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有将護給與一切。
如是拘翼。
複有過于是者。
以是光明之德照示一切。
如是皆過一切弟子及辟支佛上。
菩薩摩诃薩自緻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複次拘翼。
如是說從何所沒來生于此。
聽者拘翼。
東方于是國分。
從是佛刹度九十二那術百千佛國。
名羅他那薩遮(晉言珍寶審谛奧藏)。
世界中以衆寶為樹。
其枝葉華實無央數色。
其經行處以無央數寶而校成。
其國中所有皆衆寶以為校莊無空缺處。
其地皆绀琉璃。
無央數寶以相雜廁。
複次拘翼。
有世界名羅陀那光隻(晉言珍寶積聚)。
是世界。
拘翼。
佛名羅陀那文陀羅帝耶阿丹竭羅油(晉言珍寶豪場出過上聚)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今現在說法。
其佛國中無有母人。
亦不聞母人。
亦無弟子緣一覺道。
純是菩薩滿佛刹中。
複次拘翼。
是珍寶豪場出過上聚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其世尊一一說法。
七十二拘利菩薩皆得不起法忍。
菩薩得是忍已。
意念若豪名(丹本多)珍寶上天世大性一切皆以斷用。
是故一切諸佛刹皆悉為之動。
即時三千大千刹中。
若幹無央數珍寶蓮華雜華色甚鮮好。
悉滿其中以散佛上。
皆于佛上化成華蓋遍覆佛刹已。
是菩薩便踴于虛空。
飛到他方佛前而供養禮事。
欲繞問訊欲聞法。
複次拘翼。
得法忍菩薩不樂住一處。
便能遍到諸佛刹。
不得法忍菩薩不能到他方。
複次拘翼。
彼佛世尊出來十二劫。
彼佛所止處夜常三說法說法已。
七十二拘利菩薩得不起法忍。
如是拘翼。
不得不起法忍菩薩不能到他方刹。
得不起法忍者乃能到他方佛刹。
如是菩薩乃于彼間沒而生他方刹土。
如是拘翼。
以是比類當作是視。
如是不可計億佛刹諸菩薩皆悉爾。
拘翼。
是彼珍寶積聚刹土中。
所有一切皆無有憂入三惡道。
亦無苦智亦無樂智。
亦無所問亦無所說。
亦無勤苦亦無食飲。
何以故。
諸菩薩以法歡喜為食飲。
彼土中無羅漢辟支佛名如是拘翼。
珍寶積聚國土中。
是刹中世尊珍寶豪場出過上聚如來至真等正覺。
是月天子。
從彼佛刹沒來生此忉利天。
故來欲見佛禮我繞我問訊我。
欲有所問故來。
因是所問會無央數千人廣有所知。
又會餘菩薩。
于不起法忍皆使滿具。
拘翼。
是月天子。
故來見佛欲護一切法欲持于法。
佛般泥洹已後最後法欲盡時。
當于是間得道生于人中。
持是所說甚深甚深法廣有所照。
普以教授滿百千人。
于是不起法忍皆樂欲學。
久遠最後法欲盡時。
于是盡終生第四兜術天會。
于彌勒菩薩所講說諸佛世尊道事。
不可計數百千天子。
前世初未曾起道意。
今聞是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彌勒來下得正覺時。
是菩薩承事彌勒佛萬歲。
居家常供養彌勒及衆僧。
乃後時與四千人俱。
以家之信出家為道便作沙門。
作沙門已。
于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所。
盡形壽常持法。
彌勒般泥洹後至于法住常持法。
于是賢劫中千佛中少。
四佛。
皆當供養承事爾所佛。
于是諸佛世尊所說經。
當修梵清淨之行。
最後過七恒沙等劫。
當于是世作佛。
号字月光曜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所願皆滿。
于是月星天子語是天子言。
善哉今為佛之所授決。
當得阿耨多羅三耶三佛。
卿本有何等恩有何等供養。
作何等愛敬喜樂歡喜事施于佛。
乃使如來獨授卿決。
是時月天子語月星天子言。
如來者亦不以善與人決。
亦不有所畏故與人決。
亦不言是人可與是不可與。
菩薩者自學菩薩法世尊便記其決。
卿雲何作是問。
我仁有何等恩于佛所。
使佛作是敬作是愛作是念作是歡喜作是賜遺。
月星天子問月天子言。
是歡喜當從何所見。
月天子答月星天子言。
歡喜從心求。
月星天子複言。
心不想心。
誰作是踴躍者。
報言。
踴躍不可持亦不可獲。
是上踴躍。
如不可獲踴躍之最也。
月天子語月星天子。
如是踴躍。
于是踴躍有所不可者不為踴躍。
是踴躍于放逸事而不為。
于是踴躍中而常踴躍。
不複生廢退意。
如是月星天子。
當于是法求用是故得踴躍。
于法所作而不放逸于是求于是。
不求亦不離求。
何以故。
不于法界求。
亦不于所求。
如是月星天子。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二
如是拘翼。
複有過于是者。
以是光明之德照示一切。
如是皆過一切弟子及辟支佛上。
菩薩摩诃薩自緻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複次拘翼。
如是說從何所沒來生于此。
聽者拘翼。
東方于是國分。
從是佛刹度九十二那術百千佛國。
名羅他那薩遮(晉言珍寶審谛奧藏)。
世界中以衆寶為樹。
其枝葉華實無央數色。
其經行處以無央數寶而校成。
其國中所有皆衆寶以為校莊無空缺處。
其地皆绀琉璃。
無央數寶以相雜廁。
複次拘翼。
有世界名羅陀那光隻(晉言珍寶積聚)。
是世界。
拘翼。
佛名羅陀那文陀羅帝耶阿丹竭羅油(晉言珍寶豪場出過上聚)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今現在說法。
其佛國中無有母人。
亦不聞母人。
亦無弟子緣一覺道。
純是菩薩滿佛刹中。
複次拘翼。
是珍寶豪場出過上聚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其世尊一一說法。
七十二拘利菩薩皆得不起法忍。
菩薩得是忍已。
意念若豪名(丹本多)珍寶上天世大性一切皆以斷用。
是故一切諸佛刹皆悉為之動。
即時三千大千刹中。
若幹無央數珍寶蓮華雜華色甚鮮好。
悉滿其中以散佛上。
皆于佛上化成華蓋遍覆佛刹已。
是菩薩便踴于虛空。
飛到他方佛前而供養禮事。
欲繞問訊欲聞法。
複次拘翼。
得法忍菩薩不樂住一處。
便能遍到諸佛刹。
不得法忍菩薩不能到他方。
複次拘翼。
彼佛世尊出來十二劫。
彼佛所止處夜常三說法說法已。
七十二拘利菩薩得不起法忍。
如是拘翼。
不得不起法忍菩薩不能到他方刹。
得不起法忍者乃能到他方佛刹。
如是菩薩乃于彼間沒而生他方刹土。
如是拘翼。
以是比類當作是視。
如是不可計億佛刹諸菩薩皆悉爾。
拘翼。
是彼珍寶積聚刹土中。
所有一切皆無有憂入三惡道。
亦無苦智亦無樂智。
亦無所問亦無所說。
亦無勤苦亦無食飲。
何以故。
諸菩薩以法歡喜為食飲。
彼土中無羅漢辟支佛名如是拘翼。
珍寶積聚國土中。
是刹中世尊珍寶豪場出過上聚如來至真等正覺。
是月天子。
從彼佛刹沒來生此忉利天。
故來欲見佛禮我繞我問訊我。
欲有所問故來。
因是所問會無央數千人廣有所知。
又會餘菩薩。
于不起法忍皆使滿具。
拘翼。
是月天子。
故來見佛欲護一切法欲持于法。
佛般泥洹已後最後法欲盡時。
當于是間得道生于人中。
持是所說甚深甚深法廣有所照。
普以教授滿百千人。
于是不起法忍皆樂欲學。
久遠最後法欲盡時。
于是盡終生第四兜術天會。
于彌勒菩薩所講說諸佛世尊道事。
不可計數百千天子。
前世初未曾起道意。
今聞是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彌勒來下得正覺時。
是菩薩承事彌勒佛萬歲。
居家常供養彌勒及衆僧。
乃後時與四千人俱。
以家之信出家為道便作沙門。
作沙門已。
于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所。
盡形壽常持法。
彌勒般泥洹後至于法住常持法。
于是賢劫中千佛中少。
四佛。
皆當供養承事爾所佛。
于是諸佛世尊所說經。
當修梵清淨之行。
最後過七恒沙等劫。
當于是世作佛。
号字月光曜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所願皆滿。
于是月星天子語是天子言。
善哉今為佛之所授決。
當得阿耨多羅三耶三佛。
卿本有何等恩有何等供養。
作何等愛敬喜樂歡喜事施于佛。
乃使如來獨授卿決。
是時月天子語月星天子言。
如來者亦不以善與人決。
亦不有所畏故與人決。
亦不言是人可與是不可與。
菩薩者自學菩薩法世尊便記其決。
卿雲何作是問。
我仁有何等恩于佛所。
使佛作是敬作是愛作是念作是歡喜作是賜遺。
月星天子問月天子言。
是歡喜當從何所見。
月天子答月星天子言。
歡喜從心求。
月星天子複言。
心不想心。
誰作是踴躍者。
報言。
踴躍不可持亦不可獲。
是上踴躍。
如不可獲踴躍之最也。
月天子語月星天子。
如是踴躍。
于是踴躍有所不可者不為踴躍。
是踴躍于放逸事而不為。
于是踴躍中而常踴躍。
不複生廢退意。
如是月星天子。
當于是法求用是故得踴躍。
于法所作而不放逸于是求于是。
不求亦不離求。
何以故。
不于法界求。
亦不于所求。
如是月星天子。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