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所及。
外道五通雖壽無量。
由失神足不至究竟。
禅定之人正受三昧。
住壽一劫複過一劫不以為難。
以得禅定出智慧上。
除棄塵勞不興妄見。
是謂菩薩摩诃薩志願于道開化衆生。
随形應适随病投藥。
複以空性慧觀之法。
入等慈三昧。
遍觀三千大千世界。
轉至恒沙諸佛刹土。
應度衆生悉令解脫。
是則如來禅定正受。
皆使黎庶至于滅度。
是謂菩薩摩诃薩建立等慈定意。
所濟無量不可稱限。
是謂最勝。
如來神德巍巍如是。
夫欲觀法當以慧眼。
亦非肉眼亦非天眼。
亦非羅漢辟支所睹。
以觀諸法。
解諸法寂解諸法淨。
解諸法虛解諸法定。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限無量弘誓之心。
無行無處亦無所入諸法寂然。
定者所習非亂者所行。
普觀諸法悉皆如是。
如是觀者是為法觀。
法觀菩薩不見諸法之所歸趣。
其有觀法而不分别斯等之類。
阙于道場不至究竟。
不以正法而成定意。
菩薩當念除去妄見無求無取。
亦不摸貿求受重福。
知内外法悉皆虛寂。
是為菩薩摩诃薩入等慈三昧。
觀了諸法悉無所有。
以無所有乃名見法。
夫見法者。
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斯皆假号非真實法。
有為之法非無為境界。
無為之界非有為之法。
菩薩解知有為無為有漏無漏是常非常。
我人壽命悉無所有。
是為菩薩摩诃薩分别定意無生滅法。
假使菩薩觀諸法相。
解知衆相虛寂無二亦不見二。
解二無二乃應定意。
于颠倒法解無所有。
不見有正趣于道者。
不見有邪當趣諸見。
蓋于衆生無量之慧皆發大哀。
淨佛境界淨佛刹土。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承事供養諸佛世尊。
複以神通明慧之觀。
普察三千大千世界。
頗有衆生諸根純淑。
不遇賢聖墜于三途。
是時菩薩要住拔濟使不雕落。
或複是時菩薩達士。
因庶衆生兼複造緣。
周旋往來不唐其功。
彈指之頃遊于百千正受定意。
建立慧觀修諸功德。
若行施時。
計天人本亦無施者。
解知三事悉無所有。
是謂菩薩乃應于施。
若複菩薩以律訓誨。
解知犯戒及以禁律亦無所有。
無戒不戒乃應戒也。
或複菩薩恒行忍辱。
見行忍者代其歡喜。
設遭恚怒不懷憂戚。
懈怠忍辱悉無所有。
亦非一二至于百千。
解忍無忍乃應忍辱。
複次菩薩常行精進。
見精進者代其歡喜。
設遭懈怠不以為恨。
解知懈怠及以精進。
一而不二亦不有二。
亦不有進亦不有怠。
解進怠虛寂乃應精進。
複次菩薩若行若坐常若一心。
禅定正受未曾虧損。
天雷地震萬響俱作。
專心一意無能移轉動菩薩心。
解知定亂悉無所有。
解定無定乃應定意。
複次菩薩智慧所潤澤及黎庶。
包識萬機應适無方。
暢達演說不毀佛教。
平等慧觀不見賢愚。
解慧無慧及與愚惑悉無所有。
亦不見有亦不見無。
有無悉虛空寂無二。
是謂菩薩應于智慧。
如是清淨諸法之相。
亦不見相非不有相。
解相無相乃成相好。
拔濟衆生至無為岸。
複次菩薩複入空定遊虛空界。
一一分别空界衆生。
或以言教或以神足。
或以光相或以苦行。
而教化之趣使衆生得入道撿。
複次菩薩行無想法。
除去想著颠倒之行。
複遊他方諸佛刹土。
恒以無想不變易法。
訓化衆生普至無為。
複次菩薩行于無願。
不求三界受有之報。
不猗著人不著相好。
分别内外五陰成敗。
色痛想行識外塵内入。
一一分别虛而不真。
如是最勝。
菩薩大士發大弘誓。
度衆生類不見有度。
尚無衆生況有度者。
是謂菩薩摩诃薩建立等慈定意。
普使衆生逮得慧根。
爾時世尊說此等慈品時。
十四那術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八千菩薩尋于坐上逮得等慈三昧。
法界品第二十三 爾時世尊。
放舌相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複照十方諸佛國土。
四維上下靡不蒙照。
複照東方八十四億。
江河沙數寂寞世界。
諸佛普集無有二乘。
恒講菩薩殊持之行。
分别世界各有次第。
吾亦從彼來至忍界。
所以然者。
發願探籌無錯亂故。
佛告最勝。
今我自憶在彼佛衆。
一億諸佛同時取籌。
我為元首當此世界。
慈氏元吉師子勇慧德普廣聞金顔玄寂寶雄常悲鮮潔弘誓。
如斯等佛一億如來。
同時受籌适此忍界。
佛告最勝及來會者。
諸佛世界不可思議。
改形變化權現無方。
汝等焉知慈氏菩薩方習菩薩行乎。
莫造斯觀。
所以然者。
慈氏積行恒沙數劫。
先以誓願成等正覺。
吾方習行而在其後。
或現苦行或現光相或現菩薩儒童弟子。
随人本行而為說法。
慈氏菩薩在彼坐上。
佛告彌勒。
現佛光相翼從多少。
爾時彌勒隐菩薩身。
還現佛形刹土國界。
弟子菩薩不可思議。
衆會見之歎未曾有。
無形自然。
色相自然。
諸法自然。
一切諸佛亦複自然。
時彼大衆複見東方八十四億。
江河沙數寂寞世界。
諸佛世尊論講菩薩殊特之行。
千八百微妙法門。
何謂千八百微妙法門。
菩薩習于本淨法門。
獲此法門者。
不于本際而受其證。
複有無言說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遊虛空界無能覺知。
複有無所得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
雖度衆生亦不見度。
複有無所持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解知本淨内外無主。
複有名号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一切諸法虛而無實。
複有成就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雖處有為不著有想。
複有化識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入無形界無形教化。
複有現形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現形無數而教化之。
複有因緣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為彼衆生而造因緣。
複有法聲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但聞音響不見其形。
複有離有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不見生滅著斷之法。
複有解脫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不見泥洹有趣滅度。
複有深奧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分别如來秘要之典。
複有無色像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入無色定而教化之。
複有無觀行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佛法無教亦無處所。
複有數息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諸法無數解息無息。
如是最勝。
菩薩摩诃薩獲如此等千八百微妙法門。
時諸衆會聞彼諸佛說此微妙法門。
盡于坐上得盡信法忍。
無數衆生趣小乘者。
皆發無上平等道意。
爾時世尊及以彌勒。
還攝光明從面門入。
如來大哀巍巍若茲。
開化衆生不可稱量。
各使至趣令立堅固。
爾時衆會複作是念。
向者我等皆共普見寂寞世界。
如今忽然悉無所有。
将非幻化野馬水影乎。
複非夢鏡恍惚耶。
爾時世尊。
即知衆會心中所念。
便告舍利弗曰。
雲何舍利弗。
汝頗曾聞如來與汝。
說聲聞行是有為法是無為法。
是有漏法是無漏法。
是真實法是非真實法。
是現法是非現法。
是塵勞法是非塵勞法。
是有數法是無數法。
是有著法是無著法。
是有習法是無習法。
是嗔恨法是非恨法。
是可舍法是非舍法。
是凡夫法是非凡夫法。
是賢聖法是非賢聖法。
此意止神足法此非意止神足法。
此根力覺道法此非根力覺道法。
此學法此非學法。
此聲聞法此非聲聞法。
此緣覺法此非緣覺法。
此菩薩法此非菩薩法。
此佛法此非佛法。
雲何舍利弗。
汝曾聞如來說此言教乎。
舍利弗對曰。
非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
我今猶尚在聲聞衆。
不說斷漏有緣著想。
況當演教有窠窟乎。
此事不然。
說法輪講悉無處所。
無言無教亦無法想。
法出響應豈有
外道五通雖壽無量。
由失神足不至究竟。
禅定之人正受三昧。
住壽一劫複過一劫不以為難。
以得禅定出智慧上。
除棄塵勞不興妄見。
是謂菩薩摩诃薩志願于道開化衆生。
随形應适随病投藥。
複以空性慧觀之法。
入等慈三昧。
遍觀三千大千世界。
轉至恒沙諸佛刹土。
應度衆生悉令解脫。
是則如來禅定正受。
皆使黎庶至于滅度。
是謂菩薩摩诃薩建立等慈定意。
所濟無量不可稱限。
是謂最勝。
如來神德巍巍如是。
夫欲觀法當以慧眼。
亦非肉眼亦非天眼。
亦非羅漢辟支所睹。
以觀諸法。
解諸法寂解諸法淨。
解諸法虛解諸法定。
是謂菩薩摩诃薩無限無量弘誓之心。
無行無處亦無所入諸法寂然。
定者所習非亂者所行。
普觀諸法悉皆如是。
如是觀者是為法觀。
法觀菩薩不見諸法之所歸趣。
其有觀法而不分别斯等之類。
阙于道場不至究竟。
不以正法而成定意。
菩薩當念除去妄見無求無取。
亦不摸貿求受重福。
知内外法悉皆虛寂。
是為菩薩摩诃薩入等慈三昧。
觀了諸法悉無所有。
以無所有乃名見法。
夫見法者。
無我無人無壽無命。
斯皆假号非真實法。
有為之法非無為境界。
無為之界非有為之法。
菩薩解知有為無為有漏無漏是常非常。
我人壽命悉無所有。
是為菩薩摩诃薩分别定意無生滅法。
假使菩薩觀諸法相。
解知衆相虛寂無二亦不見二。
解二無二乃應定意。
于颠倒法解無所有。
不見有正趣于道者。
不見有邪當趣諸見。
蓋于衆生無量之慧皆發大哀。
淨佛境界淨佛刹土。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承事供養諸佛世尊。
複以神通明慧之觀。
普察三千大千世界。
頗有衆生諸根純淑。
不遇賢聖墜于三途。
是時菩薩要住拔濟使不雕落。
或複是時菩薩達士。
因庶衆生兼複造緣。
周旋往來不唐其功。
彈指之頃遊于百千正受定意。
建立慧觀修諸功德。
若行施時。
計天人本亦無施者。
解知三事悉無所有。
是謂菩薩乃應于施。
若複菩薩以律訓誨。
解知犯戒及以禁律亦無所有。
無戒不戒乃應戒也。
或複菩薩恒行忍辱。
見行忍者代其歡喜。
設遭恚怒不懷憂戚。
懈怠忍辱悉無所有。
亦非一二至于百千。
解忍無忍乃應忍辱。
複次菩薩常行精進。
見精進者代其歡喜。
設遭懈怠不以為恨。
解知懈怠及以精進。
一而不二亦不有二。
亦不有進亦不有怠。
解進怠虛寂乃應精進。
複次菩薩若行若坐常若一心。
禅定正受未曾虧損。
天雷地震萬響俱作。
專心一意無能移轉動菩薩心。
解知定亂悉無所有。
解定無定乃應定意。
複次菩薩智慧所潤澤及黎庶。
包識萬機應适無方。
暢達演說不毀佛教。
平等慧觀不見賢愚。
解慧無慧及與愚惑悉無所有。
亦不見有亦不見無。
有無悉虛空寂無二。
是謂菩薩應于智慧。
如是清淨諸法之相。
亦不見相非不有相。
解相無相乃成相好。
拔濟衆生至無為岸。
複次菩薩複入空定遊虛空界。
一一分别空界衆生。
或以言教或以神足。
或以光相或以苦行。
而教化之趣使衆生得入道撿。
複次菩薩行無想法。
除去想著颠倒之行。
複遊他方諸佛刹土。
恒以無想不變易法。
訓化衆生普至無為。
複次菩薩行于無願。
不求三界受有之報。
不猗著人不著相好。
分别内外五陰成敗。
色痛想行識外塵内入。
一一分别虛而不真。
如是最勝。
菩薩大士發大弘誓。
度衆生類不見有度。
尚無衆生況有度者。
是謂菩薩摩诃薩建立等慈定意。
普使衆生逮得慧根。
爾時世尊說此等慈品時。
十四那術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八千菩薩尋于坐上逮得等慈三昧。
法界品第二十三 爾時世尊。
放舌相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複照十方諸佛國土。
四維上下靡不蒙照。
複照東方八十四億。
江河沙數寂寞世界。
諸佛普集無有二乘。
恒講菩薩殊持之行。
分别世界各有次第。
吾亦從彼來至忍界。
所以然者。
發願探籌無錯亂故。
佛告最勝。
今我自憶在彼佛衆。
一億諸佛同時取籌。
我為元首當此世界。
慈氏元吉師子勇慧德普廣聞金顔玄寂寶雄常悲鮮潔弘誓。
如斯等佛一億如來。
同時受籌适此忍界。
佛告最勝及來會者。
諸佛世界不可思議。
改形變化權現無方。
汝等焉知慈氏菩薩方習菩薩行乎。
莫造斯觀。
所以然者。
慈氏積行恒沙數劫。
先以誓願成等正覺。
吾方習行而在其後。
或現苦行或現光相或現菩薩儒童弟子。
随人本行而為說法。
慈氏菩薩在彼坐上。
佛告彌勒。
現佛光相翼從多少。
爾時彌勒隐菩薩身。
還現佛形刹土國界。
弟子菩薩不可思議。
衆會見之歎未曾有。
無形自然。
色相自然。
諸法自然。
一切諸佛亦複自然。
時彼大衆複見東方八十四億。
江河沙數寂寞世界。
諸佛世尊論講菩薩殊特之行。
千八百微妙法門。
何謂千八百微妙法門。
菩薩習于本淨法門。
獲此法門者。
不于本際而受其證。
複有無言說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遊虛空界無能覺知。
複有無所得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
雖度衆生亦不見度。
複有無所持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解知本淨内外無主。
複有名号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一切諸法虛而無實。
複有成就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雖處有為不著有想。
複有化識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入無形界無形教化。
複有現形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現形無數而教化之。
複有因緣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為彼衆生而造因緣。
複有法聲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但聞音響不見其形。
複有離有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不見生滅著斷之法。
複有解脫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不見泥洹有趣滅度。
複有深奧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分别如來秘要之典。
複有無色像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入無色定而教化之。
複有無觀行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佛法無教亦無處所。
複有數息法門。
菩薩得此法門者。
諸法無數解息無息。
如是最勝。
菩薩摩诃薩獲如此等千八百微妙法門。
時諸衆會聞彼諸佛說此微妙法門。
盡于坐上得盡信法忍。
無數衆生趣小乘者。
皆發無上平等道意。
爾時世尊及以彌勒。
還攝光明從面門入。
如來大哀巍巍若茲。
開化衆生不可稱量。
各使至趣令立堅固。
爾時衆會複作是念。
向者我等皆共普見寂寞世界。
如今忽然悉無所有。
将非幻化野馬水影乎。
複非夢鏡恍惚耶。
爾時世尊。
即知衆會心中所念。
便告舍利弗曰。
雲何舍利弗。
汝頗曾聞如來與汝。
說聲聞行是有為法是無為法。
是有漏法是無漏法。
是真實法是非真實法。
是現法是非現法。
是塵勞法是非塵勞法。
是有數法是無數法。
是有著法是無著法。
是有習法是無習法。
是嗔恨法是非恨法。
是可舍法是非舍法。
是凡夫法是非凡夫法。
是賢聖法是非賢聖法。
此意止神足法此非意止神足法。
此根力覺道法此非根力覺道法。
此學法此非學法。
此聲聞法此非聲聞法。
此緣覺法此非緣覺法。
此菩薩法此非菩薩法。
此佛法此非佛法。
雲何舍利弗。
汝曾聞如來說此言教乎。
舍利弗對曰。
非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
我今猶尚在聲聞衆。
不說斷漏有緣著想。
況當演教有窠窟乎。
此事不然。
說法輪講悉無處所。
無言無教亦無法想。
法出響應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