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出生菩提心經

關燈
行菩提  牢固常精進 同于利益事  智者如教行 如此智慧者  菩薩之導師 智慧所行者  常樂大乘法 勇猛是最勝  智者應當學 以彼勝法故  最勝到彼岸 爾時迦葉婆羅門。

    複以偈頌而白佛言。

     大德示彼行  菩薩諸導師 當學彼所行  得至兩足尊 為我說彼行  及行行所依 菩提深廣大  慈愍願為說 爾時世尊告迦葉婆羅門言。

    善哉婆羅門。

    諸菩薩有三種行。

    何等為三。

    所謂天行梵行聖行。

    婆羅門。

    于中何者名為天行。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慈身業。

    以慈意業。

    以慈口業。

    遍滿東方無量世界慈行充滿。

    行此遍已。

    複能善入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皆以慈身業慈意業慈口業普遍充滿。

    是名天行。

    于中何者名為梵行。

    所謂四無量。

    何等為四。

    慈悲喜舍。

    是名梵行。

    婆羅門。

    于中何者名為聖行。

    所謂三解脫門。

    何者為三。

    空無相無願。

    是名聖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勇猛行精進  菩薩之導師 若有具天行  是人樂菩提 聖行及梵行  是行聖所說 若有修行者  是人得不動 爾時迦葉婆羅門。

    複以此偈。

    而白佛言。

     我樂深菩提  今問大導師 此等當來世  如何集諸行 為後衆生等  故我問世尊 于佛菩提中  我意無分别 令我發道心  利益衆生故 爾時世尊。

    複以偈頌報彼迦葉婆羅門言。

     說此修多羅  令發大菩提 梵志佛菩提  未曾有分别 說此修多羅  令發大菩提 能斷一切疑  随順衆生問 說此修多羅  令發大菩提 能斷一切疑  稱彼衆生欲 得聞此經者  彼于未來世 能行大布施  至于檀彼岸 得聞此經者  彼于未來世 護持戒無缺  至于戒彼岸 得聞此經者  彼于未來世 行忍為衆生  至于忍彼岸 得聞此經者  彼于未來世 精進為衆生  至于精進岸 得聞此經者  彼于未來世 常入諸禅定  至于禅彼岸 得聞此經者  彼于未來世 為衆求勝智  至于智彼岸 已曾作供養  憐愍衆生者 得聞此經典  後世到其手 比丘住蘭若  意欲佛菩提 得聞此經者  于後最先得 過去數億佛  已持此經典 為利諸菩薩  發起意欲故 若有婆羅門  欲樂佛菩提 彼時得信已  是經至其手 我見彼衆生  悉知彼所行 亦知彼名字  我見悉無礙 一切頗具說  恐迷未來人 懼彼起諸過  是故少分說 爾時迦葉婆羅門。

    複以此偈而白佛言。

     大德此善持  令生廣大意 此世大丈夫  不久我當作 過去及未來  導師之所說 為彼生善利  故住于菩提 爾時世尊。

    複以偈報婆羅門言。

     彼等住此智  為誰之所說 已知彼心行  我今當記彼 所聞此經者  今現在我前 彼等于後世  此經當現前 若有諸女人  抄寫此經典 此經當在手  能生大菩提 我于先已說  比丘樂蘭若 手得此經典  于後當現前 比丘聞此經  悲泣而雨淚 我先作何業  今世得此利 我于如是經  未曾善思惟 我已得受記  何業獲此果 我昔婆羅門  依于比丘活 時比丘放逸  說此修多羅 梵志于彼聞  時至而乞食 泣淚已行出  是時心作願 我于修多羅  鈔義及文字 後世作證明  亦複作擁護 以彼善業果  于後後末世 得此修多羅  執持在其手 彼時有比丘  悲泣淚滿目 當時作忏悔  後得此經法 于先業滅盡  彼時有相現 于其睡夢中  得此修多羅 生死諸流轉  欺诳大恐怖 斯由阿彌陀  願力如是果 破戒諸比丘  為他所輕賤 如是多諸過  流轉大恐怖 如是多諸惡  由得聞此經 當至彼邊際  于後常顯曜 爾時迦葉婆羅門。

    複以此偈而白佛言。

     此大修多羅  令發大道心 為我及未來  分别廣宣說 爾時世尊。

    複以偈告迦葉種姓婆羅門言。

     未來諸音聲  乃至我所說 此是廣經典  是故汝當知 說此大經典  此當作阿含 當作秘密藏  聲聞所修學 此處之所說  及餘得道者 此是諸經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