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四

關燈
意。

    從三禅起複入初禅。

    于禅現變而現神足。

    從一禅起入第四禅。

    是時菩薩于四禅中。

    便試神足以身舉心以心舉身。

    初如芥子轉如麻豆。

    漸漸轉高大如胡桃。

    如是勤加至三七日。

    身心輕便無所挂礙。

    所以菩薩重入定意而試神足。

    可依此神足化一億人。

    立不退轉成神足定。

    是時菩薩複自示現廣布神足而無窮極。

    從閻浮地至第一天第二第三。

    乃至六天諸天見已各生此心。

    今此菩薩自現神足。

    所演光明靡所不照。

    我等諸天各相勸令。

    擁護菩薩使成佛道。

    或以天華雜香天衣被服自然甘露而供養者。

    于中開化諸天人民。

    必志神足而有長益。

    過去恒沙諸菩薩等。

    修習十住而淨其行。

    皆于此處而試神足。

    一心觀察伺求方便能現衆變。

    以精進力辄成就道。

    所為自在無能違逆。

    所欲化者到便降伏。

    究竟根原皆使充足使獲果報。

    魔若魔天不能傾動。

    是時菩薩以天眼觀三千大千世界。

    有淫怒癡無淫怒癡。

    有清淨行無清淨行。

    有定意者無定意者。

    有亂意者無亂意者。

    菩薩悉知而為分别諸根所趣。

    複以天耳聞衆生聲。

    悉能随次知音響通而教化之。

    以神足力入定三昧。

    見一切人志性所趣。

    自睹原本所從來處。

    是為菩薩行于神足。

    于是菩薩複當思惟分别根力七覺意法八賢聖道。

    信念精進定意慧根。

    菩薩常以玄通之智。

    觀察衆生頗有成就。

    根力覺道諸神通慧。

    是時菩薩以他心慧觀前衆生。

    或有具足成就信根。

    常習八道平等之法。

    心懷正見不處魔界。

    信知生死苦痛無量。

    複知泥洹快樂無為。

    信有三尊世間大明。

    不信外道九十六徑。

    于諸通慧而無狐疑。

    積功累德熾燃正法。

    于中建立直信無難。

    複以玄通無挂礙智。

    觀彼衆生晝夜勤力修精進根。

    坐卧經行心無懈怠。

    以獲精進則具諸根。

    猶如天衣周匝四方。

    上下正等而無差違。

    時若有人從一面來。

    捉衣一角舉而移之。

    餘三角者皆悉随從。

    精進根者亦複如是。

    設有修習精進根者。

    當知具足一切諸法。

    以有精進便成念根。

    心不錯亂名曰定根。

    常以方便攝意守一。

    分别善惡心如虛空。

    是謂慧根。

    十住菩薩入玄通定。

    豫知衆生受胎之相。

    分别男女男根女根。

    一生十生百生千生。

    至無數生皆能曉了而無窮極。

    是謂菩薩具足道門。

    思惟諸住智辯難及。

    當念感動十方國土。

    複當遊于諸佛國土示現光明。

    有見光者皆得蒙度。

    複當于諸國土興立法律。

    普使遵奉賢聖經典。

    亦當安利國土人民導引法味聞無厭足。

    常當曉了國土人民種姓成就不别眷屬。

    亦當觀知衆生心意。

    便為演說六度無極。

    複當禁制衆生亂念。

    漸漸延緻一切衆生。

    自為導首牽引衆生入善法慧。

    常念入定不失神足。

    修己神通分别三世知去來今。

    複當思惟學佛深藏無邊際慧。

    亦當學習具諸佛法。

    學了諸法而無染著。

    學演無底開七寶藏。

    學以神智成其刹土。

    學習光明普照十方。

    得佛定意感動國土。

    學權方便化諸外道。

    學于禁戒成就道果。

    學當集會而轉法輪。

    己身所學成一切智。

    已成所學而無所學。

    佛告最勝。

    是謂菩薩修十住行。

    進成作佛嚴治國土。

    降神兜術權化天人。

    示現殊異奇勝之法。

    觀察種姓托生何國。

    從兜術天來下世間。

    三十六返周旋往來而化天人。

    于中度脫無數衆生。

    以權方便獨步三界而無恐懼。

    最後下降六年苦行。

    專心苦體枯木不别。

    吾雖示現在此苦行。

    然我乃在無号佛土。

    于彼教化八十四億那術天人。

    皆使建立不退轉地。

    此土衆生見我形者。

    謂為命過不成命根。

    行過衆生。

    積薪焚燒不能使然。

    善權一心轉進聖慧。

    不舍衆生諸所好慕。

    除諸不要哀愍不及。

    是故菩薩現于苦行。

    十住菩薩于十地中。

    開化衆生不别生死。

    所度人民與成佛等。

    若使菩薩意欲速成無上道者。

    如彈指頃身黃金色。

    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殊勝之法。

    菩薩眷屬一日成就。

    不求國土種類好惡。

    但以衆生心懷貢高。

    輕彼尊己不舍自大。

    是以菩薩現受胞胎。

    随世權化在所至到多所饒益。

    十住菩薩無菩薩号即當稱之。

    号曰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号佛世尊。

    無量福會諸佛所護諸天宿衛。

    所講說法要有緣本。

    随時應适終不唐舉。

    最勝當知。

    所以名曰無号。

    佛土者。

    去此東南七十七億江河沙等諸佛國土。

    彼有世界名曰仁賢。

    佛名善眼。

    彼無聲聞緣覺之道。

    以無名号無生滅法。

    而相教授知解脫空不計解脫。

    聞空尋解通利無難。

    亦無三毒淫怒癡病。

    總持強記亦不可盡。

    吾于彼土施為佛事。

    此彼衆生亦不知吾身為所住。

    是謂菩薩多所潤及。

    是謂最勝十住菩薩于十地中而淨其行。

     滅心品第十一 是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

    雲何菩薩觀無常義谛分别空。

    解了己身内外無主。

    又心自在所作具足。

    爾時世尊告最勝曰。

    菩薩所遊心無所著。

    論講諸法無所挂礙。

    達知人根是夢幻法。

    皆了一切衆生之心善惡之念。

    因緣報應來者遊去。

    若淨不淨苦樂好醜。

    順逆縛解定亂窠窟。

    悉能知之。

    先以曉了虛而不實。

    複以宿命神通之道。

    如應說法令知空寂。

    神足無滞靡所不睹。

    是謂菩薩觀達本無。

    或現佛身而取滅度。

    現以方便不永滅度。

    盡知衆生本末清淨。

    或現分離散落異處因為說法。

    知為惡露臭處不淨。

    計常之人令除愛著。

    複歎盡漏至泥洹門。

    設漏不盡亦不受證。

    複為衆生贊歎無漏。

    一切萌兆緻無盡慧。

    行大慈哀禦禅三昧。

    遊止三四至四空定。

    逮空無相不願之法。

    修三十七道品之德。

    善權方便靡不開化。

    觀彼衆生在至八難。

    除去塵勞永使無垢。

    複以無礙賢聖之道。

    入于生死使至泥洹。

    亦以權慧大智之法。

    兼化緣覺聲聞之乘。

    随從勸進令至道場。

    若在愦亂煩惱之中。

    教人行寂不興衆想。

    若有衆生計諸所著。

    有數無數現無所有。

    亦使諸人逮無所著。

    雖處境界周旋往來。

    不興想著無所挂礙。

    常與衆生說微妙法。

    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善法惡法。

    悉了知之亦無挂礙。

    複以無礙無漏慧本。

    曉了衆生心行法本。

    随彼形像安處無為。

    随習俗教令解明法。

    心意識想不使起滅。

    權慧适化常得自在。

    是謂最勝菩薩行觀。

    解了身本内外無主。

    念常修行懷來無厭自獲永安。

    複使衆生蒙其福祐。

    行大慈悲不懷怯弱。

    然後乃緻解身無主。

    及内外法亦複如是。

    視其衆生如己骨肉。

    有所求索先彼後己。

    大哀堅強所濟不虛。

    皆使得立奇特之德。

    心識寂淨亦不動轉。

    觀察身本無可貪者。

    複為衆生而說不淨。

    是身如城終無盈虛。

    身如溝澗時時流溢。

    身如熾火吞薪無厭。

    亦如江湖投海無滿。

    如是最勝。

    菩薩教誨分别思惟知之不淨。

    亦使前人興不淨想。

    深入辯才亦無滞礙。

    逮得總持無所遺忘。

    所教之言不失次第。

    常得審谛正受三昧。

    恒入寂然諸度無極。

    降伏魔怨去邪亂想。

    如是最勝菩薩觀身。

    達知内外無有處所。

    亦如幻化影響焰光。

    入真谛法分别法界。

    遠離貪塵勤修正覺。

    空無相願知一切法。

    生亦無生無生亦無生。

    雖處于生而無有二。

    随其所生開導度之。

    執志勇猛不舍道意。

    坐樹王下而自誓願。

    吾今自盟。

    若我不成等正覺者。

    終不起于座也。

    持心平等不舍佛道。

    常處三界亦無所著。

    自觀内法觀他人物亦複如是。

    念求審谛清淨之慧。

    了知常想悉無常想。

    複次最勝。

    菩薩自念如吾今日。

    受有漏形何由而獲。

    斯由永劫積德不惓。

    合集智業乃緻此身。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