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放缽經

關燈
沙诃樓陀刹。

    何因緣得除宿命之惡。

    佛言。

    善男子善女人。

    生沙诃樓陀刹。

    索菩薩道。

    生貧家舍。

    用是故除宿命惡。

    又多病者複除宿命之惡。

    又遭遇父母兄弟妻子病瘦死亡憂愁感傷。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

    又遭逢縣官恐怖棄捐父母家室财産亡逃憂愁。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有一旦失财業窮厄。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在惡國中生。

    本為他國所攻敗壞。

    奔走愁憂無聊。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生弊惡人中貧賤面目醜陋。

    形癃盲聾不屬逮人。

    父母兄弟妻子宗親皆共憎之。

    是人愁憂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聞有善道歡喜。

    欲索明師教告經道開心從受。

    不得明師便愁憂。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複遙聞遠方有師高明智慧通達。

    欲往從受經學。

    身體病瘦手足拘攣不可動搖。

    錢用乏少又無伴侶便不可行。

    念之愁憂。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有人行求善師。

    欲從學受經。

    道師大明達皆知道要。

    弟子愚癡無慧意不開解。

    便自愁憂。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有善師欲教弟子世間之事開語經道。

    弟子愚癡不能忍辱。

    便棄捐師去。

    後歸念師法戒大歡喜意悔愁憂。

    用是故複除宿命之殃惡。

    若有求菩薩道者。

    卧出夢中見怨家持刀兵追逐怖恐夢中恐懅複除宿命之惡。

    若有菩薩道家善男子善女人宿命殃惡未盡。

    死當入泥犁中勤苦一劫。

    得善師教悔過一日一夜者。

    頭痛身熱諸病悉除盡。

    不複入泥犁中。

    賴毗羅耶佛語适竟。

    文殊師利下手探缽。

    賴毗羅耶佛刹。

    及中央無央數佛刹。

    上至釋迦文佛刹皆大震動。

    一切人皆令驚怖。

    舍利弗起前。

    長跪叉手白佛言。

    今以何因緣震動如是。

    莫不驚恐者。

    佛語舍利弗。

    今是地震動者。

    文殊師利探缽。

    是故震動。

    舍利弗問佛言。

    缽在何所止。

    佛言。

    缽乃在下。

    過無數佛刹有佛。

    字賴毗羅耶。

    其刹名波陀沙。

    缽止是中。

    舍利弗白佛言。

    今諸菩薩阿羅漢。

    及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

    欲見下方賴毗羅耶佛刹及中央諸佛刹。

    欲見文殊師利變化取缽。

    時佛便放足下百億光明。

    悉照十方無數諸佛刹土。

    如是悉遍見賴毗羅耶佛刹諸菩薩。

    見文殊師利變化取缽。

    時諸菩薩天人阿須倫鬼神龍皆大歡喜。

    諸阿羅漢皆大愁毒淚出。

    各自言。

    菩薩尚能變化。

    在所作為乃爾。

    何況佛威神光明難可當。

    我等甯入泥犁中百劫。

    後出聞菩薩法便奉行。

    何憂不得我願。

    賴毗羅耶佛刹中諸菩薩。

    及中央諸佛刹土菩薩無央數。

    皆來上至釋迦文佛所。

    諸菩薩各自念言。

    到釋迦文佛所供養。

    中有菩薩散花覆一佛刹。

    有菩薩散香。

    有菩薩散天衣。

    有菩薩散金銀珍寶。

    有菩薩作音樂聲。

    一佛刹中如是諸菩薩。

    皆前持頭面著地。

    為佛作禮已卻坐。

    文殊師利菩薩。

    探缽來出坐中。

    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莫不歡喜。

    舍利弗起前長跪叉手白佛言。

    文殊師利有何等恩施與佛。

    今何因緣。

    言當念故恩。

    佛語舍利弗。

    乃前世無數劫。

    時有佛字羅陀那隻。

    有六萬比丘阿羅漢。

    七億二千萬人諸菩薩中有一菩薩。

    字惹那羅耶。

    朝起入城分衛得滿缽。

    來還從街上行。

    有一乳母抱長者子。

    字惟摩羅波休。

    息沙門持缽便下。

    乳母抱趣沙門所。

    沙門以石蜜餅授與小兒。

    小兒啖之大美。

    便随沙門去。

    乳母逐護之。

    小兒啖盡。

    盡便還故。

    意欲還去沙門複取餅授之。

    兒啖餅逐随沙門出城到佛所。

    見佛端正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視之無厭。

    見諸菩薩比丘大歡喜。

    沙門便教小兒澡手漱口。

    便持缽餅與小兒令飯佛。

    汝今得安隐後得其福。

    小兒取授缽餅。

    持至佛前。

    以手接餅著佛缽中。

    複過與諸菩薩比丘僧。

    皆悉滿足食飽餅缽如故。

    如是飯佛菩薩及比丘僧七日。

    小兒大歡喜。

    自說我日持一餅飯佛菩薩及比丘僧。

    七日飯滿我必得福。

    因是一功德得佛。

    佛語諸菩薩阿羅漢言。

    此是本時恩也。

    惹那羅耶菩薩。

    今文殊是也。

    時小兒維摩羅波休者。

    我身是也。

    今我得佛。

    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衆生者。

    皆文殊師利之恩。

    本是我師。

    前過去無央數諸佛。

    皆是文殊師利弟子。

    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緻。

    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

    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佛說是經時。

    忉利天上二百菩薩自念。

    佛本文殊所教化。

    令作功德成佛。

    文殊何以故。

    在佛前不成佛耶。

    佛言。

    文殊深入善權廣化衆生故未取道。

    佛告諸菩薩及比丘四衆。

    前二百天人菩薩欲悔取二乘者。

    見文殊變化吾應報恩。

    今皆更發無上心修菩薩道。

    後世皆當作佛。

    佛說經已。

    諸菩薩比丘僧。

    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

    皆大歡喜起為佛作禮。

     佛說放缽經