象寶者。

    色如白雪。

    口有六牙。

    牙牙有相。

    王欲乘象遊觀世界。

    彈指之頃遊于世界亦無有難。

    三者馬寶。

    所謂馬寶者。

    身绀青色朱髦尾。

    乘虛而行腳不蹑地。

    馬一鳴吼震于世界。

    靡不聞者。

    王意欲乘東西南北。

    彈指之頃皆悉周遍。

    四者玉女寶。

    所謂玉女寶者。

    身作優缽蓮華香。

    口作牛頭栴檀香。

    純肉無骨為人端正。

    不肥不瘦不長不短不白不黑。

    備具女姿六十四變。

    王意欲納辄便在前。

    五者珠寶。

    所謂珠寶者。

    方三仞高七仞。

    王意欲試彼珠寶者。

    夜非人時。

    即召軍馬集四種兵。

    夜出珠寶著萬丈台頭。

    普照世界靡不蒙光。

    珠自往來随王所念。

    六者典藏寶。

    所謂典藏寶者是時轉輪聖王。

    意欲遊行方域世界。

    路由大海無底之源。

    王意欲試典藏證驗。

    即敕禦者且止此海。

    吾欲停息便敕典藏寶。

    吾今須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珊瑚虎珀水精琉璃。

    卿能得乎。

    時典藏寶尋跪水中。

    以器[(爽-(爻*爻)+(目*目))*鬥]水。

    随意所念七寶自至。

    七者典兵寶。

    所謂典兵寶者。

    王意欲集四種兵衆。

    即告典兵寶曰。

    吾欲撿挍四種兵衆。

    使時不移能得辦乎。

    彼典兵寶。

    複白王言。

    不審聖王須兵多少。

    王告之曰。

    吾須前後左右各各萬葙。

    時彼典兵寶。

    随王教令即如其言。

    四種兵集。

    所謂四種兵者。

    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一一兵者。

    将從有十。

    四種兵各各亦然。

    爾時佛告最勝諸來會者。

    爾時轉輪聖王。

    豈異人乎。

    莫造斯觀。

    所以然者。

    今最勝菩薩身是也。

    所在變化言聲柔軟。

    人民之類皆承法音。

    寂然恬泊講度無極。

    四恩四等六重之法。

    善權方便入滅盡定。

    離欲無垢。

    空無相願無為之法。

    無生滅法無端緒法。

    其有萌類諸天世人在彼境界者。

    分别聖慧無漏道根。

    或示音響指授明法。

    以苦切之教将入法律。

    或以神足變化光明教授。

    欲使衆生漸入究竟。

    佛告舍利弗。

    一切衆生無我人相。

    諸法本淨諸法無形。

    無著斷法諸法無壞。

    觀了佛土悉無所有。

    又複舍利弗。

    十二因緣五陰六衰都無形像。

    如來八種音聲。

    不男音不女音。

    不強音不軟音。

    不清音不濁音不雄音不雌音。

    此由檀度受實果證。

    解知清淨照于法界。

    或以一音遍滿三千十方世界。

    吾曾遊處野馬世界。

    去此七十二億。

    江河沙數諸佛刹土。

    在彼周旋放大音聲。

    遍滿彼佛刹土。

    其聞音者百億衆生立不退轉。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時我弟子名曰目連神足第一。

    登一須彌山。

    複登一須彌山。

    如是經劫從劫足不蹑地。

    時目犍連在野馬世界。

    放大音聲遍滿三千十方世界。

    于彼音聲而演斯教。

    如來說法未曾有行。

    亦不見行非不有行。

    解行無行故曰清淨。

    諸法無象亦無音響。

    複說四谛如爾法性。

    解苦無苦不住于苦。

    入如此慧故曰苦智。

    因習暢本解習無習。

    不見有習故曰習智。

    知盡處所由盡而生由盡而滅。

    亦不見盡是謂盡智。

    無為道者。

    不見窠窟。

    去來今佛之所稱譽。

    今佛說者亦無有道。

    去來所說亦複如是。

    道無形像不可睹見。

    解道無道故曰道智。

    是謂菩薩摩诃薩分别道議。

    時彼野馬世界一切衆生之類。

    但聞其聲不見其形。

    時彼大衆愕然有怪。

    斯是何人。

    布大音聲震動世界。

    兼複演說深奧之議。

    時彼如來知衆生心中所念。

    便告目連曰。

    舍汝神足可在此衆現其形像。

    時目犍連即如其像。

    忽然以至處大衆中。

    彼菩薩等身長八萬四千由旬。

    佛身長十六萬八千由旬。

    衆會見目連形體著衣持缽狀如沙門。

    皆共愕然怪未曾有此是何像。

    為是畜獸為是人耶。

    是時彼佛知衆會心中所念。

    即告之曰。

    汝等勿生此心。

    所以然者。

    去此七十二億江河沙數諸佛世界。

    有佛世界名曰忍土。

    彼有佛名曰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十号具足。

    于五濁世出現于世。

    恒以文字教授衆生。

    人壽百歲過者無幾。

    以四谛至真分别議趣。

    其說慧無處無著。

    此目連比丘。

    是彼神足第一弟子。

    彼佛即告目連曰。

    現汝神足。

    此會大衆虛想欲見時目犍連。

    承佛教誡。

    即從坐起頭面禮足。

    忽然不現入無礙三昧定意。

    盡接十方諸佛刹土安著右掌。

    左手接彼佛土懸處虛空。

    各各共見目連神足。

    欲睹其形不能得見。

    時彼菩薩尋自歸命彼佛世尊。

    伏惟天師當見拯濟。

    佛告無苦終不有損。

    爾時彼佛告目連曰。

    止止目連。

    舍爾神足令此菩薩粗識軌迹。

    爾時目連承佛教旨。

    即舍神足複坐如故。

    時彼菩薩前白佛言。

    彼忍刹土釋迦文佛。

    以何教化雲何說法。

    複以何道訓誨衆生。

    以何權智周旋往來。

    佛告諸菩薩。

    彼刹衆生剛強難化。

    互相是非各自謂尊。

    是以如來以苦切之教。

    引入道撿。

    猶如龍象及諸惡獸[怡-台+龍]悷不調。

    加之捶杖令知苦痛。

    然後調良任王所乘。

    彼土衆生亦複如是。

    以若幹言教而度脫之。

    或以苦音說苦音響。

    習盡道音亦複如是。

    時彼菩薩歎未曾有。

    善哉善哉世尊。

    彼佛如來執勤勞行甚為難有。

    能于五鼎沸世。

    教化衆生演布大道。

    寂然滅盡歸于無為也。

     十住斷結經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