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住此三昧。
便能離有不處于有。
亦如男女交會。
男清女濁識處其中。
在母胎中漸經十月。
宿行清淨福願追随。
形體支節轉轉充足。
六根成就種性均正。
識與六根源本各異。
六根者受有之相。
随行善惡而來受形。
尋本來生如幻如化。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以增上解脫心。
以為父母。
智慧之識而住受生。
入無有定從有定起。
或入有定。
從無地而住。
便能乘雲虛空雷電。
随時降雨多所潤澤。
然彼龍宮不在虛空非龍住處。
于虛空中現若幹變化。
或奣或随使衆生類仰而觀之。
宮舍依地降雨于上。
變易之法何其奇哉。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住此三昧及幻化之法。
入無相定從有相起。
入有相定從無相起。
如是最勝。
菩薩住此三昧。
使空為地使地為空。
亦無有難。
猶如天上水精光殿舍衆寶所成。
若彼大自在梵天升此殿時。
舉目觀見千世界十千世界。
百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天宮龍宮閱叉犍沓和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
人及非人至三惡趣。
須彌山鐵圍山大鐵圍山。
黑山大黑山及七寶山。
江河海源城郭村聚。
山川樹木藥草花實。
好醜清濁三千大千所有形質。
至虛空界微細之形。
梵天于彼宮殿悉遙見之。
光光相照亦無微翳。
猶如在此人間服飾懸在架上。
亦如明鏡見其面像。
彼天宮者亦複如是。
坐起往來飲食睡眠。
悉在目前如掌觀珠。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住一切衆生碎身定者。
于諸三昧而得自在。
獲佛自在定。
化衆生自在定。
遊諸法自在定。
成就行自在定。
具足增上解脫自在定。
于諸正受自在定。
出入坐起自在定。
得諸智慧自在定。
彈指之頃以為一劫自在定。
是謂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者。
等正覺十自在定而自娛樂。
菩薩摩诃薩顯威無畏有十事。
雲何為十。
謂顯佛威曜過虛空界不壞精進于諸壞法得度無極。
顯菩薩行弘誓無畏遊如來戲口度無極。
顯世界淨顯淨虛垢照曜世界。
顯在衆生示不思議。
顯諸菩薩不斷經法。
顯至佛國供養禮事。
顯智慧業行本不可思議故。
顯分别三昧而無所畏。
顯入微妙定知所進趣以菩薩度而度脫之。
顯淨佛國不斷菩薩誓願之法而自顯照亦無所畏。
菩薩摩诃薩處在俗中。
現佛形像複無所畏。
現轉法輪為受化故。
顯諸如來善根之本。
立在佛乘皆使成就。
顯意威足緻度無極。
複次菩薩摩诃薩思惟不起法忍。
一一了達無數無限。
億百千劫所修行法皆悉在前。
顯法威曜燃熾道教。
複次菩薩摩诃薩晝夜日月時節年歲。
悉能算知菩薩用心。
彈指之頃所用等智。
知三世事了無差違現其無畏。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者。
便能顯曜諸度無極得十無畏。
在大衆中入定正受。
碎身如塵善權方便。
第八菩薩之所修行。
身入品第十六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
複次菩薩摩诃薩。
還自觀身身持身入。
悉能分别了無處所。
是時菩薩入身入持法界定意。
于諸定中最得自在。
身諸毛孔。
一一毛孔。
入法界定意三昧而得自在。
于諸法界示現幻法。
知有前世後世分别世法。
了知世界億百千事。
無數無限阿僧祇劫諸佛世界。
其中好惡悉能達了。
觀等正覺眷屬成就。
于淨不淨亦悉平等。
不斷善法大乘不損。
心意牢固複不移動。
于彼一劫百劫百千劫。
億劫百千億劫。
無限無量阿僧祇不可稱計。
非籌所算非意所度。
如是劫數。
諸佛世界。
入正受三昧。
複從中起入此間定。
從彼間起遊彼世界。
便能成熟彼衆生行。
不失法界體之正法。
三世往來無所挂閡。
說法教化有限閡者。
令知歸趣慧眼碎入法。
于諸法界而得自在。
具足壞耳定度無極亦無挂礙。
入鼻入定意不損善權。
善入舌根定意解味所著。
成就碎身定往來無礙。
入碎意定而順智識。
彼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觀。
作如是知。
住此身入定者。
便獲菩薩十千億總持。
于世轉法輪随俗而入。
複得十千億箧藏之行清淨無污。
複得十千億根門越一切智。
複得十千億神通周遊無礙。
複得十千億定超過衆定。
複得十千億神足遊至虛空無邊際界。
複得十千億力于諸衆行漸漸增多。
複得十千億求望永斷衆想。
複得十千億止處現無所有。
複得十千億顯威神變而現在前。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獲此十千億行而不虧損。
複次菩薩當念修行十千億支節璎珞。
而自纏裹。
複當修行十千億具度衆生者。
複當修行十千億乘。
使衆生類乘此乘得至彼岸。
複當修行十千億炎定三昧。
照曜世界無闇冥處。
複得十千億義辯無應不應。
複得十千億弘誓。
有來觀者心不移轉。
複得十千億信願無邪倒見。
複得十千億正路菩薩所可往來周遊之處。
而淨其迹。
複得十千億光明從面門出。
複得十千億典訓顯菩薩德。
複得十千億清淨之本而淨道場。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無量功德而自纏絡。
莊嚴道樹不失本際。
皆是菩薩趣道之具。
若菩薩成就此衆具者。
便上菩薩位而得稱譽。
熏以德香為人所敬。
所行衆中辄得利養。
現世德業不可窮盡。
若有菩薩住此法界定意自在三昧者。
生豪族家不處卑賤。
衆菩薩等以為眷屬。
住三昧已。
遙見東方十億阿僧祇等如來至真等正覺名字姓号國土大小皆悉分明。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十億阿僧祇諸佛刹土及諸如來。
皆能識知一一姓号。
立菩薩行指示。
道門。
使彼菩薩而淨佛土。
放如來身無量光明。
現如來眼不可思議。
如來耳通無能限量。
如來鼻通倍不可計。
如來舌通廣無邊際。
如來心通非無形觀。
如來神足無上之法所度無限。
如來之道無上中下具成就故。
如來名稱遠流布故。
如來法輪常轉不轉現世轉故。
如來翼從現咨受故。
如來正法無量無能中絕故。
如來善根現稱歎故。
如來行普遍論無堪當故。
如來種成就于三世無不降伏故。
如來生一切諸法宣示愚人故。
如來法處所顯現智明故。
如是最勝。
菩薩摩诃薩現界清淨為立處所。
以佛重陰雨法甘露。
一切諸佛境界。
示有言教現諸佛法。
幻形不真了諸法性。
興起自然不動轉故。
諸法形像分别義理。
如來無量功德具足不可窮盡。
是謂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
所遊之方無所挂礙。
複次菩薩住此三昧。
遊陰持入亦無障蔽。
心為幻法知無量無限無邊之法。
安處諸菩薩。
入此定意自在三昧。
便能知諸佛如來等正覺名号姓字。
一一名号。
至十千億阿僧祇等諸佛如來。
一一名号至百千億佛刹。
安處菩薩身皆在中住。
無量無限心想意想。
複以無為巧便為立處所。
一切諸法亦不忘失得度知見故。
常親近智海希現智故。
住亦有處示現諸法無處所故。
為立佛處示現廣普諸法無前後故。
示現根門無礙智慧利法。
善用智分别故。
不毀威儀為立諸界無往還故。
為示現慧處。
所淨無礙智故。
示現成等正覺故。
顯曜法界無增減故。
是謂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中。
便能發趣于大乘迹。
菩薩摩诃薩複當修習十趣海門而無厭足。
雲何為十。
所謂佛海現無厭足。
人海動轉不動轉化無厭足。
法海增益智無厭足。
善田海生無厭足。
住無有法亦無觀行神足功德海。
無處所亦無厭足。
顯智明海。
執慧無分散故。
住根門海。
從一地至一地慧無亂錯故。
住心意海。
盡能覺知一切衆生。
若幹種心若幹種意
便能離有不處于有。
亦如男女交會。
男清女濁識處其中。
在母胎中漸經十月。
宿行清淨福願追随。
形體支節轉轉充足。
六根成就種性均正。
識與六根源本各異。
六根者受有之相。
随行善惡而來受形。
尋本來生如幻如化。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以增上解脫心。
以為父母。
智慧之識而住受生。
入無有定從有定起。
或入有定。
從無地而住。
便能乘雲虛空雷電。
随時降雨多所潤澤。
然彼龍宮不在虛空非龍住處。
于虛空中現若幹變化。
或奣或随使衆生類仰而觀之。
宮舍依地降雨于上。
變易之法何其奇哉。
菩薩大士亦複如是。
住此三昧及幻化之法。
入無相定從有相起。
入有相定從無相起。
如是最勝。
菩薩住此三昧。
使空為地使地為空。
亦無有難。
猶如天上水精光殿舍衆寶所成。
若彼大自在梵天升此殿時。
舉目觀見千世界十千世界。
百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天宮龍宮閱叉犍沓和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
人及非人至三惡趣。
須彌山鐵圍山大鐵圍山。
黑山大黑山及七寶山。
江河海源城郭村聚。
山川樹木藥草花實。
好醜清濁三千大千所有形質。
至虛空界微細之形。
梵天于彼宮殿悉遙見之。
光光相照亦無微翳。
猶如在此人間服飾懸在架上。
亦如明鏡見其面像。
彼天宮者亦複如是。
坐起往來飲食睡眠。
悉在目前如掌觀珠。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住一切衆生碎身定者。
于諸三昧而得自在。
獲佛自在定。
化衆生自在定。
遊諸法自在定。
成就行自在定。
具足增上解脫自在定。
于諸正受自在定。
出入坐起自在定。
得諸智慧自在定。
彈指之頃以為一劫自在定。
是謂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者。
等正覺十自在定而自娛樂。
菩薩摩诃薩顯威無畏有十事。
雲何為十。
謂顯佛威曜過虛空界不壞精進于諸壞法得度無極。
顯菩薩行弘誓無畏遊如來戲口度無極。
顯世界淨顯淨虛垢照曜世界。
顯在衆生示不思議。
顯諸菩薩不斷經法。
顯至佛國供養禮事。
顯智慧業行本不可思議故。
顯分别三昧而無所畏。
顯入微妙定知所進趣以菩薩度而度脫之。
顯淨佛國不斷菩薩誓願之法而自顯照亦無所畏。
菩薩摩诃薩處在俗中。
現佛形像複無所畏。
現轉法輪為受化故。
顯諸如來善根之本。
立在佛乘皆使成就。
顯意威足緻度無極。
複次菩薩摩诃薩思惟不起法忍。
一一了達無數無限。
億百千劫所修行法皆悉在前。
顯法威曜燃熾道教。
複次菩薩摩诃薩晝夜日月時節年歲。
悉能算知菩薩用心。
彈指之頃所用等智。
知三世事了無差違現其無畏。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者。
便能顯曜諸度無極得十無畏。
在大衆中入定正受。
碎身如塵善權方便。
第八菩薩之所修行。
身入品第十六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
複次菩薩摩诃薩。
還自觀身身持身入。
悉能分别了無處所。
是時菩薩入身入持法界定意。
于諸定中最得自在。
身諸毛孔。
一一毛孔。
入法界定意三昧而得自在。
于諸法界示現幻法。
知有前世後世分别世法。
了知世界億百千事。
無數無限阿僧祇劫諸佛世界。
其中好惡悉能達了。
觀等正覺眷屬成就。
于淨不淨亦悉平等。
不斷善法大乘不損。
心意牢固複不移動。
于彼一劫百劫百千劫。
億劫百千億劫。
無限無量阿僧祇不可稱計。
非籌所算非意所度。
如是劫數。
諸佛世界。
入正受三昧。
複從中起入此間定。
從彼間起遊彼世界。
便能成熟彼衆生行。
不失法界體之正法。
三世往來無所挂閡。
說法教化有限閡者。
令知歸趣慧眼碎入法。
于諸法界而得自在。
具足壞耳定度無極亦無挂礙。
入鼻入定意不損善權。
善入舌根定意解味所著。
成就碎身定往來無礙。
入碎意定而順智識。
彼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觀。
作如是知。
住此身入定者。
便獲菩薩十千億總持。
于世轉法輪随俗而入。
複得十千億箧藏之行清淨無污。
複得十千億根門越一切智。
複得十千億神通周遊無礙。
複得十千億定超過衆定。
複得十千億神足遊至虛空無邊際界。
複得十千億力于諸衆行漸漸增多。
複得十千億求望永斷衆想。
複得十千億止處現無所有。
複得十千億顯威神變而現在前。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獲此十千億行而不虧損。
複次菩薩當念修行十千億支節璎珞。
而自纏裹。
複當修行十千億具度衆生者。
複當修行十千億乘。
使衆生類乘此乘得至彼岸。
複當修行十千億炎定三昧。
照曜世界無闇冥處。
複得十千億義辯無應不應。
複得十千億弘誓。
有來觀者心不移轉。
複得十千億信願無邪倒見。
複得十千億正路菩薩所可往來周遊之處。
而淨其迹。
複得十千億光明從面門出。
複得十千億典訓顯菩薩德。
複得十千億清淨之本而淨道場。
是謂最勝菩薩摩诃薩無量功德而自纏絡。
莊嚴道樹不失本際。
皆是菩薩趣道之具。
若菩薩成就此衆具者。
便上菩薩位而得稱譽。
熏以德香為人所敬。
所行衆中辄得利養。
現世德業不可窮盡。
若有菩薩住此法界定意自在三昧者。
生豪族家不處卑賤。
衆菩薩等以為眷屬。
住三昧已。
遙見東方十億阿僧祇等如來至真等正覺名字姓号國土大小皆悉分明。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十億阿僧祇諸佛刹土及諸如來。
皆能識知一一姓号。
立菩薩行指示。
道門。
使彼菩薩而淨佛土。
放如來身無量光明。
現如來眼不可思議。
如來耳通無能限量。
如來鼻通倍不可計。
如來舌通廣無邊際。
如來心通非無形觀。
如來神足無上之法所度無限。
如來之道無上中下具成就故。
如來名稱遠流布故。
如來法輪常轉不轉現世轉故。
如來翼從現咨受故。
如來正法無量無能中絕故。
如來善根現稱歎故。
如來行普遍論無堪當故。
如來種成就于三世無不降伏故。
如來生一切諸法宣示愚人故。
如來法處所顯現智明故。
如是最勝。
菩薩摩诃薩現界清淨為立處所。
以佛重陰雨法甘露。
一切諸佛境界。
示有言教現諸佛法。
幻形不真了諸法性。
興起自然不動轉故。
諸法形像分别義理。
如來無量功德具足不可窮盡。
是謂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
所遊之方無所挂礙。
複次菩薩住此三昧。
遊陰持入亦無障蔽。
心為幻法知無量無限無邊之法。
安處諸菩薩。
入此定意自在三昧。
便能知諸佛如來等正覺名号姓字。
一一名号。
至十千億阿僧祇等諸佛如來。
一一名号至百千億佛刹。
安處菩薩身皆在中住。
無量無限心想意想。
複以無為巧便為立處所。
一切諸法亦不忘失得度知見故。
常親近智海希現智故。
住亦有處示現諸法無處所故。
為立佛處示現廣普諸法無前後故。
示現根門無礙智慧利法。
善用智分别故。
不毀威儀為立諸界無往還故。
為示現慧處。
所淨無礙智故。
示現成等正覺故。
顯曜法界無增減故。
是謂菩薩摩诃薩住此三昧中。
便能發趣于大乘迹。
菩薩摩诃薩複當修習十趣海門而無厭足。
雲何為十。
所謂佛海現無厭足。
人海動轉不動轉化無厭足。
法海增益智無厭足。
善田海生無厭足。
住無有法亦無觀行神足功德海。
無處所亦無厭足。
顯智明海。
執慧無分散故。
住根門海。
從一地至一地慧無亂錯故。
住心意海。
盡能覺知一切衆生。
若幹種心若幹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