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斷結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空無之相。
外道奇術無奈之何。
聲聞緣覺常所宗敬。
是時世尊複告最勝。
二地菩薩達知本無遠離身行。
去口殃禍除意亂念。
消滅三穢抑制三災。
閹塞五弊推尋十二癡行之本。
上下五結散在三界。
以漸除卻無令增多。
思惟十一苦惱之瘡。
舍諸四大耽著之病。
分别諸物惡露之法。
當避家業息諸習俗。
斷其愛欲嗔恚貪垢。
淨刈根本不使流馳。
常念思惟計無我想。
堅立四信。
住四意止。
成四意斷稱說五根。
布現五力無缺減志。
曉知七覺諸寶之藏。
修行八正賢聖之道。
八大人念初不廢舍。
如是最勝。
二地菩薩執心調意。
不若幹念解知悉空而無真實。
乃得上位受菩薩記。
不動勞行亦不離行。
學于上智雖有尊貴意不貢高。
觀知諸法一法不二不計三想。
亦複不興無益之想。
不有限際有無之想。
了想無處不住無處。
惟正覺淨諸佛亦淨。
善禦于心正住不邪。
等一善惡審知俱空空不疑礙。
亦複不見有争無争有觀無觀。
本無為一亦不見一。
知一除一不住于一。
複不從一而起衆想。
等習勝意無習。
有際不見有際有勝有負。
不聽心散越内外法。
善防禦識定而不轉。
雖在三有不著于三。
深察諸性了知無根。
知無根者所謂淨地二住菩薩。
自整其心觀諸法本悉同無常。
常無所入不見出生。
無善不善好惡之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調正心意無有憂戚。
在所入處開示大藏。
入大法海念求七慧。
煎熬三愛善制四流。
修六重法成果證行。
如是最勝。
菩薩大士具諸法已。
知無形貌而不可見。
是謂習學淨于二地。
空觀品第三 爾時最勝菩薩複白佛言。
雲何菩薩于三地中當淨其行。
世尊告曰。
進學菩薩無出入念。
雖多學問義無厭足。
不入文句字體本末。
分流法施謙下于人。
修治國土無國土想。
建立善業亦不貢高。
初發心行無令有斷。
成功德願志如安明。
觀諸衆生說喜樂法。
從初發意以為道本。
由是得至永寂道果。
心念廣施遍及一切。
建立志願具足禁戒。
開意精進行無懈怠。
無所喜樂。
惟道為務。
無歸趣者與作将導。
因為分别大智之法。
從初立心永無所住。
用極大慈不可見故。
欲拔根原立大乘迹。
當行悲哀愍其未度。
設見度者當懷悅豫。
于諸衆生平等其心。
雖遇苦樂亦不為動。
将護一切引入道門。
為諸如來所見扶持。
念順十方諸佛教誡。
當度一切五趣之難。
興隆道化無損三寶。
無所違失便成道果。
将順禁戒為衆人則。
暢演智慧無窮之寶。
猶如虛空不可窮盡。
其一切智亦不可盡。
如來心識亦複如是。
無有生滅著斷之二。
定意三昧智慧解脫。
度知見身無有近遠亦不可見。
最勝當知。
一切諸佛深法之要。
亦不可盡亦無端緒。
去來現在三世合散。
亦無所有不見有集。
有所成辦複無散落。
變易非一四大所造。
地水火風亦無有對而不可見。
用智了别衆生心行。
本願不斷不可思議。
皆無所生亦無仿佛。
一切諸法尋不可知。
以是之故故無所生。
亦複無法可有生者。
生已無生何者是生。
是故最勝。
發菩薩心而無窮盡。
不設心意形相諸法。
複無谀谄僥望諸法。
其心質直在衆殊特。
修息心法自觀身法。
觀他人身皆悉空寂不生想念。
觀身無染而不可得。
亦無授者分别為一。
行步進止探察三界受形之類。
皆由癡愛遭諸苦惱。
了知無二而不可見。
痛意行法内外虛空無有生滅。
複次最勝。
進學菩薩觀息出入長短遲疾。
身中毛孔氣息所經靡不了達。
出氣為溫還報為冷。
解知寂寞都無形質。
菩薩觀身分别識知亦無處所。
用清淨故平正無邪。
柔軟其心不懷粗穬。
笃信真要未曾變改。
志常堅強而無動轉。
無能憎嫉而娆害者。
何以故。
爾以其行際不可逮。
及有所建立無能诽謗。
何敢興造無根無罪心垢為消。
願令法輪常轉于世。
使一切人疾得妙慧。
光照幽冥如日貫雲。
立道善本自觀無我。
生無處所于内外法俱亦如是。
亦複不見生死所趣起滅之處。
乃至羅漢緣覺及佛皆無見聞。
有想見者為非見也。
無所想見一切清淨。
不止淨想乃為非想。
是為空見為無所見。
複次最勝。
心不在内亦不處外。
不于道法不住于俗。
亦不住有亦不住無。
不見起滅動搖之處。
心無崖畔廣普無底。
亦無音響本末悉盡。
如是最勝當作是觀觀無所觀。
當作是見見無所見。
習行菩薩為空為滅為無所有。
三住菩薩以諸法定。
使意專精計念成淨。
作是計者為應泥洹應無所生。
是法無法無亦無無。
強為生名字為法性。
曉了法性無來往緣。
習意斷法哀世現名。
惡法未生精進禦止攝使不起。
以興惡者禦意令斷。
未生善法精勤使生。
已生增多不使漏失。
三住菩薩行神足定。
得樂喜定止所作行。
總其神足持身心意。
以精勤定除所作惡。
複總神足攝持身心。
複以意定除其所作。
統攝神足持于身心。
以智慧定除諸所作。
統其神足亦持身心。
漸進修根信精進根。
意定慧根便得入要。
佛法空盡無彼無我。
亦無因緣複無纏縛。
貪有計常生死苦斷。
一切無迹人多相猗。
見著性名于無數世。
當複精行憂惱相随。
如影随形往來不停。
如輪在轍莫知端緒。
行定無猗正觀不著。
貪盡想滅結解清淨。
于行不惑意無憂惱。
生老病斷無複往來。
慧眼大明普照世人。
拔十二緣無黠慧惑。
複次最勝。
菩薩大士複當修行神力之德。
夫神力者莫能沮壞天魔外道威力之神無侵暴者。
信力精進意定慧力。
是謂菩薩每修行者。
遂應漸進七覺意華。
以意覺花行十五心。
斷悭吝心履菩薩迹。
成深妙慧而不退轉。
法覺意花無為無作。
除去穢惡不善之行。
精進覺華合受戒慢。
有放逸者抑使不起。
歡悅覺花應三禅地。
攝諸亂想寂怕無為。
猗覺意花無所貪著。
觀了諸法亦無所習。
以信覺花其志牢固。
暢說微妙而無悔恨。
亦當思惟無著覺花。
斷百八瑕染著心者。
複當修習八賢聖道。
等念等定等語等行等業習等意等定。
超過八難越度六衰。
亦複分别三三昧法。
具此行已乃得稱為淨三住地。
如是最勝。
菩薩大士習行慧門。
校計空無不可得睹。
無有形想相亦無相。
與人說法恒用中正所言至誠終無有異設有所與無所希望。
不求名稱為人所歎。
鹹共戴奉興緻供養。
有所造作不自為己。
先求彼安後乃恤己。
所以自緻獲安隐者。
所施功德不懷懈惓。
有所施為
外道奇術無奈之何。
聲聞緣覺常所宗敬。
是時世尊複告最勝。
二地菩薩達知本無遠離身行。
去口殃禍除意亂念。
消滅三穢抑制三災。
閹塞五弊推尋十二癡行之本。
上下五結散在三界。
以漸除卻無令增多。
思惟十一苦惱之瘡。
舍諸四大耽著之病。
分别諸物惡露之法。
當避家業息諸習俗。
斷其愛欲嗔恚貪垢。
淨刈根本不使流馳。
常念思惟計無我想。
堅立四信。
住四意止。
成四意斷稱說五根。
布現五力無缺減志。
曉知七覺諸寶之藏。
修行八正賢聖之道。
八大人念初不廢舍。
如是最勝。
二地菩薩執心調意。
不若幹念解知悉空而無真實。
乃得上位受菩薩記。
不動勞行亦不離行。
學于上智雖有尊貴意不貢高。
觀知諸法一法不二不計三想。
亦複不興無益之想。
不有限際有無之想。
了想無處不住無處。
惟正覺淨諸佛亦淨。
善禦于心正住不邪。
等一善惡審知俱空空不疑礙。
亦複不見有争無争有觀無觀。
本無為一亦不見一。
知一除一不住于一。
複不從一而起衆想。
等習勝意無習。
有際不見有際有勝有負。
不聽心散越内外法。
善防禦識定而不轉。
雖在三有不著于三。
深察諸性了知無根。
知無根者所謂淨地二住菩薩。
自整其心觀諸法本悉同無常。
常無所入不見出生。
無善不善好惡之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調正心意無有憂戚。
在所入處開示大藏。
入大法海念求七慧。
煎熬三愛善制四流。
修六重法成果證行。
如是最勝。
菩薩大士具諸法已。
知無形貌而不可見。
是謂習學淨于二地。
空觀品第三 爾時最勝菩薩複白佛言。
雲何菩薩于三地中當淨其行。
世尊告曰。
進學菩薩無出入念。
雖多學問義無厭足。
不入文句字體本末。
分流法施謙下于人。
修治國土無國土想。
建立善業亦不貢高。
初發心行無令有斷。
成功德願志如安明。
觀諸衆生說喜樂法。
從初發意以為道本。
由是得至永寂道果。
心念廣施遍及一切。
建立志願具足禁戒。
開意精進行無懈怠。
無所喜樂。
惟道為務。
無歸趣者與作将導。
因為分别大智之法。
從初立心永無所住。
用極大慈不可見故。
欲拔根原立大乘迹。
當行悲哀愍其未度。
設見度者當懷悅豫。
于諸衆生平等其心。
雖遇苦樂亦不為動。
将護一切引入道門。
為諸如來所見扶持。
念順十方諸佛教誡。
當度一切五趣之難。
興隆道化無損三寶。
無所違失便成道果。
将順禁戒為衆人則。
暢演智慧無窮之寶。
猶如虛空不可窮盡。
其一切智亦不可盡。
如來心識亦複如是。
無有生滅著斷之二。
定意三昧智慧解脫。
度知見身無有近遠亦不可見。
最勝當知。
一切諸佛深法之要。
亦不可盡亦無端緒。
去來現在三世合散。
亦無所有不見有集。
有所成辦複無散落。
變易非一四大所造。
地水火風亦無有對而不可見。
用智了别衆生心行。
本願不斷不可思議。
皆無所生亦無仿佛。
一切諸法尋不可知。
以是之故故無所生。
亦複無法可有生者。
生已無生何者是生。
是故最勝。
發菩薩心而無窮盡。
不設心意形相諸法。
複無谀谄僥望諸法。
其心質直在衆殊特。
修息心法自觀身法。
觀他人身皆悉空寂不生想念。
觀身無染而不可得。
亦無授者分别為一。
行步進止探察三界受形之類。
皆由癡愛遭諸苦惱。
了知無二而不可見。
痛意行法内外虛空無有生滅。
複次最勝。
進學菩薩觀息出入長短遲疾。
身中毛孔氣息所經靡不了達。
出氣為溫還報為冷。
解知寂寞都無形質。
菩薩觀身分别識知亦無處所。
用清淨故平正無邪。
柔軟其心不懷粗穬。
笃信真要未曾變改。
志常堅強而無動轉。
無能憎嫉而娆害者。
何以故。
爾以其行際不可逮。
及有所建立無能诽謗。
何敢興造無根無罪心垢為消。
願令法輪常轉于世。
使一切人疾得妙慧。
光照幽冥如日貫雲。
立道善本自觀無我。
生無處所于内外法俱亦如是。
亦複不見生死所趣起滅之處。
乃至羅漢緣覺及佛皆無見聞。
有想見者為非見也。
無所想見一切清淨。
不止淨想乃為非想。
是為空見為無所見。
複次最勝。
心不在内亦不處外。
不于道法不住于俗。
亦不住有亦不住無。
不見起滅動搖之處。
心無崖畔廣普無底。
亦無音響本末悉盡。
如是最勝當作是觀觀無所觀。
當作是見見無所見。
習行菩薩為空為滅為無所有。
三住菩薩以諸法定。
使意專精計念成淨。
作是計者為應泥洹應無所生。
是法無法無亦無無。
強為生名字為法性。
曉了法性無來往緣。
習意斷法哀世現名。
惡法未生精進禦止攝使不起。
以興惡者禦意令斷。
未生善法精勤使生。
已生增多不使漏失。
三住菩薩行神足定。
得樂喜定止所作行。
總其神足持身心意。
以精勤定除所作惡。
複總神足攝持身心。
複以意定除其所作。
統攝神足持于身心。
以智慧定除諸所作。
統其神足亦持身心。
漸進修根信精進根。
意定慧根便得入要。
佛法空盡無彼無我。
亦無因緣複無纏縛。
貪有計常生死苦斷。
一切無迹人多相猗。
見著性名于無數世。
當複精行憂惱相随。
如影随形往來不停。
如輪在轍莫知端緒。
行定無猗正觀不著。
貪盡想滅結解清淨。
于行不惑意無憂惱。
生老病斷無複往來。
慧眼大明普照世人。
拔十二緣無黠慧惑。
複次最勝。
菩薩大士複當修行神力之德。
夫神力者莫能沮壞天魔外道威力之神無侵暴者。
信力精進意定慧力。
是謂菩薩每修行者。
遂應漸進七覺意華。
以意覺花行十五心。
斷悭吝心履菩薩迹。
成深妙慧而不退轉。
法覺意花無為無作。
除去穢惡不善之行。
精進覺華合受戒慢。
有放逸者抑使不起。
歡悅覺花應三禅地。
攝諸亂想寂怕無為。
猗覺意花無所貪著。
觀了諸法亦無所習。
以信覺花其志牢固。
暢說微妙而無悔恨。
亦當思惟無著覺花。
斷百八瑕染著心者。
複當修習八賢聖道。
等念等定等語等行等業習等意等定。
超過八難越度六衰。
亦複分别三三昧法。
具此行已乃得稱為淨三住地。
如是最勝。
菩薩大士習行慧門。
校計空無不可得睹。
無有形想相亦無相。
與人說法恒用中正所言至誠終無有異設有所與無所希望。
不求名稱為人所歎。
鹹共戴奉興緻供養。
有所造作不自為己。
先求彼安後乃恤己。
所以自緻獲安隐者。
所施功德不懷懈惓。
有所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