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化衆生品第十九
爾時最勝菩薩白佛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涉曆生死執勤苦行。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育養衆生莊嚴道場。
雖化衆生亦不見化。
亦不見衆生。
亦不自見我有所化。
所以然者。
以法性觀虛無寂寞無所有故。
佛告最勝。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菩薩摩诃薩執大弘誓無邊幅意。
育養衆生淨佛國土。
雖化衆生亦不見化。
亦不見衆生。
所以然者。
以法性觀虛無寂寞悉無所有。
皆空皆寂無形無相不可見故。
一切諸法法亦自空。
衆生衆生自空。
國土國土自空。
泥洹泥洹自空。
菩薩菩薩自空。
如是最勝。
菩薩當作是觀。
深入法要解知諸法。
一相如爾。
諸法衆智虛寂無為無所染著。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禦意趣道心難沮壞。
必至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志如金剛亦不轉還。
璎珞道樹以無為法。
從初發意至于道場。
坐樹王下。
已降當降未降之徒。
于其中間不興慢意。
我勝彼不如慢。
我與彼等慢。
彼勝我不如慢。
增上慢增中慢增下慢。
中上慢中中慢中下慢。
下上慢下中慢下下慢。
如是菩薩摩诃薩當念思惟除此諸慢。
亦不嫉妒隐貢高心。
菩薩入定觀察衆生。
應度不度。
以善權方便入于五道八無閑處。
若有衆生應受化者。
便與彼人作朋友知識。
或為父母兄弟眷屬。
或為大富豪尊長者。
随前衆生給施窮乏。
出無量藏金銀珍寶[王*車]磲瑪瑙真珠琥珀好明月珠及如意寶珠。
或以飯食床褥卧具病瘦醫藥。
悉以給施無所吝惜。
或複有人至菩薩所。
殷勤求索頭目手足國财妻子七珍之具。
悉能惠施亦無施想。
是時菩薩。
便入法界自在定意三昧正受。
以權方便與彼衆生說虛無法。
汝等當知。
法者無為亦無所為。
分别六情都無有主。
若眼見色色亦無對。
衆生愚惑于中起識。
分别思惟眼識無主。
若耳聞聲鼻嗅香。
舌知味身知細滑。
意分别法。
菩薩觀察都無所有。
法起随所處起。
法滅随所處滅。
起不知起滅不知滅。
十二因緣十八本持亦複如是。
或時菩薩入師子奮迅三昧。
複能示現若幹種變。
于中演暢清淨音聲。
現已國土衆寶莊飾。
香花芬熏五色玄黃。
威儀清白。
志如安明。
不可移轉。
複現無量定意法門。
如來恒常所娛樂者。
一切諸法衆生根本。
皆現在前。
是時菩薩複以神足。
入無量定而自示現。
處一蓮華結加趺坐。
現其色身無限無量阿僧祇劫諸法功德。
淨除衆生想著之迹。
導引菩薩出要之路。
依一切智演甘露法。
暢慧光明示現佛慧無所染著。
或以珍寶起七寶塔滿一天下。
或二天下或三或四。
或至梵天至一究竟天。
住壽經劫不取滅度。
或時菩薩以權方便。
入無為靜定具諸善根。
不舍如來具一切智。
以三昧力訓誨衆生。
或有衆生應聞聲教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應聞香教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知其味義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身獲柔軟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體法意悟而得度者。
是時菩薩複作是念。
聞聲衆生必欲聞我清淨之義。
我今當演如來八音音演八句。
苦音習音。
盡音道音見苦向苦見習向習。
見盡向盡見道向道。
是時衆生聞如此聲。
意不開悟欲睹光明及其身體。
菩薩入定以平等觀。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
樹木華果盡為七寶。
車磲馬瑙水精琉璃珊瑚虎珀皆放光明。
明明相照翳日月光。
是時衆生意不開悟。
複欲得見日月光明。
菩薩觀察知彼心念。
即入無礙心念三昧。
放千億無數毛孔光明。
一一光明有七寶蓮花。
一一蓮華有七寶台。
一一台上有七寶蓋。
一一蓋下有七寶座。
一一座上皆有如來。
與彼衆生說苦原本。
生苦無苦是無苦谛。
生習無習是無習谛。
生盡無盡是無盡谛。
生道無道是無道谛。
彼聞聲衆生及見光者。
聞苦音響心懷厭患。
各興苦空無我之想。
無生滅想便于坐上。
盡苦原底應清淨響。
是時座上聞香衆生。
意不開悟複生斯念。
我等意樂極妙之香。
然今大聖乃說聲教。
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極微衆香定意正受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盡為香熏。
牛頭栴檀雞舌艾納。
跋香夢經木榓酥合。
分陀利花須幹提花。
滿願幹提花青蓮芳花。
如是衆花數千百種。
普遍四方靡不聞香。
是時衆生雖聞此香意不開寤。
欲使香中出于道教。
爾時菩薩知彼衆生心中所念。
便于香中說六重之法。
是時聞香衆生心開意寤。
畢此世患更不來生。
盡于苦際即成道果。
是時座上貪味衆生意不開寤。
便作是念。
我意在于樂著妙味。
然今大聖乃說香教。
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所念。
便入極微淨味定意正受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花果。
盡為甘露自然飲食。
香氣芬熏甘美無量。
爾時衆生雖獲此味意不開寤。
意欲貪前自然奉送。
及見其形乃果我願。
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速疾無礙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盡為衆生。
一一衆生擎若幹種自然甘露。
甘露食中出斯輩聲。
甘味在外舌識而嘗。
二法交會乃興塵勞。
我今自節知足為上。
趣欲支形使痛不生。
如車須膏以緻重載。
瘡痍得藥勉濟其痛。
如此法教皆出于味。
衆生聞之心開意寤。
畢此世患更不來生。
盡于苦際即成道果。
是時座上衆生之類。
貪細滑者意不開寤。
便作是念。
我今意在貪著細滑。
然今大聖乃說妙味。
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極欲微細柔順定意正受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花果。
盡為衆生。
一一衆生皆被自然劫波育衣。
天缯天彩以自纏絡。
衆生見之以手親近。
自覺柔軟不可獲持。
意念一衣百副自至。
衆生心寤方自克責。
咄哉何為貪著此衣。
将非自墜增于塵勞。
形為枯骨纏以血肉。
便聞空中出斯輩聲。
男子當知。
人間五樂非真非有。
心著細滑漸興牽縺。
念自克責舍此貪愛。
爾時衆生聞空中聲方乃得寤。
畢此世苦更不來生。
盡于苦際即成道果。
是時座上衆生之類。
貪于法者意不開寤便作是念。
我今意在微妙之法。
今日大聖乃說細滑。
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所念。
便入無量法界定意三昧正受。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
盡為衆生。
一一衆生皆說六度無極。
空無想願禅定解脫。
有為無為有漏無漏。
生滅著斷斯無所有。
或時菩薩觀衆生心意之所趣。
便設權計現身色相隐沒自由。
騰在虛空作十八變。
從空往來無所挂礙。
或複示現國土城郭演說佛法。
使衆生類逮不思議諸佛要定。
是時菩薩所化城郭。
人民周旋各各無限共相敬待。
如父如母如兄如弟。
謙恭卑下常先興敬。
菩薩爾時複入無喻光明。
令諸菩薩入此光明結加趺坐。
或坐高座或坐蓮華。
遍滿世界無空缺處。
或現佛身坐寶蓮花。
皆演諸佛六度無極。
空無相願禅定解脫。
複以如來十八不共四無所畏。
加被衆生各蒙得濟。
爾時菩薩複以神足之力放大光明。
現佛世界億百千國。
一一光明各各引緻億百千衆生。
乘光至此聞法得度。
一一毛孔有十億光明。
一一光明有十億國土。
時化國土有自然自寤摩尼寶。
以種種珍寶雜廁其間。
其摩尼寶懸在虛空去地十仞。
珠光明徹靡不照曜。
複有奇異摩尼之寶以為莊嚴。
一一寶上十億江河沙刹諸佛國土。
十億百千樓觀台閣。
一一樓觀有十億百千佛土寶蓮華師子之座。
一一寶師子座有十億百千國土神寶蓮華。
一一花上有十億百千如來坐師子座。
一一如來放大光明。
覆十億百千佛土。
一一佛刹土有十億百千如來師子無畏之德。
一一無畏之德有十億百千衆生居處。
一一衆生有十億百千現諸佛國。
一一佛國有十億百千法句義味及諸佛法。
一一法句義味之法。
有十億百千生諸經法熾然塵勞。
乃至諸法定門亦複如是。
一一諸法門中演出無量衆智相貌不退轉法。
若幹種智義味不同。
一一所轉法輪之中。
度十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涉曆生死執勤苦行。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育養衆生莊嚴道場。
雖化衆生亦不見化。
亦不見衆生。
亦不自見我有所化。
所以然者。
以法性觀虛無寂寞無所有故。
佛告最勝。
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菩薩摩诃薩執大弘誓無邊幅意。
育養衆生淨佛國土。
雖化衆生亦不見化。
亦不見衆生。
所以然者。
以法性觀虛無寂寞悉無所有。
皆空皆寂無形無相不可見故。
一切諸法法亦自空。
衆生衆生自空。
國土國土自空。
泥洹泥洹自空。
菩薩菩薩自空。
如是最勝。
菩薩當作是觀。
深入法要解知諸法。
一相如爾。
諸法衆智虛寂無為無所染著。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禦意趣道心難沮壞。
必至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
志如金剛亦不轉還。
璎珞道樹以無為法。
從初發意至于道場。
坐樹王下。
已降當降未降之徒。
于其中間不興慢意。
我勝彼不如慢。
我與彼等慢。
彼勝我不如慢。
增上慢增中慢增下慢。
中上慢中中慢中下慢。
下上慢下中慢下下慢。
如是菩薩摩诃薩當念思惟除此諸慢。
亦不嫉妒隐貢高心。
菩薩入定觀察衆生。
應度不度。
以善權方便入于五道八無閑處。
若有衆生應受化者。
便與彼人作朋友知識。
或為父母兄弟眷屬。
或為大富豪尊長者。
随前衆生給施窮乏。
出無量藏金銀珍寶[王*車]磲瑪瑙真珠琥珀好明月珠及如意寶珠。
或以飯食床褥卧具病瘦醫藥。
悉以給施無所吝惜。
或複有人至菩薩所。
殷勤求索頭目手足國财妻子七珍之具。
悉能惠施亦無施想。
是時菩薩。
便入法界自在定意三昧正受。
以權方便與彼衆生說虛無法。
汝等當知。
法者無為亦無所為。
分别六情都無有主。
若眼見色色亦無對。
衆生愚惑于中起識。
分别思惟眼識無主。
若耳聞聲鼻嗅香。
舌知味身知細滑。
意分别法。
菩薩觀察都無所有。
法起随所處起。
法滅随所處滅。
起不知起滅不知滅。
十二因緣十八本持亦複如是。
或時菩薩入師子奮迅三昧。
複能示現若幹種變。
于中演暢清淨音聲。
現已國土衆寶莊飾。
香花芬熏五色玄黃。
威儀清白。
志如安明。
不可移轉。
複現無量定意法門。
如來恒常所娛樂者。
一切諸法衆生根本。
皆現在前。
是時菩薩複以神足。
入無量定而自示現。
處一蓮華結加趺坐。
現其色身無限無量阿僧祇劫諸法功德。
淨除衆生想著之迹。
導引菩薩出要之路。
依一切智演甘露法。
暢慧光明示現佛慧無所染著。
或以珍寶起七寶塔滿一天下。
或二天下或三或四。
或至梵天至一究竟天。
住壽經劫不取滅度。
或時菩薩以權方便。
入無為靜定具諸善根。
不舍如來具一切智。
以三昧力訓誨衆生。
或有衆生應聞聲教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應聞香教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知其味義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身獲柔軟而得度者。
或有衆生體法意悟而得度者。
是時菩薩複作是念。
聞聲衆生必欲聞我清淨之義。
我今當演如來八音音演八句。
苦音習音。
盡音道音見苦向苦見習向習。
見盡向盡見道向道。
是時衆生聞如此聲。
意不開悟欲睹光明及其身體。
菩薩入定以平等觀。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
樹木華果盡為七寶。
車磲馬瑙水精琉璃珊瑚虎珀皆放光明。
明明相照翳日月光。
是時衆生意不開悟。
複欲得見日月光明。
菩薩觀察知彼心念。
即入無礙心念三昧。
放千億無數毛孔光明。
一一光明有七寶蓮花。
一一蓮華有七寶台。
一一台上有七寶蓋。
一一蓋下有七寶座。
一一座上皆有如來。
與彼衆生說苦原本。
生苦無苦是無苦谛。
生習無習是無習谛。
生盡無盡是無盡谛。
生道無道是無道谛。
彼聞聲衆生及見光者。
聞苦音響心懷厭患。
各興苦空無我之想。
無生滅想便于坐上。
盡苦原底應清淨響。
是時座上聞香衆生。
意不開悟複生斯念。
我等意樂極妙之香。
然今大聖乃說聲教。
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極微衆香定意正受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盡為香熏。
牛頭栴檀雞舌艾納。
跋香夢經木榓酥合。
分陀利花須幹提花。
滿願幹提花青蓮芳花。
如是衆花數千百種。
普遍四方靡不聞香。
是時衆生雖聞此香意不開寤。
欲使香中出于道教。
爾時菩薩知彼衆生心中所念。
便于香中說六重之法。
是時聞香衆生心開意寤。
畢此世患更不來生。
盡于苦際即成道果。
是時座上貪味衆生意不開寤。
便作是念。
我意在于樂著妙味。
然今大聖乃說香教。
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所念。
便入極微淨味定意正受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花果。
盡為甘露自然飲食。
香氣芬熏甘美無量。
爾時衆生雖獲此味意不開寤。
意欲貪前自然奉送。
及見其形乃果我願。
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速疾無礙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盡為衆生。
一一衆生擎若幹種自然甘露。
甘露食中出斯輩聲。
甘味在外舌識而嘗。
二法交會乃興塵勞。
我今自節知足為上。
趣欲支形使痛不生。
如車須膏以緻重載。
瘡痍得藥勉濟其痛。
如此法教皆出于味。
衆生聞之心開意寤。
畢此世患更不來生。
盡于苦際即成道果。
是時座上衆生之類。
貪細滑者意不開寤。
便作是念。
我今意在貪著細滑。
然今大聖乃說妙味。
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心念。
便入極欲微細柔順定意正受三昧。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花果。
盡為衆生。
一一衆生皆被自然劫波育衣。
天缯天彩以自纏絡。
衆生見之以手親近。
自覺柔軟不可獲持。
意念一衣百副自至。
衆生心寤方自克責。
咄哉何為貪著此衣。
将非自墜增于塵勞。
形為枯骨纏以血肉。
便聞空中出斯輩聲。
男子當知。
人間五樂非真非有。
心著細滑漸興牽縺。
念自克責舍此貪愛。
爾時衆生聞空中聲方乃得寤。
畢此世苦更不來生。
盡于苦際即成道果。
是時座上衆生之類。
貪于法者意不開寤便作是念。
我今意在微妙之法。
今日大聖乃說細滑。
實非本心之所貪慕。
菩薩知彼衆生所念。
便入無量法界定意三昧正受。
便化地種山河石壁樹木華果。
盡為衆生。
一一衆生皆說六度無極。
空無想願禅定解脫。
有為無為有漏無漏。
生滅著斷斯無所有。
或時菩薩觀衆生心意之所趣。
便設權計現身色相隐沒自由。
騰在虛空作十八變。
從空往來無所挂礙。
或複示現國土城郭演說佛法。
使衆生類逮不思議諸佛要定。
是時菩薩所化城郭。
人民周旋各各無限共相敬待。
如父如母如兄如弟。
謙恭卑下常先興敬。
菩薩爾時複入無喻光明。
令諸菩薩入此光明結加趺坐。
或坐高座或坐蓮華。
遍滿世界無空缺處。
或現佛身坐寶蓮花。
皆演諸佛六度無極。
空無相願禅定解脫。
複以如來十八不共四無所畏。
加被衆生各蒙得濟。
爾時菩薩複以神足之力放大光明。
現佛世界億百千國。
一一光明各各引緻億百千衆生。
乘光至此聞法得度。
一一毛孔有十億光明。
一一光明有十億國土。
時化國土有自然自寤摩尼寶。
以種種珍寶雜廁其間。
其摩尼寶懸在虛空去地十仞。
珠光明徹靡不照曜。
複有奇異摩尼之寶以為莊嚴。
一一寶上十億江河沙刹諸佛國土。
十億百千樓觀台閣。
一一樓觀有十億百千佛土寶蓮華師子之座。
一一寶師子座有十億百千國土神寶蓮華。
一一花上有十億百千如來坐師子座。
一一如來放大光明。
覆十億百千佛土。
一一佛刹土有十億百千如來師子無畏之德。
一一無畏之德有十億百千衆生居處。
一一衆生有十億百千現諸佛國。
一一佛國有十億百千法句義味及諸佛法。
一一法句義味之法。
有十億百千生諸經法熾然塵勞。
乃至諸法定門亦複如是。
一一諸法門中演出無量衆智相貌不退轉法。
若幹種智義味不同。
一一所轉法輪之中。
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